河道景观设计 PPT
河道景观设计ppt课件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5
观景木平台 View platform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6
水车观景平台 A viewing platform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7
水车观景平台 A viewing platform
木栈道
休闲树池坐凳
水车观景平台
剖面.5m
6m
驳岸绿化
河道
8
节点休息空间 Node rest space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9
节点休息空间 Node rest space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剖面图 Profile
8.5m
5m
1.5m 稻田、绿化
13
节点休息空间 Node rest space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14
驳岸绿化 Revetment greening
意向效果图 Intention effect diagram
驳
岸
绿
化 效
现状图片
果
图
河道景观 River landscape
观景木平台
总平面图 Site-plan
节点休息空间
茅草亭
观景平台
硬质驳岸
节点休息空间
滨河步道
节点休息空间
水车观景平台
景观廊架
田园景墙
滨河步道
观景木平台
1
河道景观 River landscape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ppt课件

PPT课件
七、植物配置
• 槐,中文名国槐,树 型高大,其羽状复叶 和刺槐相似。花为淡 黄色,可烹调食用, 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 物不同,肉胶质,在 种粒之间收缩,形成 念珠状,俗称“槐 米”,也是一种中药。 花期在夏末,和其他 树种花期不同,是一 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17
PPT课件
8
五、空间表达
• 1. 蓝色和绿色基底。 • 2.利用原有水域和湿地,和
现有植被;避免河道的硬化, 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形 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地。
• 3. 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 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 相联系,木栈道或穿越林中、 或跨越湿地,使得公园成为 慢步者的天堂。
• 4.一个红飘带,五个节点, 设置两个专类植物园区。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前言
这个案例试图说明如何在城市 化过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 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 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 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城市人的 休闲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当代 人的景观体验空间。
PPT课件
3
目录
• 一、概况分析 • 二、背景分析 • 三、设计构思 • 四、设计手法 • 五、空间表达 • 六、景观小品 • 七、植物配置
PPT课件
9
PPT课件
六、景观小品
1.一条红飘带: 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 的线景观元素,具有多种 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 可以作为座椅; 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 设施; 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 物识系统相结合,而成 为一条指示线。 它由钢板构成,曲折蜿蜒, 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 生宽度和线型的变化; 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 的河谷林地。
PPT课件
6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江西省贵溪市沿河东路延伸段地块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方案设计以建设优美的滨江风景带为目的,对沿江进行最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信江建成独具特色、景观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构筑与贵溪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河绿地景观。
滨江绿地范围西起贵溪电厂东侧,东至新建3号桥,全长约2.1公里,用地规模约173963平方米。
景观策略策略之一:绿色之道、低碳生活保留原生态基础上,通过整合,引入多元化生态元素手法,还城市一丝清凉,一片绿色,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尽情呼吸的场所。
策略之二:联动共享、内聚外显以城市生态核心的共享为基础,通过滨江绿色廊道建立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互通与联动。
策略之三:文化名片、城区新韵铜文化主题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情节,通过对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使景观具有情感、富有想象空间。
设计理念很多人想要的只是离自己更近、更新、更亲的感觉,讲究的是随意、舒心、舒展、青草芳菲般的自然感受,这正是滨江绿地景观设计的初衷和理念。
设计目标通过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塑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
指导思想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尽量不去改变现有江岸状态的同时增强信江的可亲水性,提高江面——堤岸——沿河路的视线联系。
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滨河亲水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延续。
具体设计:滨江绿地以铜文化为脉络将地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西向东谱就了铜文化的演变史,整个滨江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感情线索。
结合文化内涵与地块因素将沿江分为:生态滨水区、文化主题区、时尚休闲区、景观过渡区生态滨水区:新建三号桥段到冶金大道段原有水塘较多,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河道景观设计ppt课件

区域生态环境
宁波地处长江平原常绿林生态区的南部,生态区内间歇性河 流形成的湖盆,周围发育着大片常绿橡树林和芦苇沼泽。但由于 长期的农耕作业和城市发展,湿地和水生生境大面积减少。现存湿 地仍然是候鸟和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如东方白鹳、天鹅、白枕 鹤,水生生物有白鳍豚、扬子鳄、獐子和水獭。设计团队深知湿地 和水生生境对这片生态区意义重大,因此尽其所能恢复湿地,针对 地域特点进行干预符合新时代的生态意识,具有历史和文化意 义。 实地调查 宁波运河系统一直以来承担着防洪、灌溉和运输三项任务。生态走 廊区内的运河由于转作工业用途,又缺乏有效分区和对污染的控制, 导致运河水质严重恶化。随着工厂大量兴建,施工挖掘出的受污染 的土壤被非法任意倾倒,工厂污水未经处理就随着雨水径流排入运 河,并滞留在河水里。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掌握大量数据。因 此,主要的景观设计师协同相关顾问(水质学家、湿地专家和水文 工程师)展开详细彻底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当地状况、测绘出水 文循环图和自然水流分布图、对潜在的协同效应进行预判。
实施——打造“活体过滤器” 通过分析,设计师和相关专家提出了修建微型长江生态区的构想。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 坡间建造水道网络以改善运河水质,将雨水径流引入新开发区域,修建河岸带为野生生 物提供栖息地,为新居民提供兼具休闲娱乐和教育教学功能的场所。 水文:蜿蜒的新水道提升水文功能 目前缺乏系统规划的无出口运河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自由流动的小河、小溪 还有池塘、沼泽。它们水流蜿蜒而缓慢,几乎还原了低地河漫滩的原始状态,以辅助重 建原生生态环境。通过创新的生物修复技术模拟本土生态过程,新建成的水道可以改善 运河水质,目前运河中的水属于最差的第V类水,仅适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净化后 可达到适宜生态修复和人们休闲娱乐使用的第III类水。 地形:丘陵山谷系统引导水流方向 通过对周边开发区的开挖与填埋,整个生态走廊区就成了地势起伏的山丘和山谷。这些 山丘山谷都是精心排布的,顺着山谷形成的水道不仅可以通过沉积、曝气和生物过程去 除污染物,还为含水层的补给提供了保障,在其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水体 形态。 植被:本地植物净化水质,营造生活环境 在地势起伏的景观区,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战略布局体现了设计师对美学、规划、生 态和气候的综合考虑。大力种植本地植被将帮助走廊重建多样的植被群落,吸引野生动 物栖息于此。河岸的植被、生物洼地和雨水花园可以净化来自附近开发区、其他建筑区 等硬质景观的雨水。植物选择营造了独特的地域感:随着地势的变化,植被种类呈现组 群差异,根据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态和颜色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 与城市结构融为一体 生态走廊支撑着宁波新城的开放空间系统,将土地划为多种用途,并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生态走廊全长3.3千米,与周围城市结构和自然体系完美相合。这条绿色丝带与周围景观 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宁波生态走廊通过修复该区生态网络为原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改善了公共环境,为 当地和附近居民营造出一个乐趣无限的公共空间,表明中外可持续发展已经走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杭州铜鉴湖防洪排涝水利生态修复工程景观设计(PPT93页)

分区一设计|观湖区
莲花蓬景观小品呈现三个阵列树立在森林草 地中。
分区一设计|观湖区
观湖国宾馆位于铜鉴湖 观赏风景最好的位置, 观水面积最大化视线通 达。
分区一设计|观湖区
条石广场位置观湖国宾馆附近, 为游客提供等待的区域。
分区一设计|观湖区
沉水走廊不仅能增加游玩 的亲水性,还能检验铜鉴 湖的水源质量,同时串联 了游乐半岛和观湖区。
铜鉴湖是由钱塘江冲击而成的,原是钱塘江的一个港汊,三面环山,口窄内宽。后因泥沙淤塞,才逐渐形成村落。铜鉴湖自古就是一 个名湖,旧称圣湖、石湖、又称金牛湖。
铜鉴湖 印象
杭州在文旅城市中的定位:“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
南宋的都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杭州的旅游发展优 势。
修复损毁的植被
理清水系脉络
通过修复生态手段对因工程造成的植被损坏进行修复,
最大化恢复原有生态景观
通过对河道的环境整治,池塘的开挖,加强水系
的联通,提升水生态环境
旅游——城市旅游的联动链条
串联景观节点
展示民俗文化
完善景区游径,串联景区各个节点,完善景区游玩路线,
使景观节点间形成有效联动。
通过对河道的环境整治,池塘的开挖,加强水系
。
二级园路(4米漫步道) 山体对景
金牛度假区
市政道路 人流动线 水域面积
夜景照明设计
幽静区
幽静区 乌龟山
公馆山
幽静区
滨水活动区
(1)广场照明:针对不同的区域设计富有情调的照明方案 (2)道路照明:可根据分区分级设计道路照明系统方案,找共同点,烘托整体景观特点。 (3)水景照明:在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水景特征进行设计布置,区分出幽静、浪漫的不同气质。 (4)绿化泛光照明:突出表现“安详、寂静”的情调,照明合理,不能影响居家的幽静气氛。
城市内河滨水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PPT 85页)

背
四、 河道治水治污的过程化空间分析 景 与
五、沿岸区域功能优化的时空可达性分析
思 路
六、滨河两岸景观重塑的三维空间分析
七、规划与设计成果特色
37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研究目的和思路
研究目的
河 道
对现状水系格局与河道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水功能分 治
区,并进一步的通过水体污染治理和水量调控;在确保水安 水
全的前提下,确定能够用来塑造沿河水景观的控制范围;提 治
32
6 道路现 状
涧河自同乐桥以下
共约7km河道上,有车
基
行桥4座,跨河道路主要
于
为交通功能,使得通过
R
现状跨河交通为涧河营
S 与
造亲水氛围有一定难度。
GI
涧河全线现仅有步行桥1
S
座,且位于王城公园内
的
部,步行交通的匮乏在
现 状
一定程度上使得涧河对
认
周边人流不具有足够的
知
吸引力。
33
7 开放空间现状
出意向性的亲水河道断面形式分段,有序安排整体治理过程。 污
的
过
研究思路
程
通过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 化
水利部门相关资料与实地调研所获取的信息,按照河道断面 空
类型,参考周边人口、用地与城市建设情况,运用ArcGIS水 间
文专业分析模块,将河道分段,计算不同水量下的淹没线位
分 析
置,确定每段的主题与形式,指导工程建设。
共服务及其慢行交通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使
滨河地区成为城市最具活力地带。
7
景观规划
景点设计
一、城市内河复兴的民生价值
景观案例设计欣赏幻灯片PPT

案例赏析:浙江绿都百瑞广场 图3-5 浙江绿都百瑞广场总图
第三章 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14
3.2 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图3-6 浙江绿都百瑞广场某立面
第三章 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城市广场应突出 其地方特色,即 人文特性和历史 特性。城市广场 建设应继承城市 当地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 俗文化,突出地 方建筑特色,避 免产生千城一面、 似曾相识之感, 增强广场的凝聚 力和城市旅游的 吸引力。
15
3.2 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 地方自然特色,即要 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 和气温气候等自然特 点。城市广场应强化 地理特征,尽量采用 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 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 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 色,以适应当地气候 条件。如北方广场应 强调日照,南方广场 则应强调遮阳。一些 专家倡导南方建设 “大树广场”便是一 个生动的例子。
第三章 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17
3.2 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 城市空间的完整性。 城市空间可分为开 放空间和封闭空间 (建筑空间)两类, 城市空间的完整性 需要通过城市建筑 的安排来实现。开 放空间及其体系是 人们认识体验城市 的主要窗口和领域。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 空间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设计应该充 分考虑城市景观的 完整性,使城市空 间呈现连续性、流 动性、层次性和凝 聚性。
通过系统的整合与有机的规划,将小区设计成风格明确、主旨突出、 具有浓郁岭南文化韵味的景观环境空间, 用景观轴线组织景观节点和道 路交通使空间层次分明,疏密得当,功能上以满足全龄养生为宗旨,为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营造出适宜性、舒适性的健康绿色空间。
第三章 景观设计案例赏析
2
图3-1 北京荔景园景观设计总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生态走廊通过修复该区生态网络为原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改善了公共环境,为 当地和附近居民营造出一个乐趣无限的公共空间,表明中外可持续发展已经走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景观快题设计
LANDSPACE DESIGN
河道景观设计
大家好
1
2013ASLA规划设计荣誉奖 - Ningbo Eco-Corridor
Landscape Master Plan. Ningbo Eco-Corridor project transforms an uninhabitable brownfield into a 3.3km-long “living filter” designed to restore a rich and diverse ecosystem, and serve as a valuable teaching tool and model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景观总体规划。宁波生态走廊工程将不适于居住的废弃棕地打造 成绵延3.3公里的“活体过滤器”,旨在还原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并可作为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教学典范。
4
区域生态环境
宁波地处长江平原常绿林生态区的南部,生态区内间歇性河 流形成的湖盆,周围发育着大片常绿橡树林和芦苇沼泽。但由于 长期的农耕作业和城市发展,湿地和水生生境大面积减少。现存湿 地仍然是候鸟和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如东方白鹳、天鹅、白枕 鹤,水生生物有白鳍豚、扬子鳄、獐子和水獭。设计团队深知湿地 和水生生境对这片生态区意义重大,因此尽其所能恢复湿地,针对 地域特点进行干预符合新时代的生态意识,具有历史和文化意 义。 实地调查 宁波运河系统一直以来承担着防洪、灌溉和运输三项任务。生态走 廊区内的运河由于转作工业用途,又缺乏有效分区和对污染的控制, 导致运河水质严重恶化。随着工厂大量兴建,施工挖掘出的受污染 的土壤被非法任意倾倒,工厂污水未经处理就随着雨水径流排入运 河,并滞留在河水里。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掌握大量数据。因 此,主要的景观设计师协同相关顾问(水质学家、湿地专家和水文 工程师)展开详细彻底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当地状况、测绘出水 文循环图和自然水流分布图、对潜在的协同效应进行预判。
宁波生态走廊
大家好
2
大家好
3
大家好
背景 宁波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三 角洲的中心,城市人口为349万 (2010年人口普查),是中国最 古老、最有名的城市之一,也是 对外贸易的主要港 口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其 他城市一样,宁波近年来也面临 着迅速增长的人口数量给基础设 施造成的压力,这也当地政府设 下了巨大的挑战: 既要调节城市密度,还不能对环 境造成消极影响。 2002年,为了减轻宁波老城的压 力,开创城市扩张的平衡生态新 方法,宁波规划部提出建设“宁 波东部新城区”的计划。该计划 包括6平方英里的 城市发展多功能用地,环抱在生 态走廊四周,共同组成一条绿色 线型网络供人类和野生动植物和 谐相处、欣欣向荣。
宜人性和特色性
大家好
20
大家好
21
大家好
22
大家好
23
大家好
24
大家好
25
大家好
26
大家好
27
大家好
28
大家好
29
大家好
30
大家好
31
大家好
32
大家好
33
大家好
34
大家好
35
大家好
36
大家好
37
大家好
38
大家好
39
大家好
40
大家好
41
大家好
42
大家好
43
大家好
44
大家好
45
大家好
46
大家好
47
THANKS
大家好
48
Bye Bye大家好Fra bibliotek49通过对周边开发区的开挖与填埋,整个生态走廊区就成了地势起伏的山丘和山谷。这些 山丘山谷都是精心排布的,顺着山谷形成的水道不仅可以通过沉积、曝气和生物过程去 除污染物,还为含水层的补给提供了保障,在其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水体 形态。 植被:本地植物净化水质,营造生活环境
在地势起伏的景观区,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战略布局体现了设计师对美学、规划、生 态和气候的综合考虑。大力种植本地植被将帮助走廊重建多样的植被群落,吸引野生动 物栖息于此。河岸的植被、生物洼地和雨水花园可以净化来自附近开发区、其他建筑区 等硬质景观的雨水。植物选择营造了独特的地域感:随着地势的变化,植被种类呈现组 群差异,根据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态和颜色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 与城市结构融为一体
实施——打造“活体过滤器” 通过分析,设计师和相关专家提出了修建微型长江生态区的构想。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 坡间建造水道网络以改善运河水质,将雨水径流引入新开发区域,修建河岸带为野生生 物提供栖息地,为新居民提供兼具休闲娱乐和教育教学功能的场所。 水文:蜿蜒的新水道提升水文功能
目前缺乏系统规划的无出口运河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许多自由流动的小河、小溪 还有池塘、沼泽。它们水流蜿蜒而缓慢,几乎还原了低地河漫滩的原始状态,以辅助重 建原生生态环境。通过创新的生物修复技术模拟本土生态过程,新建成的水道可以改善 运河水质,目前运河中的水属于最差的第V类水,仅适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净化后 可达到适宜生态修复和人们休闲娱乐使用的第III类水。 地形:丘陵山谷系统引导水流方向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大家好
7
大家好
8
大家好
9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大家好
14
大家好
15
大家好
16
大家好
17
大家好
18
大家好
19
通达性和公共性 需要相对开阔的区域
领域性和私密性 运用植物围合创造宁静空间
安全性和实用性
注意沿水安全性措施,满足不同使用者 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