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各地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其中城市绿化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而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河道环境、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方式、绿化成本等,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地理位置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绿化效果。
一般来说,绿化工程可以分为城市内、城市外和城市边缘三个区域。
在城市内设计绿化方案时要考虑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行人和车辆流量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文化、气候、水文等因素,以确保绿化工程的效果最大化。
河道环境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针对城市的河道设计的,因此需要考虑河道的环境问题。
首先,要充分理解河道的特点,如河道的形态、水流速度、水质等,以此确定绿化方式。
其次,要了解周边的城市建筑、道路、社区等因素,以便进行合理的绿化方案设计。
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植物是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要根据环境来选择植物。
如果在夏季绿化,可以考虑选择抗旱、耐高温等特性的植物,以应对高温和少雨的环境;如果在秋季绿化,可以选择一些彩叶树种来增加景观的美感。
绿化方式在绿化方式上,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可以采用公园式的绿化方式,也可以采用景观式的绿化方式。
公园式的绿化方式更加注重绿地面积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更适合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而景观式的绿化方式注重风景的呈现和美感的提升,适合城市的边缘和郊区的绿化。
绿化成本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设计方案上应该充分考虑绿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要做到既要保证绿化效果,又要控制好成本。
总之,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最佳绿化效果。
同时,绿化工程的实施需要依托政府的全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参与到绿化工程中来,才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河道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生态和美丽。
污染、乱倒垃圾等问题较为突出,给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因此,为了打造美丽城市,保护河道生态,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美丽河道建造方案。
目标美丽河道建造方案的目标包括:保护河道生态,改善河道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建造方案1. 河道治理1.1 沿岸生态采用“河湖一体化”概念,恢复河道自然状态,完善城市湖泊、公园、绿地等生态系统,促进城市河道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1.2 水质净化加强河道监测和监管,净化水质,保持清洁,避免日常污染源进入河道,提高生态 habitat 的质量。
2. 河道美化2.1 建造公园及游憩区合理规划沿岸休闲游憩区,设置公园、喷泉、儿童乐园等设施,让居民在舒适、安全、美丽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2.2 美化绿化带鼓励企业、居民以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开展绿化、美化河道的志愿服务,促进居民参与到河道建设中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社会景象。
3. 河道保护3.1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加强河道建设,提升河道防洪能力,规范河道使用,对于各种违章占用河道和厂房,严格执法,切实保障河道的畅通。
3.2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残留污染和废物等,对于第三方违法排放,要加强执法力度,保护水环境,同时提高拥有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
结论美丽河道建造方案的实施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众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为了实现建造方案的目标,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规划、设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各方力量的合作,共同参与到美丽河道的建设中来。
城市生态河道的设计方法

水文条件
研究河道的水文特征,包 括水位、流量、流速、水 质等方面的数据。
气候条件
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包 括降雨量、蒸发量、温度 、风向等,对河道生态环 境的影响。
河道人工环境
水利工程设施
调查河道上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施 ,如堤防、水闸、泵站等,评估
其对河道生态的影响。
土地利用情况
分析河道两岸的土地利用情况,包 括城市建设用地、农田、林地等, 了解人类活动对河道生态的干扰程 度。
多样性设计
通过设计不同宽窄、深浅、流速的河道段落,创 造丰富的生境条件,满足不同生物的生存需求。
连通性设计
保持河道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如与湿地、林地 等生态系统的连接,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河道断面设计
1 2 3
复式断面设计
采用多层台阶式断面结构,增加河道的横向连通 性和纵向层次感,提高生态和景观效果。
01
建设亲水平台、滨水步道等设施,提供人们亲近自然的空间。
提升景观美学价值
02
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展现河流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文化美。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03
将生态河道建设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等相结合,推动经济社
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04
生态河道设计策略
河道形态设计
蜿蜒性设计
模拟自然河流的蜿蜒形态,增加河道的长度和弯 曲度,提高生态多样性和景观美学价值。
城市生态河道的设计方法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录
• 引言 • 河道现状分析 • 生态河道设计理念 • 生态河道设计策略 • 生态河道设计方法 • 生态河道设计实践案例 • 生态河道设计效果评估与优化
01
引言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

源 、旅 游 娱 乐 、美 化 环 境 、 保持 自然 生态 等 多 项 功 能 , 对 城 市 生态 建 设 有 重 要 意 义 ; 还可 减 弱 城 市 热 岛 效 应 ,丰 富 城 市 景 观 多样 性 和 城 市物 种 多 样 性 , 为 市 民创 造 文 体 娱 乐 与 亲 近 自然 的 空 间 。鉴 于城 市 河 流 在 整 个 城 市 景 观 可 以在 对 其 实 施 生 态 修 复 的 同时 进 行 与 之 相 适 配 的景 观 设计 , 从而 使 城 市 河 流 具 有 水 质 净 化 与景 观 美 化 的双 重 功 能 。 在 城 市 水 体 的 景 观 设 计 中 ,景 观
e oo ia e t r to n a dsa ed sg i c n stsy t er q ie e t u n co i g t h aur n k b n c l gc l so ai n a d ln c p e in, a aif h e ur m n sh ma l sn o t en t ea d ma eur a r t rv r a o bef n t f trp rfc t na dln s a i g ie sd u l u ci o e u i ai n d c p n . h on wa i o a Ke ywor : b nrv rRie ol t n; oo ia et r to ; a d c p e in dsUr a ie ; v rp 1 i Ec lg c 1 so ai n L n s a ed sg u o r
失 衡 等 问题 , 在 河 流 生 态修 复 中 , 因地 制 宜 地 引 入 案观 设 计 的 内 容 , 满 足 人 类 亲 近 大 自然 的 要 求 , 将 生 态 修 复 与 景观 设
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

园林科技383城市生态景观河道—秀水河规划设计李 源(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本文在研究确定规划秀水河的水体功能、滨水岸线功能等水系特征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河道开挖防护、景观水面拦蓄、防渗工程、滨水生态景观布置、跌水瀑布工程等工程措施,达成保障项目区排涝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滨水空间土地价值、满足城市不同功能分区主要服务人群休闲娱乐要求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秀水河;河道开挖防护;景观蓄水工程;防渗工程 1 概述 秀水河是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秀水河的功能是承担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北部城区的雨水下泄,并充当北部城区主要的生态景观廊道,是一条兼有泄流和景观功能的城市河道。
为了保障秀水河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次设计将技术因素与景观因素充分结合。
2 工程设计 2.1 河道开挖防护工程 2.1.1 河道平面布置 本次设计秀水河西起须水河规划太极湖(桩号0+000),东至西流湖(桩号5+154),全长5.15km。
根据《水系专题规划》,秀水河两侧绿线之间宽约75-140m,秀水河水面蓝线及滨河景观带均布置在此范围内,其中蓝线宽40-45m;本次秀水河平面轴线基本沿用前期规划轴线,凯旋路东侧根据现状地形及西流湖公园内建筑物情况稍作调整,局部河段配合景观工程营造蜿蜒曲折、宽窄不一的河道平面形态。
2.1.2 河道纵断面设计 本次工程起点设计河底高程123.96m。
自工程起点太极湖(桩号0+000)~1#雨水口(桩号0+945)河段坡降1/1000,长945m;自1#雨水口(桩号0+945)~2#雨水口(桩号1+330)比降为1/2270,长385m;自2#雨水口(桩号1+330)~主环廊西部穿河处(桩号2+240)比降为1/10000,长910m;自主环廊西部穿河处(桩号2+240)~主环廊东部穿河处(桩号2+716)比降为1/1500,长476m;自主环廊东部穿河处(桩号2+716)~12#雨水口(桩号3+505)比降为1/1100,长789m;自12#雨水管(桩号3+505)~新建3#瀑布(桩号4+700)比降为1/1000,长1195m;3#瀑布上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20.56m,下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14.0m,跌差6.56m;3#瀑布(桩号4+700)~4#瀑布(桩号4+804)之间扩挖成池塘,4#瀑布顶高程114.5m,下游处设计河底高程109.0m,高差5.5m,4#瀑布(桩号4+808)~新建跌水(桩号5+056)比降为1/170,长252m;新建跌水(桩号5+056)~入西流湖口(桩号5+154)比降为1/490,长98m。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城市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

城市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城市地区的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恢复和环境改善的重要措施,本文将阐述城市溪流治理与河道景观设计意义、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和设计原则等问题。
一、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观度,还可以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促进水文循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
城市水循环的恢复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有效的城市溪流治理可以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和雨水径流的引导和洗涤,帮助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降低城市的洪水灾害风险。
河道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能达到创造高品质建筑、公共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景观,让城市与自然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和扩大了吸引力的影响范围。
二、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治理及科学的景观设计,改变及减少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污水对城市溪流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使得城市溪流水质呈现不良状态。
其次,城市的拓展和扩大,使得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城市溪流和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最后,开发工程的不当安排和卫生武器的建设,会造成恶劣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的治理措施城市溪流治理及河道景观设计的治理措施多样,常用的措施有:生态修复、水环境监管以及河流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等。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对溪流和河道自然环境进行维护和修复,还原其原有生态系统的功能。
包括水质监测、水资源有效开发、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
水环境监管是指对城市污水的排放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监管,防止污染溪流水质的行为的发生,提高溪流水质的安全性。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一、河道形态设计1. 河道应保持自然形态,避免过度改造和截弯取直。
2. 河道断面应合理设计,满足行洪、排涝和生态需求。
3. 河道深度和宽度应适中,以营造适宜的亲水空间。
二、河岸绿化景观1. 河岸应种植适宜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2. 植物配置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 河岸绿化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三、河岸步行道1. 河岸应设置连续、安全的步行道,方便市民休闲和健身。
2. 步行道宽度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行人安全。
3. 步行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四、亲水设施1. 亲水设施包括码头、步桥、亲水平台等,应安全、实用、美观。
2. 亲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亲水空间。
3. 亲水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五、灯光照明1. 河道景观应设置合理的灯光照明系统,确保夜间安全和景观效果。
2. 灯光照明系统应节能环保,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3. 灯光照明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营造宜人的夜景效果。
六、标识系统1. 河道景观应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牌、警示牌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
2. 标识系统应统一设计风格,确保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标识内容应准确、简洁,方便市民理解和使用。
七、景观小品1. 河道景观可设置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文化墙等。
2.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3. 景观小品应体现文化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生态保护1. 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2. 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雨洪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从宏观生态为切入点,探讨、实现河道的生态化、美学上、健康发展的微观途径。
关键字:河道生态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河道的重要性
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兴起就位于长江、黄河流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形成也与河道具有重要的关联。
“得水为上”,这是中国古代对于城市建设以及住宅营造的重要要求之一。
由此可见,河道与城市、与人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河道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河道环境的治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有的要求恢复河道原貌,有的急于改造利用河道,种种的尝试,有好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更多的弊端。
通过几年的河道景观设计工作,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和河道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河流治理的“以人为本”
按人的主观意志(为了修路、盖房、旅游)改变河流的走向、切断河流之间的联系,原有河道的自然生态群落遭到毁灭,城市水系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
防洪堤从解放初的9万km,到目前的25万km,堤线越来越长,堤身越来越高,相应的洪水水位也越来越高。
上海的苏州河就有很长一段是地上河,这样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景观效果,也加大了安
全隐患。
二、护岸的硬质化
河岸、湖岸和底的硬质化。
三、河流成为垃圾场
几乎所有城市河流都成为下水道的排泄场,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差,河道变成了排污道;
四、河流整治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需求,人们常常把城市中的河流越束越窄,甚至被废弃、被填埋;
五、不给城市河流足够的空间
城市河流需要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方能维持健康,需要不断的资源补给方能保持活力。
六、闸桥的无限制性设置
在同一条河,不远的距离设置好几座闸桥,好似扼住江河的一道道铁锁。
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
河道设计的理念:landscape sustainability宏观生态
风景园林是以地球表层景观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塑造和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生态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1]。
从宏观上来讲,河道流经广大的地域,并与其他的河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网。
时间上,他们能塑造地形,改变气候条
件;生态上,具有一套独特的生物体系,并与陆地生物密切联系;人文上,孕育了人类文明,也是地区文化历史的象征;交通上,自古以来河道就是重要的航线,载人发展史上具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在生态学观点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立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思路和生态法则,以河道生态格局的整体性、生态过程的完整性、生态界面的延伸性、物种的多样性、通道的连接性、生境的原生性、扰动的有限性、足迹的平衡性和环境的健康性9个特征为切入点[2],探讨新时期的河道景观规划设计。
河道设计的手法:微观途径
从微观上来讲,河道为人类、动植物提供水源,水质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大众生灵的健康与生存,现在全球谈水资源呈现愈来愈紧张状态,有4亿多人口直面水荒,对河道的水资源保护也更加的重要。
结合河道设计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具体的设计方法:
(1)早规划,为河道留出足够空间
河水的每一次涨、旱,就好比它的每一次“呼吸”,给它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够使它“健康”,否则只有不断的加高堤防,建设闸桥,才能抵御一次次的自然灾害。
(2)截污
除了受天气影响(暴雨、洪水等),河道的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人类,只有对生活垃圾、工业废物进行有效地处理,阻止他们的排放,才能真正做到水资源的保护。
(3)能弯则弯,尽量采用原有河道本身的流线。
我国古代风水理论
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因为风水认为吉气沿着曲折蜿蜒的路径行进与蓄积,而煞气则沿着直线穿流。
河道蜿蜒性的保护和修复对于水曲之美的形成至关重要。
曲折蜿蜒的河道不仅形态上优美,也成就了生物的多样化,群落的出现,使水环境得到改善,水“活了”起来,带动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环境,这就是现在国际上正在倡导的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4)护岸的生态化、自然化
传统硬质护岸的弊病
传统护岸使自然河流渠道化
护岸和河床材料硬质化
河流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切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
改变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急流、缓流相间的格局消失
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使河流生态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功能的丧失
护岸尽量采用生态化的设计,利用当地原有的材料和自然的方法营造:如:柳枝、茅草、木框、条捆、抛石等等[3]。
(5)对动植物群落的保护
每一条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形成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它们才是河道“活着”的象征与标志。
(6)历史文化、人文的延续
几乎所有有河道流经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河水不仅孕育了人们的生活,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更是铭记了一个城市的古往今来。
综上所述,只有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河道保护起来,将生态的元素融入到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最柔软的血脉里,将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贯通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打造出真正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