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系统

合集下载

边缘系统、间脑、垂体的解剖和生理

边缘系统、间脑、垂体的解剖和生理
• 下丘脑的核团分为4个区:视前区、视上 区、结节区、乳头体区。
下丘脑
视前区
• 含有视前核,位于第三脑室的两旁,终 板的后方。
• 视前区又分为视前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 与身体的体温调节有关。
视上区
• 含有视上核和室旁核。 • 视上核在视交叉之上循灰结节向前延伸,
由此发出视上垂体束,经垂体茎至 脑下 垂体后叶,与水的代谢有关。 • 室旁核在第三脑室两旁前连合的后方, 与糖的代谢有关。
• 通常所称的垂体后叶,是以神经部为主, 实际上并无分泌作用,其释放的抗利尿 激素和催产素是分别由下丘脑的视上核、 室旁核分泌产生,并贮存于神经部,需 要时再由后叶释放入血液。可使血压上 升,尿量减少,并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
• 谢谢大家!
•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 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以坚韧的硬 脑膜。
• 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垂体各部名称和关系
垂体
腺垂体 神经垂体
远侧部
结节部 中间部
神经部 漏斗部
正中隆起
前叶 后叶 漏斗
• 通常所称的垂体前叶,是以远侧部为主,还包 括极小的结节部,它所分泌的激素可分为四类: 1、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骨和软组织的生长。 2、催乳素,使已发育而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 分泌乳汁。 3、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使皮肤黑色素细胞合 成黑色素。 4、促激素,即各种促进其它内分泌腺分泌活 动的激素,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 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 主要结构:松果体、缰连合、后连合。 • 上丘脑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可出现压迫中
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特征为两眼 同向上视不能、两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 应、调节反射存在。)

边缘系统的解剖与临床

边缘系统的解剖与临床

基底神经节的临床病理学
根据临床表现和药理学资料,基底节病变所 产生的运动障碍可分为三类:①运动过多性 疾病;②运动过少性疾病;③肌张力改变。
基底神经节 的临床病理 学
运动过多性疾病包括舞蹈症、手足徐动症、 振颤和抽动症。其特征是:①临床表现为 过多的、不自主的动作插入到正常活动中; ②药理学上表现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胆 碱能药物能使能使症状改善,多巴胺受体 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则使之恶化。
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生理与临床病理学
基底核
靠近大脑半球的 底部,埋藏在白质 之中的核团,称为 基底核: 豆状核 尾状核 杏仁体 屏状核
尾状核 豆状核 杏仁体 屏状核
壳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二 脑和脑神经
杏仁体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尾状核
第一章节
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可调节躯体运动。
边缘系统 与行为反

切除边缘系统后的动物见到什 么东西都吃,看见任何动物 (甚至包括无生命物体)都有 交媾行为,行为缺乏选择性。
边缘系统 与行为反 应
摄食行为:刺激基底外侧核动物摄食活动减 少,损毁则出现进食过度和肥胖;刺激基底 背内侧部分摄食活动增加,损毁则出现厌食。 额叶眶部、岛叶、颞极等的电刺激一方面可 引起进食动作,一方面出现觅食行为。


临 床 病 理 学
系 统 的 解 剖 生


边缘系统 的概念
边缘叶(limbic lobe)指位于大脑两半球内侧 面,呈“C”字形包绕脑干与间脑头端周围的 狭长带状皮质组织。边缘叶可分为内外两环, 它与其细胞构筑、纤维联系、功能密切相关的 一些皮质部分,加上与这些结构功能关系较密 切的一些皮质下结构,以及连接这些结构的主 要传导通路,统称为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构成及功能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构成及功能

• 摄食行为:刺激基底外侧核动物摄食活动减少,损毁则出现进食过度和肥胖; 刺激基底背内侧部分摄食活动增加,损毁则出现厌食。额叶眶部、岛叶、颞 极等的电刺激一方面可引起进食动作,一方面出现觅食行为。防御行为:刺
激杏仁复合体可引起动物的恐惧、退缩反应或发怒、攻击反应。损毁猴和猫
双侧杏仁复合体后动物表现得温和,不发生恐惧、愤怒或攻击反应。切除人 的杏仁复合体后,攻击行为减少。刺激清醒的猫的海马或局限性地破坏其海 马,可引起异常恐惧、感觉过敏和扩瞳反应等,并伴有注意反应、防御反应 等。
• ①对呼吸、心血管运动的调节。刺激边缘系统的许多结构都可引 起心血管与呼吸运动的变化,总的来说以抑制性变化为多见。刺 激扣带回前背侧、眶回皮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刺激 其腹侧则引起血压升高。②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刺激扣带回与杏
仁体可引起胃肠运动与胃酸分泌的显著的变化。溃疡病的发病机
制中考虑精神因素,可能与此有关。
• 5、边缘系统与行为反应
• 边缘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主要表现在与个体保存及种系保存有
关的行为反应。①个体保存行为如寻找、保卫食物等与杏仁体、额
叶眶部、扣带回、颞叶前部有关;进攻、防御、逃跑主要与杏仁体、 海马有关。②种族保存行为如寻找配偶、建立家庭、哺育后代及其 他社交行为主要与隔区、杏仁体、海马激扣带回有关。切除边缘系 统后的动物见到什么东西都吃,看见任何动物(甚至包括无生命物 体)都有交媾行为,行为缺乏选择性。
情绪反应有较密切的关系。①刺激扣带回与海马能产生躯体运动,这种运动 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如假怒、扑打、攻击等。②刺激杏仁体与隔区,会产生 竖耳、憋气、咀嚼、咆哮和发抖等,并伴有觉醒及某些自主性功能和内分泌 的变化。③刺激额叶眶部可引起肢体、颈项、躯干的紧张性运动。④切除双

边缘系统名词解释

边缘系统名词解释

边缘系统名词解释边缘系统是指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放置在物理设备或设备集群的边缘位置的计算体系结构。

它将数据处理和计算移动到距离数据源更接近的地方,以便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吞吐量。

边缘系统的核心概念是将计算资源放在离数据的产生和消费更近的位置。

传统的云计算模型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集中在远离数据源的大型数据中心中,而边缘系统将这些资源移动到靠近数据源的位置,如物联网设备、传感器和用户设备等。

这样可以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并提供更快速的响应时间。

边缘系统包括许多关键技术和概念,如边缘计算、边缘网络和边缘存储等。

1.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指在边缘设备上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

边缘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

边缘计算可以将数据处理从云端移动到距离数据源更近的位置,以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吞吐量。

2. 边缘网络:边缘网络是指连接边缘设备的网络。

边缘网络需要具备低延迟、高带宽和安全可靠的特性。

边缘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如4G、5G等。

3. 边缘存储:边缘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在边缘设备上的能力。

边缘存储可以将数据存储在靠近数据源的位置,以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延迟。

边缘存储还可以提供快速访问和高可靠性的存储服务。

4. 边缘智能:边缘智能是指在边缘设备上实现智能算法和决策能力。

边缘智能可以使边缘设备更加智能化,能够进行本地数据处理和决策,而不必依赖云端。

边缘系统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

在物联网中,边缘系统可以将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部署到传感器、智能家居设备等中,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响应能力。

在智能交通中,边缘系统可以将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放置在交通信号灯等设备中,实现实时交通管理和优化。

在智能制造中,边缘系统可以将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放置在机器设备中,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维护。

总之,边缘系统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放置在离数据源更近的位置的计算体系结构。

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在神经系统发生过程中,由古皮层和旧皮层演变而来的哺乳动物大脑的古老结构被称为边缘系统。

许多学者认为它还应包括神经系统中与这些结构有密切关系的区域,故边缘系统所包含的神经部位相当广泛。

已有研究工作证明边缘系统和呼吸、循环、内分泌、摄食饮水、体温调节和性行为等生理功能有关;另一方面,这个系统和许多高级机能活动,如学习、记忆、睡眠和情绪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边缘系统越来越为研究工作者所注意。

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和皮质下结构。

一、前脑边缘叶(皮质部分)前脑边缘叶limbic lobe 即边缘系统的皮质部,位于半球内面邻近脑干处,由内外两圈组成。

内、外圈以胼胝体沟、海马沟为界。

此外,脑岛前部、眶回后内侧部等也列入边缘叶的范围。

外圈:扣带回、扣带回峡、海马旁回及钩,合称穹窿回。

内圈:海马结构和梨状叶的近中线部分。

(一)海马结构1.胼胝体下回subcallosal gyrus即终板旁回,位于终板和后旁嗅沟之间,向上连灰被,向下连斜带回和内侧嗅纹。

2.灰被indusium griseum即胼胝体上回,是被盖于胼胝体背面的一薄层灰质,向外移行于扣带回皮质。

灰被背面有内侧纵纹和外侧纵纹。

灰被向后延续为束状回。

3.海马和齿状回海马hippocampus又称安蒙氏角cornu ammonis,位于侧脑室下角底部,表面有室管膜,膜的深面一层白质为室床,其纤维向后聚集形成海马伞。

齿状回dentate gyrus 为狭长的皮质带,位于海马的内侧,除内侧面外均为海马包绕,其内侧面位于海马沟和海马伞之间。

4.下托subiculum是海马旁回皮质和海马皮质的过渡区。

根据细胞构筑,下托可分为四条带:下托尖(副下托)、下托、前下托和旁下托。

一般把前二者归入海马,后二者归入内嗅区。

(二)梨状叶梨状叶piriform area 包括外侧嗅回、钩(部分)、海马旁回前部。

梨状叶可分三区:前梨状区——为外侧嗅回及环周回(岛阈)梨状区(杏仁周区或半月回)——位于钩的背面内嗅区——海马旁回的前部(三)其它扣带回、海马旁回后部、眶回后部和脑岛前部等区域的皮质层结构是同源皮质(新皮质)和异源皮质(古、旧皮质)之间的过渡型,其颗粒细胞较同源皮质少,属中间皮质。

上班经常迟到是边缘系统例子的心理学书

上班经常迟到是边缘系统例子的心理学书

上班经常迟到是边缘系统例子的心理学书(原创实用版)目录1.边缘系统概述2.边缘系统与上班迟到的关系3.边缘系统的心理学意义4.如何改善由边缘系统引发的上班迟到问题正文【边缘系统概述】边缘系统,又称为边缘叶,是指大脑中包括扣带回、海马、海马旁回、邻近皮质等结构的一个系统。

边缘系统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负责情绪、记忆、空间定向等功能。

【边缘系统与上班迟到的关系】上班迟到往往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边缘系统的影响。

边缘系统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当人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能会产生情绪低落、消极怠工等心理反应,从而导致上班迟到。

此外,边缘系统对时间观念的把握较弱,人们容易在时间规划上产生失误,进而导致迟到。

【边缘系统的心理学意义】边缘系统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边缘系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基础,对于研究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边缘系统对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起到关键作用,帮助人们将重要信息纳入长期记忆。

最后,边缘系统对空间定向和环境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人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如何改善由边缘系统引发的上班迟到问题】要改善由边缘系统引发的上班迟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提高自我约束力,有助于减少迟到现象。

2.培养积极情绪: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降低迟到率。

3.增强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规律作息,避免因生活作息不规律而导致的上班迟到。

4.寻求专业帮助:对于边缘系统引发的心理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上班迟到虽然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边缘系统概述

边缘系统概述

边缘系统概述展开全文视频: 2分钟神经科学_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也称为paleomammalian cortex,是位于丘脑两侧的一组脑结构,紧邻大脑内侧颞叶下方,主要位于中脑。

[1] 它支持各种功能,包括情绪,行为,动机,长期记忆和嗅觉。

[2]情感生活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中,它关键地帮助形成记忆。

具有原始结构,边缘系统参与感觉系统输入的低阶情绪处理,包括杏仁核复合体(杏仁核),乳头体,纹状体,中央灰色和Gudden 背侧和腹侧核。

[3]这种处理过的信息通常被传递到来自端脑,间脑和中脑的一组结构,包括前额皮质,扣带回,丘脑边缘,海马包括海马旁回和下丘脑,伏隔核(边缘纹状体),前下丘脑,腹侧被盖区,中脑中缝核,缰管连合,内嗅皮质和嗅球。

[3] [4]边缘系统的相互作用组件通常被错误地视为边缘系统本身的一部分。

目前,这些功能单元,包括边缘系统,一起构成多个高阶情绪处理系统,包括Yakovlev和Papez电路。

保罗·D·麦克莱恩(Paul D. Maclean)创造了边缘系统一词,指的是帕皮兹(Papez)电路,但由于对情绪处理理解的进步,该术语已经发展。

因此,边缘系统的“系统”部分在技术上不再正确,但仍然用于指代中脑区域中的低阶情绪处理区域。

从下面显示部分边缘系统的人脑的横截面。

Traitéd'Anatomieet de Physiologie(1786)边缘系统主要由以前称为边缘叶的部分组成。

目录1 结构2 功能2.1 海马2.1.1 空间记忆2.1.2 学习2.1.3 海马损伤2.2 杏仁核2.2.1 情节自传记忆(EAM)网络2.2.2 注意和情绪过程2.2.3 社会处理2.2.4 Klüver-Bucy综合征3 进化4 社会与文化4.1 词源和历史4.2 学术争议5 参考结构边缘系统的解剖组件边缘系统最初由Paul D. MacLean定义为一系列皮质结构,围绕大脑半球和脑干之间的界限:大脑的边界或角膜缘。

边缘系统解剖与临床

边缘系统解剖与临床
位置
边缘系统主要位于大脑半球的内 侧,包括海马、杏仁核、扣带回 等结构。
边缘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边缘系统由多个神经核团和回路组成 ,包括海马、杏仁核、下丘脑、扣带 回等。
功能
边缘系统主要涉及情绪反应、记忆形 成和巩固、行为调节以及自主神经系 统的调控等功能。
边缘系统的解剖结构
海马
海马是边缘系统中的重要结构 ,负责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阿尔茨海默病
边缘系统中的神经元退行 性变,导致记忆、认知等 功能障碍。
癫痫
边缘系统异常放电,引起 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障 碍等症状。
边缘系统与精神性疾病
抑郁症
边缘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失 衡,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 上腺素等,导致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等症状。
焦虑症
边缘系统对压力和恐惧的 过度反应,表现为紧张不 安、恐惧等症状。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手段,帮 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与护理
家庭护理
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和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针对边缘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发具有更高疗效和更低副 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
研究能够保护边缘系统神经元、延缓疾病进展的药物,为治 疗提供更多选择。
强迫症
边缘系统的神经环路异常 ,导致反复出现强迫思维 和行为。
边缘系统与其他疾病
睡眠障碍
边缘系统中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对睡眠和觉醒有调 节作用,异常可导致失眠、嗜睡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中脑被盖 tegmentum of midbrain
(1)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该区发纤 维广泛投射至纹状体的腹内侧,缰外侧核,丘脑连 合核,下丘脑后区、外侧区及视前区,终纹床核、 斜角带核、隔外侧核,扣带回前部及皮质嗅区等。
(2)腹侧被盖核Ventral tegmental nucleus 位于 两内侧纵束的腹侧,中线两侧,为脑桥中央上核的 延续,它与背侧被盖核的传出纤维,沿背侧纵束上 升,止于乳头体下丘脑外侧区、视前区和隔区。
四.边缘系统的主要纤维联系和环路
一、联络纤维:扣带 Cingulum .
二、投射纤维:穹窿 fornix
三、连合纤维: 1、穹窿连合(海马连合commissure of fornix)又称琴板,
2.前连合 anterior commissure
由前后两个弓形纤维束组成。纤维呈“X”状。 (1) (2) 回,颞叶前部(颞中回、颞下回)。

区 septal area
隔区的核群总称隔核spetal nuclei, 主要位于胼胝体下回,有背侧、腹侧、内侧 和尾侧隔核dorsal、ventral、medial and caudal septal nuclei之分,其中每一个核又 可分为若干亚核。也可简单地分为: 外侧隔核lateral septal nuclei , 由小细胞组成, 内侧隔核medial septal nuclei, 由大细胞组成。
由乳头体发出纤维至中脑被盖部。


12. 缰核脚间束habenulointerpeduncular tract:
为缰核发出纤维止于中脑脚间核。


13. 背侧纵束dors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3. 后连合 Posterior commissure:由粗厚的越
边横行纤维组成;在其纤维的嘴侧、外侧及腹侧, 均有细胞环绕,这些细胞称为后连合核(nucleus of post. commissure)。 纤维组成: ①从顶盖前区内某些核团发出的纤维; ②来自后连合核的纤维。 损伤猫的后连合,瞳孔间接对光反射减弱,但 不会消失。 损伤该核,同时切断来自Cajal间位核的纤维, 则致两侧眼睑回缩,眼球垂直运动障碍。
前穿质 中间嗅纹
外侧嗅纹 次级感觉轴突 嗅束
MRI 表现
嗅 束 视交叉 垂 体 额 窦 嗅 球 筛 板 嗅 区
口 腔
T1 WI
Optic nerve Optic chiasma
Optic tract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Optic radiation
Visual area

2 、岛 叶 Insula

哺乳类动物皆有岛叶。灵长类由 于岛叶周围的皮质发育迅速,岛叶遂 陷入外侧沟底,前者发生较晚,在人 类发达,占岛叶的绝大部分,前方为 岛短回,相当于14区;后方为岛长回, 相当于13区与梨状前区交界,发生较 早,乃新旧皮质的过渡区,属过渡型 皮质。面积甚小,仅占岛尖部 ( 岛阈) 。
(1) 隔区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 ① 海马:纤维经穹窿的前连合前部 至外侧隔核,也来自下托。 ② 杏仁体:纤维主要经由终纹和斜角 回。 ③ 前穿质:纤维可能经由内侧嗅纹。 ④ 中脑的中央灰质、蓝斑、中缝核、 被盖腹侧区、黑质,纤维经前脑内 侧束。 ⑤ 下丘脑和扣带回等处。
2)隔区的传出纤维: 与传入纤维是往返的,主要投 射至: ① 经由穹窿至海马结构, ② 经前脑内侧束至下丘脑诸核、 中脑网状结构, ③ 经丘脑髓纹至丘脑的前核、 背内侧核、缰核等,。 ④ 至杏仁体、乳头体、扣带回 等处。
6.中脑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 gray matter
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可分为四个亚核: 1.内侧亚核medial subnucleus,细胞稀疏,主 要由小型拉长而深染的细胞组成。 2.腹外侧亚核 3. 背 外 侧 亚 核 ventrolateral and dorsolateral subnuclei,位于灰质的腹侧、外侧及背外侧,细 胞相对较大,呈梭形或三角形,而背外侧亚核 的细胞又比腹外侧亚核的稍大些。 4.背侧亚核 dorsal subnucleus ,位于中脑水管 的背侧,细胞最密集,大量的是神经胶质细胞, 偶见小长形深染的神经元。
边 缘 系 统
Limbic system
李振平 山东大学医学院
绪 论 introduction
1878年法国解剖学家Broca提出边缘叶的概念。 1937年Papez 发现边缘叶是非嗅觉性的,为情感 行为中枢,应将其与嗅脑分开。 1952年Maclean根据种系发生和细胞结构,第一 次提出边缘系统的概念,它指皮质结构(边缘叶的内 环、外环)及皮质下结构。 1969年Ross发现边缘叶的纤维与内环境的感受器 相连,认为嗅脑是边缘叶分化而来的结构。二者难 以分离,因嗅觉传导径路与边缘系统密切相关。
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可能是边缘前脑与感觉 冲动的汇聚区之一,在整合疼痛的情绪反应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阿片样肽能神经元的重要 分布区。针刺镇痛或电刺激镇痛机制,与这里 的阿片样肽能神经元有关。 其镇痛通路如下: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阿 片样肽能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中缝大核的5HT能神经元→5-HT脊髓通路至脊髓→抑制初级 感觉纤维中的P物质终末,达到镇痛效应。 此外,还与发怒、进食、膀胱张力等生理反 应有关。
隔区septal area: 终板旁回 Paraterminsal gyrus,也称胼胝体下回,
位于后旁嗅沟与终板之间。
胼胝体下区subcallosal area,也称旁嗅区。
是前、后旁嗅沟之间的部分。 胼胝体上回supracallosal gyrus,也称灰被。
束状回fasciolar gyrus,
2.上丘脑
epithalamus
组成: 丘脑髓纹thalamic medullary stria 缰三角habenular trigone 松果体pineal body
3.下丘脑 Hypothalamus
视交叉optic chiasma 漏斗infundibulum 灰结节tuber cinereum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下丘脑核团nuclei of hypothalamus
4. 缰连合habenular commissure:
为连接两侧缰核的不完全交叉纤维。
5. 终纹terminal stria: 位于尾状核与丘脑之间,与终纹静脉伴行,为 连接隔区与杏仁体的纤维。
6. 纵纹longitudinal stria: 紧贴胼胝体上方,分内、外侧纵纹,为灰被发 出的纤维,连与隔区、束状回和海马旁回。
边缘叶内环图
.
海马结构的纤维联系




(1) 海马结构的传入纤维 ①内嗅区 海马、齿状回纤维 ② 隔核 海马纤维 ③ 扣带回 海马纤维 ④ 海马的连合纤维 ⑤ 胼胝体上回 海马纤维 ⑥下丘脑、丘脑前核、中缝核、蓝斑、脑干 网状结构的纤维 海马
(2)海马结构的传出纤维 穹窿 fornix 主要由海马的传出纤维组成, 但也含有部分至海马的传入纤维 和海马的连合纤维。 穹窿主要止于乳头体, 但也有纤维止于束状回、胼胝体上回、 扣带回、透明隔、隔核、视前区、丘脑 外侧区、缰核和中脑网状结构等处。
4.脚间核interpeduncular nucleus
(1)脚间核的传入纤维束: ①缰核脚间束habenulointerpeduncular tract, ②乳头脚间束mamillointerpeduncular tract, ③ 被盖脚间束tegmentointerpeduncular tract, (2)脚间核的传出纤维: 至背侧被盖核、腹侧被盖核,丘脑内侧背核、 下丘脑外侧区、隔区、斜角带核、海马及中脑被 盖。
7. 髓纹Stria medullaris: (丘脑髓纹)为一复合性纤维束,它起自丘脑前 核、隔区、杏仁体等,止于缰核。
8. 嗅纹 olfactory stria:为嗅 束的纤维, 分别形成内、 外侧嗅纹, 有小的中间 嗅纹,其后 份为前穿质。
解剖学表现
嗅球 帽状细胞 嗅小球 初级感觉轴突 嗅腺 神经性感觉细胞 嗅粘膜 初级嗅觉轴突 内侧嗅纹

9. 前脑内侧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
为连接隔区、下丘脑与中脑被盖部的纤维束。 含去甲肾上腺素能及5-羟色胺能纤维。


10. 乳头丘脑束mamillothalamic tract:
为连接乳头体与丘脑前核的纤维束。


11. 乳头被盖束mamillotegmental tract:
二 、 端脑有关皮质
1、海马结构
hippocampal forma括: 胼胝体上回supracallosal gyrus 束状回fasciolar gyrus 齿状回dentate gyrus 海马Hippocampus 下托subiculum 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us 钩uncus
是胼胝体上回与海马、齿状回的移行部。
斜角带diagonal band 连于隔区与海马旁回、钩。
边缘叶内环图
斜角带
扣 带 回cingulate gyrus
1 扣带回的传入纤维: ① 丘脑前核群 ② 海马 ③ 隔核 ④ 顶、颞叶和前额区 ⑤ 纹状体、下丘脑、中脑被盖 2 扣带回的传出纤维: 海马结构、隔核、丘脑前核群、前额叶和顶叶、 顶盖前区、上丘、中脑中央灰质、中脑被盖和蓝斑
岛叶的功能:
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刺激人的 岛叶可以引起内脏运动和感觉,如唾 液分泌增加、吞咽、打嗝、胃肠蠕动、 恶心、饱胀感、口中有异味。刺激长 臂猿的岛叶,可引起对侧面部和肢体 运动,可能还有局部定位。
三 边缘系统的皮质下结构
1.杏仁体 amygdaloid body \ Amygdaloid complex 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中,与哺乳类以下动物 的古纹状体同源。 杏仁体的分部 (1) 基底外侧部 basolateral part:在人类分 化 最好,体积最大。 (2)皮质内侧部 corticomedil part:人类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