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大题总结

合集下载

毛概课知识点总结

毛概课知识点总结

毛概课课堂测试中出现的频率高的题目1.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五四运动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毛泽东在最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8.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

9.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0.(党的十五大)郑重的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1.(党的十六大_2002年11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12.正式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在:党的七大/1945年13.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14.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5.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1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17.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标志着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18.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新时代的伟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19.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21.(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22.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3.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科学概念是:1939年24.新民主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⑵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⑶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⑷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⑸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的理论⑹党的建设理论26.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

毛概答案总结(1)

毛概答案总结(1)

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3.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5.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它同资本主义社会等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毛概答案总结(1)

毛概答案总结(1)

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1。

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3。

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

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5。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它同资本主义社会等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必须按照具体情况,解决上述各种矛盾.但是,在解决了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

2023毛概大题总结

2023毛概大题总结

2023毛概大题总结导言2023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深刻领会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对2023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大题进行总结,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探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大题: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这一大题是课程的基础,老师详细讲解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革命、发展、稳定等几个方面,其中革命是核心。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

通过这一大题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事业的总结和指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大题: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重要意义。

这一大题着重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任务。

第三大题:毛泽东思想的国际影响这一大题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国际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世界革命的启示和指导上。

毛泽东思想的革命实践深刻影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独立、解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尤其是在亚非拉地区,毛泽东思想为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大题: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应用本大题讨论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应用。

通过学习和深入理解,我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念,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对于指导当代社会主义事业和现实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应该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实践路径。

结语本文对2023年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大题进行了总结,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国际影响以及当代价值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毛概知识总结大全

毛概知识总结大全

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5)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7)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8)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9)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10)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西柏坡。

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三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11)新政协会议:1949年,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国旗、国歌、首都、领导)。

(12)一届人大: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5)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6)中共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

(17)中共十四大:1992年,江泽民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8)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中共十六大: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共3篇)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共3篇)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共3篇)毛概概论部分总结第1篇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第2篇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第3篇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

毛概总结

毛概总结

1.谁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大钊2.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一条道路一条体系一面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什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

8.什么时候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2007年党十七大提出的。

9.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0.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2.“三个代表”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毛泽东概论》毛概 期末考试试题大汇总及参考答案 及毛概各章节总结和章节思考题

《毛泽东概论》毛概 期末考试试题大汇总及参考答案 及毛概各章节总结和章节思考题

毛概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DBBD 6-10:DBCAB 11-15: BBADC 16-20:DADAC 21-25:ABBAA 26-30:CDDAC 31-35:BACAA 36-40:CCCAB 41-45:AAABC 46-50:DBCDC51-55:BDCAD 56-60:ACBAB 61-65:CCDDC 66-70:BBAAC 71-75:DBBCA76-80:ACCCB 81-85:BBBAB 86-90:CDDDD 91-95:CCCAA 96-100:CABBC101-105:DBABB 106-110:ABDDB 111-115:CCAAD 116-120:BABDB121-125:DCCAC 126-130:BBABB 131-135:CACCA 136-140:AACAC141:A二.多项选择题:1-5:BCDE; CDE;BCD ;ABCDE;ABCDE; 6-10: ABCDE;ABCDE;ABCDE;ABDE;ABC;11-15:ABC;ABC;ABCD;BCDE;ABCD;ABC; 16-20:AB;ABCDE;AE;CDE;ABCDE;21-25:ABCDE;AB;ABCDE;ABCD;ABCDE; 26-30:DE;ABCDE;ABCD;BC;ABCD;31-35:ABCD;AC;ABCDE;ABCE;BCDE; 36-40:ABD;ABC;ABCD;ABCDE;BCE;41-45:ABD;CD;ACE;ACD;ACD; 46-50:ABD;BCDE;AC;ABCD;ABE;51-55:BCD;ABCD;ABCD;ABCD;ABCDE; 56-60:ABCDE;三.填空题:1.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2.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 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4.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实践证明,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失败。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答:(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成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它既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继承和坚持;又结合时代特点,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上更加明晰、大胆创新。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其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其以人为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它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科学发展观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一,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选择党的关键原因是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抓好发展,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第二,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成就表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之,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

3、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20 实际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道路。

中国今天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几千年中国阶级关系最根本的变化。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上 1/4 人口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胜利,也对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和人民探索民族独立、走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与极大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如何全面、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答:第一,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要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另一方面,提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目标与途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上,深化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与目标上即共同富裕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在实践上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道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后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5、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答案要点: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

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阶段性的行动纲领。

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行动纲领就是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既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又是一个现实的运动。

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创造条件。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3)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答: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

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

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重大一个是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一定的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称其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到强调"公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再到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实践中也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答:1.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8、如何认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答: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愈加激烈。

综合国力,即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能够有效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各种力量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文化实力从总体上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从总体而言,综合国力表现为物质实力和文化实力两种基本类型。

具有强大文化实力的国家,必定具有强大的物质实力。

例如,据有关材料,美国目前已经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 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

在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 80%以上。

事实上,文化实力派的大小,反映着物质实力的大小,从而也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3)文化实力影响着综合国力中物质实力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