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人生-杜志扬

合集下载

浅谈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的悲剧性

浅谈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的悲剧性

浅谈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的悲剧性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被我们后辈所阅读,熟知。

尤其是小说《骆驼祥子》,其中所表现出的人物命运、当时的社会大背景等都是非常清晰的。

阅读过小说之后,小说中主人公祥子的人生悲剧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祥子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戳破,他的希望被绝望的感觉包围,他的斗志昂扬变成了心灰意冷,他的精神状态从生龙活虎变成行尸走肉的时候,我不禁感慨,在当时的旧社会、旧时代,生命的真谛又在哪里?人生的出路又在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我的论文对小说中祥子的人生命运进行分析和论述。

标签:老舍《骆驼祥子》人生悲剧性《骆驼祥子》是中国著名小说家老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叙写的内容是以20年代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为主线,小说中描写了车夫祥子坎坷的人生遭遇,有工作上的不幸,也有其情感上的失落,以至于最终自暴自弃。

小说深刻揭露了旧时代中国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民族劣根性的深刻挖掘。

身处当代的我们,也许无法真正体会到他们的生活苦楚,只是在作品中,可以通过文字去观察他们的悲惨。

作为小说主人公的祥子,他代表了一个阶层、一群人,他们卖着力气,过着贫穷的生活,从不甘堕落到自我放弃。

读过小说后,我会唏嘘他的遭遇,可怜他的人生,也看到了旧社会加在他身上的镣铐和锁链。

以下的内容就是对主人公祥子的悲剧人生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和说明。

一、祥子出身的不好和其人生的艰辛主人公祥子,他出身不好,自小就生活在农村,后来因为丢失土地从农村来到城里,做起了黄包车夫的工作。

他勤劳肯干,一直梦想着有一辆自己的车,他用自己的努力,辛苦赚得一辆车,感觉和在车厂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他把车收拾的漂漂亮亮,做什么都有干劲。

但是,好景不长,社会就爆发了战争,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车费往清华宫拉人,结果被军阀拉去当差,车也化为了泡影。

也许我们会想,祥子如果不贪图车费也许就不会被军阀抢走车,但是,我也想说,即便他不去,他的车也会在战争时期丢失甚至被抢夺,这是一个“必然”。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祥子为主人公,通过展现祥子一生中的苦难和悲剧,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现实困境,悲切地呈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命运悲剧。

在小说中,祥子的人生悲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活困境、自身劣根性、无法实现的理想以及精神压抑。

祥子的生活困境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祥子从小贫困,生活在农村,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来到城市,面对着无尽的压力和困难。

他靠着拉人力车为生,艰苦辛苦地努力工作,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境地。

他所获得的报酬常常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生活中充斥着饥饿和寒冷。

而且他的努力和付出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他常常被人欺骗和剥削,人生处处遭受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生活的困境使得祥子的人生不断陷入悲剧的深渊。

祥子自身的劣根性也使得他陷入人生悲剧。

祥子天性顽强,却缺乏善良的道德品质,他懂得以权谋私利,通过欺骗和偷窃来获取利益,这种劣根性使他失去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成为社会底层的人。

他缺乏正直和坚守原则的品质,虽然时常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往往以错误的方法去进行,导致自己不断陷入困境。

他的劣根性与社会的压力相互作用,进一步加深了他人生的悲剧。

祥子无法实现的理想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因素之一。

祥子一直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奋发努力地想要赚更多的钱,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但他的梦想却一次次被现实打破。

他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的所作所为常常被欺骗和漠视。

他所追求的物质和社会地位难以达到,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逃离贫困的命运,这种无法实现的理想让他感到挫败和绝望,使得他的人生越来越趋向悲剧。

祥子内心的精神压抑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原因。

祥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欠发达又缺少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中,他每天面对的是压力、欺骗和无尽的辛劳,这种压力和痛苦使得他的内心变得封闭和愤怒。

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失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终爆发出来,他变得冷漠、疏离、愤世嫉俗,他的人性逐渐被社会的冷漠和残酷给剥夺殆尽。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通过塑造主人公祥子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悲剧。

祥子是一个生活在乱世中的小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无奈和坎坷,最终以悲剧收场。

本文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祥子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的命运。

祥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没有享受到什么幸福。

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一人艰难地撑起了整个家庭。

在那个年代,家庭的地位和贫富的差距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由于家境贫困,祥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在城市里做些粗活来维持生计。

这种家庭背景为祥子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社会环境的残酷和不公也加剧了祥子的人生悲剧。

在那个乱世之中,底层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祥子从小就受到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他明明劳动得到了回报,却总是被别人欺负。

社会的不公正,让祥子一直处于一种挣扎之中。

即使是在城市里,他也无法摆脱命运的桎梏,依然受尽欺辱和折磨。

这种社会环境的不公正,让祥子的人生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祥子的个人性格和遭遇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原因。

祥子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他的遭遇却总是不尽人意。

尽管他为了生活不断地劳动和努力,但遭遇却总是不如意。

祥子为了买自行车曾经省吃俭用,结果却被骗走了所有的积蓄;为了维持生活,他也做了许多粗重的工作,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这种种遭遇让祥子感到非常沮丧,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祥子的爱情经历也是他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祥子对梦露情深意重,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梦露对祥子虽有好感,但由于自身的利益和地位,最终还是和别人成婚,让祥子感到了莫大的失落。

爱情的挫折对祥子的人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他沦为一个彻底意志消沉的人。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的人生悲剧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家庭背景的贫困和社会环境的不公使祥子一直处于挣扎之中,导致他的人生无法如愿。

再加上他的个人性格和遭遇以及爱情的挫折,最终使他走向了人生的悲剧。

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小人物,最终以悲剧为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浅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浅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浅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作为一个城市底层的社会劳动者,善良正直、坚韧顽强,为了实现买车的梦想开始了他毕生的奋斗,面对困难虽不甘失败、顽强挣扎却最终堕落沉沦逐渐地走向毁灭。

这一悲剧的酿成与他狭隘保守的农民眼光,沉默寡言、木讷内向的性格直接相关,更主要的则是其命运的偶然性所致,而社会原因则是导致他命运悲剧的间接原因。

标签:悲剧命运农民的保守性命运的偶然性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其主人公祥子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成为“苦力”的代名词。

可见,人们感受到的艺术魅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引,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

这种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显得格外的沉重,正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样,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对命运永久的审视。

一、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1、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的性格。

祥子是朴实善良的,可同时他又是沉默木讷的,他的简单愚昧加速了悲剧的降临。

在整部作品中,祥子的话不多,又很简短。

“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哪里。

”他的不善言辞,导致他与拉车同伴的隔膜,孤立了自己,在关键时刻得不到真诚的帮助,只由着自己的性情发展,受到打击窝在心里,并因心情苦恼而钻牛角尖,甚至自暴自弃,导致灾难。

同时,他又是孤独、软弱的,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甚至没地方诉说委屈。

“祥子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

他只想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

”当强大的黑暗势力压迫过来难以承受时,他得不到同情,支持,友谊。

他的木讷、内向,保守让他走入了无边的黑暗。

2、固执、保守、利己的个人主义与小农意识的局限性。

祥子作为城市贫民,在他身上集中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农民的特点,带着几千年的农民文化的积淀。

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浅说《骆驼祥子》的悲剧人生

浅说《骆驼祥子》的悲剧人生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浅说《骆驼祥子》的悲剧人生内容提要:《骆驼祥子》描绘了一个吃人的社会,在这个小说中,主人公祥子正直,要强,善良,不愿同流合污,他没有其他洋车夫的恶习,具有劳动人民的优美品质,但也有很多缺点,他要强却逆来顺受,斗争却不彻底。

还是个个人主义者,追求幸福仅靠自己努力。

就理想来说,只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和建立一个家庭,而没有长远的打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算怎么高远的目标,祥子却实现不了。

他被乱兵、孙侦探、虎妞妇女等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慢慢的逼着一步步由人变成“鬼”,滑向了堕落。

他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来换取金钱。

本文试从剖析祥子的生活履迹和心理变迁着手,对祥子的人物形象作简要探悉并由此引申到祥子的悲剧产生的个人因素和社会根源。

关键词:现代文学祥子的性格祥子的悲剧悲剧的根源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旧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一、祥子的形象、性格(一)、老实,善良,为人正直,有上进心要强的祥子。

曾经,祥子是个老实,善良,为人正直,热爱劳动的劳动者,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

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

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原先是破产农民,后跑到城里来谋生,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但他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祥子为主角,讲述了他从一个懦弱的乡下小伙子成长为一个拼命奋斗的城市青年,最终却因为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无情,走向了人生的悲剧。

祥子的人生悲剧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无情,也反映了个体在大时代背景下所处的困境和悲哀。

本文将从祥子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三个方面对祥子的人生悲剧进行分析。

从祥子的成长经历来看,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经历种种苦难。

在小说开篇,祥子被描绘为一个小乡村的孩子,他没有父母,靠着在灶头给人烫水和剃头为生。

一次意外导致他受伤,从而走上了流浪的生活。

在北京的流浪生活中,祥子经历了各种磨难,从最初的贫困到后来的总是碰到凶神恶煞的人。

他的整个成长经历都是充满着挫折和悲惨的,这些经历成就了他性格中的懦弱和软弱。

祥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剧。

祥子性格懦弱、软弱,害怕挨打、害怕受伤,内心畏畏缩缩,没有一丝英雄气概。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祥子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是弱势群体,不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祥子的心性使得他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总是选择了逃避和妥协,而非勇敢地去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一点从他与王四儿的关系上便可见一斑,尽管他对王四儿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却害怕世俗的眼光,害怕挨打,最终选择了逃避。

这种软弱的性格决定了他无法战胜命运,只能随波逐流,最终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祥子的命运遭遇也是他人生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以弱肉强食为基调的社会里,祥子这样的弱者注定是要被社会所摧残和伤害的。

尤其是在大时代变革背景下,祥子这样的小人物更是无法摆脱自身的命运束缚。

在小说中,祥子一直想通过买车这件事来改变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来获得幸福。

在现实中,他所遭遇的是无数的打击和挫折,最终导致他身心俱疲。

他的骆驼车被陷害、被抢,最终祥子为了保全骆驼车而选择了去杀人,最终也因此被绞死,一生都未得到幸福。

祥子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他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使得他注定了要走向人生的悲剧。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祥子是一位勤劳、坚强、机
智的穷苦青年,他时刻面临着生活的磨难和人性的丑陋,最终走上了一条悲惨的道路。


文将从祥子的生命观、社会背景以及性格缺陷等方面,浅析其悲剧意义。

首先,祥子的生命观是封闭的。

他认为吃饱穿暖是生命的全部价值,只要自己有钱,
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生命观让他无法抵御外界的诱惑,逐渐成为了一个出卖自己良心
和尊严的人。

他铤而走险,试图通过采取非法手段赚取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却最
终堕入犯罪的深渊。

在这个过程中,他失去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尊严,变得越来越孤独和自闭。

其次,社会背景是祥子悲剧的诱因之一。

小说中描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的
社会风貌,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穷人和富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贫富差距,
这种社会背景使祥子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来改善生活,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此外,祥子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悲剧的原因之一。

他性格刚毅,善良勇敢,但也缺乏
自制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当他遇到挫折和困境时,他往往失去理智,做出冲动的事情。

这种性格导致他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往往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慢慢地走向了失败。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意义在于小说通过他的遭遇告诉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
食的社会环境和人性的阴暗面会让某些人失去自己的尊严和人性,走向深渊。

祥子的悲剧
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控诉,更是对我们人类的警示。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祥子这个老北京城里的贫苦人家出生的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沦为社会底层的悲剧人物。

祥子的命运可谓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典型悲剧,他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磨难,最终以不幸的结局告终。

在小说中,祥子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环境的限制、性格的缺陷以及个人命运的悲剧。

祥子的悲剧源自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旧北京的贫民窟里,祥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饱受贫困的困扰。

他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他从小就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大。

在那个时代,社会阶级固化,贫富之间的差距巨大,底层人民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祥子从小就注定了要承受社会环境的压迫和限制。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即便祥子努力工作,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祥子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祥子是一个性格倔强、自尊心强的人,他不愿向任何人低头。

在和豆腐店老板的斗争中,祥子因为自己的固执而失去了第一个奋斗的机会。

后来,他又因为与马妈的冲突,失去了第二个机会。

祥子的性格让他不能顺应他人,不能容忍他人的压迫和欺凌,因此他总是处于与他人对抗的状态,这使得他失去了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如果他有一颗柔软的心和善良的性情,也许他的人生会有不同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还在于他自身的命运。

在小说的结尾,祥子因为一次车祸而身受重伤,最终在医院里离世。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却始终没有迎来自己命运的转机。

虽然他自强不息,不断地努力工作,但最终命运对他却一直并不眷顾。

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赢得尊严和幸福,但事与愿违,他最终也没能逃脱自己悲惨的命运。

祥子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从贫苦的生活中挣扎出来,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挫折,他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始终坚信自己能改变命运,然而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这也让我们不禁对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感到深深的唏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人生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写的一部长篇悲剧小说,小说刻画了30年代背景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

祥子的悲剧命运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祥子的生存悲剧。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人力车,他用三年积攒的钱买了第一辆车,不幸在军阀混战中被士兵抢走。

第二次买车的钱被暗探敲诈。

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是因虎妞难产而死又不得不把车卖掉。

祥子买车三起三落的辛酸经历,表现了体面、好强、坚韧的祥子最终无法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一种独立生活的悲剧命运;第二,祥子的爱情悲剧。

祥子所爱的女人是小福子,祥子与虎妞的结合出于虎妞的逼迫,祥子被迫无奈地接受了虎妞的婚姻,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使得祥子对爱情彻底绝望;第三,祥子的人格悲剧。

祥子本身是一位诚实、善良、好强、坚韧的农村青年,有着美好的人生理想,可是在生存悲剧和爱情悲剧的双重打几下,他成了自私、懒惰、告密的行尸走肉。

小说通过祥子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素,真是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对祥子的残酷压迫。

他警示人们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的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骆驼祥子个人奋斗悲剧意义一、祥子的悲剧命运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城市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行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的性格的刻画,提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祥子“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一)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

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愿意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

他坚韧顽强地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这时的祥子,“事业”是红火的,形象是可爱的。

(二)祥子的连遭厄运,主要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

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的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

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摆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争的生活态度。

至此,祥子的形象仍然是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的,作者报的也是悲悯的态度。

(三)虎妞的病亡、祥子为葬妻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他此生已不复再有买车的希望,此时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再人世,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开始堕落,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

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祥子的悲剧在于控诉了旧社会对劳动者的无情压榨和摧残。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祥子的希望、挣扎、沦落的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二、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主要原因。

(一) 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想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个独立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

祥子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

人力车夫祥子这能成为这个病态社会的产儿。

他不可能以一己的力量(尽管这力量曾经迸发出那么绚丽的火花)与这个黑暗的社会抗衡,而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当时,军阀连年混战,兵匪生灵涂炭,特务横行霸道和敲骨吸髓,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祥子当然不可能幸免。

他好不容易拉上车,却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

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十几天了,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竟大着胆子去西郊拉车,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去了。

在那是军阀混战的年代,战乱打破了人们的平静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作品还提到逃兵如果“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民对逃兵的深恶痛绝这一点,就透露出这些逃兵曾经如何残酷地蹂躏过人民。

在这样动荡不安、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浩劫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反动爪牙孙侦探敲诈去。

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他敲诈祥子,更不在原定的计划之内。

可是,既然碰上了。

他便顺手牵羊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

祥子万分愤怒,但是,困惑的只是自己没招惹别人何以受人欺负。

他思想上只知道不招惹人就不该受欺侮,而不知道自己处在一个没有公道的社会里。

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像他那样既无权势又无财势,而且不能审时度势,如莽牛乱撞的人,虽不伤害别人也注定要遭殃,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

买车——丢车、攒钱——丢钱这两次事情虽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充分反映出祥子在那个社会所处的地位。

大兵和特务,不过是旧中国庞大的国家机器中小小的零件。

前者的掠夺是在溃散逃命之际,后者的讹诈也只是作为一次意外的收获。

但他们的顺手一击,给祥子带来的却是影响终生的祸患。

孙侦探曾轻蔑地对祥子说过:“你,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象放了屁,把你杀了象抹个臭虫。

”在那个强取豪夺的社会里,他们随时都可以置祥子于死地。

当时的劳动人民的命就是那么低微,那么的不值得一提。

这正是那个社会的悲哀,也正是导致祥子悲剧人生的根源。

(二) 车主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和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同之处,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

这是一个资产者的丑女引诱与腐蚀(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腐蚀)无产者的强男的悲剧,就作品的深层意蕴来看,“祥子与虎妞”比“祥子与骆驼”具有更重要,当然也更内在的意义。

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虎妞本是车主刘四的女儿,正是虎妞的“治内”,使刘四的“人和车厂”管理得如铁桶一般。

刘四贪婪,以聚敛财富才使虎妞三十七八岁还独身一人。

虎妞找上祥子,并不是真的甘心“作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而是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他们经营车厂,至少“弄上两三辆车”,当个小主人。

而祥子呢,却认定只有“凭着自己的本事买上车、娶上老婆,这才正大光明”,不管刘四有多少车,他都不能要虎妞。

可是后来,他处处碰壁,再加上虎妞步步诱骗,才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虎妞把祥子“由乡间带来的那点清凉劲给毁灭了”。

婚后,虎妞与祥子,由于生活态度的不同,一直存在的尖锐的冲突。

首先,拉不拉车是他们冲突的起因。

祥子要求拉车,可是虎妞却对他说:“告诉你吧,就是不许你拉车,就是不许你拉车! 我就不许你混身臭汗,臭烘烘的上我的炕!”“看吧,看谁别扭得过谁!”虎妞对祥子这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充满着封建统治者的霸道。

其次,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两人畸形的夫妻关系。

成了夫妻,祥子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车主与车夫的关系。

虎妞根本不理解祥子,也不想理解祥子。

当祥子和她商量今后的生活安排,问起她有多少钱,她怀着剥削阶级的偏见,傲慢地说:“是不是? 我就知道你要问这个嘛! 你不是娶媳妇昵,是娶那点钱,对不对? ”这使得本来就以在老婆手里讨饭吃为耻的祥子,感到莫大的侮辱,他恨不得亲手掐死她。

他痛苦地感觉到了自己在这场结合中的处境:“要了她,便没有了自己。

”这对于好强的祥子来说,确实是更大的痛苦和伤害,这对他的堕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他悲剧人生的主观原因。

祥子与生育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祥子没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拜托贫穷的求生之路。

事实上,企图仅靠自己个人的奋斗不但没有改变作为人力车夫的命运,反而使他像跋涉在泥潭中一样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在祥子周围的其他人身上,本来也已经提供了“此路不通”的前车之鉴,老马他们也曾经拥有自己的车,带头来还不是贫病交加,无法生活下去?即使有了自己的车,也不见得有好的命运。

祥子的悲剧恰恰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执着地意味只要自己拼命苦干,就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长时期中他一直“执迷不悟”。

很显然,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

其次,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我自己上他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的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是他走向悲剧深渊的原因之一,祥子婚前还力图坚持自己的生活追求,而结婚之后,虽任然抗争,但也只剩招教之功。

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却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敢于他的生活的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身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想彻底泯灭,他的道德支柱彻底崩溃,终于自我放纵,跌入了流氓无产者的行列。

祥子由于来自农村,他的性格受农村生活的影响,有狭隘保守、谨小慎微、自私等特点。

这些特点以致使祥子具有孤独感和软弱感。

当他走投无路、感到惶恐和苦恼时。

“更让他难过的是没有地方去诉诉委屈”。

祥子的性格促使他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

落后的、个体的生产方式,使他只知道攒钱买车,与车无关的事,他一概不闻不问。

打仗了,他还照样拉车出城,结果丢了车子。

他和周围的车夫不相往来,彼此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时还因拉座与人争骂。

他也曾从老马、小马身上看到了自己,模糊地有所醒悟,但是这也只能更加促使他拼命地攒钱,早一天实现他的理想。

他的个人奋斗思想使他认不清周围环境的严峻,当灾难降临时,他至多问个“凭什么”,明明是社会泥潭把他淹没,但祥子只恨呛他的第一口浊水,把恩与仇全归结在个别人的身上。

正是祥子这种狭隘的思想,把他紧紧地束缚住了。

所以,祥子把残酷的阶级对立,看作是虚无飘缈的“鬼影”,追求个人发财成功的强烈愿望,使他愈来愈认不清社会对自己的榨取。

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几经磨难后,祥子内心的善良正直、热心向上的道德力量在慢慢减退。

而自私、保守这些小生产者固有的弊病却在他身上增强。

祥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是清醒了,而是更加糊涂和愚昧。

所以当他骆驼般的体魄不得不服从自然规律而衰老时,曾被他怨恨的车广主女儿虎妞成了他的妻子,祥子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的沉浮,过一天算一天。

当买车、拉上自己的车已成旧梦时,他埋怨的只是自己。

“当初咱倒是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 ”他似乎问住了自己,仿佛他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挣扎失败,是天生注定了的。

祥子的个人奋斗,就象老马所揭示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夭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 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祥子在个人奋斗的道路上,不但没有“飞起来”,相反地却堕落下去,成了“末路鬼”,走上了丧失人格的苟活之路。

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他真是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忙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他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的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