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文档

合集下载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

(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5)证伪主义内容介绍第一篇波普尔和他的证伪主义2010-06-05 08:37:47/blog/static/10507705820105 583747773/证伪原则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

①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命题,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

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

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②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

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

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

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

证伪主义采用试错法。

人们应该大胆地提出假说和猜测,然后去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符合的事例。

根据事例对假说进行修正,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乃至将最初的假说全盘否定。

试错法对理论的修改和完善是没有止境的,试错法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较好的假说,但不是最好的假说。

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和科学精神相悖。

第二篇波普尔与证伪主义学说能否驳倒马克思主义,??2009-06-30 12:05/??__ming/blog/item/695e6039d9ae62cbd462251d.html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目录一.否定归纳法:二.理论先于观察(观察离不开理论)三.理论是大胆的猜测四.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五.波普的两个约定:六.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七.可伪证度:八.确认和确认度:九.逼真度:十.给出科学增长的试错法:一.否定归纳法: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哲学上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2.归纳是要将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来3.从单称命题过渡到全称问题缺乏逻辑根据4.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而是一个概率推理,概率推理是错误的评:归纳是认识论,不是逻辑理论,其本身是一个探索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第二章 证伪主义

第二章 证伪主义
——只有那些引进以后并不减少,反而增加该 系统的可证伪度或可检验度的辅助假说才是 可接受的。辅助假说的引进总应被看作构建 新系统的尝试;然后这个新系统总是根据它 被采用后,能否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一 个真正的进展来判断其优劣。
——改变一个公理系统的概念的意义,就是对系统的 修改,以后就必须重新审查这个系统,仿佛它是新 的系统一样。
归纳法心理学问题重述
• PS1:如果我们从有充分证据的观点批判地 去看理论,而不是从实用的观点去看的话, 我们对理论甚至受过最好检验的理论的真理 性总是觉得完全有保证或有确定性吗?
• 波普尔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没 有一种理论能够被证明为是真的。
• PS2 :我们都抱有的诸如相信将有明 天那样的“坚强的实用的信念”, 是非理性的重复的结果吗?
• HL:从我们经历过的(重复)事例推出我们没 有经历过的其他事例(结论),这种推理我们证 明过吗?休谟回答:没有证明过。
• Hps:为什么所有能推理的人都期望并相信他们 没有经历过的事例同经历过的事例相一致呢?也 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有极为自信的期望呢?休谟 回答:由于习惯或习性,或者每个人都受重复和 联想的机制的限制。
• 经验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应当怎 样使用经验原则?使用经验原则能 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经验 科学方法论就与划界标准相联系。 因为,不遵守经验原则的理论就不 属于经验科学。
• 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任务就是给 出合适的划界标准。
1、试错法及其基本规则
• Method of trial and error • 一切定律和理论本质上都是试探性、猜测性
• 数的全称陈述实际上等于某些单称陈述,或者 说,一些单称陈述的合取。
• 严格存在陈述:只含有普遍名词的存在陈述。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1
波普尔证伪主义
2
•反对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反对归纳法,自然而然,它就反对实证 主义。因为实证主义坚持以归纳原理为基础, 是归纳的 逻辑思路。
• 1、是理论先于观察,还是观察先于理论? 此问题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古典归 纳主义的基本见解是“科学始于观察”;伽利略和牛 顿的成功与先入之见无关,只有在经验事实上的土地 上才能开出美丽的理论之花。然而,观察什么?为什 么观察?观察的命题怎么来的?观察依赖于理论。实 习医生看CT片看到了什么?巴斯德”在观察中,机遇 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却 表明,理论永远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 相反观察却总是深受理论的影响, 观察的目的是回答问 题。 • 2、所谓的问题是指:(1)一个理论内部不协调;(2)两个不 同理论出现;(3)理论与观察、实验之间有冲突
• 可证实性就是观察陈述的推演性。逻辑实证主义 认为科学定律、理论是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的。 但这些陈述是单称观察陈述的简单相加,并不等 于科学定律、理论等的全称陈述。 • 因此,科学定律、理论是不可能从观察陈述推演 出来的。也不可能被观察陈述证实。
当代科学哲学
证伪思想与科学划界

3
•波普尔划界标准的特点
• “重大科学成就的典型描述单位不是一个 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是一 系列的假说和反驳”。
反面启发:纲领的“硬核”。
• 拉卡托斯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有一个“硬核 ”,它除了其他方面之外,就是确定一个纲领特 征,构成纲领发展基础的理论假说。如哥白尼纲 领的硬核是地球和其他行星沿一定轨道绕太阳运 行以及地球绕自己的轴每回旋转一次。牛顿纲领 硬核是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研 究纲领的硬核是不可改变的,它是研究纲领今后 发展的基础。改变硬核就是放弃研究纲领,如第 谷· 布拉赫(Tach Brah。1554—1601)威廉· 吉尔伯 特(Willia。 Gilbert1504-16os)提出除地球外所 有行星均绕太阳运行,而太阳本身绕静止的地球 旋转这一地球中心说,就是放弃哥白尼纲领。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

哲学方法论系列文库——证伪主义哲学是人类文化结晶,方法论在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证伪主义”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证伪主义当代着名的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一种科学哲学观。

又称批判理性主义。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凡是可以证伪的陈述是科学的;凡是不可证伪的陈述是非科学的(其中包括不是经验科学的和伪科学的)。

例如逻辑上的重言式不能证伪,不属于经验科学;占星术的抽象预言不能证伪,是伪科学的;而天文学家说的“太阳系的别的行星上可能存在高等动物”是可证伪的(虽则尚未证伪),属于经验科学。

波普尔把可证伪性作为划界标准的主要根据在于全称陈述与单称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的不对称性。

不论多大数目的有限性的经验观察都不足以证实全称陈述;但只要有一个作为反例的单称陈述就足以证伪或推翻全称陈述。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始终贯穿着他的证伪原则。

他研究的是科学知识的增长(即他所谓的“科学发现”)问题。

他认为,科学的目的不是要提高理论的概率或可靠性,而是希望得到较好的理论。

丰富的经验内容、高度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才是科学的目的。

可证伪程度与经验内容的多少成正比,与逻辑概率成反比,可证伪程度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理论优劣的标准之一,一个理论的可证伪程度高,它的逼真度就高。

波普尔还认为,科学所走的是一条从理论(假设、期望)到观察的道路,从猜测、假设到反驳的道路,更具体一些说,是一条面对问题提出试探性解决办法(理论),对解决办法(理论)进行反驳,排除错误,又产生新问题的道路。

这条道路或方法带有“试错”的性质和批判否定的精神,是与归纳主义的方法相对立的。

科学只有通过不断的证伪才能进步。

波普尔也意识到,观察证据对理论的证伪往往不是简单、绝对的。

因为总能采取“免疫措施”,如引入辅助假说等使理论避免被证伪。

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想建立起一些能够指导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发现的方法论规则,其中一个最高的方法论规则就是:“必须这样设计,使得这些规则不去保护科学中任何陈述免除被证伪。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

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

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

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

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

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

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第三个例子涉及到气体运动理论,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那个理论的创始人明确地承认理论一提出就被证明为伪的情况。

当麦克斯韦在一八五九年第一次发表气体运动理论的详细内容时就在同一篇论文中承认,这个理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结果所证明为伪。

十八年以后,他在评论气体运动理论的后果时写道:“有一些和我们现今对物质结构的理解一致因而无疑是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的,但是也还有一些却很可能会把我们从心安理得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而且也许会把我们最终从一向借以获得庇护的全部假说中驱赶出来,使我们进人成为一切真的知识进展前奏的那种彻底自觉的无知境界。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第六讲 证伪主义


特设性修改: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 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 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 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 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


4.从归纳到演绎 归纳法的问题: 休谟认为,感觉材料的反复出现,充其量只是证明了 这些感觉材料在过去发生过联系,但却不能证明这种 联系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因而也未能证明这种联系 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出必然性的 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如果用归纳法 来证明归纳法就会陷入循环论证,不满足反身性要求。



“我个人对所谓意义问题从来不感兴趣,相反,我觉 得它是个词语问题,是典型的假问题。我感兴趣的只 是分界问题,即为理论的科学寻找一个标准。”

“用可证伪性的意义标准取代可证实性的意义标准— —这实际上使我的观点变得毫无意义。我抗议说,我 试图解决的不是他们关于意义的假问题,而是分界问 题,可是这一抗议毫无作用。”
第六讲 证伪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3.26
证伪主义概况
证伪主义的科学观 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 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证伪主义的本体论
对证伪主义的反思
一. 证伪主义概况
代表人物:波普尔(1902-1994)。 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家庭,10 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 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 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1928年,他 获授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 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 他在新西兰克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 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 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 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94年在伦敦去世。

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科学史上还有另一个可能是特设性假说的例子要简略地提一下。在拉瓦锡之前,燃素说曾经是解释燃烧的标准理论。根据那种理论,燃素是在物质燃烧时从那些物质中散发出来的。在发现许多物质燃烧后增加了重量以后,这种理论感受到了威胁。克服明显证伪的一个办法,就是提出燃素具有负量的说法。如果这种假说只能以比较燃烧前后物质重量的方式加以检验,那末,它就是特设性的。它不能导致任何新的检验。
把具有高度可证伪的大胆的推测之被证伪看成是科学获得有意义进展的时刻是错误的。【2】当我们考虑到各种极端的可能性时,这一点就变得十分清楚。在一个极端,我们可以看到形似大胆冒险推测的理论,而在另一个极端,我们也看到谨慎的推测,提出的论断似乎并不涉及任何重大风险。任何一种推测只要经不起观察或实验的检验,就被证伪,而只要能够通过这样的检验,我们就会说,它已经被确证。【3】标志着重大进步的将是大胆的推测之确证,或是谨慎的推测之证伪。属于前一类的事例能提供信息,并将成为对于科学知识的重要贡献,就是因为它标志着前所未闻的或是曾被认为不可能的事物的发现。海王星和无线电波的发现以及爱丁顿对于爱因斯坦认为光线在强引力场中将会弯曲这一冒险预见的确证,都构成了这一类的重大进展。冒风险的预见得到了确证。谨慎的推测被证伪之所以能提供信息,是因为这类事例确定,被认为毫无问题是真的推测,事实上却是假的。罗素之论证根据一些看来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命题的朴素的集合理论是自相矛盾的,就是一种显然谈不上有什么风险的推测被证伪而提供信息的实例。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某种大胆的推测被征伪或是某种谨慎的推测被确证却不能提供多少新的知识。如果某种大胆的推测被证伪,由此而能得到的全部知识只是又一个疯狂的念头被证明是错误的而已。开普勒关于行星轨道间的间隔可以参照柏拉图的五种均匀的固体加以解释的推测之被证伪,并不是标志物理学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同样,谨慎的假说之被确证,也不提供信息。这样的确证所表示的只是,某种立论周密而且是公认为不成问题的理论得到了又一次成功的应用。例如,用某种新的方法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铁在加热时也象别的铁一样膨胀这样一种推测之得到确证,就没有多大的重要性。

第二篇第二章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第二篇第二章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高度可证伪的理论应该比不那么可证伪的理论更可取,倘若它们
实际上并没错误的责难,是靠使他们的
断言如此的模糊,以至它们总能被解释成与无论什么样可能的结
果都是兼容的。

精确性:(a)行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b)行星以闭合的环
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证伪主义的局限性
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哥白尼的日心说)。

证伪主义分界标准的不适宜:可证伪性太容易满足了
(占星术、算命等)。
补充阅读材料

关于波普尔如何形成证伪主义观的文献:参阅他通过比较弗洛伊德、 阿德勒、马克思与爱因斯坦达到他基本思想的故事见Popper (1969) chapter 1。

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经典读本:《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 驳》。

证伪的逻辑问题:1.可错的观察:当观察和理论不符合时 候,我们无法从逻辑上推出理论是假的。因此,观察对 理论的定论性证伪是不可能做到的。2.迪昂/蒯因命题—
—涉及到的受检理论的复杂性(作为复合命题的受检理
论、初始条件、辅助假定)。
证伪主义的局限性

证伪主义不适宜的历史根据: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 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 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的那些
证伪主义的内涵

可证伪性(逻辑上的)
对理论好坏的价值判定:可证伪性的程度、明
晰性和精确性
可证伪性原则

证伪主义者要求科学的假说,应该是可证伪的。如果存在与某 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这个假说 就是可证伪的,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的,就会证明 这个假说是假的。

不可证伪的例子: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单身汉都是未婚的。 宗教学中关于上帝与灾难存在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伪主义
什么是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强调通过证据和逻辑来推翻或反驳某个理论或观点。

证伪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具备证伪性,即能被验证或被证伪。

它与验证主义相对立,后者认为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被证实。

证伪主义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领域。

波普尔主张,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它所期望的观察结果,并容许这些结果通过实证事实的测试来证伪。

当某个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时,该理论就应该被推翻或修正。

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
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制定假设和进行观察实验来建立知识的过程,而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好的科学假设应当是具有可证伪性的,即它能够明确地预测某些观察结果,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推翻。

证伪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黑天鹅理论”。

黑天鹅是指意外事件或非常规事物,其存在或发生是无法预测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不在于其能够解释已知观察结果,而在于其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只要一个理论能够成功预测并解释黑天鹅事件,它就可以被视为可靠的科学理论。

证伪主义的意义与应用
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使科学研究更加专注于提出可被实验和观察测试的假设。

这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不可证实的理论。

其次,证伪主义提供了一个评估和筛选科学理论的标准。

通过对理论进行测试和验证,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理论是可靠的,哪些理论是需要修正或放弃的。

这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

此外,证伪主义也对科学实践和科学社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应当保持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怀疑态度,并主动寻找可能的证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同时,科学社区应当鼓励和支持科学家的证伪努力,并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批评和改进的平台。

证伪主义的局限性和批评
尽管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首先,证伪主义并不是绝对可行的,因为我们无法测试所有可能的观察结果。

某个理论的证伪并不意味着该理论是错误的或无效的,它可能只是暂时无法被验证或被证伪而已。

其次,证伪主义的应用也受到了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限制性的影响。

观察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或偏差,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执行也可能存在局限性。

这可能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地判断一个理论的证伪性。

最后,证伪主义过于强调理论的证伪,可能忽略了观察结果对理论的支持作用。

一个理论虽然可能存在无法解释的观察结果,但如果它能够成功解释和预测大量其他观察结果,我们仍然可以把它视为可靠的理论。

总结
证伪主义是一种强调通过证据和逻辑来推翻或反驳某个理论或观点的科学哲学
观点。

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和方法,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和科学假设的可靠性。

尽管证伪主义受到了一些批评和限制,但它在科学实践和科学社区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