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
科学哲学Ch4证伪主义

二、划界问题
可证伪性是理论的标准:
如果存在与某个假说相矛盾的逻辑上可能 逻辑上可能的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这个假说就 逻辑上可能 是可证伪 可证伪的,如果这个或这组陈述被确定为真的,就会证明这个假说是假的。 可证伪
科学规律是一个禁令。 概率陈述是否具有可证伪性?
因为一个定律或理论,只有通过排除一组逻辑上可能的观察陈述,才能提供信 信 息或内容。如果一个陈述是不可证伪的,那么这个世界不管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息或内容 不管可能以什么方式运动,都与这个陈述没有冲突。 形式上,可以表述为:“基本陈述 basic statement”是指特殊的观察陈述,一 个理论是科学的,当且仅当它把所有基本陈述分为两个非空的子类: (a) 与它 不一致的基本陈述,或它禁止的基本陈述,即潜在的证伪者 potential falsifiers; (b) 与它一致的基本陈述,即如果为真,确认它的基本陈述。 证伪的逻辑和它的applied methodology:
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做出预言; 一旦作出关键的预言,政治的任务在于减少“分娩的阵痛”; 它在理论上错误的,基于错误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观点;实践上导致极权主义。
为什么可以预言日食,但不可以预言革命:
“有条件的科学预言”:形如“如果X发生,那么Y会发生”; “无条件的科学预言”:形如“Y会发生”。 有条件预言是自然科学预言的典型形式; 无条件预言的产生机制是:由有条件预言(本身由科学规律导出)和存在陈述(存在满 足条件的系统)共同导出; 历史主义实际上并不以这种方式导出无条件预言; 历史主义也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导出无条件预言,因为长时的无条件预言只能由条件预言 应用到孤立的、静态的、重复的系统(如太阳系)得出,人类社会不可能是这样一种系 统。ຫໍສະໝຸດ 七、Popper和社会科学
第二章 证伪主义

——改变一个公理系统的概念的意义,就是对系统的 修改,以后就必须重新审查这个系统,仿佛它是新 的系统一样。
归纳法心理学问题重述
• PS1:如果我们从有充分证据的观点批判地 去看理论,而不是从实用的观点去看的话, 我们对理论甚至受过最好检验的理论的真理 性总是觉得完全有保证或有确定性吗?
• 波普尔对此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没 有一种理论能够被证明为是真的。
• PS2 :我们都抱有的诸如相信将有明 天那样的“坚强的实用的信念”, 是非理性的重复的结果吗?
• HL:从我们经历过的(重复)事例推出我们没 有经历过的其他事例(结论),这种推理我们证 明过吗?休谟回答:没有证明过。
• Hps:为什么所有能推理的人都期望并相信他们 没有经历过的事例同经历过的事例相一致呢?也 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有极为自信的期望呢?休谟 回答:由于习惯或习性,或者每个人都受重复和 联想的机制的限制。
• 经验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应当怎 样使用经验原则?使用经验原则能 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经验 科学方法论就与划界标准相联系。 因为,不遵守经验原则的理论就不 属于经验科学。
• 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基本任务就是给 出合适的划界标准。
1、试错法及其基本规则
• Method of trial and error • 一切定律和理论本质上都是试探性、猜测性
• 数的全称陈述实际上等于某些单称陈述,或者 说,一些单称陈述的合取。
• 严格存在陈述:只含有普遍名词的存在陈述。
证伪主义

1
波普尔证伪主义
2
•反对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反对归纳法,自然而然,它就反对实证 主义。因为实证主义坚持以归纳原理为基础, 是归纳的 逻辑思路。
• 1、是理论先于观察,还是观察先于理论? 此问题就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难。古典归 纳主义的基本见解是“科学始于观察”;伽利略和牛 顿的成功与先入之见无关,只有在经验事实上的土地 上才能开出美丽的理论之花。然而,观察什么?为什 么观察?观察的命题怎么来的?观察依赖于理论。实 习医生看CT片看到了什么?巴斯德”在观察中,机遇 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科学史上的无数事例却 表明,理论永远不可能完全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 相反观察却总是深受理论的影响, 观察的目的是回答问 题。 • 2、所谓的问题是指:(1)一个理论内部不协调;(2)两个不 同理论出现;(3)理论与观察、实验之间有冲突
• 可证实性就是观察陈述的推演性。逻辑实证主义 认为科学定律、理论是从观察陈述中推演出来的。 但这些陈述是单称观察陈述的简单相加,并不等 于科学定律、理论等的全称陈述。 • 因此,科学定律、理论是不可能从观察陈述推演 出来的。也不可能被观察陈述证实。
当代科学哲学
证伪思想与科学划界
•
3
•波普尔划界标准的特点
• “重大科学成就的典型描述单位不是一个 孤立的假说,而是一个研究纲领。……是一 系列的假说和反驳”。
反面启发:纲领的“硬核”。
• 拉卡托斯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有一个“硬核 ”,它除了其他方面之外,就是确定一个纲领特 征,构成纲领发展基础的理论假说。如哥白尼纲 领的硬核是地球和其他行星沿一定轨道绕太阳运 行以及地球绕自己的轴每回旋转一次。牛顿纲领 硬核是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研 究纲领的硬核是不可改变的,它是研究纲领今后 发展的基础。改变硬核就是放弃研究纲领,如第 谷· 布拉赫(Tach Brah。1554—1601)威廉· 吉尔伯 特(Willia。 Gilbert1504-16os)提出除地球外所 有行星均绕太阳运行,而太阳本身绕静止的地球 旋转这一地球中心说,就是放弃哥白尼纲领。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是20世纪哲学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主要贡献是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科学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认为,一个正确的科学理论,在接受未来观察或实验结果的检验之前,在逻辑上必须能够被证伪。
换言之,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指定明确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不能被其他理论所解释。
如果实验证明相反的结果,那么这个理论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并要作出修正或被放弃。
波普尔认为,无论是宗教、伦理学还是其他领域中所持有的观点,都不属于科学理论的范畴,因为它们无法指定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他认为,宗教性质的观点属于纯粹信仰,而不是科学领域中的问题。
然而,波普尔并不是完全排除了科学之外的所有哲学问题,他认为所有哲学问题都应该遵循证伪主义的原则,因为它们都应该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
例如,一个哲学问题可能是,人类是否具有自由意志。
波普尔认为自由意志是可能被证伪的,因为它可以被观察到,并且可能会被某些事件所否定。
然而,这样的观察十分困难。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在哲学领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科学哲学中。
它成为了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标准方法。
然而,在后续的发展中,证伪主义遇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第一个是基于证伪主义在语言上的假设。
波普尔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指定明确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不能被其他理论所解释。
”然而,实际上,我们的观察和实验也是由语言规则所支配的。
因此,对于许多科学理论的实验结论,他们是受一定的语言规则的制约,不能像波普尔所说的那样完全自主。
第二个批评是指证伪主义无法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
证伪主义认为,科学的进步是通过证伪或修正旧的理论来实现的,但是科学中有很多新知识是通过尚未被证伪的新理论来得到的。
此外,证伪主义也无法解释一个理论为何被认为是优于其他理论。
总之,证伪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科学理论必须指定明确的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不能被其他理论所解释。
证伪主义文档

证伪主义什么是证伪主义?证伪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强调通过证据和逻辑来推翻或反驳某个理论或观点。
证伪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应当具备证伪性,即能被验证或被证伪。
它与验证主义相对立,后者认为一个理论只有通过实验和观察才能被证实。
证伪主义的概念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哲学领域。
波普尔主张,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它所期望的观察结果,并容许这些结果通过实证事实的测试来证伪。
当某个观察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符时,该理论就应该被推翻或修正。
证伪主义与科学研究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制定假设和进行观察实验来建立知识的过程,而证伪主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证伪主义的观点,一个好的科学假设应当是具有可证伪性的,即它能够明确地预测某些观察结果,并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或推翻。
证伪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黑天鹅理论”。
黑天鹅是指意外事件或非常规事物,其存在或发生是无法预测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可靠性不在于其能够解释已知观察结果,而在于其能够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
只要一个理论能够成功预测并解释黑天鹅事件,它就可以被视为可靠的科学理论。
证伪主义的意义与应用证伪主义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证伪主义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使科学研究更加专注于提出可被实验和观察测试的假设。
这有助于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主观臆断和不可证实的理论。
其次,证伪主义提供了一个评估和筛选科学理论的标准。
通过对理论进行测试和验证,我们可以识别出哪些理论是可靠的,哪些理论是需要修正或放弃的。
这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更新。
此外,证伪主义也对科学实践和科学社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应当保持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怀疑态度,并主动寻找可能的证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efc9643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4.png)
证伪主义[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学说]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
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
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
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
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
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
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
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第三个例子涉及到气体运动理论,这个例子有助于说明那个理论的创始人明确地承认理论一提出就被证明为伪的情况。
当麦克斯韦在一八五九年第一次发表气体运动理论的详细内容时就在同一篇论文中承认,这个理论被气体比热的测量结果所证明为伪。
十八年以后,他在评论气体运动理论的后果时写道:“有一些和我们现今对物质结构的理解一致因而无疑是使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的,但是也还有一些却很可能会把我们从心安理得的状态中惊醒过来,而且也许会把我们最终从一向借以获得庇护的全部假说中驱赶出来,使我们进人成为一切真的知识进展前奏的那种彻底自觉的无知境界。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Karl R. Popper)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科学哲学的先驱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被称为“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这个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科学观
念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进行浅论。
波普尔反对了那种试图证实理论的观点,认为科学的真正目标不是寻求证实,而是通
过不断反驳和证伪来逼近真理。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提出假设,并试图用实证观察来检验
这些假设的有效性。
只有当一个假设经受住了严格的实证验证后,才能作为真理得到确认。
这种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科学家保持批判的思维,不断质疑和挑战已有的理论,
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对科学伦理提出了一种要求,即科学家应该始终保持开放和批判
的态度。
他强调科学家应该欢迎对自己理论的质疑和批评,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修正
和改进。
只有在批判和争论的过程中,科学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与此波普尔也警告了科
学家应避免陷入信仰体系或意识形态的陷阱,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科学立场。
他认为,科
学理论应该以严格的实证验证为基础,而不应该由信仰或主观偏见决定。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伦理给出了重要的启示。
它强调科学的真理是
通过不断的反驳和证伪来逼近的,要求科学家保持批判的思维和开放的态度。
证伪主义也
提醒科学家要始终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科学立场,避免陷入信仰或主观偏见的陷阱。
只有坚
持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伦理,才能使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对证伪主义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证伪主义是指一个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不应该通过验证来证明,而只能通过反驳来确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从不同的角度来浅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应该具有可证伪性。
他认为一个理论只有提供可以产生可证明错误的预测时,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的。
如果一个理论声称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那么只需要找到一个非白色的天鹅,就可以反驳这个理论的真实性。
这就是波普尔所强调的可证伪性的重要性。
波普尔主张经验事实对于科学理论的验证是不够的。
他认为科学的目标是发现错误,而不是证明某个理论的正确性。
波普尔指出,哲学史上曾有很多理论被验证为真的事实后来被证伪了。
他主张科学家应该寻求能够测试和验证自己理论的反例,而不是仅仅寻找支持自己理论的例子。
波普尔强调科学理论的暂时性。
他认为科学理论是暂时的和可发展的,随着新的证据和观察的出现,科学理论可能被修正或被改变。
波普尔坚信,科学理论的真实性是逐步与更多的观测数据和实验证据相接近的,而不是通过一次验证或一次观测得到的。
波普尔对于科学进步的理解与传统的经验主义观念有所不同。
他认为,科学并不是通过不断观察和收集事实来逐渐积累真理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发现和纠正错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波普尔称这种进步为"演进的真理",并强调这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观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科学方法论,它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暂时性和演进性。
通过不断寻求反例和纠正错误,科学家可以不断发展和改进理论,不断接近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伪主义
最近正好想写点科学史,想起来了09年的这篇旧作。
概括来说,就是证伪主义的逆向思维运用:拿来一个理论,先不要看它说的有多对,而要看它什么情况下不对,如果任何情况下都对,那么这个理论一定是扯淡的。
记得第一财经《波士堂》电视节目中有一期嘉宾是段永平,主持人问他:“你认为投资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力?”他想了想,回答是:“理性”。
每当我被那些迷信”大道至简”的投资者问及如何赚钱的时候,我常常用段先生的这两个字来搪塞。
因为我实在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十个字把赚钱的方法讲清楚,正如没有人能用寥寥数语把从小学读到大学的知识概括一下一样。
如果允许我用多一些的篇幅谈谈的话,我想我还是可以说一些的。
回想起来,我从一个对金融投资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在市场中接受了各种各样错误的理论、分析的熏陶,到成长为一个稳定盈利的投资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思考方法,就是证伪主义。
索罗斯的老师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
他认为经验观察必须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又是可证伪的,因此应对之采取辩证的态度。
在他看来,可证伪性是科学的不可缺少的特征,科学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发展的,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因而其理论又被称为证伪主义。
让我们以牛顿惯性定律为例,来简单说明这个证伪主义的哲学思路——牛顿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假如我们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发现某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没有静止,也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我们就可以证明牛顿惯性定律错了。
这就是“可证伪性”。
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没有这种现象存在呢?只要我们承认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就没有办法排除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
这就是“理论不能被证实”。
按照这个逻辑,可以推翻一切科学定律(猜想)。
但是,科学另有一个逻辑:只要没有人发现反例,就可以姑且把这个猜想当作暂时正确的定律来运用。
这就是“猜想与反驳”,或者叫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个话题展开下去,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谈到爱因斯坦,那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而不是一篇投资杂谈了。
所以赶紧打住,我们来思考另一个问题——假如我把牛顿惯性定律的陈述修改一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非静止非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下绝对正确了,但这是明显的废话。
绝对正确不可证伪的理论没有用,有用的理论来自近似正确的猜想。
这似乎是一件不证自明的事情。
现在我们可以切入正题了——用这个证伪主义鉴别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投资理论。
先从一个掷硬币的游戏开始,我预测可能出现正面,或者反面,极端情况下是立着的,这是显而易见的废话。
接下来我分析连掷三次硬币的情况,根据排列组合罗列出8种可能,这
依然是废话。
接下来我把这8种可能重新包装一下,分成4种形态:
1,单边——正正正或反反反;
2,震荡——正反正或反正反;
3,震荡后突破——正反反,反正正;
4,假突破——反反正,正正反。
随便你怎么掷硬币都跑不出这几种情况,未来不过是过去的重演。
我们只要根据过去掷出硬币的正反面组合,就能预测出下一次是正面还是反面……现在你还能识破我的废话理论吗?是不是象极了技术分析理论?
技术分析理论里面,把市场状态分为单边趋势与震荡;震荡后的突破分为真突破和假突破;单边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趋势;技术形态分为连续形态与反转形态;反转形态分为顶部形态与底部形态……
我们再来看复杂一些的,来看看形态分析里的反转形态。
顶部反转形态里有V形反转(单顶),双重顶、三重顶,如果三重顶的中间高一些就成了头肩顶,三个低点在一条倾斜的直线上就是三角形顶,右边向下倾斜是收敛三角形,右边向上倾斜是扩张三角形,此外还有复合头肩、圆弧、纸形……试问,你还能画出除此以外的其他图形吗?好像除了四重顶以外,都被技术分析包圆了。
或者说,任何你想象得到形状都可以是反转形态。
那么,所谓技术分析中的顶部反转形态,就可以这么说:画出一根颈线,左边涨上来,右边跌下去,并不再回到颈线之上。
至于颈线上面的形态,任何想象得出的形状都可以......这不是跟没说一样么!
当然,技术分析里也有一些有用的经验总结。
例如技术分析说绝不会有四重顶。
也就是说当价格第四次达到相同位置的时候,一定会突破而不会形成第四个顶,这就是可证伪的(如果哪天我们看到一个四重顶的技术形态,那就说明技术分析理论错了,可不是我错哦)。
这条原则我们就可以加以运用。
可惜,在技术分析理论里面象这样有用的原则太少了,掺杂了太多正确的废话,所以一位朋友把技术分析理论的特点精辟地总结为:“一学就会,一用就懵。
”
除了废话理论以外,投资市场上还流行着另一类不可证伪理论:在《皇帝的新装》故事里面,两个自称是织工的人,声称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当那件新装具有了这个奇怪的特性以后就变得不可证伪起来:假如我们看得见这
件新装,证明它存在;假如看不见这件新装,证明我们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这件新装还在那儿。
有许许多多人声称他们掌握了投资市场上赚钱的秘诀,通常他们的秘诀都具有一些奇怪的特性:任何意志不够顽强,缺乏执行力,人品不好,不适合……的人都无法用这个秘诀赚到钱。
于是,当其他人用这些方法亏损了就只能怪自己人品不好,秘诀永远不会错;赚到钱了(即使胡乱用一种方法买彩票也是有人赚钱的)不仅可以证明秘诀好用,还能为自己加上意志顽强、好人品等等标签,于是他们更乐于传播这些秘诀。
我习惯把他们的秘诀称之为《皇帝的新装》理论。
投资市场上流行着许多看似正确的理论,顺着这些理论的思路很容易被带得云里雾里。
无论它们包装得如何花哨,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可证伪性——跳出这些理论来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它是错的?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证明其错误,那么我们有理由对这些理论嗤之以鼻。
有时,要走出由那些流行的谬见编织的迷宫,我们仅需要一点孩童般的天真与勇气。
包不同
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