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答案】C【解析】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鉴赏(综合性选择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 与友人分别以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一句以距离的遥远,表达了词 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典型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济苍生、安社稷的, 例题 “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 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 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那样悲伤,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B 项,诗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 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是 诗人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 解析 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 答案 而这里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 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 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
(1)思想情感的判断 设误 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类型 失误 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 原因 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
典型
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例题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 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 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 典型 慰藉。 例题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 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哀痛,起 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D 项,设问,是有问有答。而颈联的意思是“只 要身体健康,哪里还用得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 虑?亲人之间的骨肉之情,更不会因为分别而有 解析 所疏远”。前后两句不存在问答关系,第一句应 答案 是反问。E 项,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 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根据诗歌 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
②关树:关中之树。
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
(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实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抒写伤别之情。
"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完整版)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赴XXXXXX占示家人XXX在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时,与妻子离别时所作的这首清诗,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在首联中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XXX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颔联对仗工整、灵活。
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XXX”和“XXX”,表达了XXX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
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XXX。
在尾联中,XXX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激、顺从、豁达和幽默感。
C。
末联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上句借用了西晋XXX的典故,表达了对故园和退隐的思念;下句则引用春秋时期XXX 的典故,表达了对自己留居长安无谓和不宜迟归隐的痛感。
D。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特别是颔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
南归之雁和东篱之菊,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但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氛围的渲染,将其融入到思乡归隐的情绪之中,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本诗的XXX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将仰观的景物描写得十分细致。
残星和长笛分别代表目见和耳闻,雁阵和人倚楼则取动态和静态之分。
诗人借用这些景物,交织出秋夜将晓的情景,高楼笛声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颔联情景交融,富有艺术感染力。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而《登高》则更为豪放和慷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抱负。
本词起句描写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而“开函关,掩函关”则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
其实,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下⾯给⼤家分享⼀些关于2020⾼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2020年⾼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这⾸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树蕙之百亩。
”⽐喻培养⼈才。
④商崖:这⾥泛指⼭崖。
⑤沈约,南朝诗⼈,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以沈约代指⽪⽇休。
14.下列对这⾸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讯。
B.由于友⼈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在书斋从事教学,但⼼中盼望能⾛进⾃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休所患的疾病是⽬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相聚,⼀起赋诗饮酒、饱览春⾊的遗憾;②宽慰友⼈,表达对友⼈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和对以后美好⽣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整体的把握,⼜要对诗歌的局部进⾏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给出了写这⾸诗的原因,即⽪⽇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封信,作者回信以⽰酬和。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6分)14 A(“触龙门”只是在表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①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
③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网(ZXXK COM)-宅枝独家贵料独家授权|侵权必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国棋王逢杜牧玉子纹楸一路饶①,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伏柱②,塵兵不羡霍嫖姚③。
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
【注】①玉子纹楸:精美的棋子、棋盘;一路饶:即让一子。
②周伏柱:指老子,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
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诗歌首联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人手,“檐雨竹萧萧”烘托出幽雅惬意的环境。
B •“羸形暗去春泉长”意思是说王逢下棋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
C .“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D •颈联不仅写出王逢以静制动、进攻厮杀的棋风,还写出了其精通兵法多才多艺。
2•本诗全诗句句写“棋”,那么诗人是怎样借“棋”写别情的?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来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ei,光明华美的)。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说学翻网学科网(ZXXK COM)-容校独家资料独家授权|侵权必究!W、 WWW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 •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 •“棣萼” 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弓I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4.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②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来源:学科网ZXXK]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诗人“野望”所见之景,“西山白雪”为哀景,“南浦清江”为乐景。
B •三句“风尘”喻战乱,这句与诗人另一名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意义相近。
C •四句写自己孑然一身,客居偏僻蜀地,如在天之一涯,因而“涕泪”横流。
D •尾联“极目”点题,郊外所见,民不堪命,人事萧条,诗人对此深感隐忧。
6•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学科网(ZXXK COM)-容校独家资料独家授权|侵权必究!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予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7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 “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
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来一D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高茫。
【注】①韩淲(1159-1224 ):南宋诗人,江西上饶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年)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仕出仕都意气轩昂的进取。
B.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
C.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
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
10.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诗人“断肠”,这两种情感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6分)• WH W W 学科网(ZXXK COM)-容枝独家资料独家授权|侵权必究![来源:学科网]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1题。
辋川别业①[唐•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1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6分)1. 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还写出了好友精通兵法多才多艺”分析错误,“还如” “不羡”可知颈联与“精通兵法”无关。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①首联描绘了淅淅沥沥的秋雨、萧萧瑟瑟的修篁的环境,诗人与友人窗下摆棋对弈的场景,给人幽雅又惬意的感受。
“最宜”二字,足见友情之深厚,也增添了别离之感伤。
②中间两联运用比喻和典故,表现了友人高超的棋艺,可以看出两人对弈之趣。
然而这种惬意会随着友人的离开而不得,棋艺越妙,离别之情越浓。
③尾联诗人借与好友王逢相约,要将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3 . (3分)B (“青袍白马”代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现了诗人身居闲官卑位的不得志处境)4. (6分)①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2分)②眷恋故乡。
有乡不得归,身在四川,心在洛阳;(1分)学科网(ZXXK顷)-名枝独冢贵料独家授权|侵权必究!③国家局势动荡、故乡物是人非,心感悲哀;(1分)④思念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
(2分)5. A (详细解析:A项“’南浦清江’为乐景”不对,“南浦”为送别之地,语出《楚辞•九歌•河伯》及江淹《别赋》,古诗词中常用。
诗人由此想到了与“诸弟”的分别,“清江”可以是清澈的江水,也可以是凄清的江面,结合全诗,应为后一义)6.(1 )首联寓情于景,写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又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2 )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叙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
(3)颈联暗接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
(4)尾联下句直写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6分,答对3点可给满分)7. B (“是夸张愤怼之语” 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
故诗人以逐客自命,乃是自我宽慰,略带牢骚,并非夸张愤怼之语。
)&①难言的伤感。
开篇二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
②初到黄州的喜悦。
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③苦中作乐,乐观旷达。
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每点2分)9. A,整首诗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10. 不矛盾。
(1)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
(2)断肠: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
(3)作为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
39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 也透露出壮志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与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
【解题思路】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诗人“断肠”,这两种情感是否矛盾”,作答时要先明确自己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对于诗中出现的两种对应的情感,应回答为“不矛盾。
明确态度以后,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首联描写诗人站在吴山上,在风雨中远眺,他必然会因大自然的壮观而思潮汹涌。
颔联由写景转为直抒胸臆,所谓“老眼昏花忘远近”,是感叹自己虽在中年,却已有老态龙钟之感。
何况当此倍思亲朋的佳节,诗人却独在异乡,独上吴山,风雨如晦,目力不济,垂暮之悲难免涌上心头。
但是老境可叹,远近可忘,壮心不可磨,理想不可拋。
“壮心轩豁任行藏” 一句是说自己无论出仕还是归隐,皆襟怀坦荡,壮志不息。
颈产学利网学科网(ZXXK COM)-名枝独冢贵料独家授权|侵权必究!联“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两句亦景亦情。
山脚下浩浩荡荡的江水使诗人联想到自己去不返的青春年华,那风雨中飘飘洒洒的黄叶令诗人联想到自己飘零孤苦的身世,这里的心境似与“轩豁”的“壮心”在气氛上不吻合,实际上“壮心轩豁”是不可或忘的素志,而“断肠” 之苦则是无可排遣的今愁。
今愁正由素志的不能实现引起,志向越是远大,不能实现时的愁苦就越大。
如果不是因为心情愁苦,诗人是不必冒风雨“独上吴山”的。
尾潮声卷入苍联“今古骚人乃如许,暮茫”以景结情,语尽而思无穷。
此刻的诗人,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禁流露出壮志难酬和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