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18
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二)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由于供水比较安全可靠、维 护管理方便,适应性较强;但水下工程量大,施工 期长以及投资较大,特别是在水位变幅很大的河流 上,投资甚大。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特点可分为岸边 式、河床式、斗槽式和潜水式等。
浮动式取水构筑物有浮船和缆车两种。
三.取水构筑物用地指标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5.调节构筑物 调节构筑物用以贮存和调节水量,包括有各类 贮水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和高地水池等。 清水池设于水厂内,用于贮存水厂净化后的成品水, 水塔或高地水池没于管网中,用于调节管网中输水 量,水塔和高地水池还兼有保证水压的作用。根据 城镇地形特点,水塔可设在管网的起瑞、中间或末 端,分别构成网前水塔、网中水塔或对置水塔的给 水系统; 取水构筑物、输水管渠、配水管网和调节构筑 物总称为输配水系统;从给水系统整体看.输配水 系统是占工程总投资的50%-80%。
①在山间河谷地区的河流两岸大都有厚度不大 的第 四纪地层沉积物,常形成多级台地及河漫滩,形成良 好的蓄水构造;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宜平行河流布置在 河漫滩或一级台地上,以便同时截取地下水和河流渗 透水; ②在山前平原地区,常由许多冲、洪积扇连成一片, 成为山前倾斜平原,其上部含水层常由卵石、砾石、 粗砂等组成,厚度较大,水质较好;取水构筑物宜设 在冲、洪积扇的中上部,并与地下水流方向垂直布置; ③在平原地区分布由巨厚的第四纪层,常见的为冲积 层。在河床附近,含水层较厚,透水性较好;远离河 床地区,含水层薄,有时还夹有粘土质。在一些大的 河流中间,有广阔的沙洲和滩地,经常受河水补给, 往往是良好的取水地段。
即水源吸水井最低水位和处理构筑 物起端最高水位之差(m)
一.城市水源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给水水源,狭义上指清洁淡水,即传统意义的 地表水和地下水;广义上指除上面提到的清洁淡水外, 还包括海水和低质水(微咸水、再生污水和暴雨供水 等)。 (一)地下水 地下水指埋藏在地下孔隙、裂隙、溶洞等含水层介 质中贮存运移的水体。 优点: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完整版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的估算
城市总体规划中,用水量规划是一项重要指标,其值将直接 控制和影响城市给水系统的规模和建设计划。
城市用水量的规划是涉及未来发展的许多因素和条件,有的 因素属于地区的自然条件,例如,水资源本身的条件;有的 因素属于人为的,例如,国家的建设方针、政策,国民经济 计划,社会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与生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人口计划、水资源技术状况(包括给水排水 技术与节水技术)等。
式中q≥0时,则递增率P逐年上涨;q<0,则递增率P逐年下降。
(二) 用水量分项预估法(统计分析法) 对一般城市,用水量可划分为生活用水量(人口与生活用
水量标准之积)和生产用水量。如果资料表明人口与生活 用水量标准的递增都有一定规律,则生活用水量可以据此 预估。生产用水量的预估也可以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预估未来用水量。 用水量的分项可粗可细,视现有统计资料而异。
1、生活饮用水
2、生产用水
城市给水系统的供水类型
3、市政用水
4、消防用水
5、给水系统损耗等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的任务: 1、估算城市总用水量和给水系统中各单项工程设计水量。 2、根据城市特点制定给水系统组成 3、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城市取水位置和取水方式。 4、选择水厂位置,考虑处理方法。 5、布置输水管道及给水管网,估算管径及泵站提升能力。 6、给水方案比较,选定规划方案。
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多年的用水量实测资料,且历年用水量 的递增呈现一定规律;二是历年用水量资料看不出变化规律, 或者资料年份不足,但有其它与用水量紧密相关的资料可以 利用。通常,前者用模式预估未来的用水量,后者有时用分 项估计法预测未来的用水量。
(一) 用水量模式预估法(统计分析法)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给水规划

用水量中。表2-25是广东省城市用水量的规划建议指标即是按这种方法确 定的。 2.单位用地面积法 3.人均综合指标法 合理确定本市规划期内人均用水量标准是本法的关键
进行城市用水量预测时,应注意下面问题: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② 切合实际。开发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研究。 ③ 可靠性。给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水源可靠的基础上,
尽量利用就近水源。 ④ 科学性 ⑤ 节约型 3. 保护水资源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4. 给水工程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的组成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所组成,其任务是从 天然水源取水,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然后将水输送到 给水区,并向用户配水。 按照工作过程,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取水工程
用以从选定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取水,并输往水厂。包括水源和取水 点,取水构筑物,将水从取水口提升至水厂的一级泵站等。
取水量
用水量
耗水量 排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
工业用水量关系图
万元产值取水量是指工业企业在某段时间内,每生产1万元产值的产品所使用的 生产新水量。
(三)城市用水总量预测
城市用水总量是整个城市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用水的总量,除由城市给水工 程统一供水的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及消防用水 的总和外,还包括企业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量。 1.分类用水预测法 (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及公共建筑用水量 (2)工业企业用水 (3)市政用水 (4)消防用水 可根据有关指标计算,也可按上述(1),(2)总和的百分数估算。一般取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确定了用水量指标后,在乘以·规划确定的总人口数,就可以 计算出用水量总量
Q=Nqk
其中Q—城市用水量
N—规划期末人口数
q—规划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规划期用水普及率
城市用水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二)单位用地指标法 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
据规划的城市规模,推算出城市用水总量 ·
建筑层数确定,通常一层为10m,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加一层 增加4m
(二)生产用水 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其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因
具体生产工艺不同而不同
城市用水分类
(三)市政用水 主要指道路保洁,绿化浇水,车辆冲洗等用水。
(四)消防用水 指扑灭火灾时所需要的用水,一般供应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载重汽车400~600L/辆·日
城市用水量标准
(五)消防用水量标准
消防用水量按同时发生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的用水量确定 其用水量与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建筑物耐火等级、火灾危
险性类别、建筑物体积、风向·频率和强度有关。
(六)未预见用水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城镇未预见用水及管网漏
失水量按最高可用水量15%~25%计算
城市用水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1)一元线性回归,用城市用水量与供水年份间的相 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
Q=a+b·t
Q—规划期预测城市用水量(m3)
t—预测间隔年数
·
a、b—回归系数
(2)多元线形回归:建立用水量与用水人口、经济产值、 用水年份等的相关关系。通常多元回归法多用在工业 用水量预测中。
城市用水量预测和计算
1).城市用水量预测的基本方法 2).城市用水量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3).用水量变化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1. 引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给水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技术要求,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文件。
本文档旨在提供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以保证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供水服务的质量。
2. 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模在10万人口以上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城市供水工程。
3. 规划原则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 综合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经济状况和环境因素等,科学合理地确定供水需求,并进行合理布局。
- 安全可靠: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包括水源水质安全、供水设施运行可靠性和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等。
- 合理经济:在保证供水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合理利用资源。
-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节约水资源,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规划内容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供水系统整体规划•确定供水系统的规模和布局,包括水源规划、输水管网规划和供水站规划等。
•综合考虑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源。
•确定供水管网的布局和容量,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供水需求。
•规划供水站的设置和数量,保证供水压力的稳定和供水的可靠性。
4.2 供水设施设计•水源地工程设计,包括水源采取、水源净化和水源保护等。
•输水管网设计,确定管道的材质、直径和布置方式,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流量要求。
•供水站设计,包括泵站和水池的设计,确保供水压力稳定和供水质量符合要求。
•防污染设计,提供对污染的防治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防洪设计,确保供水设施在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安全可靠。
4.3 供水管网管理•管网运行管理制度,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定期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设施的故障和漏损。
•建立管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供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
•管网改造和升级计划,根据城市发展和供水需求的变化,适时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升级。
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PPT课件

用于街道保洁、绿化浇水和汽车冲洗等市政用水,由路面种类、绿 化面积、气候和土壤条件、汽车类型、路面卫生情况等确定;
(四)管网漏损水量
供水管网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
①明漏的水量损耗与报漏的及时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存在 3 种情况: 一是爆管, 有意外造成的给水管道突然破损, 使供水量大量 流失浪费; 二是管网中各种阀门盘根滴漏水, 因漏水量不大, 不易被人 们重视和发现; 三是因城市道路、建筑等设施在改建或拆迁时, 给水 管道被截或破损, 造成无人问津的长流水。
14
(2)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公共建筑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集体宿舍、浴室、商 业、学校、办公等用水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_50015-2003 教材表3-4
15
(二)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定, 位建筑面积工业用水量作为工业用水标推;
4.城市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
在研究城市现状给水网络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给水水源 规划、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进行城市给水网络和泵站、 高位水池、水塔、调节水池等输配设施规划与布局;并 及时反馈城市规划部门,落实各种设施用地布局。城市 给水网络与输配设施规划将作为各分区给水管网规划的 依据。
5
5.分区给水管网与输配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
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
一般由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输配水管网工程三者 组成。
设计准则:
(1)保证供应城市的需要水量; (2)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3)保证不间断地供水、提供规定的服务水压和满足城
市的消防要求。
2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工作的具体程序为: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指对城市给水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进行规范的文件,旨在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以下是一份针对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1000字简要介绍。
一、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给水供应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合理规划城市给水工程是保障城市居民用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规范旨在指导城市给水工程的规划工作,优化城市给水系统的布局和结构,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供应能力的增强。
二、规划原则1.综合规划:将城市给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
2.科学决策:依靠数据和科学研究,确定给水工程的规划需求,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统筹安全性和经济性: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注重投资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可持续发展:优化供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满足未来城市扩大的需求。
三、规划内容1.给水工程的总体规划:确定给水工程的总体布局,确定主要管道线路和水源点的位置,考虑水质、水量和供水压力等因素。
2.给水设备的规划:确定给水设备的类型、数量和布局,确保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3.给水水源的规划: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水源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确保水源的质量和供应能力。
4.水质处理的规划:确定水质处理的方法和设备,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和居民健康要求。
5.给水管道的规划:确定给水管道的布局、直径和材料,确保供水管网的运行安全和供水压力稳定。
6.给水泵站的规划:确定泵站的位置、规模和泵的选择,确保泵站的运行效益和供水能力。
7.运维管理的规划:确定城市给水系统的运维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规划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用水需求的预测,确定给水工程的需求和规划目标。
2.可行性研究: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包括水资源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P56城市用水分类: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管网损漏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综合生活用水标准: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和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城市中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范围称为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单位常用L/人.日计。
P65时变化系数:一天中,每小时的用水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幅度与居民人数、居民作息制度、房屋设备情况、生活习惯等有关。
最高日中,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叫时变化系数Kh。
通常为1.3~3.0。
Kh=最大日最大时用水量/最大日平均时用水量P75水源的选择与保护水源选择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如当地的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形、人防、卫生、施工等方面条件。
6.水源选择应考虑防护与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7.保证安全供水。
水源保护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水质的使用功能,划分水体功能区,从而可以实施不同的水污染控制标准和保护目标。
地表水源卫生防护、地下水源卫生防护P8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组成。
(职能:供给城市各类用水、保障居民生存与生产。
)1、城市取水工程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
取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
2、净水工程净水工程包括城市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
净水工程的功能是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