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第五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二)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1.定义: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 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 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作用: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 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 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 3.城市道路设计速度的规定
双幅路(两块板)

设中央分隔带,分隔对向车流 适用:城市快速路和郊区道路
“二块板”横断面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断面的二块板型式
(3)三幅路(三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通安全、 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减弱了交通公害的影 响。 缺点:占地多、投资大,在公汽停靠站产生上下车乘客与非机
六、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
1.道路建筑限界 (1)定义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2)作用 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 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 间界线。道路建筑限界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 时应充分研究组成路幅要素的相互关系及道路各种设施 的设置规划,在有限空间内作出合理的安排。

车行道为机非混合行驶 适用:交通量较小的次干路、支路
单幅路(交通组织尚不完善)
单 幅 路
单幅路
(2)双幅路(二块板)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分离,机非不分离。 优点:消除了对向交通的干扰和影响;中央分隔带可作行人 过街安全岛或在交叉口附近通过压缩以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便于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管线敷设。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矛盾未解决,且 车道使用灵活性降低。 适用于单向二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路段,快速路多是 此形式(但无非机动车道)。横向高差较大的路段也可采用 此形式。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第5章 横断面设计

路幅分隔的方式:
分隔带分隔(整体式断面) 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加以分隔(分离式断面)
昌九高速公路 沪蓉西高速公路
行车道
右路肩
路幅布置类型 ⑴. 单幅双车道
⑵.双幅多车道
⑶.单车道
( 四 级 公 路 )
双幅多车道(高速、一级公路) 部分四级公路)
单幅双车道( 二、三级公路及
单 车 道
公路横断面小结
• 最大超高坡度: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等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超高横 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积雪冰冻地区不宜大于6%。 • 超高坡度的确定:根据圆曲线半径,自然条 件和公路等级按《规范》确定。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无中间带公路
三、超高过渡方式
有中间带公路
超高坡度>路拱横坡
一、加宽值
1. 几何加宽值
-几何关系
b
NA 2R
2
2. 摆动加宽值
-速度
b
0 . 05 V R
3. 标准规定的加宽值(内侧全加宽)
b N( A
2

0 . 05 V R
)
2R
• 4. 加宽值的运用 • 平曲线半径≤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表3.15 、3.16 •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
1 .路肩的构成 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 铺设硬路肩 结构部分。
进行了铺装的路 肩,可以承受汽 车荷载的作用力 又称“加固路肩 ” 路 缘 带 路肩的构成
路肩
硬路肩 土 路 肩 又称“保护路肩 ”
• 2 .路肩的作用 (1)保护行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 (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 (3)提供侧向余宽,有利于安全,增加舒适感; (4)可供行人、自行车通行; (5)为设置路上设施提供位置; (6)作为养护操作的工作场地; (7)在不损坏公路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埋设地下设施的 位置; (8)挖方路段,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9)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

2、计算公式
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时,可先估算 车道条数,经验算后,再确定宽度,计算 公式如下:
如果经计算,车道数为单向两车道或两车道以上,则设 计通行能力,除进行交叉口影响折减与道路分类系数折减 外,还应进行车道系数折减(详见第二章第三节)。折减后 的通行能力除以设计小时交通量,以验算车道数是否能满 足要求,从而再考虑路缘带以及分车带宽度,得出车行道 总宽度(下见算例)。
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 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 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 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 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二、 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则, 道路横断面可以布置成为不同的形式。
一、 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 路横断面。
➢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 地等部分所组成。
➢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加道路绿 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
(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
1、公路横断面
单幅双车道公路: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整体式的供双向行车的双 车道公路。这类公路在我国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重最大。二级路、 三级路和一部分四级路均属这一类。这类公路在交通量不大时,车 速一般都不会受到影响。 双幅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以及更多车道的公路,中间一般 都设置分隔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 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 的道路。这种类型的公路的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车道能 负担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还多,而且行车顺适、事故率低。 我国《标准》中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即属此种类型。高速公路和 一级公路占地多、造价高,只有在公路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 经济意义,远景交通量很大时才修建。假如近期交通量很大,则应 采取分期修建的办法,先建一幅供双向行车使用,当条件具备时再 建另一幅。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知识分享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知识分享
各种绿化植物因树形、色彩、气味、季相等的不同,在景 观上和功能上也有不同的效果。街道绿化直接影响到街景 的四季变化,要使一年四季均有相宜的景色,就需要多品 种树木花卉草皮的配合与多种种植方式的协调。绿化布置 应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林木草皮相结 合。
第五节 道路绿化与分隔带
4.绿化要与其它街景元素相协调 街景是由多种景观元素所组成的。各种景观元素的作用、
五、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宽度(双向)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条车道的平均通行能

2 一条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宽度(双向) (某该类车型种车一辆条的车单道向的高平峰均小通时行交能通力量 2一条车道宽度)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六、设计机动车道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双向车道一般不宜超过4-6条 2、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车道数相等,为偶数,根据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二)在人行道上植树、立杆和埋设地下管线等需 要的宽度。
二、人行道的布置 1、通常人行道要高出车行道8-20厘米 2、受地形、地物影响,可不等宽布置或仅在 一边布置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3、建筑与步行道之间的距离 4、缘石的布置 三、人行道的基本形式
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地道)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a.组成及作用 人行道的首要功能是供行人步行交通之用,其次是供植树、
立杆等,地下空间还可用来埋设地下管线。 b.宽度
人行道的总宽度应由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绿化、布设地面 杆柱、设置橱窗报栏、沿街房基散水宽等用地宽度所组成,此外 还应考虑在人行道底下埋设地下管线所需要的宽度。
(2)两侧带 1)、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流 2)、北方地区,堆放积雪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

7.5
15
7.5
30
图 1 一块板道路横
断面图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型式优缺点: 占地少, 节省投资, 但各种交通流混合在一起, 不利于交通安全, 尤其是
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这 3 种交通流中, 人流是弱势群体, 且移动的随意性较强, 特别容易造成交通事
故。故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 非机动车较少的城市次干路、
行分隔, 存在一定的交通隐患。故这种型式适用于城市快速路、机动车交通量较大且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城
市主干道和次干道。
2.3 三幅路
三幅路即“ 三块板”道路( 如图 3 所示) , 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 两 侧设置分隔带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 分隔带外侧为非机动车行车道和人
5.0 5.5 3.5
到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种类不同, 且车道之间还可以调剂使用, 故规定一条车道的宽度取 3.50 m, 当行车 速度大于 40 km/h 时, 车道宽度取 3.75 m, 公共汽车停靠站车道宽度取 3.00 m[2]。
( 2) 路缘带宽度根据计算行车速度的不同分别选取 0.50 m 和 0.25 m。 ( 3) 双黄线宽度取 0.60 m。 由此,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应该为以上 3 部分宽度之和。例如, 双向 4 车道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可以选取一 个大型车道宽度 3.75 m 和一个小型车道宽度 3.50 m, 再加上路缘带宽度共 15 m。双向 6 车道机动车道路面 宽度路缘带宽度取 0.50 m, 机动车道宽度取一个大型车道和两个小型车道, 再选用一个双黄线宽度, 故 6 车 道路面宽度为 23.10 m。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在确定道路规划方案时, 路面宽度经常被调整为整数, 如 23.10 m 被调整为 24 m, 认为路面宽一些较好。其实在机动车道宽度的计算中, 已经考虑了车辆之间、车辆与 路面边缘之间的安全距离。路面宽度无谓地增大, 只会导致机动车驾驶员利用增大的安全距离尝试不应有的 超车, 反而不利于交通安全。 3.2 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由几条自行车车道宽度和两侧各 25 cm 的路缘带宽度组成。自行车车行道宽度应 根据该道路自行车设计交通量与每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自行车车道条数。规范中规定单条自行车 车道宽度为 1 m, 每增加一条车道宽度增加 1 m, 那么能允许同时通过 4 辆自行车的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 4.5 m。确定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时还应考虑到少量机动车的偶尔驶入及公交车驶入停靠站在非机动车道上 的行驶, 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 3.3 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包括人行带宽度、种植带和设施带宽度。 ( 1) 人行带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按照高峰小时行人流量和 1 m 宽人行道的设计通行能 力来确定。每条人行带宽度为 0.75 m, 按倍数增加, 火车站、广场等人流聚集处每条人行带宽度取 0.9 m。规范 规定最小人行带宽度不得小于 1.5 m[4]。 ( 2) 人行道靠行车道边的种植带宽度一般不小于行道树树穴宽度 1.5 m, 再加上侧石宽度及与种植带合 并设置的设施带宽度, 该宽度一般不小于 2.0 m。 由此, 人行道宽度最小也在 3.5~4.0 m 之间, 再考虑管线的布设情况来确定人行道的规划宽度。 3.4 绿化带宽度 指的是中央分隔带和两侧分隔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明确规 定: 道路绿带布局中,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 m, 主干道上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 m, 行道 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 m。同时, 红线宽度大于 50 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等[5]。因此, 在确定道路绿 化带宽度时, 如绿地率不满足规范要求, 要相应增加绿化带的宽度。此外, 在确定两侧绿化带宽度时, 应考虑 港湾式停靠站的布设; 在确定中央绿化带宽度时, 应考虑过街行人等候区的设置及进口车道的拓宽和车辆掉 头等情况。 3.5 适当调整道路横断面宽度 虽然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型式只有 4 种, 各部分的宽度可以依据规范计算出来。但同样一种断面型式由 于其各部分宽度不同, 所产生的交通影响也不一样, 在实际工作中, 应根据道路的功能及其所处的环境灵活 确定各部分宽度。 3.5.1 一块板型式的道路 ( 1) 必须配建人行道。这种断面型式比较适合于城市次干路和支路 , 宽度都不 大, 但次干路和支路却以人流和自行车流为主。因道路上交通流为混合流, 若人行道未建或被挪为它用, 那么 人、自行车、机动车就会拥挤在一起,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道路横断面详解

道路横断面详解

横向安全距离与行驶车速、车辆行驶时的摆动宽度, 以及在小弯道上行驶时向内侧偏移的宽度有关。相对 车速高,对横向安全距离要求也大。通常沿道路右侧 的横向安全距离为 0.5~0.8米,若通过地道时,其值 为1.0米;相向行驶车辆间的安全距离,行驶速度40~ 60公里/小时时,为1.2~1.4米,≥60公里/小时时, 宜用中间分隔带分开,使车辆单向行驶,对非机动车 也应分隔开。

第二节 机动车道
一、一条车道的宽度
在机动车道上为每一纵列的车辆提供安全行驶的地带, 称一条车道。其宽度根据行驶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 车辆在行驶时距横向物体或车辆的安全距离所确定。 车身宽度:小轿车小于2米,大客车、公共汽车、电车 和载重汽车、集装箱车小于2.5米。通常取2~2.5米。


3)三幅路,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 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 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臵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阴防晒、 减少噪音和布臵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 道义上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 等于或大于40m时才能满足车道布臵的要求。
4)四幅路,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 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 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 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 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二、 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车与 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则, 道路横断面可以布置成为不同的形式。 可以将不同的速度的人、车交通设置在不同的道路上, 例如:称为人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机动车专用 路等,也可以布置在同一条道路上加以分隔,其中: 车行道又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或四幅路, 这主要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不同而形 成的。

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交通主要由行人交通和车辆交通两部分组成, 在设计中必须合理解决行人与车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 的交通矛盾。通常是利用路缘石和绿带把人行道和车行道布 置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上,以分隔行人和车辆,保证交通安 全。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应否分隔还是混行,则 应根据道路和交通的具体情况分析而定;不同的交通组织, 它的机动车道在横断面上的布置形式也相应不同。 根据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不同布置形式,城市道路 横断面的布置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4)四车道 当相邻的行车到为同向行驶,靠近路肩的车道宽度 b3=(a+c)/2+y+D m 当相邻的行车到为同向行车时,中间车道的宽度 b4=a+2D m 当相邻的车行到一边为同向行车,而另一边为对向行车时,则 中间车道的宽度 b5=a+D+x m
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表5-1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
图5-5地下管线布置要求的 人行道最小宽度
图5-6路缘石
第五章 道路横断面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的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別、 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交 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 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 , 行人交通的安全畅通。 城市道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部分组成,如车行道、人行 道、分隔带、路肩、绿化、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等,彼此均 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其位置和宽度都要在横断面上给 予合理安排,并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城市道 路横断面综合布置。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3、分车带设计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二)路幅布臵形式 1.单幅双车道,单幅双车道公路指的是 整体式的双车道公路。这类公路的交通量范围 大,最高达7000辆/昼夜,行车速度可以从 20km/h至80km/h。二级公路、三级公路 和一部分四级公路都属于这一种。此类公路的 最大缺点是混合交通所造成的交通干扰。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第一节公路横断面设计概述

3.单车道,对交通量小、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的山 区公路或地方性道路,可采用单车道,我国《公路工 程技术标准》中的山区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4.50m, 路面宽度为3.50m的就属于此类。此类公路虽然交 通量很小,但仍然会出现错车和超车,为此,应在不 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臵错车道,使驾 驶员能够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驶来的车辆。错车道处的 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20m,错车道的尺寸规 定见图1.4.2。
Qh Qda k 4315711% 0.6 2848 pcu / h).13 1690 pcu / h) (
N设计 N可能 c 1690 0.8 1352 pcu / h) (

N Qh 2848 2.11 N设计 1352

2.双幅多车道 ,四车道、六车道和更多车道的 公路,中间一般都设中间带或做成分离式路基而构成 “双幅”路。有些分离式路基为了利用地形或处于风 景区等原因甚至做成两条独立的单向行车的道路。 这种类型的公路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每条 车道能担负的交通量比一条双车道公路的还多,而且 行车顺适、事故率低。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 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属于此种类型。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主要差别在是否全立交和 全封闭以及各种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美化等方 面的完备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0.4 0.02Va
3 4 3 4
(m) (m)
3 4 m) (
d 0.7 0.02Vb
x 0.7 0.034 (V1 V2)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1)靠路边的车道宽度(m) 1、一侧靠路边,另一侧为对向车道: x b1 a c 2 2、一侧靠路边,另一侧为同向车道(图4-4):
第二节 城市道路的性质、组成及其作用
城市道路的组成 1、车行道 2、路侧带 3、分隔带 4、交叉口和交通广场 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 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 7、其他设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三、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一)四种基本类型:
六、设计机动车道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双向车道一般不宜超过4-6条 2、一般车行道两个方向车道数相等,为偶数,根据 实际情况也可采用奇数
3、一条道路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车道宽度不一 定一样,但不宜变化过多过余突然,对行车不利 4、根据各地城市道路建设经验的规定设计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五、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宽度(双向)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2 一条车道宽度 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机动车道宽度(双向) (
某类型车辆的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2 一条车道宽度) 该车种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单幅路
双幅路
三幅路
四幅路
优点: 机非分行,对向分隔,车速高, 占地少,投资省, 减少行车干扰,提高车速,分隔带上可以用作绿 机非分行,分隔带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 夏天遮阳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 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 缺点:占地多。 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 适用:① 缺点: 适用: 机非混合行驶,不安全, 占地多,只有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 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主干路和快 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 40m时才满足 车道布置的要求 。 速路。 适用:②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上。 郊区快速路 适用: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的城市道路交通组 交通组织: 机非分行,互不干扰 织: 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 ①划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在中间行驶, ②不划分车线,组织单行交通,限制载重车和非机动车 交通组织:机非分行,互不干扰
第5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本章主要讲述—— 城市道路横断面上各种组成部分的设计、宽
度确定及横断面总体设计的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方向,垂 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
二、组成 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附属设施用地等
第一节 概述
– 道路外侧至建筑物之间的沿街绿地带,则属 于公共绿地G,不属于城市道路用地S范围。 – 道路横断面的路幅宽度又称道路红线宽度, 其宽度主要考虑交通需求和地上地下管线设 施的需要。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三、机动车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四、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双向不均匀系数 2
往返两个方向某一较大的交通量 双向不均匀系数 往返两个方向的平均交通量
双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第一节 概述
⑶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两侧为靠右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
第一节 概述
⑷四幅路 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道分隔,分向行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概述
三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四幅路常见布置型式
第一节 概述
横断面的四种基本型式分析比较:
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不同 组织方式(即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类 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 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四种类型道路提供的交通条件各有差异,主 要体现在机非是否分行、机动车是否分向。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⑴ 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不仅要满足行人步行,同时还要用来布置 绿化、公交站点、地上杆柱、地下管线以及护栏、交
通标志、宣传栏、清洁箱等交通附属设施。
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地道)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a.组成及作用 人行道的首要功能是供行人步行交通之用,其次是供植树、 立杆等,地下空间还可用来埋设地下管线。 b.宽度 人行道的总宽度应由行人步行道宽度和种植绿化、 布设地面 杆柱、设置橱窗报栏、沿街房基散水宽等用地宽度所组成,此外 还应考虑在人行道底下埋设地下管线所需要的宽度。
通行能力影响系数:行人为0.8,交叉口为0.5,其他为 0.72,
求双向车行道宽度。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 一、非机动车设计车辆: 自行车 二、一条车道宽度: 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确定的。1.0m
三、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关于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 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 m);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 m) 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为:
b1
d ac 2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2)靠路中心线的车道宽度
x d b2 a 2 2
(3)同向的中间车道宽度
(m)
b2
d d a 2 2
(m)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
车型及行驶状态 计算车行速度(km/h) 车道宽度(m)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为了使街道各部分的宽度协调起见,一般认为,街道总 宽度与单侧人行道宽度之比在 5:1~7:1 的范围内是比较合 适的。人行道的最小宽度见下表。 人行道的横坡为单向坡,一般为 1.5%一 2.0%,向 路缘石一侧倾斜。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N b ab N pb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第三节 非机动车道设计
四、非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
单向预测设计小时自行车交通量 (单方向)自行车车道数 一条自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单方向)自行车车道总宽度=一条自行车道宽度×车道 数 根据我国各城市设计和使用经验,道路一侧自行 车道路面宽度推荐值为:4.5m、5.5m、6.5m、7.5m 、 8.5m几种,最小宽度不应小于4.5m。
第一节 概述
四、道路横断面设计主要任务 1、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其相互布置 关系。 2、确定各组成部分相互布置关系。 3、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 4、相互间的高差。
第一节 概述
五、横断面设计基本要求 1、交通安全通畅 2、满足排水、绿化、杆线、管线的工程技术要求 3、与道路功能、建筑性质、地形相协调 4、节约城市用地、工程费用,兼顾人防 5、减少污染
大型车或大、小 车混行 小汽车专用线
≥40 <40
3.75 3.50 3.50
公共汽车停靠站
3.00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二、不同类型机动车交通量的换算
小客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车 条 件 路 段

小汽车 1 1 1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一、人行道宽度 (一)步行交通需要的宽度
1、一条步行带的宽度 一般街道和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中行人步行平 均 速度为1m/s; 人行过街横道行人平均速度为1.0~1.2m/s;
2、在城市的主干路上单侧不少于6条,次干 路不少于4条,住宅区、街坊内不少于2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四节 人行道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使用效果比较 1. 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 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机非混 行,其行车速度不可能很高。三块板和四块板机 非分行,行车速度较高。 3. 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 处理照明与绿化问题。 4. 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 在当中,对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 板则干扰大一些。 5. 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 板,特别是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 的分期敷设。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一、车道宽度
主要决定于车身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
(一)车身宽度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二)横向安全距离
设同向行驶车辆的安全净距为d,对向行驶的安全 净距为x,车辆与路缘石的安全净距为c,道路设计车速 为V(km/h),根据行车实验观测,则有:
6、考虑远近期规划与建设结合、过渡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理论上是 车道数x一条车道的标准宽度 车道数=道路的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所以,交通量、一条车道的标准宽度和一条车道的
通行能力是道路宽度设计的前提。
第二节 机动车道及其组成宽度的确定
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 车行道宽度设计 车行道条数设计 车行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 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 一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的横向安全距离 车行道条数的确定取决于 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预测值 一条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