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地区开展系统产前健康教育效果论文

我地区开展系统产前健康教育效果论文

我地区开展系统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及体会摘要:分娩是女性的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很多孕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此却有焦虑、紧张情绪,不仅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产程进展造成难产。

产前健康教育可以使孕妇对妊娠和分娩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轻松面对孕期的不适,合理安排孕期饮食,降低了巨大儿的出生率,使孕妇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系统产前教育;效果;顺产【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9-01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近几年所有来我站接受专业人员进行产前教育的孕妇。

开展系统产前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①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应具备广泛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表达、示教能力以及热情耐心的服务。

②环境,专用教室,内装饰温馨舒适。

③方法,根据孕妇的不同需求及特点发放书面资料、观看录像、采用讲座、授课、示范,以书、图模型和视听等方式进行教育,并开设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等。

孕晚期组织孕妇及家属进行“准备分娩”的心理培训、观看有关分娩录像、参观待产病区、母婴同室区、产房等,帮助孕妇了解分娩环境及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并与计划生育服务站人员士建立良好的关系。

④时间,孕妇在孕期参加学习时间不少于3次。

2内容根据孕妇及家属的需求采取不同方式的产前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孕期营养及卫生保健,孕期用药注意事项,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孕期常见病的防治,妊娠晚期的生理反应与异常情况处理,临产先兆,产妇与新生儿用物准备,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哺乳前的心理准备,正确哺乳姿势,挤奶的技巧,产后护理,新生儿喂养,产褥期家庭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异常情况处理等。

3结果通过开展系统的产前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识,增强孕妇对优生优育、家庭自我监护的意识。

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满足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保障母婴健康。

因此产前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质。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与否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常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等。

现将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分娩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恐惧和焦虑心理:孕妇担心陌生的分娩环境、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呻吟或喊叫、担心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产前各种检查如肛门指诊、人工破膜、阴道检查、导尿、胎心监护等都会引起产妇的不适而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产妇担心疼痛、出血、发生难产、胎儿性别不理想、胎儿畸形等,致使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依赖心理:产妇人院待产后期望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接生和手术,期望得到一流的护理、更好的待产、分娩及休养环境;从怀孕就受到亲人和社会的重点保护,在分娩过程中,依赖有经验的医生、助产士为其助产[1]。

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剖宫产及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使剖宫产痛苦减轻,致使有些产妇依赖剖宫产。

矛盾心理:产妇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怀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胎儿是否畸形、胎儿安危、胎儿性别、难产、自己能否做好母亲等,随着分娩的临近,烦恼、恐惧加重,为能否分娩一个理想的孩子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自尊心降低:自尊心低会导致抑郁、孤独、疏离社会,严重影响他们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健康。

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让他们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重新看待人和事,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心。

攻击行为:由于无病状态下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妇女在分娩前后经常无法适应,产生抑郁、忧虑、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发展为烦躁、易怒、具有攻击性等行为。

心理护理措施分娩是否顺利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产前护理:①产前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时应避免使用书本化的语言向产妇灌输知识。

产前筛查和诊断进修心得

产前筛查和诊断进修心得

产前筛查和诊断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从事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医生,通过进修学习,我深感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知识更新:产前筛查和诊断领域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如无创DNA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等。

进修让我及时了解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2. 技能提高:通过进修,我掌握了更多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能,如超声检查、羊水穿刺、脐血穿刺等。

这些技能的提高使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更加自信。

3. 诊断准确性:进修学习使我更加重视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分析过程。

通过细致观察、严谨分析,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4. 患者沟通:进修过程中,我意识到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

在产前筛查和诊断过程中,充分沟通可以帮助患者理解检测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5. 团队协作:产前筛查和诊断涉及到多个学科,如遗传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进修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学科的专家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6. 职业道德:进修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生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在面对产前筛查和诊断中的伦理问题时,我学会了如何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意愿,做出合适的决策。

通过进修学习,我在产前筛查和诊断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进步,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前健康教育对胎膜早破率的影响

产前健康教育对胎膜早破率的影响

产前健康教育对胎膜早破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对胎膜早破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妇1200例,根据产前干预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积极地产前健康教育。

结果:治疗组的胎膜早破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干预,包括一般护理、产前检查、合并症干预等。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产前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2.1 营养教育孕期产妇应补充足量维生素、钙、锌、铜等营养素;可多食用一些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坚果类、海产品、动物肝脏等,以增强羊膜的弹性。

1.2.2 行为干预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疲劳过度;放慢生活节奏,注意休息;注意孕期卫生,妊娠晚期更应禁止性生活;孕晚期禁盆浴,防止腹部外伤和受到冲击。

1.2.3 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睡眠充足;羊水过多的孕妇,多卧床休息。

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教育培训班,掌握分娩的相关知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同时对产后新生儿状况进行分析。

新生儿窒息程度判定:1分钟apgar评分8-10分为正常,<8分为窒息。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12.0软件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2.1 胎膜早破率对比治疗组的胎膜早破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所有胎膜早破产妇都适时终止妊娠,无死亡产妇,顺利分娩出新生儿。

2.2 新生儿状况对比两组都无死亡新生儿,不过治疗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胎膜早破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胎膜早破发生后,孕妇感染、胎盘早剥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不良结局[3]。

产妇胎膜早破的病因复杂,是多个相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因主要包括感染、羊膜腔压力增高、产妇外伤、高龄、吸烟等[4-5]。

孕期应针对发生胎膜早破的原因进行健康教育,比如妊娠晚期尽量减少性交次数或禁止性交;积极预防和治疗下生殖道感染,重视孕期营养卫生指导;保证充足的休息,严密观察羊水性质和胎心情况[6]。

开展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开展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开展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了解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有无影响。

方法将300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观察组的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观察及护理方法。

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p<0.05)。

结论对孕产妇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可以影响产妇的自我行为,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北下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前健康教育;孕产妇;效果评价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怀孕、分娩虽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于孕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其既在生理上产生强烈应激,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应激。

产妇在分娩期的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使产妇在围生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分娩,减轻分娩的痛苦,缩短产程。

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本资料说明对孕产妇开展的产前健康教育具有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2014年1-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分组观察组: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不定时的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程观察及护理方法。

1.3健康教育内容向待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分娩过程的分期及临床表现;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宫缩痛的产生及镇痛方法;示范应对不适的技巧;引导临产妇观看初生婴儿,描绘憧憬作为母亲的幸福,增加待产妇的自信心和自控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分娩。

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
了很好 的效 果 。现将 我们 的做 法介 绍 如下 : 1 运 用恰 当 的健 康 教 育方式 过 去我 们只 采用 简 单 的演讲 方式 , 因产 妇对 语 言 的理解 能力
理 。此 时 ,护 士 应热 情接 待孕 妇 ,熟 悉病 区环 境 ,安排 好床 位 , 稳 定孕 妇 的情 绪 后进 行入 院后 的初次 健康 教育 。内容 包括 :临 产
随 着 心理 学研 究 的进 展 ,越来 越 多 的学者 重视 因心理 因素造
成 难产 上 升 的问题 ,护 士要 掌握 语 言交 流技 巧 ,与病 人交 谈 时 , 以感情 为 纽带 ,言 语重 点 突 出,具 体 明了 ,交谈 中使用 礼貌性 语 言 ,护士 在与 产妇及 家属 交流 时 , 向她 们讲 解分 娩 知识及 各产 程 中产 妇 的正常 表现 ,让 她们 了解 分娩 是 正常 、自然 ,健 康 的过程 。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 7 -1 42 0 )-2 20 6 18 9 (0 820 3 -2
随着 整 体护 理实 施 的不 断完善 和发 展 ,产科 健康 教育 的 最终 目的是 帮助 产妇 建立 健康 的行为 ,达 到 最佳 健康 状态 。过 去 我们 视健 康 教育 为护 理 活动 中的一项 考 核 的“ 软指 标 ” ,只注 重 形 式 , 未 能满足 孕 、产 妇对 健康 知 识 的需求 。针 对这 种情 况 ,我 们及 时 调 整 ,根据 我们 医 院产 科面 向基 层 、住 院人 数多 、病 床 周转快 的 特 点 ,应 用健 康 教育 程序 ,在产 妇住 院 的短 短几 天 内保质 保 量做 好健 康教 育 ,产妇 出院时满 意 度 由过去 的 9 %上升 到 9%,收到 0 8
维普资讯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深入了解产前健康教育在产科分娩方面的重要意义。

方法:对例住院待产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试验组进行一对一的系统产前健康教育。

结果:试验组孕妇分娩时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1;试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1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

结论: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能顺应孕产妇要求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分娩资料与方法7年6月~8年1月待产的单胎头位正常初产妇例孕周7~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试验组进行一对一的系统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入院须知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①入院教育:在孕妇入院时发放《母乳喂养》等健康教育资料向孕妇介绍新生儿及孕妇所需物品的准备并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病房内悬挂健康教育知识的图片并召集能下床的孕妇配偶观看录像模拟练习并讲授母乳喂养的好处。

②心理指导:指导孕妇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讲解分娩的过程宫缩疼痛持续时间及胎动计数的方法想象一下自己可爱的宝宝在腹中游泳并且快要与妈妈见面了以消除分娩前的恐惧心理使孕妇充满希望并且有信心的接受分娩这一痛并快乐的过程。

③行为指导:指导孕妇在分娩时如何调整呼吸及减轻宫缩疼痛正确运用腹压配合分娩并且利用宫缩间歇时补充能量指导合理进食及体位。

④分娩知识:向孕妇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使用原则、导乐陪产的原则、产后子宫恢复的情况耐心细致地讲解孕妇担心的问题消除其顾虑。

观察并记录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的影响: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孕妇分娩时各产程所用时间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试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1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见表1。

阴道分娩产程时间比较:试验组孕妇分娩时的第1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1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接受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对分娩结果的影响分析

接受产前健康教育孕妇对分娩结果的影响分析
。 、

/ Chia H e lh Ca eN urto n a t r ti n i
接 受产前健康 教育 孕妇对分娩 结果的影响 分析
黄 荣秀
【 摘要 】 目的 探 讨产 前进 行健 康 宣教对 产 妇分娩 结局 的影响 。 方法 2 8年 1月至 2 9年 I o o o o 2月 , 随机 选择 来 我 院正 产 的孕 产 妇 5o o例 , 随机 平均 分 为观 察组 和 对 照组 。对 组产 妇 临产 后实 行一 对 一责 任制 陪伴 分娩 , 察 组产 妇 孕 2 前 开展产 前 并 观 w 8
孕 妇开 始 重视 围产 期保 健 。影 响产 妇 分娩 的 因素 包括 产 道 、产 力 、 胎 儿和 因素等 很多方 面 。近年 来 因为心 理 因素 造成 孕妇 无 医学 b理 指征要 求剖宫 产率逐年上 升 , 受到广大妇 产科医护 人 员的 重视[] 1。本 研究选 取 2 0 年 1 08 月至 2 0 年 1 月来我 院生产的孕产 妇 5 0 , 09 2 0 例 对 其 实行 个性 化互动式健康教 育 , 取得预期 的临床效果 , 现将结果报道 如
康 教育 。 由产妇 宫 口开 ≥ 2 m 进入产 房开始 , c 陪伴者观 察产程 的同 时 向孕妇介绍分娩知 识 , 每个产程应 如何配合陪伴者 及医生 , 如到宫缩 时, 如何作 腹式深呼 吸减少疼痛 等 。观察组 2 0例孕妇 孕期从早 孕建 0 册起 除按要 求定期产 前检查外 , 接受 系统的产 前继康 教育并 配合有 还 Vc 图片 , 果逼 真。授 课人 为职 称高 的专业 助产 士 , 习 内容 包 D 效 学 括: ①妊娠 的基本 生理 知识 、 自然分 娩过 程 , 个产 程 中如何 配合 。 三 ②促 使孕 妇人院 的原 因。 ③训练 深呼 吸镇 痛法 。 ④指导 坚持 做孕 妇 早操 。 ⑤说 明精神 因素 、饮 食 、休 息对 分娩 的 影响 。 ⑥产 后护 理 、 饮食 , 婴儿 喂哺 、护 理 。以上 知识 都提 前 到孕 期心 境平 静 时期 进行 学习, 临产后进入活跃 期陪伴助产士 向孕妇再次 介绍分娩知识 , 加强 了 孕 妇的 理 解 配 合 。 分组 干预后 分别 对两组 孕产 妇分 娩方 式及 宫缩 疼痛 程度 进行 比 较 。根据 产妇主 诉和 陪伴者 观察 宫缩痛 程度 分为五 个等 级 : 无痛 , 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1165
目标。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由心理学家James和Carlos博士通
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该理论认为应根据每个人所处的行为转 变阶段而采取适应的策略p·。 2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2.1 产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产前健康教育研究的第一步 是调查评估孕妇的健康需求,以便根据孕妇的实际需求制定 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普及孕期保健知识,提高孕期保 健质量。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对孕期健康教育知 识的需求都很迫切,但是由于每个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所能接受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健康 教育的同时,根据不同的个体开展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挥其 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J。费秀珍等∞1调查发 现,孕妇在不同孕期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孕早期孕妇更加关 注孕期保健、胎教、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处理等;孕中期 孕妇对分娩过程及技巧比较重视;孕晚期孕妇更加关注母乳 喂养和分娩方式的选择。因此,孕妇知识需求随着孕周的不 同而变化,提示产科医护人员在围生期教育的内容方面要根 据孕周的不同,注重孕妇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前教育, 以满足不同的需求。罗晓菊等…调查结果显示,有34.7%孕 妇认为怀孕了不需要心理咨询,而实际上,妊娠中后期抑郁 症状的发生率为20%18 J,孕妇过度焦虑及长期抑郁与某些 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 2.2产前健康教育方法探讨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对提高 教育质量至关重要,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在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学者采取了普通班 (学员不固定,常规宣教)和高级班(学员固定,除常规宣教 外还增加其他的宣教内容)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高级班 学员与普通班学员相比,在学习效果中有较大差异¨…。
候诊过程中,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指 导,结果发现,对照组孕妇产检次数明显少于实验组,而胎儿 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妊娠期高血压疾 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有2例孕妇发生了子痫 抽搐。说明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能有 效地提高产科质量¨4。。另外也有研究Ⅲ1在产科门诊运用 “个性化施教”、“助产士门诊”这两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 果发现,在充分了解孕妇知识需求的情况下,运用个性化的 健康教育模式,孕妇及家属感受到我们给予的重视,与医方 配合程度加大,健康教育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而在与孕妇 建立更亲密关系下实施的“助产士诊所”更受到孕妇及家属 的认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国外有研究发现¨“,虽然对 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但由于孕妇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互 动较少,孕妇仍然对孕期高危因素的感知较少,从而导致孕 期的病死率上升。因此,在产前健康教育中须特别强调护理 人员与孕妇之间的互动,以调动孕妇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 效果㈣。 2.3产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产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妇 女的健康意识、促进妇女形成健康行为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念。研究发现,产前健康教育是影响产前检查次数的独立因 素,接受过健康教育者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高于未接受者。接 受过健康教育的孕妇重视产前检查,对自身的健康更为关 注,有较强的孕产保健意识¨“。而孕妇在孕期缺乏围生期 保健知识、产前检查次数不足4次与孕产妇病死率明显相 关【l 9。。产前检查影响妊娠及分娩,如按照临床规定次数进 行产前检查,可以促进孕产妇的健康,保障妊娠和分娩顺利 进行。
【文章编号】1000-2200(2009)12-1164-03
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综述·
[关键词】产前保健;健康教育;综述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715.3
何伯红综述,杜丹丽审校 [文献标识码]A
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2/3,他们的健康水平是反映一 个社会或社区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而孕产期是 妇女的特殊生理时期,妊娠与分娩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母 子两代人的健康,因而加强孕产期保健尤为重要。孕产期保 健主要有产前保健、产时保健、产后保健3个环节。而产前 保健则是整个妇幼保健的重要环节,是指定期的产前检查,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及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等,是贯彻以预防 为主、及时发现高危妊娠、保证母婴安全的必要措施¨J。其 临床的核心内容就是产前检查及产前健康教育。加强产前 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是保护母婴健康、降低孕产 妇病死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瞄J, 围生儿患病率及病死率的一半是高危妊娠所致。因此,把孕 产妇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人群,指导其进行产前检查并 宣讲高危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 治疗高危妊娠,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是提高围生期保健质 量的关键。而健康教育作为传授保健知识、指导人们采纳健 康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一门科学,是协助提高妇幼保 健水平、增强妇女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 1健康教育及相关理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模式,朱佩 英¨11将临床路径和流程再造的理论运用于健康教育,设计 出健康教育表并应用于临床,理顺了护士的工作流程,提高 了工作效率,挖掘了护士潜能,增强了学习兴趣,加强了责任 心,培养了护士的协作精神,使孕妇的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 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还有研究¨纠运用循证护理方法,以有 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也能充分发挥护理人 员的临床经验和技能优势,为孕妇提供产前健康指导,能很 好地增强孕妇的保健意识,降低孕妇焦虑、长期抑郁、剖宫产 及其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而情景导入健康教育在知识 与技能上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及家属需求,利用情景导 入使产妇及家属明白分娩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产妇并非 是严重疾病者,其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维持自我健康、进行 自我护理的能力,医护人员通过健康行为指导使孕产妇掌握 自我护理技巧以及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增强其信心,改变其 观念㈣。
有研究表明啪】。因人而异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行为 指导,采用综合性群体式的健康教育和针对个体的健康咨 询,实施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孕产妇对 分娩的认知,较好地满足孕妇的需求,促进自然分娩,使剖宫 产率下降。另外,综合性的产前健康教育还能有效提高孕产 妇的保健知识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从而提高 孕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且为产妇在产褥期提供可靠的母婴 健康,降低产褥期母婴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口“。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 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 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然而,态度、行为转变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遗传、心理、自然与社会环境等众 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难点,有时会出现知 而不行的现象。为此,各国学者、专家相继提出多种行为转
[收稿日期]2009-04—10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安徽蚌埠233004 [作者简介]何伯红(1975一),女,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杜丹丽,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主任医师.
变理论,比较成熟且应用较多的有“知信行”理论(KABP model)、健康信念模式和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KABP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医学领域出现的研 究方法。该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 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 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地思考,对自己的职责有 强烈的责任感,才可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人 们就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转变行为。这一理论较好地 总结和概括了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为 促进健康行为的转变和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pJ。健 康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强调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有效的 教育基础是患者自愿的、积极的护患合作式。有学者提 出MJ,健康教育是用教育的方法授权患者,给患者更多自我 照顾和帮助恢复健康的权利。这种授权意识包括生物一心 理、功能、认知、社会、实践、伦理和金钱7个方面的内容。1164Biblioteka n 1J r●.rL 屹 1J
rL ” 1J
M rL
1●●
N8ture.1997。389(6648):237—238. Zhao ZQ.Vinten-Johansen J.Myocardial apoptosis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Cardiovasc Res,2002,55(3):438—455. Nordlie MA,Wold LE,Simkhovich BZ。甜a/.Molecular柚pect8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ischemia/reporfusion-induced genetic chang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gene and RNA interference tllempy[J].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2006。ll(1):17-30. “D,Williams V,Liu L,et a/.Expression of lectin-llke oxidized l们Ⅳ-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s during ischemia—reporfusion and its role in detonnination of apoptosis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J Am Coil Cardiol,2003,41(6):1048—1055. 蒋建刚.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J].医学综 述,200l,7(1):60—61.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Hoehbaum于1958年在研究了人的 健康行为与其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后来经Beeker 等社会心理学家的修订逐步完善而成为健康信念模式。此 模式主要用于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 其以心理学为基础,由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 理论综合而成,并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健康 信念模式遵循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 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该模式认为, 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 为的关键。如果个体对其目前的不良行为感到害怕,并坚信 其改变不良行为所得到的益处大于障碍时,个体才会感到有 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 中,当护理人员希望个体摒弃目前不良的行为方式而采纳健 康的行为方式时,可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来帮助个体达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