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二年级诗词大会PPT黄秋敏
合集下载
诗词大会ppt课件初中

格律词牌选择及运用
词牌种类及特点
介绍常见词牌如《满江红》、《水调歌头》等及 其特点。
格律要求与遵守
阐述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在创作中的运用与遵 守。
词牌选用建议
针对不同主题和情感,给出合适的词牌选用建议 。
意象和隐喻手法运用
意象手法
01
通过具体事物或场景,表达抽象情感和观念,如“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学生创作心得
邀请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灵感来 源、构思过程、修改完善等,以及创作带来的收 获和成长。
教师专业评价
请专业教师对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从文学 性、艺术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参加各级比赛获得荣誉
参加比赛情况
列举诗社成员参加各级诗词比赛的情况,包括比赛名称、时间、地 点、参赛作品等。
的寓意。
《春晓》:春天里的诗意生活
诗句欣赏
感受诗句中春天的气息与诗意生活,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介绍
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特点和风格,突出其山水田园诗派特色。
诗词主题
分析诗中春天的意象及其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同时阐述诗意生活 的内涵。
03
诗词创作技巧与实例分析
书法作品欣赏
展示历代书法家书写的经典诗词作品,如《兰亭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让学生感受书法与诗词的完 美结合。
诗意摄影作品
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瞬间,展现诗词中的美 学价值。
创意手工制作,让古典文化活起来
制作诗词书签
选用优美诗词,设计并制作书签 ,方便学生在阅读时欣作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 兴趣和创作能力。
中国风古诗词诗词大会通用专题讲授PPT课件

窗外的雨渐渐的放慢了脚步,节奏越 来越缓 慢。我 其实是 不太喜 欢下雨 的,因 为我觉 得雨会 影响我 心情, 而阳光 会让我 的心感 到明朗 。
谢谢观看!
惟 山野所岂响流声但醉四 有 花鸟以不不入如爱中十 岩 徒窥屡美乱岩自亭遗未 风 能我携丝人下空下万为 来 笑醉酒竹语溪落水物老 , ,,,,,,,,,, 吹 不溪远丝其幽泻来岂醉 我 解云步竹清泉向从复翁 还 与留就不非助雨乱记偶 醒 我我潺胜管涓檐峰吾题
然 言眠湲繁弦涓前间年篇 。 。。。。。。。。。。
窗外的雨渐渐的放慢了脚步,节奏越 来越缓 慢。我 其实是 不太喜 欢下雨 的,因 为我觉 得雨会 影响我 心情, 而阳光 会让我 的心感 到明朗 。
浑白家烽恨感城国 春
欲头书火别时春破 望
不搔抵连鸟花草山
胜更万三惊溅木河
杜 甫
簪短金月心泪深在
。 ,。,。,。,
窗外的雨渐渐的放慢了脚步,节奏越 来越缓 慢。我 其实是 不太喜 欢下雨 的,因 为我觉 得雨会 影响我 心情, 而阳光 会让我 的心感 到明朗 。
相 关 注 解 内
水 调 歌 头
相 关 注 解 内
水 调 歌 头
注 解
· · · · ·
容 。
明 月
容 ,
明 月
容 ,
明 月
容 ,
明 月
容 ,
明 月
窗外的雨渐渐的放慢了脚步,节奏越 来越缓 慢。我 其实是 不太喜 欢下雨 的,因 为我觉 得雨会 影响我 心情, 而阳光 会让我 的心感 到明朗 。
窗外的雨渐渐的放慢了脚步,节奏越 来越缓 慢。我 其实是 不太喜 欢下雨 的,因 为我觉 得雨会 影响我 心情, 而阳光 会让我 的心感 到明朗 。
《初中一二年级诗词大会》PPT-黄秋敏

八年级组 20分题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荡胸生 曾 云,决眦入归鸟 。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萧 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挥手自兹去,萧萧 班 马鸣。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 娟。
七年组30分题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五言诗 归阳胡 洛雁风 秋入边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第4轮答题
七年级组 20分题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 。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深 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夜 阑 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 。
青山横北郭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七言诗 长浪有 乘破雁 风里万 秋送时
长风万里送秋雁
七年级 40分题
• 根据图片线索,按要求背诵诗歌。
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 根据图片线索,按要求背诵诗歌。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 岛竦峙
• 根据图片线索,按要求背诵诗歌。
临 行 密密缝 意 恐 迟 迟 归归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__莱__文_章__建__安__骨_,,_中__间_小__谢__又__清_。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__生_在__世__不__称__意_,,明__朝__散__发__弄_扁__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__一__年__春_好__处__,_,绝_胜__烟__柳_满__皇__都_。。
中小学诗词大会内容竞赛 课件(共63张PPT).ppt

A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B 张继的 《枫桥夜泊》 C 李白的《夜宿山寺》
答案:B
2.填字题。 昔 洞庭水,今 岳阳楼。
答案: 闻 上
3.请问: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案:春潮带雨晚来急
4.点字成诗(九宫格),从下面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天时比 涯共海 上若邻
答案:天涯若比邻
定的顺序依次上前,接续“花”字诗句,规定 时间内未能接续的选手,视为挑战失败,请自 动离场。最后胜出的两位选手,进入擂主争霸 赛。
飞 花令
第三关
THE STORY OF SONG DYNASTY
擂主争霸赛规则
这一环节共有七道线索题,抢到并答
对者得一分,答错或犯规则对方得分,率 先获得四分者即为该场擂主,授予“中华 小状元”证书。
D 暗中却传达了认识真理之后处处皆春的气象。
答案: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名句。
A 出自一首咏史诗。 B 所咏的是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战。 C 作者是杜牧。 D 事关两位美女的命运。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个节日。
A 我国传统重要节日。 B 在唐代还未成为法定节日。 C 宋代才成为法定节日。 D 苏轼为它写过《水调歌头》。
3.根据以下画作猜出这是哪一首诗?
答案:《望庐山瀑布》
4.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名句。。
A 这联名句出自一首著名的宋词。 B 词写于中秋。 C 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
D 此联名句借月亮表达了与亲人长相厮守的愿望。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这是哪首诗。
A 这联名句出自一首南宋诗。 B 诗的作者是一位理学家。 C 诗句表面上表达了游春踏青的喜悦。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穹庐
天 苍 苍,野 茫 茫,
注释 【天苍苍】天蓝蓝的。苍,青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天苍苍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注释 【见】xiàn,同“现”,显现。
见:jiàn。组词:看见、听见。
翻译: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天空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面 的原野。
我会认
sù
sì
wēi chén kǒng jīng
宿寺危辰恐惊
宿舍 寺庙 危险 星辰 恐怕 惊喜
sì
lú
lǒng gài cāng máng
似庐笼盖苍茫
似乎 庐山 笼罩 瓶盖 苍白 茫然
似辰
寺
庐 宿
危恐 惊 笼盖 苍 茫
我会写
wēi
音序: W 结构: 半包围
偏旁:
笔画数: 6
组词: 危险 危机 病危
读一读,读出惊讶,赞叹的感情。
危楼高百尺
“危楼”是什么样的楼?“高百尺”运用了什么 修辞?
• “危楼”是高的、陡的楼。不是现在我们所说 的危险的即将倒塌的楼房。
• “高百尺”是虚指,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楼高,李白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哇!
读一读,读出轻松、高兴 的感情。
手可摘星辰
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楼非常高,仿佛离天很近,一伸手好像就 可以把星星摘下来。
笔顺: 形近: 拟人 比拟 模拟 虚拟
相似
yě
音序: Y 结构: 左右
偏旁: 里 笔画数: 11
组词: 野外 田野 野兔
造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书写提示:“里”最后一笔变提; 右部上小下大,横钩在横中线上方, 竖钩拉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共152张PPT)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知识链接: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
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 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 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 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 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 要插不上头簪。
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 句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 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山河在”“草木深”有什么含义?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 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 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 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 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 矣。”
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诗词大会课件共60页

《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0
第15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出自
王维的( )A。
A、《送元二使安西》B、《芙蓉楼送辛渐》 C、《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诗人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 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 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水平。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 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5
第10题: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名句:
“儿童相见不( B),笑问客从何处来。”
A、相知 B、相识 C、相认
46
第11题: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的是
( A)。
A.梅花 B.菊花 C.莲花
梅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41
第6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A、夸张、比喻 B、比喻、拟人 C、夸张、借代 D、想象、回环
42
第7题:
50
第15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出自
王维的( )A。
A、《送元二使安西》B、《芙蓉楼送辛渐》 C、《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诗人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 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 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水平。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 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5
第10题: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一名句:
“儿童相见不( B),笑问客从何处来。”
A、相知 B、相识 C、相认
46
第11题: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的是
( A)。
A.梅花 B.菊花 C.莲花
梅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41
第6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A、夸张、比喻 B、比喻、拟人 C、夸张、借代 D、想象、回环
42
第7题:
小学生诗词大会PPT课件

06
《观书有感》 (宋)朱熹
背诵
PART FOUR
半亩方塘一鉴开,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行》 (唐)杜牧
背诵
PART FIVE
远上寒山石径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
白云生处有人家。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汪伦》 (唐)李白
背诵
PART SIX
02
( )
出没风波里。
01
填空
02
君看一叶舟,
( )
飞在青云端。
01
填空
02
又疑瑶台镜,
( )
江船火独明。
01
填空
02
野径云俱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填空
填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
B
( )
拂堤杨柳醉春烟。
A
填空
草长莺飞二月天,
B
( )
只缘身在此山中。
A
填空
不识庐山真面目,
B
( )
风光不与四时同。
A
填空
毕竟西湖六月中,
B
( )
春风送暖入屠苏。
A
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
B
( )
山色空濛雨亦奇。
填空
01
水光潋滟晴方好,
C
正确答案:醉卧沙场君莫笑
正确答案:霜叶红于二月花
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
于 月 叶 满 花 霜 乌 烟 天 啼 二 红
C
闻 忽 声 风 夜 水 一 琵 琶 春 如 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__莱__文_章__建__安__骨_,,_中__间_小__谢__又__清_。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__生_在__世__不__称__意_,,明__朝__散__发__弄_扁__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__一__年__春_好__处__,_,绝_胜__烟__柳_满__皇__都_。。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
《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4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 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
5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 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
_君__问_归__期__未__有__期_,,巴__山__夜__雨__涨_秋__池__。。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
谁__家__玉__笛__暗__飞_声__,,散__入__春__风_满__洛__城__。。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
_故__园_东__望__路__漫__漫_,,双__袖__龙__钟__泪_不__干__。。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
《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 聚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
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 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 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虽年老 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句子:
归雁洛阳边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五言诗 何日是 达乡风 书暮处
乡书何处达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七言诗
散
罗
春
幕
珠
风
满
洛
城
生
入
湿
散入春风满洛城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七言诗
吹无蹄 上风散 马相逢 声秋铁
秋风吹散马蹄声
八年组30分题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五言诗 征雁蓬 孤出塞 汉胡万
征蓬出汉塞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五言诗 横青边 山北村 斜合郭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2
《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 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八年级 诗句理解题
1 下列诗句中都含“月”字,其中不属于
写“秋月”的一项是
D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B.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超时、答错均不得分
第2轮答题
七年级 对句题 第二轮
1
_杨__花_落__尽__子__规__啼_,,闻__道__龙__标__过_五__溪__。。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_峨__眉_山__月__半__轮__秋_,,影__入__平__羌__江_水__流__。。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 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等渴望的诗句是: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 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
《秋词》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 精神的句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__此__去__无_多__路__,_,青_鸟__殷__勤_为__探__看_。。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_暮__乡__关_何__处__是__??烟__波_江__上__使__人__愁。。
• 规则: 本题分值为15分 选手按顺序答题
对句题第二组 答题时间:20秒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__浮__云__遮__望_眼__,__自,缘__身__在_最__高__层__。处__达__?_,归_雁_洛__阳__边__。_____。
八年级 对句题 第一轮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_岂__不__罹__凝__寒__?_,松_柏__本__有__性__。__。
6
_自__古__逢_秋__悲__寂__寥_,,_我_言__秋__日__胜__春_朝__。。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
_终__古_高__云__簇__此__城_,,秋__风__吹__散__马_蹄__声__。。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8
_僵__卧_孤__村__不__自__哀_,,尚__思__为__国__戍_轮__台__。。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海__内__存__知__己__,_,天_涯__若__比__邻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__天_地__之__悠__悠__,_,独_怆__然__而_涕__下__。_。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__行__到_水__穷__处__,_,坐_看_云__起__时__。___。
D.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
《过零丁洋》中概括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 历的句子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
下面四句诗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风民俗
的一句是
A
A.箫鼓追随村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带月荷锄归
D.零丁洋里叹零丁
4
近年来,两岸关系因陈水扁当局肆意挑衅 一个中国原则而陷入僵局,在两岸有识之 士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国民党主席连战的 到访,两岸关系是
(如:七1班),个人号码依次为1、2、3。 二、题型:
设必答题和挑战题两种,每个选手共有三轮答题 机会,最后一轮挑战题由小组决定,确定1个代 表参加。
三、计分方法: 个人得分,个人正确答题得分的总和。 小组得分,小组内三个人的个人得分总和。
四、评奖: 个人评奖:七年级按得分高低,评选出前4名。
八年级按得分高低,评选出前3名。 其余为优秀选手。 小组评奖:评选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
12
_草__树_知__春__不__久__归_,,百__般__红__紫__斗_芳__菲__。。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八年级 对句题 第二轮
1
____气__蒸__云__梦_泽__,,波__撼__岳__阳_城__。____。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
____乡__泪__客__中__尽_,,孤__帆__天__际__看_。____。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山__重__水__复__疑__无__路___,,柳__暗__花__明__又__一__村__。_。”
(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句子填写)
5
下面不是描写送别的诗句是 C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_岐__王_宅__里__寻__常__见_,,崔__九__堂__前__几_度__闻__。。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
回__乐__烽__前__沙_似__雪__,,受__降__城_外__月__如__霜__。。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
___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无__人__送__酒__来_。____。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青山横北郭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七言诗 长浪有 乘破雁 风里万 秋送时
长风万里送秋雁
七年级 40分题
• 根据图片线索,按要求背诵诗歌。
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 根据图片线索,按要求背诵诗歌。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 岛竦峙
• 根据图片线索,按要求背诵诗歌。
临 行 密密缝 意 恐 迟 迟 归归
3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4
____百__川__东_到__海__,,何__时__复_西__归__。____。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____浮__云__游__子_意__,,落__日__故__人__情__。___。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
____海__内__存__知_己__,,天__涯__若__比_邻__。____。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第3轮答题
七年级 诗句理解题
1
《次北固山下 》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 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 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 诗句是:
6
李明同学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但家境 不好,困难重重。班主任个别谈话时, 便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来鼓励他奋发图强,实现自己的抱负。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 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
八年级组 20分题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荡胸生 曾 云,决眦入归鸟 。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萧 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挥手自兹去,萧萧 班 马鸣。
请将答案写在题板上。
填字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 娟。
七年组30分题
识别诗句题,组成一句五言诗 归阳胡 洛雁风 秋入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日__月__之__行__,_,若__出__其__中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