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基础知识(一)

地质雷达基础知识(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六册第五章节“地球的秘密”。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地质雷达的定义、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探测结果的解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知道地质雷达在地质探测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能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并能简单描述其工作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雷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难点: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质雷达模型、实物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震灾区现场,引导学生关注地质探测技术在灾后救援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引出地质雷达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地质雷达的定义、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通过地质雷达模型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探测案例,让学生了解地质雷达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地质雷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地质雷达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6.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要描述地质雷达的基本概念。
答案: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地下目标的仪器,主要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组成。
题目2:请解释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答案:地质雷达通过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地下目标时,会发生反射。
接收装置接收这些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分析,从而得到地下目标的信息。
题目3:请举例说明地质雷达在地质探测中的应用。
答案:地质雷达可以用于探测地下水位、查找地下管线、探测地下溶洞等地质现象。
在地震灾区,地质雷达还可以用于探测被埋压人员的生存状态。
5、地质雷达预报

地质雷达预报QB/ZTYJGYGF-SD-0205-2011广州分公司 任晓锋 屈 强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属短期超前地质预报,是对TSP 超前地质(中期)预报的补充验证。
主要目的是在隧道开挖之前,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及时发现掌子面前方的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方法、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并为预防隧道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
1.2地质雷达法基本原理地质雷达探测(简称GPR )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
雷达发射天线向地下连续发射脉冲式高频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标体(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不同)时即发生反射波和透射波。
接收天线接收反射波并经电缆传递给主机,在主机显示屏上形成实时的时间剖面。
根据记录到的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和求得的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确定界面或目标体的深度;同时根据反射波的形态、强弱及其变化等因素 来判定目标体的性质。
(如下图)图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2 工艺工法特点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图地质雷达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现场测试环境要求低、预报距离短、准确度高、提交结果及时,以及预报成本低,对施工干扰小等特点。
3 适用范围地质雷达适用于对断层及其影响带、溶洞、崆区、裂隙发育带、软弱夹层,以及地下水、混凝土衬砌、地下管线等的预测预报,适用距离一般为30m以内。
4 主要引用标准4.1《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
地质雷达的原理

地质雷达的原理
地质雷达利用超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
其基本原理是: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中心频率为至1200M、脉冲宽度为的脉冲电磁波讯号。
当这
一讯号在岩层中遇到探测目标时,会产生一个反射讯号。
直达讯号和反射讯号通过接收天线输入到接收机,放大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
根据示波器有无反射讯号,可以判断有无被测目标;根据反射讯号到达滞后时间及目标物体平均反射波速,可以大致计算出探测目标的距离。
由于地质雷达的探测是利用超高频电磁波,使得其探测能力优于例如管线探测仪等使用普通电磁波的探测类仪器,所以地质雷达通常广泛用于考古、基础深度确定、冰川、地下水污染、矿产勘探、潜水面、溶洞、地下管缆探测、分层、地下埋设物探察、公路地基和铺层、钢筋结构、水泥结构、无损探伤等检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雷达书籍或咨询地质雷达专家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地质雷达管理制度

地质雷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地质雷达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保障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地质雷达的购置、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确保地质雷达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工作。
第四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地质雷达管理制度,负责地质雷达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和保管工作。
第五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地质雷达的管理,加强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地质雷达的使用寿命,提高地质勘探效率。
第六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地质雷达的档案资料,包括地质雷达的购置合同、设备清单、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
第七条地质雷达管理部门应当对地质雷达的购置、使用和维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八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地质雷达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九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地质雷达的经费管理制度,保障地质雷达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第十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地质雷达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地质雷达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二章地质雷达的购置第十一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购置地质雷达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勘探工作的要求。
第十二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采购程序,经过招标或比价等方式购买地质雷达设备。
第十三条购买地质雷达设备应当签订正规的合同,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内容。
第十四条购买地质雷达设备应当经过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合同要求。
第十五条购买地质雷达设备的经费应当根据规定程序报销,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规。
第十六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新设备的备案管理工作,包括设备档案资料、维修记录、使用情况等。
第三章地质雷达的使用第十七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地质雷达的使用计划,明确设备的使用时间、地点、人员等。
第十八条地质雷达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使用。
地质雷达原理及应用

振幅
时间窗 Δt
[t]
[t]
原始信号 采集后复制的信号
时间窗 = 样点数 * Δt
1
Δt
采样周期
采样频率 =
Δt
为什么雷达不是实时采样?
周期
1
重复采样原理(取样示波) 2
3
发射机发射的信号 4
5
6
脉冲重复频率!
7
8
1
2
3
接收机接收的信号 4
5
6
每一个采样周期,发射机都发射一个完整的
7
脉冲信号,接收机记录其中一个点的信号
1、垂直分辨率 我们将探地雷达剖面中能够区分一个以上反射界面的能力称为垂直
分辨率。
水平分辨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例: 800MHz 天线,介质速度 100m/us -> λc = 12.5cm δr = 3cm 在深度 10cm时 δl = 8cm 在深度 50cm 时δl = 18cm 在深度 100cm时 δl = 25cm
电磁波的传播路径
发射机
土壤 (εr,σ)
X 空气波
接收机
地下直达波 D
反射波
目标物
实际雷达图像的直达波
直达波 反射目标体 杂波
单道波形
叠加次数:叠加是通过平均来提高信噪比,噪声水平是叠加次数 平方根的倒数。 两种叠加方式:样点叠加(在点测时使用),优点是采集 时天线不动,效果好;道叠加(时间和距离采集时使用) 优点是方便。
t2
4H 2 v2
x2 v2
图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t
4z2 x2 v
图中T为发射天线, R为接收天线, 两者间距为X, H 为反射点的埋深。波从T出发, 按几何光学原理经。
地质雷达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地质雷达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环 境下进行探测,如山地、河流
、城市等。
地质雷达的缺点
成本较高
地质雷达设备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 型项目来说可能不太经济。
对操作员要求高
地质雷达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对于普通人员来说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的学习和培训。
受环境影响较大
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受到环境因素的 影响较大,如土壤湿度、电磁噪声等。
时域和频域分析等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还具有地图显示 功能,可将探测结果以图像形 式展示,方便用户分析和解释
。
04
地质雷达应用实例
地下管线探测
总结词
利用地质雷达的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深度,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 的安全性。
详细描述
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地质雷达能够准确测定 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埋深,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数据处理复杂
地质雷达获取的数据量较大,需要进 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数据 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地质雷达的发展趋势
技术升级
数据处理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质雷达的技术也 在不断升级,未来将会有更高效、更精确 的探测技术出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质雷达 的数据处理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 和提取地下物体的信息。
详细描述
地质雷达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如滑坡、泥石流等,为 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矿产资源勘探
总结词
利用地质雷达的高分辨率探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 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雷达学习资料

地质雷达学习资料在工程勘察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断层破碎带、裂隙带、富水带、岩溶洞穴、岩性变化带等。
以下分别采用了来自不同工区的地质雷达波形图对以上几种典型地质现象与地质雷达特征图像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2.1 完整岩体完整岩体一般介质相对均匀,电性差异很小,没有明显的反射界面,雷达图像和波形特征通常表现为:能量团分布均匀或仅在局部存在强反射细亮条纹;电磁波能量衰减缓慢,探测距离远且规律性较强;一般形成低幅反射波组,波形均匀,无杂乱反射,自动增益梯度相对较小。
该类岩体的探测和解释精度通常比较高,其典型图像见图1。
图 1 中最上面的几条水平强反射波同相轴为直达波和地表层受爆破松弛影响所致(6)。
图 1 完整岩体的地质雷达特征图像(6)爆破松弛所致2.2 断层破碎带和裂隙带断层是一种破坏性地质构造,其内通常发育有破碎岩体、泥或地下水等,介质极不均匀,电性差异大,且断层两侧的岩体常有节理和褶皱发育,介质均一性差。
而裂隙带通常存在于断层影响带、岩脉以及软弱夹层内,裂隙内也有各种不同的非均匀充填物,介电差异大。
他们一般都有明显的反射界面,这就为地质雷达创造了良好的应用条件。
在断层或裂隙带,其地质雷达图像和波形特征较为相似,通常表现为断层和裂隙界面反射强烈,反射面附近振幅显著增强且变化大;能量团分布不均匀,破碎带和裂隙带内常产生绕射、散射,波形杂乱,同相轴错断,在深部甚至模糊不清;电磁波能量衰减快且规律性差,特别是高频部分衰减较快,自动增益梯度较大;一般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线为破碎带或裂隙带的位置。
其典型地质雷达特征图像如图 2 和图3 所示。
图 2 断层破碎带地质雷达特征图像图 3 裂隙带的地质雷达特征图像虽然两者的雷达特征图像相似,但通过对比分析可大致把它们分辨开来:a. 断层破碎带的影响范围通常比裂隙带宽,在地质雷达图像上有较宽的异常反应。
相反的,裂隙带异常在雷达图像上一般表现为相对较窄的条带。
b. 断层破碎带的波幅变化范围通常比裂隙带大,而裂隙带的振幅一般为高幅。
地质雷达的原理

地质雷达的原理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进行地下探测的仪器。
它通过向地下发送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波束,对地下的物质成分和结构进行探测和分析。
地质雷达可以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获取地下的信息,对于地质勘探、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和被物体散射的特性。
当电磁波从雷达发射器发出后,会以电磁波的速度在空间中传播。
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反射、透射等现象。
在地质雷达探测中,电磁波主要与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相互作用。
当电磁波与地下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电磁波的散射和衰减。
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与地质雷达中的频率密切相关,因此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受到频率的影响。
地质雷达通常用的是探地雷达,探地雷达通过发送一系列高频的短脉冲信号,然后记录回波的强度和到达时间。
根据回波的强度和时间,可以对地下物质的位置、形状和电磁性质进行分析。
在地质雷达的探测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雷达发射:地质雷达通过雷达发射器发送高频电磁波到地下。
常用的频率范围为几百兆赫兹到几吉赫兹。
2. 地下物质的散射和衰减:电磁波在地下遇到物质后,会发生反射、散射和衰减等现象。
不同类型的地下物质对电磁波的散射和衰减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回波信号。
3. 回波接收:地质雷达的接收器接收到从地下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
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可以包含有关地下物质的信息。
4. 数据处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经过合适的处理和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出地下物质的信息,如深度、形态、电磁性质等。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叠加、模式匹配等。
5. 显示与解读:处理后的数据可以通过图像或曲线等形式显示出来。
地质雷达的操作员可以根据显示的结果对地下物质进行解读,判断该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地质雷达的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地下物质对电磁波的散射和衰减等特性。
通过发送和接收电磁波,并结合合适的数据处理和解读方法,可以获取地下物质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常见特殊地质体的雷达图像特征
1) 潜水面 水平的强振幅反射波 潜水面上下介质因为含水量的差别,介电常数产生较大的 差异,反射系数较大。 潜水面下的反射波组衰减较大
2) 不同土层的波场特征
杂填土:反射波杂乱无序, 粘土层:同相轴连续,波组平行 粉质粘土,振幅中等 淤泥质粘土,衰减大,振幅小 砂层的波场特征与粘土层相似, 中等及粗砂层,反射波同相轴不连续,存在有规律的绕射波
特 点: 高分辨率 无损性 高效率 抗干扰能力强
雷达勘探基本原理:
利用波的反射现象测量障碍物离开我们所站地方 的距离。
例如:己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v=340m/s, 从
呼喊开始到听见回声的时间 t=4秒, 那么障碍物离开我们的距 离 S 就可以用如下公式: S = 1/2 v*t
粘土层
中砂岩及粗砂岩
3) 基岩破碎带的波场特征
同相轴错断,但破碎带两侧的波组关系相对稳定 破碎面上的振幅强
4) 暗浜及古河道的波场特征 特殊的地质现象。成分复杂,电性差异大 二者雷达图像特征相似,区别在于范围的大小
反射波振幅大,波形粗黑,同相轴不连续,波形杂乱,边 界明显
5.4 常见地下目的物的雷达图像特征
•发展方向:图像的三维可视化、智能解释功能
NMO、DMO、偏移处理
o
NMO DMO
B A
• • • •
自动补偿增益(AGC) 球面指数增益(SEC) 常数增益 用户自定义
5. 探地雷达图像的解释方法
地下介质电性分布 已知资料
波形特征分析
几何分布
5.1 时间剖面的对比原则
拾取反射层,依据勘察孔进行对比,建立各种地层的 反射波组特征;只要地下介质存在电性差异,就可在雷 达剖面上找到相应的反射波。
识别和追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形依据: 同相性、振幅显著性变化、波形特征
5.2 干扰波的雷达图像特征
如何识别干扰波与目标体的图像特征非常关键 干扰信号在实际探测工作不可避免 1) 地面干扰 地面架空电线(双曲线) 测线附近的金属物(强振幅、密集的反射波组) 地面上的砾石(多次反射,局部强振幅回波) 测绳和皮尺(典型的“X”型干扰) 2) 地下异常的多次波 在地质体与地表面来回反射,严重影响目标体的反射波 信息,波形杂乱,不规则。
RIS-2K/0型 (单道)
RIS-2K/ME型 (多道)
北京爱迪尔公司的CBS-9000型 地质雷达及天线
三、野外数据优化采集
1. 主要技术参数
1.1 雷达方程
1.2 探测距离
探测距离与选用的天线的发射功率、天线频率、地下介质的相 对介电常数、电导率相关,频率低,发射功率大,介质电 阻率高,探测深度大。 W 2 f
0.01-1
0.01 108 0.14
1.3 分辨率(分辨最小异常体的能力)
垂向分辨率:区分一个以上反射界面的能力 四分之一波长 水平分辨率:在水平方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异常 体的尺寸
h / 2
2. 野外信号采集方式
2.1 剖面法(反射观测方式)
2.2 透射法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柱 墙 楼板
2.3 宽角法(共深点法,CDP) 用于求取表层土的电磁波传播速度
1) 地下管线 反射同相轴呈向上凸起的弧形,顶部反射振幅最强,弧 形两端反射振幅最弱,不同的材质的管线的反射波特征不 同: 金属管:介电常数大,导率率极强,衰减极大,金属管顶 反射出现极性反转,无管底的反射信息 非金属管:管顶无极性反转,有可能出现管底信息,管内 是否充水,其波形特征亦不同,若充水,则亦出现波形的 极性反转 管线的半径越大,反射弧的曲率半径就越大
地表沥青层 首层分界面
二层分界面 分界面顶层
路基塌陷段
钢筋检测
裂缝探测
海底结构调查
钻孔雷达
三维成果显示
PIPEGPR V2.3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工程物探室
3
共偏移距观测方法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
天线
雷达可测量信号到达目标的 传输时间 利用估算的传播速率计算出 目标的距离
x
当满足下面条件时,隐 蔽物可由雷达探出: 在天线信号范围之内 信噪比适当
时 间
天线
x
时 间
测深和分辨率与以下几个因素 有关:天线频率、发射功率、 传播介质的电磁特性、目标物 的形状和大小
SIR 系列
匹配天线
SIR3000型(最新)
GSSI自行生产的天线
3207型
5103型
Next
5100型
Radarteam定制的天线 Subecho 70型
屏蔽Subecho 200型
屏蔽天线900型
RAMAC系列
X3M型
匹配天线
非屏蔽天线100型 非屏蔽天线200型
屏蔽天线100型
RIS系列
地下介质 空气 相对介电常数 1 电导率 (ms/m) 0 雷达波速 (m/ns) 0.3 衰减系数 (dB/m) 0
淡水
海水 干砂 饱和砂 石灰岩 泥岩 粉砂 粘土 花岗岩
80
80 3-5 20-30 4-8 5-15 5-30 5-40 4-6
0.5
30000 0.01 0.1-10 0.5-2 1-100 1-100 2-1000 0.01-1
•常规的数字处理方法: 预处理:点平均、道平均等 数字滤波,低通、高通及带通、中值波波等 增益调节:AGC、SEG、Const 偏移处理:以射线理论为基础的偏移归位方法 波动方程偏移 多次叠加技术 •特殊的数据处理方法: 复信号分析:瞬时相位、瞬时振幅、瞬时频率 其它一些非线性技术的应用,如分形技术
电缆
污水管
陶瓷
PVC
金属
2) 防空洞、地下室及污水箱涵
极强的反射振幅 反射波的极性反转
6. 探地雷达的应用
公用事业管线的探测
地质调查
考古研究
排 雷
垃圾填埋场的影响
冰层的调查
矿山巷道及隧道衬砌的探测
大口径管道、合流污水管道的渗漏探测
道路质量检测
专用高速公路路面垫层质量检测雷达系统
0.033
0.01 0.15 0.06 0.12 0.09 0.07 0.06 0.13
0.1
1000 0.01 0.03-0.3 0.4-1 1-100 1-100 1-300 0.01-1
岩盐
冰 金属 PVC材料
5-6
3-4 300 3.3
0.01-1
0.01 1010 1.34
0.13
0.16 0.017 0.16
第五章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
地质雷达法、探地雷达法 GPR(Ground-Penetrating-Radar), Geo-radar, Geo Probing radar
它是一种对下的或结构物内部不可见的目标体 或分界面进行定位或判别的电磁波探测技术
一、基本原理
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被定向送入 地下,经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地层或目标体反射后返回地面, 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因为它是从地面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来实现 探测目的,所以又称探地雷达,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 其传播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通过介质的电性特征与几 何形态而变化。因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处理和分析,可 确定地下分界面或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及结构。
= ½ (340 × 4)
=680(m)
脉冲旅行时: t R
( X 4z )
2
2 1/ 2
/V
二、雷达技术的研究及探测仪器的发展
• Hulgmeyer,1904 首次使用电磁信号来确 定地下金属目标体的存在 • Leimbach, Lowy 1910, 用电磁波定位埋藏 的物体(专利) • Hulsenbeck:脉冲技术确定地下物体的结 构,地表下任何介电常数的变化将导致 电磁波的反射 • A.P.Annan
波形
波形+面积
彩色显示
当目标物与扫描方向垂直时
当目标物与扫描方向平行时
在雷达图中 总是 会形 成一 “双曲线图案”
在雷达图中 经常 会形成一 “线状图型” (当在目标物的顶部扫描时)
所以,需要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扫描
超高频电磁波(10MHz-5000MHz) 由于地下介质往往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介质的介电 性、导电性及导磁性差异,因而对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 阻抗,进入地下的电磁波在穿过地下各地层或管线等目 标体时,由于界面两侧的波阻抗不同,电磁波在介质的 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脉冲其 传播路径、电磁波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 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从接收到的雷达反射回波 走时、幅度及波形资料,可以推断地下介质或管线的埋 深与类型。
• 加拿大Sensor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ftware Inc., EKKO (Noggin)系列 • 美国GSSI,SIR系列 • 瑞典Mala Geoscience Inc., RAMAC系列 • 意大利IDS, RIS系列
EKKO 系列
E K K O 1 0 0 0 型
Noggin 250型
EKKO 100增强型
地面
地面
宽角法数据特点
单点探测与宽角法记录
宽角法数据处理-动校正
3 天线极化方向 (偶极天线,优选极化方向,天线剖面垂直 于目标体走向的原则)
垂直垂射
关于天线分离距及其天线排列方向的现场试验
北 楼
测线起始点
汇 文 楼 水泥路面
雨水管
0.8m
0.4m
1.6m
1.2m
0.4
0.8
1.2
4. 探地雷达图像的数字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