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摘要:一、《己亥杂诗》背景介绍二、诗人龚自珍生平简介三、诗作主题分析四、诗句意境解读五、译文及注释概述六、作品影响及意义正文:【提纲一】《己亥杂诗》背景介绍《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歌,共315 首,作于己亥年(1839 年)。
这组诗以抒发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怀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广泛的知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提纲二】诗人龚自珍生平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号定庵,清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他出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从小聪颖过人,博览群书。
龚自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歌、散文均有建树,被誉为“诗界元気”。
【提纲三】诗作主题分析《己亥杂诗》中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社会现实的针砭时弊,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其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以风雷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民族振兴的渴望和呼唤变法的决心。
【提纲四】诗句意境解读诗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以风雷代表变革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呼唤变法的决心。
而“万马齐喑究可哀”,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沉闷与压抑,呼唤着改革的春风。
【提纲五】译文及注释概述《己亥杂诗》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的译文为:“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这九州的生气勃发。
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注释部分对诗中的风雷、九州等象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提纲六】作品影响及意义《己亥杂诗》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诗界元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

《己亥杂诗》是清代时期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自叙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欢迎大家阅读!《己亥杂诗》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很生动,极富有艺术魅力。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

写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的侵略, 因此受到了朝廷黑暗势力的排挤。1839年,他 愤然辞官,在暮春时节离开北京返回杭州归隐。 这首诗就是写了此时的心情。尽管辞官归隐有 些难受伤感,但他却有别样的体味、感悟和打 算,区别于其他人“去国还乡,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的消极状态。
作者介绍: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卒于道光 二十一年(1841年),终年五十岁。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 前辈多在朝廷或地方为官,且在文学或学术上都有著书立说和一定的素 养;母亲是位女诗人。这样的家庭,很自然培养了龚氏的文化底蕴。龚 自珍所处年代是清中期嘉、道两朝社会变革时期。龚自珍的一生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 述。二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龚自珍步入官场,于腐 败、黑暗的宦海里孤军奋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在朝 廷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参加了国史馆重修《清一 统志》的工作,充任校对官。此间,他广泛结交要求改革时弊和主张严 禁鸦片的朋友,在政治、经济、边防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 在文学上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四十八岁到终年为第三阶段。道光十 九年(1839年),他四十八岁,由于他“动触时忌”,愤然辞官南归。 在南归途中,创作了组诗,后集成《己亥杂诗》;以后回乡任江苏丹阳 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任讲席。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 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 ):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时期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自叙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拼音版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很生动,极富有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诗,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翻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

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导语: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己亥杂诗龚自珍拼音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jǐ hài zá shī《己亥杂诗》qīng gōng zì zhēng清龚自珍hào dàng lí chóu bái rì xié ,yín biān dōng zhǐ jí tiān yá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luò hóng bù shì wú qíng wù ,huà zuò chūn ní gēng hù huā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创作背景这组诗创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三百一十五首诗一首都没丢。
赏析《己亥杂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组诗,这首诗选自其中第五首。
爱国诗:己亥杂诗(龚自珍)

为⼤家收集整理了《爱国诗:⼰亥杂诗(龚⾃珍)》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九州⽣⽓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才。
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量才能使中国⼤地发出勃勃⽣机,
然⽽朝野⾂民噤⼝不⾔终究是⼀种悲哀。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定规格选取更多的⼈才。
注释
1.这是《⼰亥杂诗》中的第⼆百⼆⼗⾸。
(已被编⼊鄂教版⼩学语⽂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七⾸、义教版⼩学语⽂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和⼈教版⼩学语⽂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
2.⽣⽓:⽣⽓勃勃的局⾯。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喻社会政局毫⽆⽣⽓。
6. 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指皇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
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2.风雷:风、雷⼀般的样⼦。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改变政治面貌,渴望人才辈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政治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注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己亥杂诗龚自珍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万马齐喑究可哀、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好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够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已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
清·龚自珍(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诗人在前两句描写了日暮、马鞭、天涯等意象,寓意自己心中的一片浩荡的离愁。
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情怀。
【小题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小题2】翻译后两句,并说说作者以落花自喻的用意。
(2分)
答:【小题1】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
【小题2】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怎样理解“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比喻自己辞官后仍然要为国家培养人才,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分)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态?答案:1.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命运的一片痴情。
问题:10. 《己亥杂诗》这首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答案:浩荡白日斜或天涯(2分)11.D
1、《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答: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答: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
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
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答: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答:浩荡离愁(离愁)。
1.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_______ 和_______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
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忠心。
)
3.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与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3.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___。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__。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2分)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分)
1.离愁;志愿或志向(2分)
2.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
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