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众传播内容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部分章节笔记

传播学教程部分章节笔记

第七章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主要手段,是社会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是社会和文化娱乐的提供者。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工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具有强大的正面或负面的社会影响力。

一方面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在提供的范围内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没有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的分析。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及时了解把握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起“瞭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二)赖特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的信息中包含着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

3、社会化功能(教育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行为规范上有重要作用。

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学——第七章(传播媒介)
他们对当时当地的各种传播媒介进行了详尽的内容分析 ,确定 了媒介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轻重次序 ,这就是媒 介的议程 。然后 ,又对一百名随机选出的当地居民进行访问,
请他们列举出自己所认为的与竞选运动有关的重要问题 ,并根 据问题的重要程度排个先后次序 ,这就代表公众的议程 。最后, 把两者进行比较 ,就可以看出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相关程度。 得出的结果是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7 ,这就说明:在特写 的时间与地点 ,公众谈论的问题正是媒介突出的问题 ,而公众 视为最重要的事情也正是媒介最强调的东西。
工作性传播由于带有任务的成分在内 ,对参与传播的人的身心 来讲都是不愉快的 ,所以斯蒂芬森称工作性传播为“传播—— 不快 ” 。举例:如教师布置“课程论文 ”评比。 相反 ,游戏性传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 ,仅仅是寻开心 ,参 与者传播的人总是轻松愉快的 ,所以他称游戏性传播为“传播 ——愉快 ”。比如:聊天、看电视娱乐节目。
3 、媒介环境: 包括媒介事件和媒介人物 。大众媒介所描述、所传 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 ,媒介事件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 件的描述 ,是现实事件的影像 ,媒介事件与事件本身的关系正 如一个人的照片和这个人本身一样 ,我们经常通过一个人的照 片去认识这个人 , 同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是通过媒体事件 去认识世界 。媒介人物也是如此 ,没有几个人能直接接触实际 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媒介折射的 现实人物的影像。
· (三) 媒介的隐性功能
1 、媒介的显性功能: 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提供娱乐 除此之外 ,媒介还具有隐性功能 , 隐性功能是指难以感知、隐 约难辨的功能。
2 、媒介的隐性功能: 表现为建构“媒介环境 ”。当今世界早已变 得无比庞杂 ,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 ,所以我们不可能事事都能亲 身经历 ,我们往往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报道去间接地感知世界, (举例: 某新闻报道)“我们接触不到世界本身 ,看到的是被 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 。”这个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 过的世界就是媒介环境。

第七章:符号与大众传播

第七章:符号与大众传播






(2)隐含义:第二层次,是符号意义产制的主要方 式之一. 明示义是拍了什么,隐含义是如何被拍出来. (3)神话(迷思)myth: 巴特认为: A 神话是一种文化思考事物的方式,一种概念化事 物、理解事物的方式,是一连串相关概念. 如对关于女性与男性的神话; 神话如能与某些自然特质相联结,则能最有效地自然 化某些意义.




(2)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意识形态是一种 实践. A 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这一二元模式出发, 但不认为经济基础有绝对的作用,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 上层建筑上.阿尔都塞主张更多地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 行考察。 B 将家庭、学校、教堂、政治系统、文化和传媒称为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由军队、警察等强制性国家机 器来维持; C 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在进行意识形态实践时最常用 的方式是“召唤”(hailing)。媒介或其它文本“召唤” 受众,将受众“召唤”进某种意识形态类别中参与意识 形态的实践过程,从而使受众忘记自身原来所属的社会 阶层、误认了自身。




(4)惯例:理解符号之必须. 惯例分为:正式与非正式 正式:以使任意性符号能运作的规则,如”猫”的笔画与 发音; 非正式:凭经验获知,如体育节目中的慢动作; (5)符号的组成:选择和组织 索绪尔认为符号组成符码的方式:系谱轴与毗邻轴 系谱轴:被选用的符号所组成的一组符号,如所有的词汇 即为一个系谱轴; 毗邻轴:被选用的符号所组成的讯息,如一个句子即为一 个毗邻轴

神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随着流行的女性 主义的兴起,大众传媒 提供的文本就必须迎合 这一新的变化。在这些 文本中出现的 新的关于 现代女性的神话。但是 关于女性的神话并没有 发生全部的改变。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内容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内容

3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
34
一、定义

B.Berelson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 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 描述的研究方法。(1952)
35

Kerlinger’s definition: Content analysis is a method of studying and analyzing communication in a systematic,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manner for the purpose of measuring variables.
36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是“对于 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分析 与描述的一种方法”。
37
二、内容分析的总体特点
1、定量性: 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对大量的传播信 息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以求在处理大量信息 材料的基础上,对传播内容有尽可能精确的数 量把握。 2、系统性: 指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进行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系 统考查,这样可避免偶然性和片面性结论的出 现。
风格 枯燥的 较有趣的 有趣的 非常有趣的 生动的
9
易读性的启示:
第一,新闻要提倡写短句。 第二,尽量少用或不随意简化专用名词。 第三,注意用语具体,有特定的含义;适当多用常见的词。 第四,注意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10
易读性测量应用的领域:
对新闻等大众传播内容进行测量; 对教科书、宣传小册子进行测量; 对合同书、公文写作进行测量等。

缺点
限于有记载的信息传播 效度问题

45
2、人情味(HI)公式 HI=3.635pw+0.314ps HI=人情味分数;pw=每100字中的人称词数目; ps=每100句子的人称词数目

7第七讲 大众传播

7第七讲 大众传播
施拉姆认为,“采用机械的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所成就的一件事,就是在世界上参与建 立了史无前例的宏大的知识产业。”
第七章 大众传播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 •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事物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
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传媒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开,造成强大
第七章 大众传播
六、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 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 的环境。
• 特点: a.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等信息符号; b.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结构相互组合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传递的不仅是消息和知识,还包含 着特定的观念、价值,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c.当某类消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具有社会控 制功能。 • 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 ➢ 可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信息,在短期内给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 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
意义:“观念纸”转为“新闻纸”,政党经费运营转为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 报纸成为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成了真正意 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电报: 电子媒介的出现
1838-塞缪尔.莫尔斯-第一台实用电报机 1844-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机构”,使大众淹没于表层信息,丧失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类似于“心理暴力”。
格林: 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急剧下降。
第七章 大众传播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大众传播学: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大众传播学: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舆论的特点
1、公开性:“意见的公开市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 施干预。现代舆论更多体现出公众民主参与的进步性。 2、公共性:具体体现就是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意见 的指向必须涉及公共利益。 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舆论关注的问题 必须是现实有迫切性的问题。 4、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包括社会人物、事件等问题及 其方方面面的社会联系等)做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因而具 备明显的评价性。
网络舆论—— 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
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 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论的直接反映。传 统的社会舆论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 论之中,前者难以捕捉,后者稍纵即逝,舆论的获取只能通过社会明察暗 访、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效率低下,样本少而且容易流于偏颇,耗 费巨大。
第一节 互联网:新的舆论场
一、网络舆论的萌芽期(1999--2002) 经济和文化精英为主导。
二、网络舆论的成长期(2003--2008) 几大事件(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撞人等)。
三、网络舆论的爆发期(2009--) 渗透各阶层、覆盖各领域,网络舆论的表达也日趋丰富。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成因
除了倾向性被操纵的问题外,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虚假信息。这些虚 假信息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一旦被网民采信,就会给社会造成极大 危特殊性,如何判断网络谣言、暴力、人身污蔑、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 如何确定所造成的后果都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取证规定, 为公平透明执法带来一定难度,模糊性太强。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辅导用书(7-12章)【圣才出品】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辅导用书(7-12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影响:信息环境取向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议程设置1.议程设置的提出(1)议程设置大众传播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议程是指在某一时间点,按照重要性等级进行传播的一系列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指较为宏观的社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外交问题等,并不是某个具体的话题。

议程中的某个问题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以被称为问题的显著性。

议程设置过程描述了某个问题由媒体议程向公众议程传递的过程。

(2)议程设置理论带来的新思路①该效果理论一改关注态度和行为的研究传统,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

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

②该理论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③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因为影响态度的因素过于复杂,所以信息传播在其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研究态度之前的认知却可以看到大众传播的重要作用。

④议程设置理论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政治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最需要优先考虑的议题。

议程设置过程是事件的推动者们为了获得媒介工作者、公众和政治精英而不断进行的竞争。

2.议程设置的证明(1)在1972年总统竞选宣传中,麦库姆斯和肖等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项对两个时间点的纵贯研究证明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结果是先出现的6月的报纸议程与后出现的10月选民议程之间的相关性更大,这就证明:不是公众设置了媒体议程,而是媒体议程设置了公众议程。

(2)1973年冯克豪瑟发表了对20世纪60年代10年间三个美国主要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的越战议程与公众对越战关注程度的研究。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因此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主要表现为传播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和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的作用2.社会协调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和统一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二)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2.解释与规定-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而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3.社会化功能-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4.提供娱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占传播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开创经济行为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造成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带来正统化效果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来自其公开性,用公布反面行为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以强制遵守3.麻醉作用-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会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大众传播的诞生施拉姆的观点:15世纪40~50年代-德国古登堡-第一批油印的《圣经》确切的观点: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19世纪30年代-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纽约太阳报》《先驱报》特点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大众生活发行量大读者不是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的一般大众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经营的主要来源观念纸转为新闻纸/政党经费运营转为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报-电子媒介的出现1838-塞缪尔?莫尔斯-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电影1895-巴黎-第一家电影院广播-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1920-美-威斯汀豪斯公司-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德-林格斯-将电视、原子能和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1928-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WGY台-第一部电视剧1941-NBC、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美-埃默里-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电视媒介发展的革命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电视进入多频道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丰富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卫星传输的普遍采用使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时代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乐观主义期待美-布莱士-《美利坚民主国》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阶段历史进程-被动忍受权威指配合统治阶段~舆论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现实阶段-由分散的、情绪性的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基于情绪和期待的印象形成阶段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积极传播阶段形成最终合意和付诸行动的阶段报刊的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法-塔尔德-《舆论与群集》-报刊造就了舆论的主体,公众,是纯粹精神上的集合体美-库利-《社会组织》-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怀疑主义大众传播事业的集中和垄断,使大众传播成为垄断资本和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德-皮尔德-《我们心中的希特勒??BR>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的加剧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大众传播具有麻醉神经的负面作用日-清水几太郎-大众传播是盈利企业,也是宣传机构,也类似于心理暴力美-格林-《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退化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客观环境本身/人对环境的认识/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影响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符号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有告知性和制约性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产生了分离,形成了不同于环境本身?亩?位肪?BR>大众传播形成信息环境的优势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大众传播的信息的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美-李普曼-《自由与新闻》《舆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要做到: (1)禁止在片头之后、剧情开始之前,以及剧情结束之后、片尾 之前插播任何广告; (2)在非黄金时间影视剧持续播出时间不少于15分钟、黄金时间 影视剧持续播出时间不少于25分钟后,方可依据61号令规定插播 商业广告; (3)播出片尾画面以及演职人员表等内容时,禁止播出任何形式 的广告。
第七章:传播内容
严茂亮 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第一节 传播内容概述
第二节 当代大众传播内容变化趋势
第三节 理解大众文化
第四节 文本分析
2
第一节 传播内容概述
自我传播:脑海中浮现出的一个场景、一句话⋯⋯ 人际传播:一条短信、一次面对面谈话⋯⋯ 群体传播:一次动人的演讲 组织传播:一封传递工作信息的电子邮件、一份正式的公文⋯⋯
大众传播:一篇新闻报道、一张新闻图片、一个广播电视节目、一 个网页、一条微博信息……
3
传播内容,从根本上说就是信息。 具体而言,指的是信息经过符号编码之后形成的系统化的传播物。
大众传播的内容,即经过把关人搜集、整理、加工、传播的信息。 其外化的形态包括:报刊上登载的文章、图片;广播、电视的节目; 互联网上的新闻、娱乐及其他各种信息产品;以及书籍、戏剧、电 影等等。
——新技术的应用
——重塑公众需求
36
“限娱令”
2011年11月7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 目管理的意见》
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要扩大新 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
《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 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 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 钟;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
17
报道(1) 新华社,刘卫宏、马扬 《奥运格局中美领衔 中国取得最好成绩》 报道(2)
路透社, Crispian Balmer
《一届史无前例的奥运画上完美句号》
18
第二节 当代大众媒介内容发展趋势
信息 Information
娱乐 Entertainment
19
2013.04.01-07 美国电视网收视率
“限广令”
2011年10月11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 管理的通知》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61号,2009年9月)
《〈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6 号,2011年11月)
电视台在影视剧中间插播广告时,必须严格遵守总局61号令 规定:非黄金时间每集(以45分钟计)中可以插播2次商业广告, 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黄金时间(19:00至21:00)每集中可 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插播广告时,应当对广 告时长进行提示。
通过这种提供新闻刺激的新文化,我们教导读者和观众,鸡毛 蒜皮具有重大意义,耸人听闻和异想天开胜过真正的新闻。
——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中有些伟大的小说, 也能给读者提供娱乐。最近一个在两方面都讨好的例子是《芝麻 街》,这个节目找到了一种方式,使自己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娱乐 性。娱乐,或者说“信息娱乐”,确实是一个正确方向,能提高社 会人群的理解力水平。 ——安妮·布兰斯孔(Anne Branscomb)
通俗易懂
哥哥是江南STYLE 江南STYLE
虽然看似文静却很懂得玩乐的女人
时机到了 发束也会放开的女人 虽然遮掩但比起裸露还要更性感的女人 有那种性感魅力的女人 我是男子汉 虽然看似稳重却很懂得玩乐的男子汉 时机到了 会完全失控的男子汉 思想比肌肉更加发达的男子汉 是那样的男子汉 ⋯⋯
简单易学
搞笑
23
关于大众传播内容的一般性结论
(1)大众传播媒介只能选取一部分信息进行传播,传播内容只是 媒介能够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高度选择而不是全盘加以反映的抽 样。因此,传播内容所反映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的世界。
24
(2)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而不 是消息性的,他们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和增进人们对重要问题如 社会经济政治等的注意力。
25
(3)大众传播媒介为了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因此在内容上是通俗 的、平易的,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很少传播意义不明确,可能被误 解的复杂的材料。
26
信息
Information
娱乐
Entertainment
27
至少15年以来,我们已经从真正的新闻转变为制造一种龌龊的 “信息娱乐 ”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从奥普拉·温弗莉,到费 尔·唐纳休,到杰拉尔多·里维拉,到戴安·索耶,甚至到泰 德·考普尔,从《纽约邮报》到《新闻一日》,界限已经消失。
约翰·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 “一场重要的变革浪潮正席卷美国的新闻部门,印刷媒介和电 子媒介概不例外。虽然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企业已代替政党成为 报业的主导力量,对利润的追求已经成为新闻业的运作基础,但那 时它还是一种幕后行为。如今,新闻的售卖已经登堂入室,走到前 台。”
30
市场新闻业模式图 图片来源: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p.44
ETC, 1943图片来源:百科8语言的陷阱 1、语言是静态的,而现实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而现实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而现实是具体的
4、语言中总是存在假定
9
语言失当 1、死线抽象(固定层次抽象) 2、忽视差异(认同不当) 3、非此即彼(二元价值评判)
4、自我投射(无意识投射)
10
56Biblioteka 》》 《后宫·甄嬛传》57
》》 《泰囧》
58
》》 杜甫很忙 59
R&B
玄幻小说
穿越文
大众文化的十一项特质
理查德·汉密尔顿 1
1. 流行(为大量受众而存在)、瞬间即逝、主要 以年轻人为诉求对象 2.成本低廉、大量生产、足以 带来大 笔生意
2
3.唾手可得
4.诙谐而带点诘慧、撩拨性欲、玩弄花招而显得俏 皮、浮夸
31
美国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播出比例
33
第二节 当代大众媒介内容发展趋势
信息 Information
娱乐 Entertainment
34
市场新闻业的社会效应: ——新闻消费者从新闻中获知的信息可能减少了 ——受众可能会被误导 ——新闻来源可能施加更多的操纵力
——受众变得对政治更加冷漠
35
解决方案 ——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教育,使其成为专业人员 ——唤起媒介老板和经营管理者的社会良知 ——加强政府规制,提高政府资助
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6名运动员在兴奋剂检测中“落网”,而上届 奥运会超过20人。
16
报道(2) 北京8月24日电(记者***)---周日北京奥运会在阵阵礼花声中徐 徐落下帷幕。东道主向世界奉出了一届史无前例的奥运赛事,展示 了一个崛起的现代中国。 16天的奥运会期间不乏对中国人权批评之声,但国际奥组委对北京 奥运会却不吝溢美之词,称中国为以后的奥运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 遗产。⋯⋯
1、死线抽象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 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马克思
11
2、忽视差异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子
12
3、非此即彼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我这样的人,一种不是我这样的 人。” ——王小波
13
4、自我投射 “凡事无所谓好和坏,只是想法使然。” ——莎士比亚
伯明翰学派 70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学研究所为核心兴起的一 个学术派别,活跃于20世纪30-60年代,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斯·霍克 海默(1895-1973)、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赫伯特·马 尔库塞(1898-1979)、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等。
思考
新闻力图反映客观现实。它能够做到吗?结合对普通语义学 的学习来进行反思。
中国目前是否存在大众传播内容“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它 的原因何在?如何制衡?
“用户自制内容”(UGC)对于大众传播媒体而言有什么意 义?
第三节 理解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通俗文化
Popular Culture
精英文化/高雅文化
(数据来源:Nielson)
20
2010-2011季 美国电视总收视率排名
(数据来源:Deadline)
21
梅尔文·德弗勒: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
高级
(1)低级趣味内容 (2)无争议内容
趣味内容
无争议内容
(3)高级趣味内容
低级趣味内容
22
最小公分母原则(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LCD) 最低反对原则(Least Objectionable Programming, LOP)
“Web2.0带给我们最大的推力就是,善用观众带给我们的创造 力”。 ——BBC未来媒体与科技总管Ashley Highfield
46
2011年8月伦敦暴乱期间,一位少年在街头被伪装成好心人的暴徒打劫 图片来源:Youtube视频截图
阅读书目
约翰·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新华 出版社2005 李彬,《符号透视 : 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5
5
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
1、公开性 2、开放性 3、大众性 4、复制性
电影《美国最危险的人》海报 图片来源:百科6信息 人类能够接收 和使用的信息
大众传播所传 递的信息
7
传播内容的编码
普通语义学 柯日布斯基(Korzybski, 1933) 约翰逊(Johnson, 19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