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
影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迟亨家

影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迟亨家发表时间:2017-07-31T12:42:43.7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迟亨家[导读] 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俩进行检验,按照标准的检验方法来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通化 134000摘要:为了可以使检验结果更准确、更科学,就需要规范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环境以及实验操作过程还有被检验生物自身等方面,对这些方面存在的影响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俩进行检验,按照标准的检验方法来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误差;影响因素引言药品是帮助人类在疾病方面的重要物质,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也是对人民的生命安全的一大保障。
每种类型的药品都有其使用的特点,药典把药品又划分为规定灭菌药品和非规定的灭菌药品,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非规定的灭菌药品是可以有限量的微生物存活的,但是必须做微生物限度检查。
这种微生物限度的检查主要体现的是药品在生产中的科学高质量管理的水平,主要作用就是提高药品质量。
非规定的灭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主要是依据药品的提供途径、对人体的存在的伤害、中药的特殊功能等方面来规定的。
因为微生物检验的流程比较复杂、实验操作时间长、外界环境不稳定等都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对最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出现的误差的因素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实验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影响关于药品微生物限度的检验过程应该是在一个干净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这同时也要求每个相关的实验室也必须有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确保洁净,按照标准来调整实验室的环境洁净度、温度以及湿度。
为了不受外界的微生物污染所以不要在操作期间安装下水道,同时实验室的设施要齐全,缓冲间中要配备洗手盆、无菌的衣服和帽子以及口罩鞋套等,操作台上还要配置药用天平、乙醇灯、火柴、大小橡皮胶头等,在实验操作前后都要对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净化管理,检验用的阳性菌操作应该在单独的阳性菌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得乱用实验室进行检验操作。
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及有效的质量控制

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及有效的质量控制药品检验是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而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常常会给药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一系列问题。
那么,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有哪些呢?可能是检测设备或方法的问题。
检测设备的精确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检测方法的选择、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样品的存储和处理也是很关键的。
存储条件不当或者样品的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结果偏离。
人为失误、环境条件以及外部干扰等因素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药品检验中,为了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合理选择使用检验设备和方法。
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
需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和验证。
严格控制样品的存储和处理,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引导检验操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和自我检查,提高操作技能和准确性。
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操作流程,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并及时进行过程改进。
在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往往会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
要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复制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公正、公平、公开。
也需要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可靠。
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可以避免和纠正的。
希望本文所述对相关人士有所启发。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1. 引言1.1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探讨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评估食品、药品和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检验项目。
在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各种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探讨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监控产品的卫生质量,减少风险的传播和交叉污染。
通过及时检测并控制微生物污染,可以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和药品交叉感染的发生。
影响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因素包括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条件、检测方法的选择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样品采集时的操作规范和保存条件将直接影响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检测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了解并控制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因素是确保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措施。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2. 正文2.1 微生物限度检查的重要性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评估产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的重要分析方法。
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产品腐败、变质和引发疾病等问题,因此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至关重要。
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可能存在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从而保障产品不受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减少对消费者造成的潜在危害。
微生物限度检查也是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环节中的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的发生,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控制好微生物污染的水平,才能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应用分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应用分析摘要:药品微生物指标超标直接影响药品使用者的安全与健康,故需对药品微生物进行检验,该文分析了药品微生物检验中的无菌检查法和限度检查法,结合注射用头孢抗生素无菌检查和妇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介绍了此二法的应用。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验;检验方法药品用于治疗疾病,但被微生物污染的药品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而药品微生物检验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1]。
药品微生物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已严重影响用药安全,要保证药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离不开检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例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适用性的确认是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2]。
因此,本文对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1药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1.1 无菌检查法要求无菌的药品必须进行无菌检查,所谓无菌检查即按照无菌检查标准及规定的检验条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并且操作的全过程都达到无菌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检不出供试品内含有微生物判为合格。
为了满足无菌条件,应按相关标准验证和确认洁净度,即监测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环境中的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数量符合A级洁净度要求。
对药品进行无菌检查需验证检查方法的适用性,且药品及检验程序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需重新验证适用性。
验证适用性需对菌种及菌液制备、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进行试验,并按相关要求判断结果。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三、四部对无菌检查的检验数量、检验量、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供试品处理及接种营养基、结果判断作了明确规定。
例如注射剂批产量在101~500个时,接种每种培养基的最少检验数量为10个;供试品最少检验量在供试品装量为41~100ml时,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为20ml;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供试品阳性对照菌为金黄葡萄球菌;采用薄膜过滤法;在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至少14天;供试品管澄清或有浑浊但经确认无菌生长即合格。
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整改措施

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整改措施一、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1.1生产设备经常使用的生产设备清洗不彻底,灭菌不充分,这些都会使生产的药品受到污染。
1.2生产工序在药品生产中,要经过配料、灌装等许多个环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使药品的质量发生改变。
如湿度太大,易使微生物繁殖;灭菌方法不当,会使微生物限度检查受到影响。
1.3原辅料以及中药材中药制剂多以生药材粉制备。
生药材粉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所以在对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合格现象。
1.4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及微生物检验员在微生物检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污染药品,导致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
1.5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出现了错误导致无法得出直实的结果。
1.6环境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和药品检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操作台的环境监测必须符合规定,环境监测的项目包括沉降菌检测和悬浮粒子检测等,如果有一项不合格,都有可能导致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
二、药品微生物超标预防整改措施2.1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和药品检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必须定期消毒,如采用臭氧灭菌等。
洁净室每次使用完毕清洁干净,生产期间,每周臭氧消毒一次。
对药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每月交替使用0.2%新洁尔灭溶液和75%乙醇溶液进行日常擦拭消毒。
擦拭操作台和墙壁的丝光毛巾不能混用,应严格分开。
2.2控制制备时间,如提取时间、搅拌时间都不能太长,微生物限度检验时间也要控制在1h之内,以防染菌。
2.3制备含生药材粉的药品,应对生药材粉先进行灭菌处理。
采用紫外线照射法或高温干燥法灭菌。
2.4微生物检验员要确保检测方法正确,使菌落计数结果真实可信。
2.5药品生产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GMP操作规程,上岗前进行培训。
2.6检验者每次操作前的消毒处理必须彻底,不留死角,对检验所用器具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灭菌。
每年对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所使用的设备进行验证,干热灭菌法一般用电热恒温干燥箱灭菌,采用生物指示剂枯草芽孢杆菌孢子进行验证;湿热灭菌法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采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孢子进行验证。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及安全,相关部门提出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只有降低检查误差才能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为此,本文重点从培养基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检品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菌落计数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无菌室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等四个不同角度分析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中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误差;应对措施药品主要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还必须加强检查微生物的限度,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
然而结合实际工作可知,受到检查要求严格、周期长的特点,无法避免检查误差,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培养基导致的误差及应对措施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中培养基对其产生的检查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直接对该工作的结果产生影响[1]。
若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做好培养基的存放工作或没有在相应的条件下配置,导致培养基质量稳定性不强,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必须加强检测培养基的质量,提高培养基的灵敏度和有效性。
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测试酸碱度。
细菌类型不同,其对培养基pH值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对培养基进行测试,了解其是否可以用于药品的微生物检查,还需要加大力度检测培养基的pH值。
若发现pH值达不到标准,可以用氢氧化钠进行调节,提高培养基使用效果。
工作人员在调节工作中应坚持少量多次,避免出现一次添加过量氢氧化钠的问题。
其次,开展已知菌试验。
检验初次购买的培养基时可以用已知菌对照试验的方法做好相关试验,可用酸度计测试其灵敏度,并借助不同类型的阳性菌针对各种培养基作对照试验,立足反应结果对培养基是否可以用于检查药品微生物限度进行确定,从根本上降低检查工作的误差[2]。
最后,制备后及时灭菌。
部分技术人员为了提高灭菌效果通常都是低温灭菌处理全部试验对象。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误差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误差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作者:刘小丽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误差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方法。
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2月,共进行了1426批次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验,统计检验中误差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误差的相关因素,探讨控制方法。
结果:经统计,1426批次药品中,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共416批次,发生率29.2%。
导致微生物限度检验误差发生的前三位原因为培养基(27.4%)、供试液的制备(25.0%)、检验设备及用具(18.5%)。
结论: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开展时较易发生误差,与培养基、供试液、检验设备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这些检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微生物限度检验的准确性,降低误差发生率。
【关键词】药品检验;微生物限度;误差;影响因素;控制方法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时,会使用相应的药物,而药物质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衡量药品是否合格时,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是一项重要指标,因而必须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实际开展微生物限度检验过程中,因具有繁琐的操作,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造成检验误差,所以要分析检验中容易导致误差发生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以开展微生物限度检验的1426批次药品为研究对象,分析误差发生情况及发生原因,探讨控制方法,为临床控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2月~2017年12月,共进行了1426批次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验,其中,中药丸剂502批次,中药片剂317批次,口服液281批次,外用制剂182批次,中药颗粒制剂144批次。
1.2方法收集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验相关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统计误差发生情况,分析导致误差产生的原因。
2 结果经统计,1426批次药品中,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共416批次,发生率29.2%。
微生物限度检验

2007.4
1
微生物限度检查 (Microbial Limits Test) :
是指非无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检查。 包括:
1)细菌计数; 2)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3)控制菌检查:大肠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大肠菌群
2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大肠杆菌 1g (1ml)样品 样 100ml 胆盐乳糖 培养基 35-37 ℃,18-24h 大肠菌群 1g (1ml)样品 样 3X10ml 胆盐乳 糖发酵管 35-37 ℃,18-24h 沙门菌 10g (10ml)样品 样 200ml 营养肉汤 营养肉 铜绿假 铜绿假单胞菌 1g (1ml)样品 样 100ml 胆盐乳糖 培养基 35-37 ℃,18-24h 金黄色葡萄球菌 1g (1ml)样品 样 100ml 亚碲酸钾 碲酸钾 肉汤 (或营养肉汤) 或营养肉 35-37 ℃,18-24h 梭菌 1g (1ml)样品X2 样 (其中一份样品80 其中一份样 其中一份 ℃,10分钟) 分 100ml 新鲜庖肉 培养基 厌氧, 35-37 ℃,72-96h
8
验证目的
确认一种检验方法。 验证实验 检验条件 检验方法
检验规程
样品量 稀释液种类 稀释液体积 中和剂 培养基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 ……
SOP
9
影响微生物检验的因素
- 样品/药品自身的特殊性 - 样品/药品中添加的防腐剂/抑菌剂 - 培养基的特性 - 培养条件 - 人员因素 - 实验器材的选择
甘露醇氯 甘露醇氯化钠琼 脂 (或卵黄氯化钠琼 或卵黄氯 或卵黄 脂) 35-37 ℃,18-72h
0.2ml 涂抹于 含庆大霉素的哥 亚琼脂 伦比亚琼脂 厌氧, 35-37 ℃,48-7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
方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
blueski推荐?[2010-3-4]
出处:来自网上
作者:房宇辉董艳丽
?
摘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是对生产单位所用的药品原料、器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评价的综合依据。
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程序繁琐,操作严格,检查周期长,干扰因素多等原因都会造成检验结果误差,这样难......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检查方法,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是对生产单位所用的药品原料、器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评价的综合依据。
由于微生物限度检查程序繁琐,操作严格,检查周期长,干扰因素多等原因都会造成检验结果误差,样难以对生产做出系统、科学的管理。
现就微生物检查时,容易引起误差的几方面原因以及控制方法分析如下。
1 实验者主观因素及操作技能中的误差
1.1 无菌观念淡薄一些操作者认为,微生物限度范围定得宽,多几个、少几个菌对结果影响不大,因此操作马虎、随意,这样容易造成供试品的再次污染以及已污染菌的繁殖及死亡,从而不能真实的反映供试品的染菌情况。
因此每一个检验者应明确的了解,在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空间,每个操作,每个工具及材料,没灭菌者都是带菌者,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确定影响,因而应牢固的建立无菌观念。
1.2 操作技能中误差一些操作者在操作不熟练,及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细节不够注意,每次操作前的消毒处理必须彻底,不得留有死角,对实验所用器具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灭菌;开启供试品包装的工具,如剪刀、砂轮等也应消毒,实验用的器具如吸管应清洗干净,灭菌,放液时不得接触液面,每ml样品必须放尽,否则影响细菌记数的准确性;这些细小环节都有可能污染供试品的可能,使平皿染菌数增多,导致实验误差,所以应该对实验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分析,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个系统、科学的操作规范(SOP),正确熟练的掌握无菌技术及操作规范是准确完成检验结果、得出可靠结论的基本条件。
2 操作环境不符合要求带来的误差
按无菌要求,无菌室应由无菌操作间和两个缓冲间组成,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箱,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无菌室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六壁应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无菌室的温湿度和洁净级别应准确无误,并有相应的检测设备,由于条件限制,一些单位的无菌室在设计上不符合要求,
缺少传递箱或缓冲设备不健全,在操作中传递物品不方便,人员的频繁走动增加了染菌机会。
无菌操作台或净化工作台要定期检测其洁净度,确保达到100级。
洁净级别及检查方法通常采用尘粒数及浮游菌数或沉降菌数测定法,净化工作台中的高效及中效过滤器应根据检测情况,必要时及时换处理。
这项工作在各单位检验工作中应得到足够重视,确保操作台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3 标准菌株的选择和保存及管理不当引起的误差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必须要有标准菌株并且其生物学特征必须典型稳定,如形态变异、菌落变异,耐药性变异等均可使平板中细菌呈丛集或分散不均。
这是由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其检查对象具有以下特征:(1)能繁殖的活细胞生物,活性易变性;(2)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均匀;(3)多数处于受损状态;(4)生存环境多样性及复杂性。
菌种保藏与管理应有完整的程序,保藏的菌种必须具备该菌种的详细历史及有关资料。
一般是首先填写菌种卡片,登记菌种名称编号,来源历史,形态特征,生化与血清学鉴定,以及菌种传代次数、最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保藏方法、贮存条件及保藏地址等[1]。
4 培养基灵敏度下降引起的误差
数单位使用干粉培养基,使用较方便,但由于其极易吸潮,如存放不当出现凝块,则其凝固性较差,应避免使用。
新鲜配制的培养基应在2℃~20℃避光保存,但不得冻结,保存时间不得过2周。
硫乙醇盐流体培养基储存过程中,若氧化还原层超过1/5,须经水浴加热煮沸10min方
可使用,但只限一次。
否则可使培养基中糖、微生物和氨基酸受到破坏,影响质量。
5 灭菌方法不当造成的实验误差
高压消毒灭菌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为了保证高压灭菌的质量确实达到高压消毒的目的,首先要选择合格的压力蒸气灭菌器,其次操作人员必需了解灭菌器的原理并遵守其操作规程,特别要排尽锅内的冷空气,否则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灭菌就可能不彻底。
根据消毒物品的特性确定合格的时间和温度:一般情况下,含有糖分的培养基温度需控制在115℃15~20min,不含糖分的培养基温度控制在121℃15~20min,而含菌的培养基(使用过)温度需控制在121℃30min左右[2],此外每次使用时,应放入必要的监视指标。
6 菌落数计数错误
6.1 当细菌生长小而密集时,极易发生计数误差菌落计数时应仔细观察,对供试品颗粒、培养基沉淀物、气泡等要严格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直接观察或挑取可疑物涂片镜检,也可以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进一步观察。
6.2 菌落蔓延生长成片或发生重叠影响计数药典规定菌落如蔓延生长成片,不宜计数。
这是由于平皿湿度过大,利于动力菌游动,促使菌落蔓延。
某些剂型如蜜丸、水丸最易形成片状菌。
防止的方法
有:0.001%TTC琼脂法、开盖干燥法或换陶瓦盖法。
6.3 不同的培养时间对样品细菌总数计数结果的影响样品经24h培养后,有的菌落很小,容易漏掉,培养48h后,菌落不但变大,而且还
有很多新生长出来的菌落,培养72h后,菌落数增加不多,但菌落明显变大,而且混杂的霉菌生长旺盛,影响结果的观察计数。
同时这也是一些样品经72h培养后细菌总数技术有明显增加的一个原因。
培养24h和培养48h计数结果有明显差异,后者合格率明显降低,所以在规定的培养环境下,应严格遵守培养时间,以便真实的反映出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水平。
总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实验者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态度,严格按操作规范操作,减少或避免实验中的可能造成的误差,使微生物检查结果真实可信。
参考文献
1 刘泽春.基层卫生微生物检查质量控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5):622.
2 郑钧镛,王光宝.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43.
作者单位:16100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药品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