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1.目的: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推进我院开展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全院各科室3.定义:无4.内容:4.1 互认范围全省同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在疾病周期性变化规律时间范围内的,能提供规范完整的检查、检验报告和相应影像资料的检查项目原则上应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4.2 互认项目4.2.1 临床检验4.2.1.1 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丙型肝炎抗体(以上六项肝功能异常和术前除外)、甲胎蛋白。
4.2.1.2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葡萄糖、钙、尿素、尿酸、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
4.2.1.3 临床血液、体液学检验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ABO和Rh血型鉴定。
4.2.1.4 临床微生物检查检验项目:细菌分型和药敏鉴定。
4.2.2 医学影像检查4.2.2.1 普通放射线检查,包括普通平片、CR、DR。
4.2.2.2 使用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项目,包括PET-CT、PET、SPECT、CT、MRI、DSA等。
4.2.2.3 部分超声检查项目(不含胎儿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彩超检查;心脏瓣膜疾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房缺、室缺、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等)的彩超检查。
4.3 互认要求:互认检验、检查结果需提供或具备完整、清晰的文字报告及相关影像学图片资料。
4.4互认原则:4.4.1 保证质量,确保安全。
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必须是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控并合格的医疗机构。
结果互认应以不影响疾病诊疗为前提,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4.4.2 记录齐备,履行知情告知义务。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细则解读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细则解读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和检验结果互认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相关部门制定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并细化了相关细则。
本文将对该办法的细则进行解读。
一、互认的范围《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了互认的范围:包括医疗机构的检查和检验结果、鉴定结果、报告书等。
这意味着不仅仅限于临床检验结果的互认,还包括其他类型的结果。
二、互认的原则该办法规定了互认结果应当具备的原则:1.准确性和可靠性。
互认结果应当基于准确和可靠的检查和检验数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连续性和稳定性。
互认结果应当基于连续和稳定的检查和检验过程,确保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公正性和公开性。
互认结果应当基于公正和公开的原则,确保互认过程透明,不偏袒任何一方。
三、互认的流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规定了互认的流程和程序:1.共享数据。
医疗机构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共享检查和检验数据,确保互认的基础数据一致。
2.评估与确认。
相关部门将对互认的结果进行评估和确认,确保结果符合互认的原则和要求。
3.发布与公示。
批准互认结果的相关部门将发布和公示结果,供社会公众和患者查询和参考。
四、互认的影响《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多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提升医疗机构的信誉。
互认结果的发布和公示将推动医疗机构提供优质的检查和检验服务,从而提升其信誉和声誉。
2.增强患者信任。
通过互认的结果,患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医疗机构和接受检查检验服务,增强了他们的信任感。
3.促进医疗信息共享和合作。
互认的数据共享将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
4.推动医疗质量的提升。
互认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要求医疗机构在检查和检验过程中更加严谨和科学,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对互认的规范和细则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互认结果的使用效果有待观察。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392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3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建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20〕29号)要求,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广大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
各地要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实施办法,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打造优质高效的就医环境。
二、建立结果互认体系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本辖区内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体系,明确互认机构范围、条件、诊疗项目(内容)及技术标准等,优先选取稳定性好、高值高频的检查检验项目进行互认。
有条件的省份之间可以联合制定工作方案,逐步实现跨省域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独立设置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纳入互认体系,为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检查检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各地要做好互认机构、项目的公示公开,便于群众查询了解。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对已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体系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各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

各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检查结果,是指通过超声、X线、MRI、电生理、核医学等手段对人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所称检验结果,是指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信息。
检查检验结果不包括医师出具的诊断结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条【互认原则】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事权划分】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工作。
国务院医疗保障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推进全国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持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医疗保障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支持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工作。
第六条【行政部门职责】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规范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按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功能指引要求,加强区域平台建设,推动辖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
第七条【质控组织职责】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组建或者指定的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简称质控组织)应当在同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完善本级检查检验项目质量评价指标和质量管理要求。
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

2电子病电子病历历委员会系统委员会系统互操作性互操作性互操作性规范规范规范::4 临床检验结果共享EHRSC Interoperability Profile: Clinical6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Sharing8文档号:EHR-SC-IP-001 Document No.: EHR-SC-IP-00110第0.8版,二零零七年九月十日12 Version 0.8, September 10, 200714 电子病历委员会技术工作组Technical Working Group, EHR Steering Committee16Document Revision History18文件修改记载 版本VersionChange Description 修改描述 编辑Editor 中文编辑 Chinese Editor 日期Date 0.1Initial draft 原始草稿 YB 2006-12-29 0.2Revised initial Chinese translation text and complete sections 1-4 YB TY 2007-3-3 0.3LBL TY 2007-3-13 0.4Delivered for EHR-SC review YB 2007-3-14 0.5 Removed terms “base standard” and “composite standard” Reorganized the section structure Editorial change to highlight that Chinese is the official version Completed Standard Gaps section Add Sequence Diagram in use cases YB 2007-4-11 0.6Revised with inputs of Technical WG review YB 2007-5-12 0.7Adopt the IP document to the new use case story structure YB 2007-6-25 0.8 Revised the document to integrate SC Tech WG feedbackdiscussed in July 2007 SC meeting YB 2007-9-1020Contents目录221前言Foreword (4)242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系统互操作性规范引论Introduction (8)2.1概述Overview (8)262.2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问题Problem (9)2.2.1本规范的用例Use Case (9)282.2.2Limitations本规范的局限 (11)2.3本规范的解决方案概念Solution Concept (12)302.3.1解决方案概要Solution Outline (13)2.3.2解决方案的模式:基于文档 Solution Paradigm: Document Based (13)322.3.3解决方案的前提假设 Solution Assumptions (14)2.4Copyright Permission 版权许可声明 (16)343本规范中引用的标准Standards References (17)3.1List of Referenced Standards 本规范中引用的标准列表 (17)363.2现有标准的空白 Standards Gaps (19)4系统互操作性要求Interoperability Requirements (21)384.1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系统互操作性模型Lab Test Results Sharing Interoperability Model (21)4.1.1模型概述Model Overview (21)404.1.2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发布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Publishing (24)4.1.3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定位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Locating (25)424.1.4临床检验结果报告获取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Retrieving (26)4.1.5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就绪通知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Availability Notification (27)444.1.6临床检验结果报告修订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Revision (29)4.2交易包列表List of EHR-SC IPBB Transaction Packages (30)464.2.1文档共享交易包Document Sharing Transaction Package (30)4.2.2文档通知交易包Document Notification Transaction Package (30)484.3独立交易列表 List of EHR-SC Independent Transactions (31)4.3.1PIX 查询交易PIX Query Transaction (31)504.3.2PDQ查询交易PDQ Query Transaction (32)4.4组件列表List of EHR-SC Component (33)524.4.1检验结果报告内容组件成Lab Test Results Report Content Component (33)4.5互操作性规范构件的依赖关系 IPBB Dependencies (34)544.6互操作性规范的约束 IPBB Constraints (35)5用例动作和事件 Use Case Actions and Events (36)566相容性要求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38)7Appendix 附录 (39)587.1Glossary 术语 (39)7.2Audience 技术框架读者 (40)607.3Conventions技术框架文体凡例 (40)62Open Issues:647.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 Who owns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 This needs to be decided atSC meeting. We need to identify sponsor of the EHR-SC666870Closed Issues:721. In this document, we introduced a new term Document Sharing Domain (DSD) to describe thescope of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s in sharing clinical document. This corresponds to IHE Affinity 74Domain (AD) concept. Is it a right choice to invent the new concept DSD or we should use AD? –We’ll use AD in English text, but call it 文档共享域 in Chinese text, or 共享域for short.762. We reference PIX and PDQ IPBB as single transactions (IPT), to highlight that their direct use inthis IP is the query transaction. We assume that this is also most-likely used interface in other IPs.78Certainly, in order for the query transaction to work, the PIX manager / PDQ supplier needs othertransactions as defined in the IHE profile. The PIX and PDQ IPT will explain these conditions. Is this 80is right handling or we should define these IPBB as IPPT to include the entire profiles? – We keep this IPBB structure for Lab IP.3. IHE ATNA is an important profile. According to IHE XDS model, this is required for any actor82involved in XDS transactions. Our IPBB should include this statement (all IPBB: Document Sharing, 84Document Notification, PIX, PDQ). We also mentioned this in the IP document. Should we doanything more to highlight this requirement? If yes, how? – ANTA will be explicitly referenced in86each IPBB4. The document is currently developed bilingual. Should we publish it bilingual or Chinese version 88only? – Keep the IP document bilingual, but change the text organization to Chinese text first,followed by English text.905. We translated “Identifier” to 身份标识. Is the term 身份识别 better? – Use身份标识6. We translated “Lab Report Locator” to 报告定位者, is the term 报告查寻者 better? – Use报告定92位者8. Dr. Zhang Lin asked to change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o “Laboratory Test Results”.94Should we do the change? Should we also change 临床检验结果to 检验结果in this text overall? – Keep use 临床检验结果. This corresponds to Clinical Lab Test Results.961 前言Foreword98电子病历委员会(EHR SC)是由一些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专业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医疗信息技术提供商在国家卫生部标准化小组领导下,于2006年共同发起成立的。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管理规范是确保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重要指导文件。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疗机构可以保证检查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背景和意义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管理规范是基于以下背景和意义制定的:1. 提高患者医疗安全:确保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准确互认,可以避免因结果不一致或错误导致的误诊、漏诊等情况,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2.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质量,减少错误发生率,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互认机制,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和浪费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管理要求和措施为了实现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规范提出以下要求和措施:1. 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指南,规范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操作和结果判定。
标准应基于可靠的医学证据,并由专业机构和专家组织制定。
2. 质量保证: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并进行相应的质量认证。
确保检查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技术交流和培训:医疗机构之间应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分享最新的检查检验技术和方法。
通过共同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
确保检查检验结果的及时传递和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和浪费资源。
5. 监督和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体系,对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醒医疗机构改进。
6. 患者知情权保障: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患者告知检查检验结果,并提供详细的解读和建议。
患者依法享有知情权,可以选择将结果提供给其他医疗机构。
三、推广和落实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管理规范得以有效推广和落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义务。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政策与技术要求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政策与技术要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是指不同医疗机构间对患者进行的检查和检验结果的相互认可和交流。
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患者在多个医疗机构间重复检查的次数,提高医疗效率。
为了达到互认的目标,政策需明确技术要求,保障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政策应明确数据格式和标准的统一。
不同医疗机构使用的信息系统和软件平台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格式不一致。
为了实现互认,政策应要求医疗机构在数据的采集、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确保不同机构之间可以相互识别和理解数据。
其次,政策应要求医疗机构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平台。
这样的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方便患者的随时就医和病历的连续性管理。
政府可以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并通过安全的网络连接不同的医疗机构。
同时,政策也应鼓励医疗机构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提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互认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政策还应明确医疗机构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医疗机构在进行结果互认时,应保证检查和检验过程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政策可以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检查和检验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政策还应强调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
在进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时,患者的个人隐私和病情信息应得到充分的保护。
对于敏感的个人身份信息和医疗数据,政策应要求医疗机构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医疗机构合规地处理和使用患者的信息。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政策与技术要求应包括数据格式和标准的统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以及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检验中心等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应遵循客观公正、信息共享、技术规范、法律合规的原则,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责任,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第二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系统,确保结果能够被其他医疗机构获取和识别。
第七条医疗机构在开展检查检验工作时,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提供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复印的服务,保障患者权益。
第九条医疗机构不得私自篡改检查检验结果,应当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检查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质量。
第三章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流程管理第十一条患者在就诊时,应当主动告知医疗机构之前的检查检验结果,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获取并识别结果。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之间应建立联系机制,确保检查检验结果的及时传递和识别。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流程,明确各项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患者告知检查检验结果的诊断意见和建议,并记录在病历中。
第四章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保障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检查检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不良结果处置机制,及时处理检查检验结果错误及其可能引发的问题。
第五章法律责任和监督检查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电子病电子病历历委员会系统委员会系统互操作性互操作性互操作性规范规范规范::4 临床检验结果共享EHRSC Interoperability Profile: Clinical6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Sharing8文档号:EHR-SC-IP-001 Document No.: EHR-SC-IP-00110第0.8版,二零零七年九月十日12 Version 0.8, September 10, 200714 电子病历委员会技术工作组Technical Working Group, EHR Steering Committee16Document Revision History18文件修改记载 版本VersionChange Description 修改描述 编辑Editor 中文编辑 Chinese Editor 日期Date 0.1Initial draft 原始草稿 YB 2006-12-29 0.2Revised initial Chinese translation text and complete sections 1-4 YB TY 2007-3-3 0.3LBL TY 2007-3-13 0.4Delivered for EHR-SC review YB 2007-3-14 0.5 Removed terms “base standard” and “composite standard” Reorganized the section structure Editorial change to highlight that Chinese is the official version Completed Standard Gaps section Add Sequence Diagram in use cases YB 2007-4-11 0.6Revised with inputs of Technical WG review YB 2007-5-12 0.7Adopt the IP document to the new use case story structure YB 2007-6-25 0.8 Revised the document to integrate SC Tech WG feedbackdiscussed in July 2007 SC meeting YB 2007-9-1020Contents目录221前言Foreword (4)242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系统互操作性规范引论Introduction (8)2.1概述Overview (8)262.2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问题Problem (9)2.2.1本规范的用例Use Case (9)282.2.2Limitations本规范的局限 (11)2.3本规范的解决方案概念Solution Concept (12)302.3.1解决方案概要Solution Outline (13)2.3.2解决方案的模式:基于文档 Solution Paradigm: Document Based (13)322.3.3解决方案的前提假设 Solution Assumptions (14)2.4Copyright Permission 版权许可声明 (16)343本规范中引用的标准Standards References (17)3.1List of Referenced Standards 本规范中引用的标准列表 (17)363.2现有标准的空白 Standards Gaps (19)4系统互操作性要求Interoperability Requirements (21)384.1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系统互操作性模型Lab Test Results Sharing Interoperability Model (21)4.1.1模型概述Model Overview (21)404.1.2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发布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Publishing (24)4.1.3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定位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Locating (25)424.1.4临床检验结果报告获取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Retrieving (26)4.1.5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就绪通知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Availability Notification (27)444.1.6临床检验结果报告修订用例Lab Test Result Report Revision (29)4.2交易包列表List of EHR-SC IPBB Transaction Packages (30)464.2.1文档共享交易包Document Sharing Transaction Package (30)4.2.2文档通知交易包Document Notification Transaction Package (30)484.3独立交易列表 List of EHR-SC Independent Transactions (31)4.3.1PIX 查询交易PIX Query Transaction (31)504.3.2PDQ查询交易PDQ Query Transaction (32)4.4组件列表List of EHR-SC Component (33)524.4.1检验结果报告内容组件成Lab Test Results Report Content Component (33)4.5互操作性规范构件的依赖关系 IPBB Dependencies (34)544.6互操作性规范的约束 IPBB Constraints (35)5用例动作和事件 Use Case Actions and Events (36)566相容性要求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38)7Appendix 附录 (39)587.1Glossary 术语 (39)7.2Audience 技术框架读者 (40)607.3Conventions技术框架文体凡例 (40)62Open Issues:647.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 Who owns the copyright of this document? This needs to be decided atSC meeting. We need to identify sponsor of the EHR-SC666870Closed Issues:721. In this document, we introduced a new term Document Sharing Domain (DSD) to describe thescope of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s in sharing clinical document. This corresponds to IHE Affinity 74Domain (AD) concept. Is it a right choice to invent the new concept DSD or we should use AD? –We’ll use AD in English text, but call it 文档共享域 in Chinese text, or 共享域for short.762. We reference PIX and PDQ IPBB as single transactions (IPT), to highlight that their direct use inthis IP is the query transaction. We assume that this is also most-likely used interface in other IPs.78Certainly, in order for the query transaction to work, the PIX manager / PDQ supplier needs othertransactions as defined in the IHE profile. The PIX and PDQ IPT will explain these conditions. Is this 80is right handling or we should define these IPBB as IPPT to include the entire profiles? – We keep this IPBB structure for Lab IP.3. IHE ATNA is an important profile. According to IHE XDS model, this is required for any actor82involved in XDS transactions. Our IPBB should include this statement (all IPBB: Document Sharing, 84Document Notification, PIX, PDQ). We also mentioned this in the IP document. Should we doanything more to highlight this requirement? If yes, how? – ANTA will be explicitly referenced in86each IPBB4. The document is currently developed bilingual. Should we publish it bilingual or Chinese version 88only? – Keep the IP document bilingual, but change the text organization to Chinese text first,followed by English text.905. We translated “Identifier” to 身份标识. Is the term 身份识别 better? – Use身份标识6. We translated “Lab Report Locator” to 报告定位者, is the term 报告查寻者 better? – Use报告定92位者8. Dr. Zhang Lin asked to change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o “Laboratory Test Results”.94Should we do the change? Should we also change 临床检验结果to 检验结果in this text overall? – Keep use 临床检验结果. This corresponds to Clinical Lab Test Results.961 前言Foreword98电子病历委员会(EHR SC)是由一些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专业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医疗信息技术提供商在国家卫生部标准化小组领导下,于2006年共同发起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