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沫若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作家、艺术家。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女神》最为著名。
本文就从艺术风格角度出发,对《女神》进行剖析,旨在探讨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观。
他强调小说作为文艺形式,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来揭示问题,启示人们,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和行动。
在《女神》中,郭沫若通过对上海滩的社会风貌描写,深刻展示了这个时代腐败、腐朽、黑暗的一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其次,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注重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
在《女神》中,他即运用了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小说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力。
在语言方面,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静态描写、意象和意境等手法,使小说变得深刻、纯美和抒情。
例如,在小说中,郭沫若通过对主人公箫声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学表现手法,达到了艺术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最后,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追求“艺术与人生相结合”的创作理念。
他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真正反映人民的命运和历史发展。
在《女神》中,他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坚强、乐观、自信、进取的新女性形象,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问题。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长篇小说《女神》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美学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绘画基础,值得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答题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浅谈郭沫若《女神》的艺术形象和浪漫主义特色

276悦读广角《女神》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从内心世界的角度出发,对客观存在的现实进行了反映,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句的语言热情奔放,作者的想象绮丽梦幻,所运用的夸张手法也恰到好处,这些都证明了在对内心中的革命热情进行表现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优势。
一、《女神》及时代背景(一)《女神》简介及背景。
《女神》的出版时间是1921年的八月份,其中大多数诗篇都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的,恰好是在五四运动展开前后,五四精神对郭沫若的传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五四精神所拥有的破坏力和颠覆性,他本人主张个性解放,也接受了泛神论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激发了郭沫若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所选择的情感爆发方式是用新诗来歌颂五四。
也正是因为如此,《女神》这本诗歌集的写作轨迹与郭沫若在五四期间的思想变化轨迹是一致的。
《女神》所收集的诗歌达154首,一共分为三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为第一辑,《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为第二辑,这也是分量最重的一辑,在最后一辑当中收录的大多是郭沫若在早期写作的一些小诗。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女神》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时代的叛逆者,其追求个性层面上的解放,要求将封建枷锁全部打破,对破坏者所做出的行为进行歌颂,这也是五四时代大多数进步青年革命者对待旧世界和封建社会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诗歌当中也表现出了郭沫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对太阳、光明等一系列充满着希望的意象的歌颂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女神》当中,郭沫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用豪壮的语言来述说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女神》这部诗歌集的创作在格式上的束缚几近于无,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极高的。
二、传统“女神”形象的古典文化精神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瑰丽奇幻,而在这些故事当中有许多女神形象,她们是女性神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代表着不同的精神,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巫山女神这种具有文学地位的女神的地位就是比较高的,女娲等在祭祀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女神反而较少出现在诗词当中。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研究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文学家的努力和贡献,其中郭沫若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并分析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首先,郭沫若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为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面貌。
作为一位优秀的文学家,郭沫若在诗歌、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为人称道。
他的小说作品则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他的戏剧作品则以浓郁的历史氛围和生动的台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郭沫若的多元化创作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郭沫若锐意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独特方式表现在他的创作中。
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山水、诗词、古文化等。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和演绎,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他的作品既秉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着鲜明的现代气息,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此外,郭沫若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题选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表达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他通过文学表达赋予了这些问题更多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爱社会。
郭沫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主题选择的独特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最后,郭沫若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研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深入透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具有独到的见解。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他的研究成果对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启示,使中国现代文学能够更好地融合传统和现代的特点。
综上所述,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其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轰动于世,开创了一代革命的诗风,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奠基之作。
《女神》分为三辑,含《序诗》在内,共57篇作品,是五四高潮时期的产物。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合称“女神三部曲”,主要是歌颂反抗专制独裁,创造民主和平的“女神”这一圣洁形象。
第二辑共30首诗,写得雄深豪放,气度不凡。
开篇《凤凰涅盘》是诗集中最长,同时最能体现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首诗。
它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借凤凰自焚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包括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从“凤凰”这一艺术形象身上,体现了诗人与祖国的同一命运,成了五四时代精神的号角。
《炉中煤》的副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全诗四节,用的都是十分巧妙的比喻,倾注了对祖国的深挚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甘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女神》中还有不少诗篇歌颂大自然的伟力,大自然常动不息的伟大力量同诗人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股铲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洪涛。
第三辑23首诗,不如一、二辑那样情绪高昂,反映了诗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
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
《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磐》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女神》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气息。
在《女神》中,诗人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现实,而是依照自己的主观想象、理想和热情去状写生活;对理想和未来的狂热追求与赞颂多于对黑暗腐败现实的冷静细致的刻画。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诗集《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戏剧家,他的诗集《女神》被誉为中国新诗的一部杰作。
这部诗集充满了他对于女性的敬仰和思考,展现出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度洞察和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
《女神》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郭沫若的《女神》展示了他对于女性的崇拜和赞美。
他将女性视为宇宙中最美的存在,把她们描绘成了无尽的艺术灵感的源泉。
在诗中,他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容貌、气质和内心世界,赋予她们以崇高的形象。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女性柔美、温柔、深情的赞美之词,使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女性的独特情感。
其次,郭沫若的《女神》揭示了他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诗中,他将女性描绘成既柔弱又坚韧、既温柔又强大的存在,这种矛盾性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通过对女性的描绘,郭沫若折射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让读者对于人性的本质有着更深的思考。
此外,郭沫若的《女神》体现了他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简洁,充满了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形象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同时,他也注重形式的创新,尝试了自由诗和象征主义等不同的诗歌形式,使得《女神》具
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通过对女性形象的赞美和探索,展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对于艺术的独特追求。
这部诗集的艺术特色在于描绘了女性的美、探讨了人性的矛盾、追求了诗歌的音乐性和形式的创新。
通过《女神》,郭沫若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爱情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民族英雄的文学创作回顾郭沫若的文学成就

民族英雄的文学创作回顾郭沫若的文学成就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民族英雄。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述说,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郭沫若的文学成就,探讨他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现出的民族英雄形象。
郭沫若的创作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他在诗歌创作中倡导“抒情主义”,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追求对自然、对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
例如,他的代表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雄浑的诗句展现了长江壮丽的景色,传达了对洪流奔腾不息、生生不灭的赞美之情。
这种抒发壮美情感的诗歌风格正是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反映出的民族英雄精神。
在小说创作方面,郭沫若的作品注重表达民族精神和现实主义思想。
他曾以《壮丽的中国》为题创作了一系列小说,通过描写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形象,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抗争中的英勇和坚韧。
在这些小说中,郭沫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以及在历史磨难面前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郭沫若的戏剧创作也对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代表作《茶馆》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情节的推动,展现了民族精神在殖民统治下的挣扎与抵抗。
该剧以茶馆这个中国特色的场所为背景,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再现,探讨了个体命运与民族前途的关系。
郭沫若通过揭示茶馆中各个人物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秉承和对民族团结的追求。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所展现的民族英雄形象以及对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的探索,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和民族英雄。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世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启迪与借鉴,也激励着广大读者对自由、独立和坚持信仰的追求。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小说、戏剧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传递了对自由、独立和民族团结的追求。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化与民族自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和民族文化的见证。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

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点一、《女神》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精神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浪漫主义有以下一些特征:1.表现自我。
《凤凰涅磐》中的“凤歌”“凰歌”实际上都是诗人自己在歌唱。
《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我崇拜一切,而我又“崇拜我”“我又是偶像破坏者”,歌颂了对旧社会,旧传统的破坏和革新、创造精神。
特别是在《天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天狗”,他把日、月、星球、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成了“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全宇宙Energy的总量”!这个“自我”,就是宇宙的化身了。
“自我表现”,不仅是郭沫若对诗的基本观点,也是他“五四”时期文艺思想的核心。
《女神》是郭沫若“自我表现”这一文艺思想的体现。
《天狗》《日出》《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等,都是张扬自我,讴歌自然,并把自然界和本体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与同一时期的诗人们相比较,就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一点来说,无论是谁都不能与郭沫若相匹敌的。
2.歌颂自然。
诗人把整个大自然都作为自己的抒写对象,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云雷雨,草木飞禽,大自然被充分人化,地球成了母体。
在《地球,我的母亲》中,他把地球说成是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地球无限的敬爱,并且他还说“我羡慕你的孝子,田地里的农人!他们是全人类的保姆,你是时常地爱抚他们”“我羡慕你的宠子,炭坑里的工人!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多么淳朴的对地球之爱、对劳动人民之爱啊!《晨安》向地球上的一切,山河、海洋和人类文明建设,一口气问了28个“晨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热爱世界的丰富情感,显示了其无比伟大的气概。
自然和人类物质文明本来是对立的,但是诗人却以自己强烈的主观精神把它们统一了起来。
3.形式自由。
这是一方面的观点,认为郭诗的形式倡导绝对自由。
诗篇长短不一。
如《蝉鸣》只有三行,而《凤凰涅磐》则有三百八十五行。
句法十分多样,节奏鲜明,在白话文中夹杂不少外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郭沫若诗歌文学创作,以《女神》为例09文秘姚毅2011年11月6日【摘要】郭沫若,作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众多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郭沫若史学题材相比,郭沫若的诗歌直抒胸臆和大胆描写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我们既不能用浪漫主义去定性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也不能用表现主义去规范它,而将它视为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水乳交融的泛表现主义更符合实际。
郭沫若表现主义具有对内表现心灵,对外担负社会使命的二重性格,又因它同浪漫主义与中国民族审美观念的结合,因而使它具有了全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活力,这样,郭沫若就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表现精神,既与世界文学保持了基本一致的步调,又紧紧应和着五四的节奏与旋律,从而使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时代主潮取得了共同的方向。
【关键词】:破旧立新、精神的现代性、“五四”新时代美好想象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诗歌的先驱。
他的早期诗歌创作量丰富,主要有《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等。
这些作品依照风格可分为三类:豪放类:气势宏伟,境界开阔,充满了无所畏惧的破坏精神和顶天立地的创造精神。
婉约类:风格阴柔。
革命类:大多写于壮怀激烈的革命运动之中,诗人以诗歌作武器,进行革命的斗争。
《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
主题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表现了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对光明、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歌颂。
大胆地抒写自我;有着泛神论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1破旧立新的观念贯穿始终《女神》的成功在于时代的需要于使人创作个性的统一。
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需要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
《女神》是五四时代诗的宣言。
在艺术上,诗句想象大胆奇特,色彩瑰丽。
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神奇。
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
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形象体系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郭沫若是从布鲁诺、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16、17世纪泛神论哲学及中国、印度古代哲学里吸取泛神论的思想。
泛神论的思想使诗人思绪飞腾,产生了《女神》式奇特想象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豪放风格是新诗中豪放派的先驱。
在《女神》中虽也有“丽而不雄”的风格的作品,但能代表《女神》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雄而不丽”的风格。
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
它的美是一种壮美,一种男性的阳刚美。
打破了这种万籁寂静的现象。
2在诗歌精神与表现内涵上的现代性先看看西方现代文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给《女神》带来的的影响;现代意识对《女神》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郭沫若是在现代意识的影响下创作《女神》的,而现代意识给了《女神》以新的灵魂、血肉之躯和强大的生命力,使《女神》成为一部反映“五四”时代精神的崭新的诗集,一部充满现代意识的新诗集。
他在1914年到日本留学后,从反帝爱国思想出发,接受了现代意识的影响。
现代意识成了郭沫若反帝反封建,破坏旧社会,创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也成了他追求的社会、人生的理想。
可以说,“现代意识与爱国思想融二为一,是郭沫若彻底反对旧社会、狂热追求新社会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于是,《女神》不仅成了现代意识的载体,传播、歌颂着现代意识,而且这种现代意识在诗中是和郭沫若的反对旧社会、追求新社会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融为一体的。
再次,《女神》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世界现代诗歌接轨、合流。
外国现代进步文学作品特别是外国现代进步的诗歌是郭沫若接受现代意识影响的一条渠道和一个源流。
郭沫若从歌德、海涅、泰戈尔和惠特曼等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到了现代意识的影响,而且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尤其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受到了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
由于深受世界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使《女神》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都突破了传统诗词的束缚,开始和世界进步诗歌合流,同步发展,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女神》充满着现代意识,具有鲜明的现代化色彩。
这是《女神》在思想内容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在思想艺术上取得重大成就,在诗歌领域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歌颂叛逆的精神于万物相结合的个性力量。
诗歌现代性原因是多方面的开放意识《女神》的开放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吐故纳新上:一是对旧中国,彻底否定旧社会,彻底揭露、批判旧社会及其整个的意识形态;二是而向全世界,大胆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读过《女神》的人,不能不承认郭沫若具有开放型的世界思维。
郭沫若为了反对旧社会、创建新社会,放眼世界,到处寻找革命真理。
他从世界各国和中外古今的名人那里学习有用的东西,寻找思想武器,探求革命之道。
在《女神》中,到处可以看到开放意识。
《女神》所写的人有黄种人,白人、黑人,所写到的外国地名很多,所运用的外国典故、神话传说也很多。
这无疑是开放意识的一种表现。
《女神》的开放意识更多的表现在热情地寻觅、召唤世界新思潮,大胆地接受新事物,挚着地追求真理上。
城市诗意识,即注重在现代城市中崛起的科学发展与物质文明的现代意识。
描写现代都会生活和物质文明、具有现代意识的诗,是20世纪新诗发展中现代性趋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郭沫若的《女神》,在这方面的实践,可视为中国现代意识诗先驱性的探索和尝试。
郭沫若从惠特曼的诗歌里,得到民主与叛逆的精神熏陶,也受到了这种赞美现代文明声音的冲击。
“他那豪放的自由诗使我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了一阵暴风般的煽动。
城市的日常生活事物以及许多新鲜的意象,大量地涌进郭沫若的诗里,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与传统诗歌绝然不同,也与当时的其他新诗比较起来题材更加开阔的新鲜的名词。
郭沫若在现代物质文明与科学成果的发展中看到了祖国新生与民族解放的希望与憧憬,看到了个人精神冲破封建束缚而得到张扬的力的源泉。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中,多采用现代性的手法来描写展示这个社会。
给这个社会一个当前的最真的自然状态。
并努力的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3“五四”的新时代风格郭沫若在这些新生、奇异而又宏大的形象中,找到了完成“自我爆发”的诗歌里自我表现的精神依托。
新的物质文明成为蕴藏与传达新的精神追求的渊薮,时代精神在新的意象中得到升华与弘扬到极致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看,郭沫若写的一些表现“大我”的“自我爆发的诗歌”,都间接地体现了城市诗的精神与个性。
郭沫若在《女神》中,无不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世界的追求,对新时代、新社会的期盼。
《女神》对新时代新社会的追求,就表现在它强烈地太阳崇拜上。
事实上,从《女神》中我们可以看出,太阳人不仅有容纳百川的宽厚,也有情满宇宙的仁爱,这使太阳人在暴躁凌厉之外,凭添了许多温暖与友善。
在《梅花树下的醉歌》一诗里,郭沫若曾写下了这祥的诗句:“假使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世界不可能由爱来构成,但一个缺乏爱的世界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人生的美好。
“五四”时期,“博爱”作为一种与“自由”“平等”平列的口号,曾深深地拨动着国人心灵的琴弦。
郭沫若的博爱精神,在《女神》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渴望祖国面貌的彻底革新,预言新中国的诞生;二是热爱祖国人民,祈盼祖国人民享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三是对大自然、对儿童、对恋人、对朋友的歌颂,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广泛热爱。
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崇尚自我,蔑视偶像上。
郭沫若曾受泛神一沦的深刻影响。
泛神论的基本思想是“本体即神、神即自然”,将人、神与自然合为一体,即“物我无间”。
将泛神论作社会化的理解就是张扬个性,崇尚自我,破除等级尊卑,打破偶像崇拜。
郭沫若从来就没有把诗歌作为上流社会的贵族艺术理解,也没有在诗歌中“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智节制想象”,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其丰富的想像力,最大限度地放纵感情。
更重要的是,郭沫若也不是以诗的艺术形式去“涤净读者的灵魂世界,而主要是以热烈的感情激动读者,让诗歌走进民间成为大众读物。
美国民族诗人惠特曼,被人们称为称为“平民诗人”。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所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情怀,是与平民生活与意识接近的诗意诗情。
可以说,郭沫若是中国的“平民诗人”。
郭沫若诗的第二个爆发期也即创作的高峰期,是受了惠特曼诗歌的影响而形成的。
惠特曼的《草叶集》热情地呼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衷心赞美劳动,其自由体和雄浑、粗犷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了郭沫若,当“五四”新诗追求着平民化特征时,那种诗的章法、格律等也就很难成为诗人们关注的中心,而更主要的是借助于诗的形式以宣泄内心积郁的感情。
正是这样,郭沫若自豪地宣称“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诗作融人到平民文化之中。
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等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缺少留学欧美的作家那种绅士式的精神气质和贵族式的文学要求,也缺少他们那种良好的文学训练和师承关系,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主要是通过日本文化的中介而获得,这种文化修养与其本性中的平民思想以及革命性因素融合一起,构成了创作中主导思想。
作为平民诗人,郭沫若在《女神》中表现出一种现代人的生存生命感受,那种生命能量的燎烧,那种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追问,已经表现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本质。
但是,《女神》更多的则是抒写了一种平民的人生情怀,写出了“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