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六) pdf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四练习册及答案人教版

化学选修四练习册及答案人教版

化学选修四练习册及答案人教版### 化学选修四练习册及答案(人教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反应物的化学性质、浓度等。

外因包括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

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使用催化剂以及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练习题2:描述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多,有效碰撞的机会增大,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反之,温度降低,反应速率会减慢。

#### 第二章化学平衡练习题3: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答案: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此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反应并未停止,而是在动态平衡中进行。

练习题4:描述勒夏特列原理。

答案: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如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如浓度、温度、压强等),系统会自动调整以抵消这种改变的影响,使得新的平衡状态尽可能地恢复到改变前的状态。

#### 第三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练习题5:什么是水的离子积常数?答案:水的离子积常数(Kw)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水中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在25°C时,Kw = [H+][OH-] = 1.0 ×10^-14。

练习题6:描述酸碱滴定的原理。

答案:酸碱滴定是一种分析方法,通过精确测量酸碱反应的体积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当酸碱中和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的pH值会发生变化,通过指示剂或pH计可以确定滴定终点。

#### 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7:什么是原电池?答案: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不同金属电极(正极和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在原电池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产生电流。

练习题8:描述法拉第电解定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word版含答案
1.γ-放射线是A.α射线B.β射线C.γ射线D.X射线
答案:C.γ射线
2.NMR核磁共振波谱获取分子结构信息的原理是A.失去旋转对称性B.失去结构对称性C.旋转动能关联D.调换动能关联
答案:D.调换动能关联
3.下列物质的溶液pH最高为A.HClB.NaOHC.NaClD.H2SO4
答案:B.NaOH
4.下列物质最不利于正离子表示的是A.Ca^2+B.CaCl2C.CaCO3D.CaO
答案:B.CaCl2
5.以下有关催化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平衡B.催
化剂可以促使反应速率增大C.催化剂本身也可受到反应的影响D.催化剂
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A.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的平衡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O2溶液的pH值大于7B.HCl溶液的pH值小于7C.NaOH溶液的pH值小于7D.H2SO4溶液的pH值大于7
答案:B.HCl溶液的pH值小于7
7.常温下四氯化碳的溶解度随下列物质的增大而增大
A.NaOH
B.NaCl
C.HCl
D.H2SO4
答案:C.HCl
8.下列物质属于同类物质是A.NH3、HClB.NaHSO4、KHSO4C.NaOH、Ca(OH)2D.Na2CO3、K2CO3
答案:D.Na2CO3、K2CO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一)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座(一)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比较一、应用盖斯定律求焓变利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求未知反应焓变的方法:(1)确定待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是同侧还是异侧)。

(3)利用同侧相加、异侧相减进行处理。

(4)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通过乘除来调整已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并消去中间产物。

(5)实施叠加并确定反应热的变化。

二、反应热的比较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是带“+”“-”比较,还是不带“+”和“-”比较。

(2)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热不同。

如:H2(g)+12O2(g)===H2O(l)ΔH1=-a kJ·mol-1,2H2(g)+O2(g)===2H2O(l)ΔH2=-b kJ·mol-1,ΔH1>ΔH2,a<b。

(3)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

①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ΔH1<0,A(g)+B(g)===C(l)ΔH2<0,C(g)===C(l)ΔH3<0,因为ΔH3=ΔH2-ΔH1,所以ΔH2<ΔH1。

②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ΔH1<0,S(s)+O2(g)===SO2(g)ΔH2<0,S(g)===S(s)ΔH3<0,ΔH2+ΔH3=ΔH1,所以ΔH1<ΔH2。

(4)中和热为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

但当酸为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溶解放热,此时生成1 mol H2O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若是NH3·H2O等弱碱,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5)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N2(g)2NH3(g)ΔH=-92.2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92.2 kJ的热量,而不是3 mol H2(g)和1 mol N2(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就可放出92.2 kJ的热量,实际3 mol H2(g)和1 mol N2(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2 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 4 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反响过程中所开释或汲取的能量,叫做反响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响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是kJ/mol 。

比如 1 mol H2 (g) 焚烧,生成 1 mol H2O(g),其反响热H= kJ/mol 。

2.化学反响的实质就是反响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头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汲取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响达成时,若生成物开释的能量比反响物汲取的能量大,则此反响为放热反响;若生成物开释的能量比反响物汲取的能量小,反响物需要汲取能量才能转变成生成物,则此反响为吸热反响。

第二节1.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依据焚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焚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优异的燃料。

2.化石燃料储藏量有限,不可以重生,最后将会枯竭,所以此刻就应当追求应付举措。

举措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取代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能够制造甲醇或乙醇。

因为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能够重生,所以用甲醇、乙醇取代汽油是应付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举措。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并且单位质量的焚烧热值最高,所以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其他运输工具的优异燃料。

在目前,用氢气作燃料另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露,不便于储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其他化石燃料,成本高。

假如用太阳能和水低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打破,则氢气能源将拥有广阔的发展远景。

4.甲烷是一种优良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忧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批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 2 倍。

假如找到了合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柱状图略。

对于怎样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能够自由假想。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四全册专题讲练:第一章 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四全册专题讲练:第一章 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本章复习课1.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无关答案 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及发生条件。

化学反应是“断旧键,成新键”的过程。

断键需要吸收能量,只有当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时,才能使旧键断裂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许多放热反应仍需加热才能发生,如H2在空气(O2)中燃烧,开始应点燃,故A不正确;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一般不可能恰好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能量差一般通过“吸热”或“放热”途径找补(但热能不是化学反应的惟一能量变化方式,还有光能、声能、电能、动能等形式),B正确;有不少吸热反应不必加热也能发生,如盐类的水解就属于吸热反应,但升温可促进水解的进行,C、D均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 .化学反应的焓变用ΔH 表示,单位是kJ·mol -1C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 越大,表示放热越多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答案 C解析 ΔH 带符号,对于放热反应,ΔH 越大表示放热越少,对于吸热反应,ΔH 越大则表示吸热越多,故C 选项错误。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1 B .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D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答案 B解析 A 项无状态;C 项ΔH 的单位错;D 项ΔH 的`符号错。

4.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 ,它所生成的CO 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 g CaCO 3沉淀,则在此条件下完全燃烧1 mol 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 .0.5QB .QC .2QD .5Q答案 C解析 C 2H 5OH ~2CO 2~2CaCO 3~热量1 mol 200 g x100 g Qx =200 g 100 gQ =2Q 5.已知:①C(石墨,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②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 则③C(石墨,s)+12O 2(g)===CO(g)的反应热是 ( )A .-123 kJ·mol -1B .-676.5 kJ·mol -1C .-55.0 kJ·mol -1D .-110.5 kJ·mol -1答案 D解析 ①-②即得:C(石墨,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稀溶液中,1 mol 酸和1 mol 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B .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D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 C解析 A 、B 两项要注意对中和热、燃烧热概念的理解,前者是以稀的强酸、强碱反应生成1 mol H 2O 为标准,后者是以1 mol 纯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标准;D 项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过程中需吸收能量,即为吸热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三) Word版含答案_最新修正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三) Word版含答案_最新修正版

专题讲座(三)pH的相关计算(对应学生用书P48)一、单一溶液pH 的计算1. 强酸溶液,如H n A,设浓度为c mol·L-1,则:c(H+)=nc mol·L-1,pH=-lg(nc)。

2.强碱溶液,如B(OH) n,设浓度为c mol·L-1,c(OH-)=ncmol·L-1,则:c(H+)=K Wc(OH-),pH=14+lg(nc)。

二、混合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pH 的计算1.强酸与强酸混合。

c(H+)=c1(H+)V1+c2(H+)V2V1+V2,pH=-lg c(H+)。

2.强碱与强碱混合(25 ℃)。

c(OH-)=c1(OH-)V1+c2(OH-)V2V1+V2,c(H+)=10-14c(OH-),pH=-lg c(H+)。

3.强酸与强碱混合(25 ℃)。

(1)恰好反应:pH=7。

(2)酸过量:c(H+)=c(H+)·V a-c(OH-)·V bV a+V b,pH=-lg c(H+)。

(3)碱过量:c(OH-)=c(OH-)·V b-c(H+)·V aV a+V b,c(H+)=10-14c(OH-),pH=-lg c(H+)。

三、溶液稀释后pH的计算[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5 ℃时,0.01 mol·L-1的盐酸的pH=2。

2.100 ℃时,0.05 mol·L-1的Ba(OH)2的pH=11(100 ℃时,K W=10-12)。

3.25 ℃时,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pH=3.2。

4.25 ℃时,将pH=8的Na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pH=10.7。

5.25 ℃时,常温下,将pH=5的盐酸与pH=9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pH=6。

6.25 ℃时,将0.1 mol·L-1的盐酸和0.06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pH=12。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四)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专题讲座(四)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座(四)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

(1)原理。

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I2等。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

①氧化还原指示剂。

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

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

(4)实例。

①KMnO4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2MnO-4+6H++5H2C2O4===10CO2↑+2Mn2++8H2O。

指示剂: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一滴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Na2S2O3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不立即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

现有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3+6H+===2Mn2++5SO2-4+3H2O。

填空回答问题(已知Na2SO3溶液呈碱性):(1)该滴定实验中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外,还需用下列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 B.碱式滴定管C.量筒(10 mL) D.锥形瓶E.胶头滴管F.漏斗(2)不用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六)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一、一般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二、复杂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复杂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较简单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
三、题目给定总反应式
1.分析化合价,确定电极反应物与产物,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原理,写出正、负电极的反应物与产物。

2.在反应式的左边写出得失电子数,使得失电子守恒。

3.根据质量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气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A.CH3OH(g)+O2(g)===H2O(l)+CO2(g)+2H+(aq)+2e-
B.O2(g)+4H+(aq)+4e-===2H2O(l)
C .CH 3OH(g)+H 2O(l)-6e -===CO 2(g)+6H +(aq)
D .O 2(g)+2H 2O(l)+4e -===4OH -
解析:燃料电池中,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负极反应中不可能有氧气参与。

答案:C
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 2-)在其间通过。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 、b 均不参与电极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有O 2参加反应的a 极为电池的负极
B .b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 2-2e -+O 2-===H 2O
C .a 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
D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 2+O 2===2H 2O
解析:因为电子从b 电极流向a 电极,所以b 电极为负极,H 2在该极发生氧化反应;a 电极为正极,O 2在该极发生还原反应。

由此推断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H 2-2e -===2H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 2+2e -===O 2-,则电池总反应式为2H 2+O 2===2H 2O 。

12答案:D
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 2),充电时LiCoO 2中Li 被氧化,
Li +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 6)中,以LiC 6表示。

电池反应为LiCoO 2+C 6 CoO 2+Li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 6-e -===Li ++C 6
B .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 2+Li ++e -===LiCoO 2
C .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 .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解析:充电时,Li 被氧化,电池负极反应为
C 6+Li ++e -===CiC 6,故A 项错误;由于Li 为活泼金属,可与羧酸、醇等物质反应,故C 项错误;由于Li 的摩尔质量较小,所以锂电池的比能量应较高,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某新型可充电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该电池
的总反应式为3Zn +2K 2FeO 4+8H 2O
3Zn(OH)2+2Fe(OH)
3+4KOH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 -2e -+2OH -===Zn(OH)2
B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O +4H 2O +3e -===Fe(OH)2-
43+5OH -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 mol K 2FeO 4被氧化
D .充电时阳极附近的溶液的碱性减弱
解析:选项A ,放电时,在碱性条件下,Zn 失去电子为电池的负极:Zn -2e -+2OH -===Zn(OH)2;选项B ,根据放电时总电池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电子数需相等)可得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FeO +4H 2O +3e -===Fe(OH)3+5OH -;选项C ,放电时,2-
4K 2FeO 4被还原;选项D ,充电是放电的逆向反应,所以充电时,阳
极消耗OH-,导致阳极附近的溶液的碱性减弱。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