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伤学概论
2018中医筋伤学概论

2019/3/12
13
1956年成立各种中医学院。1958河南省平乐正 骨学院,连续培养四届235名骨伤科医师。 1959年成立了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1983 年福建中医学院首先开设骨伤专业。1986年 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直属国务院。1986年 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首届主任 委员:尚天裕,副主委:郭维淮。1986年成 立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大的学术流派. 北京:刘寿山、杜自明 天津: 苏绍三 上海:石筱山、魏指薪 河南: 高云峰、郭维淮 2019/3/12 山东:梁铁民 黑龙 14
治疗技术的丰富与完善阶段
• 宋代 张杲《医说》记载脚踩转轴法治疗关节僵硬, 说明损伤后期采用器械辅助进行功能锻炼。 • 元代 李仲南《永类钤方》、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确立了骨伤科三期用药原则以及熨烫、熏洗、敷贴等 外治方法。 • 明代 薛己《正体类要》 介绍跌打损伤的辨证论治。 重视整体疗法。经典句阐述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手法总论。 强调了摸法诊断治疗筋伤的重要性,归纳了正骨八法。 • 伤科的几部专著对筋伤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手法 治疗都有详细的记载。
12 •2019/3/12 中医筋伤发展成熟,形成了以武功治伤为主和药物內
蓬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阶段
新中国
• 五十年代 中医院校的成立,使得骨伤科恢 复,技术得以整理与提高。 • 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10多所中医院校成 立骨伤系,培养了大批学生。 • 60多年来开展的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 药研发和基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现在全国的中医骨伤流派
Ø 是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以及风 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俗称 “伤筋”。 Ø 定性定位:是最常见的疾病。骨科门诊 中大部分是筋伤患者。可见于:生产劳动、 交通运输、体育训练、军事训练、日常生 活,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中等等 Ø 主要症状: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2019/3/12 Ø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急慢性筋伤疾患逐
5.3.112筋伤概论

筋伤的治疗(二)
手法的作用
① 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②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③ 松解粘连、软化疤痕 ④ 疏、脱位、骨病、内科病) ② 手法选择:痛点(主症)四周痛(兼症) ③ 手法要求(均匀、 柔和、有力、适宜) ④ 手法禁忌症(皮肤病,凝血差,肿瘤,妊娠期, 骨病)
一致病因素在不同情况下可造成不同类型、 性质和程度的损伤
筋伤概论
筋
急性筋伤(损伤、断裂)-----疼痛、功能障碍
伤
的
病
日久、治疗不当、积劳
因
病
理
慢性筋伤(挛缩)------疼痛、功能受限
分 类
一、按不同形式暴力分 扭伤:间接暴力---使“筋”过度扭曲、牵拉引起的损伤 挫伤:直接暴力---打击、冲撞“筋” 损伤 碾伤: 钝性物体推移挤压,旋转挤压—皮下以及深部组织损伤
骨折脱位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病因病机
❖ 外因:
• 直接外力:棍棒打击、撞压、辗轧 • 间接外力:远离作用部位,传导暴力 •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动作
❖ 内因:
• 身体素质:体质强弱 • 年 龄:小儿、中老年 • 解剖结构:结构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关键在于部位 • 病理因素:
内外因关系
❖ 骨折筋伤,筋伤未必动骨 ❖ 外力和劳损是主要致病因素 ❖ 不同致伤因素造成不同损伤或同一损伤,同
筋伤概论
筋伤的治疗(四)
水针治疗
原理:将药物直接注入病灶,迅速起作用 适用:急慢性伤筋(慢性多用) 部位:痛点(避开A、V、N) 药物: 止痛消炎----普鲁卡因 + 强的松龙
营养神经-----B1、B12 活血通络------当归、红花注射液
手术治疗
适用于肌腱、韧带完全断裂者
筋伤概论-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另一方面,解剖结构异常者容易引起筋伤疾患,解剖结构正常,承受外力 的能力就强,因而也就不易造成筋伤;解剖结构异常,使肢体应力改变, 承受外力的能力也就相应减弱,因而比解剖结构正常者容易发生筋伤,例 如腰甑部有先天性的畸形和异常者就容易造成腰部扭伤。
(4)病理因素
人体组织的病变与筋伤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骨关 节疾病等,均可引起筋的病变。
第八章 筋伤
第一节 筋伤概论
病因病机 分类 诊查要点 筋伤并发症 治疗 预防与调护
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 伤,统称为筋伤。相当于西医学的软组织 损伤。“筋”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广义 的筋是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肌腱、韧带、关节囊、滑液囊、关节软骨 盘、椎间盘、腱鞘等软组织。
(1)外力伤害
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慢性劳损,是筋伤的主要致病因 素。
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外来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如棍棒打击、撞压碾轧 等暴力所引起筋的挫伤。
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远离于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如关节强力扭转所 引起筋的扭伤,可造成筋膜、肌腱、韧带的撕裂等。
3)肌肉强烈收缩: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可造成筋肉的牵拉撕裂伤。如突然弹 跳、高处跳下、猛烈奔跑使腓肠肌、比目鱼肌猛力收缩,可导致跟腱撕裂 损伤,甚则断裂。
03 【诊查要点】
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
1.筋伤初期
肢体受到急性损伤后,受伤处由于创伤反应致使气血瘀滞,脉络不通,而 产生局部的剧烈疼痛,神经挫伤后则有麻木感或电灼样放射性剧痛;局部 脉络受损,血溢脉外,伤后迅速肿胀,出现瘀血斑,其肿胀程度与暴力的 大小和损伤的程度有关,在2〜3天内瘀聚凝结;由于疼痛和肿胀,肌肉、 肌腱、神经损伤,关节内软骨板破裂,而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筋伤概论

筋伤
因外来暴力、慢性劳损或风寒湿邪侵袭等 原因所造成筋的损伤,即现代医学所指的 软组织损伤。
内伤
思考:何为“内”? 指暴力引起的人体气血、经络、脏腑损伤 或功能紊乱的一类病证。 又称内损、损伤内证。 比较:伤科“内伤”与中内“内伤”。
联系
一般来说,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或 骨病,但是骨折、脱位或骨病往往都伴有 不同程度的筋伤,有时骨折愈合或脱位整 复后往往遗留有筋的损伤。 总结:筋伤未必骨伤,而伤骨必定伤筋。 人体外部的损伤,也常常引起人体气血、 经络、脏腑功能损害而致内伤病变。
总结
中医筋伤内伤学是中医筋伤学及骨伤内伤 学的合称,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各种原因导致筋的损伤及气血、经 络、脏腑受损的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 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课程。
二、中医筋伤内伤学发展简史
复习:“金元四大家”都有谁?
(一)萌芽时期(战国以前)
原始疗法的出现: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 衍、生产劳动着。据史料考证,先民在劳动、生 活和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在与虫蛇猛兽的搏 斗中,各种创伤疾病在所难免。为了医治损伤, 古人通过用手抚摸、按压肿痛之处以祈求减轻疼 痛,用树叶、草茎等涂擦、包扎伤口或固定肢体 以止血、消肿、止痛,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也 是筋伤原始疗法的起源。
(二)奠基时期(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概念—筋、筋膜、筋经、宗筋、肌肉等。 理论—肝主筋,肾主骨。 气伤痛,形伤肿。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 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三)形成时期(两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了筋伤有别于 骨折、脱臼的诊断,并论述了筋伤的治疗方法及预 后。 唐·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骨伤科专著。认为内伤的关键是瘀血,总结了内 伤七步治疗法;对筋伤的治疗采用“小红丸”、 “大红丸”、“黑丸子”、“黄药末”等方药,并 采用外洗、外敷的药物疗法及“动静结合”的原则。 总结:活血—当归、赤芍;壮骨—骨碎补、牛膝、 何首乌;止痛—川乌、细辛;退肿—赤小豆。
中医筋伤学(421页)

概论
• 1 筋伤学的概念 • 凡因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
原因造成筋的损伤,统称筋伤。
• 近日,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 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显示,认为经常腰酸背痛比例为62%, 慢性劳损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 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 高达50%,比如科技、新闻、广告、 办公室人员、教师、出租车司机、售货 员、家庭妇女等更是高发人群。
• 三、筋伤的并发症 • (一)撕脱性骨折 • (二)关节失稳或脱位 • (三)神经损伤 • (四)血管损伤 • (五)骨质疏松
筋伤的辨证诊断方法
• 一、问诊 • (一)主诉 • (二)问受伤的原因 • (三)问受伤时的姿势和部位 • (四)问受伤的时间
• (五)问疼痛 • (六)问肢体功能情况 • (七)问寒热 • (八)问昏迷
与远节指 骨平行
近 指 间 0100°远指间 0-80°
拇
内
同上
指
收
腕 掌 关 与食指平 与拇指平 0-60°
节
行
行
下肢
关节
运动
受检体位
测角计放置方法
轴心
固定臂
移动臂
正常值
髋
屈
伸
仰卧或侧卧, 对侧下肢伸 直
侧卧,被测 下肢在上
股骨大转子 同上
与身体纵轴 平行
同上
与股骨纵 轴平行
现代交通在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由此 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已成为对 人类生命安全威胁 最大的“世界第一公害”,全世界的交通事故伤 的人数也有逐渐增加趋势。在本世纪中全世界因 车祸致死的人数已超过3400万,伤残者约数亿。 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约6万,伤者近20万, 创伤已成为国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前四位依次 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疾病、心血 管疾 病),而创伤中的半数为交通事故。故西方 把交通事故伤称为“发达社会疾病”。交通事故 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 压榨伤及跌打伤等。
大学生精品课件:筋伤概论

– 慢性伤筋与骨痨、骨肿瘤的鉴别:X-Ray
并发症
• 小骨片撕脱 • 神经损伤 • 损伤性骨化 • 关节内游离体 • 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
• 原则:调理气血、筋骨并重 标本兼治、内外结合
• 方法:理筋手法、内外用药、针灸、小 针刀、水针、练功、固定等
好发于多动关节和负重关节
• 内因
– 身体素质:体质的强弱 – 生理特点:年龄 – 病理因素:解剖结构
分类
清代:筋强、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翻、
筋寒、筋热
❖ 暴力形式
❖扭伤:间接暴力,关节周围 ❖挫伤:直接暴力,作用点,皮肤破损 ❖碾伤:推移或旋转,皮下和深部组织的严重损伤
复合伤:扭挫伤 碾挫伤
➢小针刀疗法 ➢水针疗法:针灸水针、局部封闭 ➢固定:相对固定和绝对固定 ➢练功:康复
颈椎病
定义
•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 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包括咽喉部感染) 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 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 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 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 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 国外1995年研究发现,人类10岁髓核退变,50岁以后95%椎 间盘退变
• 颈椎力学失衡理论
– 脊柱静力平衡 – 脊柱动力平衡
• 颈部肌力平衡失调,在原有生理退行性变化的基础上, 使颈椎特别是椎间盘增加了退变,使椎间盘体积变小, 以致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减弱,退变加速,最终导致病 变的椎体、椎间盘、韧带等刺激或压迫相邻近的神经 根、血管、脊髓等而发生一系列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 “痉证”、“痿证”、“头痛”、“眩 晕”、“项强”、“肩痛”、“虚劳” 等病证
中医筋伤学

中医筋伤学第一节伤筋概论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的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关节软骨及其他各种软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筋的范围比较广泛,伤筋是伤科最常见的疾患。
一、伤筋病因(一)外因外因主要指外力的伤害,与外感六淫之邪关系密切。
根据外力的性质,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持续劳损三种。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撞击、挫压、牵拉、扭转等均可引起急性伤筋;持续劳损可造成慢性伤筋。
某些长期、单调、反复的动作,积劳也可发生劳损伤筋。
伤筋之后,复感风、寒、湿邪,局部伤瘀挟痹,使伤筋病程较长,恢复缓慢,易转为慢性伤筋。
(二)内因伤筋的病因与患者年龄、体质、局部的解剖结构等内在因素关系密切。
小儿筋骨发育不全,易发生扭伤、错缝、桡骨小头半脱位。
青壮年活动运动多,故筋肌断裂、撕裂伤较为常见。
而老年人气血虚弱、脏腑衰惫,则关节劳损、筋肌粘连、活动功能障碍的疾病常见。
体质虚弱,稍过劳累,即感筋骨酸痛,易发劳损。
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弱或解剖结构特殊也容易造成一些损伤。
如肩关节关节盂浅窄,关节前下韧带较薄弱,故损伤的机会较其他关节多。
伤筋疾病的发生,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是基础。
不同的外因可引起不同的筋的损伤,但由于内因的影响,在同一外因情况下,伤筋的种类、程度和性质都可有所不同。
只有这样全面地理解伤筋的病因,审因论治,才会对伤筋的诊断、治疗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伤筋的分类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1,根据病程不同分类(1)急性伤筋:指由暴力引起的,不超过2周的新鲜的筋的损伤。
(2)慢性伤筋:多指急性伤筋失治或治疗不当,超过2周的筋的损伤。
积劳成伤筋,慢性劳损造成的筋的损伤也属此类。
慢性伤筋好发于多动关节及负重部位。
急性伤筋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迁延日久,伤处气血滞涩、血不荣筋,导致筋肉挛缩、疼痛、活动受限,变为慢性伤筋。
2,根据暴力形式不同分类(1)扭伤:扭伤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牵拉,引起损伤或撕裂。
筋伤学概论

筋伤的现代检查手段
▪ 肢体测量法 ▪ 神经系统检查法 ▪ 特殊检查法 ▪ 现代仪器检查法
肢体测量法
▪ (一)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 (二) 肢体长度的测量 ▪ (三) 肢体围径的测量
肢体测量法
神经系统检查法
(一) 感觉检查 (浅) 1、触觉 2、痛觉 3、温度感 (深) 4、位置感 5、震动感
练功疗法
注意事项: 1、合适的功法 2、动作的准确 3、循序渐进 4、避风寒,保温暖 5、持之以恒,坚持练功
药物治疗
一、 内治法 (一)早期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二)中期 和营止痛, 理伤续筋 (三)晚期 补气养血, 补益肝肾, 补 益脾胃
药物治疗
二、 外治法 (一)敷帖药 (二)搽擦剂 (三)熏洗湿敷剂 (四)热熨药
▪ (一) 脊柱检查 (1) 头顶叩击试验(击顶试验) (2) 椎间孔挤压试验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神经牵拉 试验) (4) 直腿抬高试验 (5)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Laseque's) (6) 屈髋伸膝试验 (7) 骶髂关节分离试验("4"试验) (8) 分腿试验(床边试验)
特殊检查法
▪ (二) 上肢检查 1、 肩关节痛弧 2、 冈上肌断裂试验 3、 (1)网球肘试验(Mill's) (2)Cozen's 试验 4、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 5、 屈腕试验
筋伤的检查方法
(三)问诊: 问一般情况、主诉、受伤时间、原因、受
伤部位、伤后处理过程、寒热、疼痛及肢体功 能等。
筋伤的检查方法
(四)切诊: 1、脉诊 2、摸诊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①摸痛处 ②摸畸形 ③摸 肤温 ④摸异常活动 ⑤摸肿块 主要摸诊方法:①触摸法 ②挤压法 ③扣 击法 ④旋转法 ⑤屈伸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肩关节痛弧 2、 冈上肌断裂试验 3、 (1)网球肘试验(Mill's) (2)Cozen's 试验 4、 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 5、 屈腕试验
(三)
下肢检查
1、 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Thomas') 2、 单腿独立试验 (臀中肌试验)Trendelenburg's 3、 浮髋试验 4、 膝关节分离试验 5、 推拉试验(抽屉试验) 6、 半月板损伤试验(MC-murray) 7、 半月板研磨试验(Apply) 8、 半月板重力试验(侧卧屈伸试验)
(二)闻诊:
• 1、关节弹响声 • 2、肌腱和腱鞘的磨擦音
• 3、关节磨擦音
(三)问诊: 问一般情况、主诉、受伤时间、原因、 受伤部位、伤后处理过程、寒热、疼痛及肢 体功能等。
(四)切诊: 1、脉诊 2、摸诊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①摸痛处 ②摸畸形 ③摸肤温 ④摸异常 活动 ⑤摸肿块 主要摸诊方法:①触摸法 ②挤压法 ③扣击法 ④旋转法 ⑤屈伸法
信金党
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 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 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 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 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 门临床学科。
相当现代医学解剖学中四肢和躯干部位的 软组织,主要指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 腱鞘、滑液囊、椎间盘、关节软骨等软组织。
肢体测量法
神经系统检查法 特殊检查法
现代仪器检查法
(一)
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 (二) 肢体长度的测量 (三) 肢体围径的测量
部位 躯干
测量长度 躯干全长 上肢全长 上臂全长 前臂全长 下肢全长 大腿全长 小腿全长
标志(起、止) 颅顶 肩 峰 肩 峰 桡骨头 髂前上棘 髂前上棘 髌骨中心 尾端 中指末端 肱骨外上髁 桡骨茎突 内踝 髌骨中心 内髁
筋伤疾患与五脏六腑均存在相关 联系,但以肝脾肾最为密切。肝藏 血,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则 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脾主肌肉,主运动,司运化,脾运 化失司则清阳不布,气血亏虚,筋
肉失养导致筋肉萎缩无力,四肢倦
怠等症;肾主骨,生髓,筋附着于
Hale Waihona Puke 筋伤可导致经络受损而阻塞,气血之道 不得宣通而为肿为痛。反之,经脉本身病变 亦可影响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而出现相应证 候。
1.X线检查 主要用于与骨折、脱位和骨病的 鉴别诊断。 (1) 筋伤疾患常见的 X 线基本表现为:①软 组织厚度增加,局部膨隆;②局部软组织影 像密度增高;③原有组织层次混乱不清晰; ④因皮下组织内有间质水肿而成网状结构; ⑤由于关节内积液、积血致关节囊膨隆。 (2) 筋伤 X 线摄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 X线平片:② 应力下摄片:③造影检查:
(一)古代筋伤分类: *筋断--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
*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伤后偏离原正常解 剖位置; *筋强--筋伤后僵硬强直,见于陈伤瘀结不化; *筋粗--筋伤后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或 痉挛)而变粗; *筋结--筋伤后气血凝滞而呈囊性肿块; *筋缩--筋伤后出现缩短现象,即筋挛缩; *筋痿--筋伤后筋腱功能减弱,痿软无力; *筋柔--筋伤后关节松弛乏力。
1、按损伤性质
(二)现代筋伤分类
急性筋伤 突然的暴力损伤 慢性筋伤 积累性暴力损伤
2、按受伤时间长短
新鲜性筋伤 2周内的筋伤 陈旧性筋伤 筋伤超过2周未愈者,又称 陈伤、宿伤
3、按受伤方式
扭伤 挫伤 碾压伤 切割伤
4、按筋伤的病理
筋伤血瘀 筋出槽 筋撕裂伤 筋断裂伤 骨错缝
上肢
下肢
(浅) 1、触觉 2、痛觉 3、温度感 (深) 4、位置感 5、震动感 (二) 运动检查 肌容积、肌力、肌张力
(一) 感觉检查
(三)
反射检查
1、浅反射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 射、臀反射 2、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 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3、病理反射 霍夫曼氏征(Hotfman)、巴 彬斯基征(Babinski)、髌振挛、踝振挛
外 { 因
外力---直接,间接,持续劳损 外感六淫 邪毒感染
内 年龄 { 体质 因 解剖结构 职业工种 先天因素
筋伤可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及筋骨关节的
功能紊乱,除出现局部的症状之外,还可引 起一系列的全身反应。
在筋伤中气血病理改变多为气滞血瘀和气血 两虚两类: 1、气滞血瘀:外来暴力引起筋伤后,气血 受损、气机不利、运行受阻而致气滞血瘀, 为痛为肿。 2、气血两虚:伤后日久会产生面色无华, 疲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自汗气短, 唇舌淡白,脉细无力等全身症状。
• (一) 脊柱检查
(1) 头顶叩击试验(击顶试验) (2) 椎间孔挤压试验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神经牵拉试验) (4) 直腿抬高试验 (5)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Laseque's) (6) 屈髋伸膝试验 (7) 骶髂关节分离试验("4"试验) (8) 分腿试验(床边试验)
(二)
上肢检查
伤筋而致血瘀时,由于积瘀生热,热邪 灼伤津液,可使津液出现一时性消耗过多, 而使滋润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出现口渴、咽 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苔黄而干糙等 症。由于重伤久病,常能严重耗伤阴液,除 了可见较重的伤津证候外,还可见全身情况 差、舌色红绛而干燥、舌体瘪瘪、舌苔光剥、 口干而不甚欲饮等症。
骨缝是指骨与骨相连接处的间隙,也是关节
之间的间隙,存在于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 这些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微细的离位, 即称为骨错缝--类似于半脱位。 当筋遭受外力作用后,经筋走形的正常位置 被破坏,改变了筋的正常位置,称为筋出槽 --类似于肌腱滑脱。 骨错缝及筋出槽必然导致筋伤。
(一)望诊: 一、 望全身 神色形态 二、 望局部 肤色、畸形、肿胀、功能活动 三、 望舌(略)
凡因各种外力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 成筋的损伤,统称筋伤,俗称伤筋,亦即现 代医学所指的软组织损伤。
* 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骨病。 * 骨折、脱位、骨病---不同程度的筋伤 * 骨折愈合后,脱位整复后---遗留筋的损伤。
现代医学对现代筋伤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 相关学科包括局部解剖学、运动医学、创伤 骨科学、推拿按摩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