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伤概论-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筋伤-髋部筋伤(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中医学认为是正气受损,卫外不固,风寒湿毒乘虚而入,致使关节脉络不 通,气血运行受阻而致。
02 【诊查要点】
多数起病急骤,起病前患儿多有蹦、跳、滑、跌等外伤史。髋关节疼痛、 肿胀,跛行,可伴有同侧大腿内侧及膝关节疼痛。髋关节囊前方及后方均 可有压痛,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被动内旋、外展及伸直活动 受限,且疼痛加剧,并有不同程度的股内收肌群痉挛。可见骨盆倾斜,两 下肢不等长,患肢比健肢长0.5〜2cm。个别病例发热,持续数天,重者类 似急性关节感染。
儿童股骨头尚未发育成熟,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大,关节囊比较松弛,当髋 关节受到外展牵拉时,股骨头从髋臼内被拉出一部分。由于关节腔内负压 的作用,可将髋关节内侧松弛的关节滑膜吸入关节腔内。
当股骨头恢复原来位置时,由于部分滑膜嵌顿于关节腔内,使关节不能完 全复原;此外,关节内脂肪、关节内韧带也可能被挤压或反折在股臼与股 骨头之间,影响股骨头恢复到原来位置,因而引起韻关节短暂的急性肿痛 及渗液的滑膜炎症。为了减轻嵌顿滑膜或脂肪、韧带所受的压迫,骨盆出 现代偿性倾斜,使伤肢呈假性变长,患儿不敢放开脚步行走。
04 【治疗】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和外敷药 物等治疗。
1.理筋手法
患儿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拇指轻柔弹拨患髋股内收肌群,以缓解 肌肉痉挛;而后一手虎口压在腹股沟处,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将下肢拔 直环绕摇晃髋关节;将患侧踝部夹在腋下,在拔伸牵引下,将伤侧髋关节 尽量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令患肢屈髋、内收、内旋,同 时缓缓将伤肢伸直;若患肢变短者,则做屈髋、外展、外旋手法。检查双 下肢等长,骨盆不倾斜,症状即可消失。若仍有残留症状,可再施手法1次。 一般患者经手法治疗后1次可愈。
X线摄片检查,可有髋关节间隙增宽表现,无骨质破坏oMRI检查,可见关 节腔积液、关节囊增厚等信号。髋关节穿刺检查,穿刺液透明,细菌培养 阴性。关节囊滑膜组织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 数可增高,血沉略快。多数病例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 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在正常范围以内。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大学生精品课件:筋伤概论

– 慢性伤筋与骨痨、骨肿瘤的鉴别:X-Ray
并发症
• 小骨片撕脱 • 神经损伤 • 损伤性骨化 • 关节内游离体 • 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
治疗
• 原则:调理气血、筋骨并重 标本兼治、内外结合
• 方法:理筋手法、内外用药、针灸、小 针刀、水针、练功、固定等
好发于多动关节和负重关节
• 内因
– 身体素质:体质的强弱 – 生理特点:年龄 – 病理因素:解剖结构
分类
清代:筋强、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翻、
筋寒、筋热
❖ 暴力形式
❖扭伤:间接暴力,关节周围 ❖挫伤:直接暴力,作用点,皮肤破损 ❖碾伤:推移或旋转,皮下和深部组织的严重损伤
复合伤:扭挫伤 碾挫伤
➢小针刀疗法 ➢水针疗法:针灸水针、局部封闭 ➢固定:相对固定和绝对固定 ➢练功:康复
颈椎病
定义
• 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 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包括咽喉部感染) 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 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 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 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 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 国外1995年研究发现,人类10岁髓核退变,50岁以后95%椎 间盘退变
• 颈椎力学失衡理论
– 脊柱静力平衡 – 脊柱动力平衡
• 颈部肌力平衡失调,在原有生理退行性变化的基础上, 使颈椎特别是椎间盘增加了退变,使椎间盘体积变小, 以致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减弱,退变加速,最终导致病 变的椎体、椎间盘、韧带等刺激或压迫相邻近的神经 根、血管、脊髓等而发生一系列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 “痉证”、“痿证”、“头痛”、“眩 晕”、“项强”、“肩痛”、“虚劳” 等病证
骨折-下肢骨折(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治疗】
应按照骨折的时间、类型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 决定治疗方案。新鲜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折不 需复位,但患肢应制动;移位骨折应尽早给予 复位和固定;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可采用髋关节 重建术或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的截骨术,以促进 骨折愈合或改善功能。
1.整复方法
(1)屈髋屈膝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其 腘窝,并使膝、股均屈曲90°,向上牵引,纠正缩短畸形。 然后内旋外展髋关节并伸直下肢,以纠正成角畸形, 并使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可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 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图6-69)。
第三节 下肢骨折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故需要良好的 稳定结构,两下肢要等长。当下肢发生骨折后, 对骨折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 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若患肢成角 畸形,将会影响肢体的承重力;若患肢短缩在 2cm以上者,则会出现跛行。
Hale Waihona Puke 下肢肌肉发达,骨折整复后,单纯夹板固 定难以保持断端整复后的位置,尤其是股 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常需配 合持续牵引,固定时间也应相对长些,以 防止过早负重而发生畸形或再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踝上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 髌骨骨折 胫骨髁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 踝部骨折 距骨骨折 跟骨骨折 跖骨骨折 趾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的骨折。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角 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 140°之间。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儿 童平均为151°,而成人男性为132°,女性为 127°。
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 不多,除由股骨干髋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 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 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较低。
内伤(中医骨伤科学十三五教材)

损伤的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内外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必须正确理解 内因与外因这一辩证关系,才能认识内伤疾患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更好地 掌握内伤的辨证论治方法。
02 【诊查要点】
人体遭受外力作用而发生损伤后,由于气 血、营卫、皮肉筋骨、经络、脏腑及精津 受影响而产生病理变化,因而出现一系列 临床症状,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诊断内伤的 性质、类型、程度,以及了解内伤的发生、 发展过程与预后都有重要的价值。
1.全身症状
轻微的受伤一般无全身症状。一般内伤,由于气滞血瘀,经络阻滞,脏腑 不和,往往表现为神疲纳呆,夜寐不安,便秘,形羸消瘦,舌紫暗或有瘀 斑,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若气逆血蕴于肺脏,则胸胁满闷,喘咳少气;若失血过多,则口渴烦躁, 小便短少;若瘀血攻心,则昏愦不知人事。严重的内伤还可出现面色苍白, 肢体厥冷,汗出如油,冷汗战栗,呼吸低微,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节 或微细甚至消失,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等厥逆现象。
01 【病因病机】
பைடு நூலகம்.外因
(1)直接暴力
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而致的伤患,多由跌仆、坠堕、撞击、压轧、 拳击、殴打等引起。临床以伤血为主要特征,并可直接损伤其所在部位的 气血、经络、脏腑。其损伤程度决定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受伤的部位,严重 者可致脏腑破损出血,危及生命。
(2)间接暴力
外来暴力间接作用于人体而致的伤患,多由于负重、闪挫或扭披等引起。 因用力过度屏气而引起的内伤,俗称屏伤;因用力时体位不正,动作不协 调而突然闪挫或强力扭披所引起的内伤,称为闪伤或扭伤。间接暴力引起 的损伤,临床特征以伤气为主,损伤发生在远离外力接触的部位。
③功能障碍:由于损伤后气血阻滞引起剧烈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及组织 器官的损害,可引起肢体、躯干或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伤 在手臂则活动受限;伤在下肢则步履无力或行动困难;伤在腰背则俯仰阻 抑;伤在关节则屈伸不利;伤在颅脑则神明失守;伤在胸胁则心悸气急; 伤在肚腹则脱腹痞满胀闷。若组织器官仅仅为机能紊乱,无器质性损伤, 功能障碍可以逐渐恢复;若组织器官有形态上的破坏与器质性损伤,功能 障碍则难以完全恢复。
中医筋伤学教材

目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二、筋的概念三、筋伤的概念四、筋伤学发展简第二节筋伤的病因病机一、筋伤的病因二、筋伤的病机第三节筋伤的分类一、古代分类方法二、现代分类方法第四节筋伤的辨证诊断一、临床表现二、辨证诊断三、筋伤的并发症第五节筋伤的治法一、筋伤的治疗原则二、筋伤的手法治疗三、固定疗法四、药物治疗五、练功疗法六、其他疗法第2章肩部筋伤第一节肩部扭挫伤第二节肩袖损伤第三节牵拉肩第四节肱二头肌腱断裂第五节冈上肌腱炎第六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第八节肩峰下囊炎第3章肘部筋伤第一节肘关节扭挫伤第二节小儿桡骨头错缝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肱骨内上髁炎第五节旋前圆肌综合征第六节旋后肌综合征第七节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第八节尺骨鹰嘴滑膜囊炎第4章腕及手部筋伤第一节腕关节扭挫伤第二节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第三节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伸、指屈肌腱断裂第六节腱鞘囊肿第七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第八节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第5章髋及大腿部筋伤第一节股四头肌损伤第二节股内收肌群损伤第三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第四节弹响髋第五节股骨大转子滑膜囊炎第6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第一节膝关节胫、腓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膝交叉韧带损伤第三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第四节髌腱断裂第五节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第六节腓肠肌损伤第七节髌前、髌下滑膜囊炎第八节髌骨软化症第九节髌下脂肪垫肥厚第十节腘窝囊肿第十一节伸膝装置粘连第7章踝及足部筋伤第一节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一、外侧副韧带损伤二、内侧副韧带损伤第二节跗跖关节扭伤第三节跟腱断裂第四节腓骨长、短肌腱滑脱第五节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第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七节跟痛症一、痹证性跟痛症二、足底腱膜炎三、跟骨下脂肪垫炎四、肾虚性跟病症五、跟骨骨刺第八节跖痛症第九节〓外翻与〓囊炎第8章颌颈部筋伤第一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第二节颈部急性扭挫伤第四节落枕第五节颈椎病第六节肌性斜颈第9章胸背部筋伤第一节胸壁扭挫伤第二节胸椎关节突关节错缝第三节项背筋膜炎第四节胸廓出口综合征第10章腰骶部筋伤第一节急性腰扭伤一、急性腰肌筋膜扭挫伤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三、急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扭伤第二节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节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第四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五节腰椎椎管狭窄症第六节骶髂关节损伤第七节腰椎退行性滑脱第八节腰臀部筋膜炎第九节臀肌挛缩症第十节梨状肌综合征第十一节坐骨结节滑膜囊炎第十二节骶尾部挫伤一、尾骨挫伤二、尾骨疼痛第11章周围神经损伤第一节周围神经的解剖、生理、病理、损伤原因及分类一、解剖生理二、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三、损伤原因及分类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检查第三节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四节上肢神经损伤一、臂丛神经损伤二、桡神经损伤三、正中神经损伤四、尺神经损伤第五节下肢神经损伤一、坐骨神经损伤二、胫神经损伤三、腓总神经损伤第12章四肢血管损伤第一节四肢血管损伤的病理类型第二节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第三节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附方索引第1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筋伤学的概念中医筋伤学是在中医骨伤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为骨伤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来研究人体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筋伤学历届教材

中医筋伤学历届教材
以下是一些中医学历届教材中关于筋伤的内容:
1.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到:“筋者,众肉
之长也,留而不去,撑而不缩,和而不散,暴而不折,附丽周身。
”强调了筋的重要性和其在身体中的作用。
2. 《伤寒论》:《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一些与筋伤相关的病症,如“脉浮而紧,此名传变,筋伤为病”,“伤寒,经绎不利,身体微怠者,宜理筋养血。
”说明了中医对于筋伤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
3. 《外科正宗》:此书是宋代外科医书,其中有关于筋伤的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内容包括筋伤的病因、判断筋伤的程度与位置的方法,以及采用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4. 《诸病源候论》: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所著的一本医学著作,在其中有关于筋伤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的内容。
其中提到了常见的筋伤病症如扭伤、挫伤等,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些都是中医学历届教材中关于筋伤的部分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关于筋伤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被加入其中,所以不同的教材会有一些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方面,解剖结构异常者容易引起筋伤疾患,解剖结构正常,承受外力 的能力就强,因而也就不易造成筋伤;解剖结构异常,使肢体应力改变, 承受外力的能力也就相应减弱,因而比解剖结构正常者容易发生筋伤,例 如腰甑部有先天性的畸形和异常者就容易造成腰部扭伤。
(4)病理因素
人体组织的病变与筋伤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内分泌代谢功能障碍、骨关 节疾病等,均可引起筋的病变。
第八章 筋伤
第一节 筋伤概论
病因病机 分类 诊查要点 筋伤并发症 治疗 预防与调护
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所造成筋的损 伤,统称为筋伤。相当于西医学的软组织 损伤。“筋”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广义 的筋是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肌腱、韧带、关节囊、滑液囊、关节软骨 盘、椎间盘、腱鞘等软组织。
(1)外力伤害
有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慢性劳损,是筋伤的主要致病因 素。
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外来暴力直接作用部位。如棍棒打击、撞压碾轧 等暴力所引起筋的挫伤。
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远离于外来暴力作用的部位。如关节强力扭转所 引起筋的扭伤,可造成筋膜、肌腱、韧带的撕裂等。
3)肌肉强烈收缩: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可造成筋肉的牵拉撕裂伤。如突然弹 跳、高处跳下、猛烈奔跑使腓肠肌、比目鱼肌猛力收缩,可导致跟腱撕裂 损伤,甚则断裂。
03 【诊查要点】
筋伤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
1.筋伤初期
肢体受到急性损伤后,受伤处由于创伤反应致使气血瘀滞,脉络不通,而 产生局部的剧烈疼痛,神经挫伤后则有麻木感或电灼样放射性剧痛;局部 脉络受损,血溢脉外,伤后迅速肿胀,出现瘀血斑,其肿胀程度与暴力的 大小和损伤的程度有关,在2〜3天内瘀聚凝结;由于疼痛和肿胀,肌肉、 肌腱、神经损伤,关节内软骨板破裂,而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2.内因
内因是指受人体内部因素影响而致筋伤的 因素。筋伤常与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 构和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1)年龄
筋伤的发病与年龄有关。不同的年龄,筋伤的好发部位和发生率不一样。 儿童筋骨发育不全,易发生扭伤,例如小儿好发髓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等; 青壮年活动和运动多,易造成筋的扭挫伤、撕裂伤等;中老年易出现劳损 性、退行性疾病,例如多发生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
4)慢性劳损:是慢性筋伤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单调或反复的动作,应 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可引起局部筋肉积劳成伤。如长期弯腰工作可造 成腰肌劳损,反复伸腕用力可发生肱骨外上髁炎等。
(2)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与筋伤疾病关系密切。各种损伤可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滞, 引起筋肉挛缩或松弛无力,或关节活动不利,肢体功能障碍。也可使急性 筋伤缠绵难愈或使慢性筋伤症状加重,如落枕常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风 寒湿邪侵袭是筋伤中比较常见的病因之一。
(3)碾挫伤
是指由于钝性物体的推移或旋转挤压肢体,造成以皮肤、皮下及深部组织 为主的严重损伤。碾挫伤往往形成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腱、肌肉组 织与神经、血管俱伤,且易造成局部的感染和坏死。
2.根据筋伤的程度分类
可分为撕裂伤、断裂伤和筋伤错缝。
(1)撕裂伤是指暴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筋的组织 撕裂性损伤。伤后导致络脉受伤,血离脉道,瘀血凝结,肢体功能障碍。
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筋与骨两者 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是互相影响。 “伤筋动骨”说明筋伤会影响骨骼,筋伤 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但是骨折、脱位 均可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筋伤。
01 【病因病机】
筋伤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 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1.外因
主要是外力伤害,但与外感六淫也有密切 关系。
02 【分类】
1.根据暴力的形式分类
可分为扭伤、挫伤和碾挫伤。
(1)扭伤
是指间接暴力使肢体和关节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外力远离 损伤部位,发病却在关节周围,其关节及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肌腱、 韧带、软骨盘等过度扭曲、牵拉而引起损伤。
(2)挫伤
是指直接暴力打击或跌仆撞击、重物挤压等作用于人体,引起该处皮肤、 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等组织损伤。挫伤症状以直接受损部位的皮 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轻则局部血肿、瘀斑,重则肌肉、肌腱断裂,关 节错位或神经、血管的严重损伤。
(2)体质
筋伤的发生与体质的强弱有密切的联系。体质强壮,气血旺盛,肝肾充实, 筋骨则强盛,承受外界的暴力和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强,因此也就不易发 生筋伤;而体弱多病,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筋骨则萎软,承受外界暴力 和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弱,则易发生筋伤。
(3)解剖结构
筋伤的发生与局部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筋伤易发生于解剖结构 薄弱的部位,人体解剖结构有强弱之分,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较强,不易 引起损伤,例如髄关节,骨骼结构和周围的韧带等组织都较强大,因此不 是较强大的暴力就不易造成髄关节部位的筋伤;有些部位的解剖结构本身 较弱,其损伤机会也就较多,容易损伤,例如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 的关节,其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周围韧带也较薄弱,因此损伤的机会也就 比其他部位多。
(2)断裂伤是指暴力作用于肢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等筋的组织断裂伤。 伤后导致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 临床表现。
(3)筋伤错缝是指暴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膜、韧带、关节软骨盘等筋的组 织位置改变。伤后因筋的特殊解剖位移,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根据筋伤的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筋伤和慢性筋伤。
(1)急性筋伤
亦称新伤,是由突然暴力所引起的,不超过2周的筋的新鲜损伤。急性筋伤 的特点,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斑、功能障碍 等症状较明显。
(2)慢性筋伤
是指因劳逸失度、姿势不正或长期单一姿势,外力积累导致筋的慢性劳损。 慢性筋伤好发于多动关节及负重部位。由于局部频繁活动,劳作过度,操 作姿势不当,致使肌筋疲劳与磨损,气血运行不畅,筋失荣养。如长期伏 案工作容易形成颈项部肌肉筋膜劳损、颈椎病等;腰部长期负重或反复弯 腰劳作容易导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急性筋伤失治、治疗不当, 可发展成为慢性筋伤,即陈旧性筋伤,亦称陈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