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考试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介之推不言禄晋侯①赏从亡者。

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给文公食。

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怨恨。

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市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尤:指责B.盍.亦求之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答案】D【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B.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C.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D.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答案】B【解析】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古文赏析
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而晋文公不以此为“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便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找不到,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简析】
感:感觉到很重的怨怼和酸楚情绪,总有言不由衷的感觉。凡事天定说,更是荒谬可笑。人们为一件希望渺茫的事努力时,还只是说:“尽人事,听天命。”就算是宿命论,起码还强调要尽到人们自己的努力啊。不懂《古文观止》收录这段的理由。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作品介绍】
《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介之推不言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介之推不言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介之推不言禄》(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

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

”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

”至死不复见。

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

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

”使人召之,则亡。

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遂求A其所B在C闻其入绵上山D中E于是文公表绵上F山中而封之G以为介推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不同。

(2021年整理)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2021年整理)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的全部内容。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

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

我还是逃跑吧。

”于是逃到狄国。

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献给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

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

”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

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原文及译文当赏原文: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

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

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

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晋文侯反国,赏从亡者,而陶狐不与。

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

”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

三者。

所以赏有功之臣也。

若赏唐国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

”周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後力,晋公其当之矣!”秦小主夫人用奄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

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入,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

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从焉氏塞,菌改入之。

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

奉命曰:“寇在边。

”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

”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

”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雍,围夫人,夫人自杀。

公子连立,是为献公。

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

监突争之曰:“不可。

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

”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

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

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

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

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译文:人民没有别的途径了解上天,人民依据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运行了解上天。

四季寒暑日月星辰的运行适宜,那么各种有生命有血气的物类,就能各得其所、各安其生了。

臣下也没有别的途径了解君主.臣下依据君主赏罚爵禄如何施予来了解君主。

君主赏罚爵禄施予得恰当,那么亲疏远近、贤和不肖的人就都竭尽其力为君主所用了。

晋文公回到晋国,赏赐跟随自己流亡的人,而陶狐不在其中。

文公的左右侍从说:“您回到晋国,三次拿出爵禄赏人,陶狐却不在其中,想冒昧地请教您这样做的道理。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与翻译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与翻译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

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

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

我还是逃跑吧。

”于是逃到狄国。

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献给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

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

”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

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

”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

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

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

蚕妇在树上听到后告诉了姜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
左传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