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时之诗》有感

合集下载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诗句

四时田园杂兴其31宋范成大的诗句示例文章篇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有感》我呀,特别喜欢古诗。

古诗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宝盒,打开它们就能看到古人生活的一幅幅画面。

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几句诗一出来,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了呢。

白天,大人们都去田里耕种啦。

想象一下那大大的田地里,男人们扛着锄头,哼哧哼哧地翻着地。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汗水一滴一滴地从他们的额头流到下巴,再掉到土里。

他们可顾不上擦汗呀,心里就想着把地翻得松松的,好让种子快快长大。

女人们呢,就在家里绩麻。

麻线在她们的手里就像听话的小虫子,被搓得又细又长。

她们一边绩麻,一边还得照看着家里的各种事情呢。

这时候的村庄里啊,每个大人都有自己要干的活儿,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一样。

再看看那些小孩子,他们还不懂什么是耕种,什么是织布。

可是他们多有趣呀,看着大人们忙忙碌碌的样子,心里痒痒的。

就像我看到妈妈在厨房做好吃的,我也想去凑个热闹。

那些小娃娃们呀,就跑到桑树的阴凉下面,学着大人种瓜的样子。

他们可能拿着小树枝当锄头,在地上挖个小坑,然后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小石子或者小土块当作瓜种,小心翼翼地放进坑里,再用小手把土盖上。

他们的小脸蛋上呀,满是认真的神情,就好像自己种下去的真的是能结出大瓜的种子呢。

我就想起我爷爷家的小院子啦。

每次回去,爷爷就在院子里忙活着种菜。

我和弟弟就像诗里的那些小娃娃一样,跟着爷爷瞎掺和。

爷爷拿着大铲子翻土,我和弟弟就拿着小铲子在旁边的小角落里乱挖。

爷爷种上小青菜的种子,我们就把自己吃剩下的果核偷偷埋进去,还美滋滋地想着能长出水果树来呢。

爷爷看到我们这样,就会笑着说:“你们这两个小调皮,可别把我的菜地弄乱咯。

”我们就会吐吐舌头,继续捣鼓。

还有啊,我觉得诗里的村庄就像一个大蜂巢。

大人们就像那些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蜜,为了整个蜂巢的生活在努力工作。

读《唐诗》有感(48篇)

读《唐诗》有感(48篇)

读《唐诗》有感(48篇)读《唐诗》有感1春有花,夏有蝉,秋有月,冬有雪。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

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间流转中,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尝人生的苦辣酸甜。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是从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细心选择出来的三十二首诗。

根据节气、节日细心编排,这些诗围围着四季的节气和节日,也围围着唐代的岁月轮回。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些自然节奏里,有唐人的生活步伐,也藏着诗人的绣口锦心。

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目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花雪月,酸甜苦辣。

而蒙曼教授,以精准的解读和通俗的表达,让读者看到了唐诗中的四时之美。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古人用自己的才智依据农事和太阳运行状况订立二十四节气。

古人的生活也就随着自然的节奏顺时而动,实现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社会日益活泼人们开头东奔西走的年月。

游宦、游学、征战、经商、采桑、采莲,古人因不同的活动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和风,夏天的荷香,秋天的露水,冬天的雪花。

走出家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也给予诗人饱满的情感,吟出多样题材的诗篇。

唐诗穿过千年岁月,与我们相遇,流转出别样风韵。

蒙曼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灿烂夺目的珍宝项链。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解读唐诗也是如此,不一样的视角就看到不一样的唐诗。

就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在唐诗中的四季风情。

春一年四季,春为始。

春花,和风,细雨,啼叫的鸟儿,冒出头的小草,沉睡了一个冬天爬出洞的虫子……一切鼓足了劲似得冒出来,一夜之间,世间万物都有了活力。

我们在赞叹、赞美的同时,美景消逝。

而诗人却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思索空间。

虽然诗句已流传千年,但依旧不朽。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是一个狂傲的诗人。

这首诗正写于他宦游途中,与家乡完全的不同的风景更加触动诗人敏感细腻的心,思乡的心情也是一触即发。

读《四时读书乐》有感

读《四时读书乐》有感

读《四时读书乐》有感最近读了南宋诗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这是一首劝学诗,但又少了絮絮叨叨、人生大道理的讲述,没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劝慰,没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鼓励,没有熬夜刷作业苦思冥想的辛苦,而是从春、夏、秋、冬四季读书的乐趣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让人不由得想借来与大家分享。

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诗人没有写“要读书”,而是首先描写了春天的美妙景象。

青山绿水,廊阁亭绕,鸟语花香,春风拂面,这么美妙的季节,如画一般的环境,怎能不令人想要拿起书本阅读呢?“人生唯有读书好”。

诗人用了一个《论语》中的典故来这样说:孔子和徒弟聊人生理想,有的理想是做大国国相,有的认为自己要治理国家……而曾点却说自己的理想是在阳春三月,穿着春天的衣裳,和青年人一起去沂水游泳,而后在舞雩台上吹着温暖的春风,吟唱歌谣。

曾点描绘了人与人、人与与自然的美妙和谐相处、怡然自乐,令孔子欣赏赞叹:“吾与点也。

”春天读书的乐趣,无需任何附加,阳光正好,窗前满眼都是绿色的草儿,怎能辜负这大好光阴呢?读书吧,心情自然而然也就亮堂开朗起来。

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夏季的炎热,令人心浮气躁,但诗人可不这么看。

“读书之乐乐无穷”。

夏天也有着别样的乐趣,夏季白天时间长,光线亮堂,坐在朝北的窗子下,阵阵凉风吹入,听着蝉鸣蛙声,也不再厌烦,反倒成为一种吟诗颂词的合奏,假如再拂上一曲,自然乐在其中。

假如是夏夜,那么更是另有一番景象。

挑灯夜读,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绝,如同盛夏浸凉,通体舒泰。

待到更深灯尽,萤火虫飞入帷帐,闪闪落落,浪漫唯美。

此情此景堪比陶渊明“羲皇上人”恬静闲适,这是夏夜读书的乐趣了。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四时之诗读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

四时之诗读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

四时之诗读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 四时之诗读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篇一】四时之诗读后感500字美在文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诗奴贾岛的两句诗,让我们知道一点,好诗是要炼字的。

反复斟酌锤炼诗中的每一个字,把最恰当的字放到最适合它的地方,不仅能让这个字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也能让诗升华出一种更高、更妙的意境,这个字便成为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即诗眼。

但凡一首好诗,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到一个或几个泛着灵动之光的诗眼。

比如“好雨知时节”中的“知”,让自然物象的雨,有了生命的灵动,多了份“好雨懂人”的喜感;比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飞”和“斜”,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春花遍地,还感受到了春风拂面,花随风舞的动态立体的春城图卷。

诗眼,让诗有了生命之美。

美在韵律诗赋,讲究平仄,即韵律,诵读时,如果能够把握好节奏韵律,便同样会产生接近于音乐般的美感,这也正是我喜欢读诗的原因。

更何况,诗本来就是能够用来唱的。

我最早背熟,而且记忆特别深刻牢固的两首长诗是毛泽东的《长征》和李商隐的《无题》。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乔老师,酷爱音乐,他的中山装右兜里,永远装的是一把口琴,兴致来袭的时候,他会即兴吹上一段,让我们欣赏,也帮助我们放松。

正是他,用唱歌的方式,教了我们这两首诗。

直到现在,我依然能随口哼唱。

唱得熟练了,就自然而然地从《无题》的音乐旋律中,唱出了李商隐独有的那份淡淡的哀伤和忧郁。

韵律,让诗能够与心灵共舞。

美在意境寥寥几个字,可以描摹出一个满溢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比如“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反复诵读之后,我的眼前恍如展开了这样的一幅画:一天过得很快,忽然间,夕阳落到山的那边了。

池塘中,月亮初上,这时披散着头发,慵懒闲适的诗人,极尽放松的倚躺在敞开的窗户旁,一阵清风吹来,带来了池塘里盛开的荷花的香气,闭上眼深呼吸着清香的时候,耳边隐约传来池塘边的竹叶上,凝结的露珠滴落水中的声音。

读诗四时夏读后感

读诗四时夏读后感

读诗四时夏读后感《读诗四时夏》是一本由著名诗人郑振铎编著的诗集,其中收录了多位著名诗人的夏季诗作。

这本书以夏季为主题,通过诗人们的笔触,展现了夏天的美丽和生机。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对夏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夏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季节,而这本书中的诗作正是通过诗人们的眼睛,展现了夏天的美好。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许多关于夏天的诗作,有的描绘了夏日的阳光明媚,有的写下了夏夜的清凉,有的赞美了夏天的绿意盎然。

这些诗作让我仿佛置身于夏日的美丽之中,感受到了夏天的清新和活力。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它通过文字和意境,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

在《读诗四时夏》中,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对夏季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将夏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它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可以让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领悟。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让我对夏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夏季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而这本书中的诗作正是展现了夏天的美好和多姿多彩。

在夏天,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格外美丽。

读完这本书,我对夏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学会了欣赏夏天的美丽,也学会了感受夏天的热情。

总的来说,读完《读诗四时夏》这本书,我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夏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可以让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领悟。

而夏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季节,它的美丽和多彩也深深打动了我。

希望以后能够多读一些诗歌,多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也多欣赏一下生活的美丽。

读书随笔 《四时之诗—秋冬》读后感

读书随笔 《四时之诗—秋冬》读后感

读书随笔《四时之诗—秋冬》读后感秋天的好处在夜、在月。

夜是凉的,月是明的。

这凉既不是热,也不是冷,是介乎冷热之间的温度,但它是朝着冷的方向去,所以自然带着一点清凉;这明既不是暗,也不是亮,是介乎暗和亮之间的光明度,但它是属于夜晚的光芒,因此也自然带着一点清冷。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看前两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一片月下,万户捣衣,整座长安城都笼罩在明净的月光下,也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砧杵声中。

这里说的“捣衣”,并不是洗衣,而是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打。

这是因为,元朝以前,中国人主体都穿麻布,而麻布坚硬,必须捣软了,才能剪裁制衣。

秋天,是赶制冬衣的季节,“万户捣衣声”的盛况正是主妇们赶制冬衣的前奏。

要做冬衣了,思妇怎能不惦念身在塞外苦寒之地的丈夫?于是,接下来的两句写道:“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那秋风吹过长安城,它能吹走暑热,吹走落叶,却怎么也吹不尽思妇对玉门关外征夫的绵绵相思之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景,景中含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写情,情中有景。

场景也从天上写到地下,又从长安城一直跨到玉门关。

写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所以,有诗评家认为,诗写到这里就够了。

可是,李白不觉得,他又加了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思妇深沉的喟叹,什么时候才能平定胡虏,让我的良人不再远征呢?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一种温柔敦厚的感情,胡虏是要平定的,那是国家的大义;良人也是要回家的,那是个人的私情。

这长安的思妇,既顾大局,又重情义,所以才会在这秋夜里,发出这样的喟叹。

李白补上最后两句,一下子把诗的境界升华了。

冬天这个季节,最冷也最暖。

冷的是外边。

北风怒号,大雪封门。

相对的,冬日的家园格外温暖。

红泥小火,一室生春。

冷的是冬,暖的却是心。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先看颜色。

绿蚁,绿的;红泥,红的;晚来,黑的;雪,白的。

32.《四时之诗》

32.《四时之诗》

荐语古人对时间的敏感度,是今人望尘莫及的: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独特的美,顺时而动,正是天人合一之道。

蒙曼老师这本书,精选四季最好的唐诗,帮我们开启更细腻的视角,让我们看见不曾觉察的四季之美。

作者简介蒙曼著名历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妇女史。

2007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2016年起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评委,并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探幽入微,幽默风趣的点评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四时之诗》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一、春天的诗二、夏天的诗三、秋天的诗四、冬天的诗正文蒙曼在《四时之诗》中,评点了32首唐代顶尖诗歌,本文将选取本期作者光临中谈到的6首诗完整呈现;剩余的诗歌,以原文对应节气的形式呈现。

如果你喜欢蒙曼老师讲解的唐诗,可以找来原书细细品读。

一、春天的诗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春天是桃红柳绿的季节,春天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

中国古代的诗人固然是一年四季都写诗,但写得最多的还是春天。

李白《子夜吴歌·春歌》花落花开,四季在唐诗中轮回。

李白恰好有一组五言古诗《子夜吴歌》,写的也是春夏秋冬四季。

本章及第三章,将挑选其中春歌、秋歌两首,着重解读。

子夜吴歌·春歌李白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最早叫《子夜歌》,相传是晋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创之调,比较哀怨,后来发展成五言四句的小诗,被收进六朝乐府之中,因属吴音,故称《子夜吴歌》。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_900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_900字

《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读后感_900字在风光明媚的五月,邂逅了蒙曼老师品读的最美唐诗,经历了人间四季、旖旎景象。

看到本书是按四季的顺序行文,就有种甚得我心的喜悦。

终于有机会,看看古人怎样过一年,他们会庆祝哪些节日,在没有电没有网的从前,他们的生活有着哪些情趣乐事。

顾恺之在《神情诗》中说:“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春夏秋冬,各有风神。

如同无门慧开禅师说的那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古人对自然的变化,对时节的更替,真的比现在的我们敏感太多。

还能清楚地记得,在春的章节中,杜审言那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宦游人,就是因为当官而游走他乡的人。

一个人,离家千里,站在他乡的土地上,心也变得敏感了。

想起离家的时候,是另一番风景气象。

如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然万象更新,让作者不免心一惊。

这一句,用在如今离家打拼的人身上,又何尝不是此番心情呢?看惯的风景不是风景,人们偏偏对未见的远方充满向往。

直到站在远方的土地回望,才发现,起点也成了远方,同时也是最魂牵梦绕的地方。

彼时方知,再美的远方,也比不上家乡。

十个字,说尽古今你我,离家之人千回百转的心情。

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从前读唐诗,只会觉得对仗工整。

通过蒙曼老师的品读,视觉听觉感觉都会焕然一新,慢慢接近唐诗铺陈出来的动人风光,体会到更厚重的风骨人情。

像是另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自己知道这句诗很久,但一直不得神韵,不明白为什么会成为千年佳句。

直到遇见蒙曼老师的品读,才体会到它的妙不可言。

喷薄欲出的朝日,生于黑暗,却终将驱散黑暗。

夜去昼来,冬尽春回,生机勃勃,势不可挡。

王湾的这句诗,直接被当朝宰相张说悬挂在了自己的政事堂上。

一个文人的诗句,挂在了一代贤相的办公室里,诗文的魅力,可见一斑。

此外,通过这本书,还看到了唐人的寒食、辞青、捣衣,一系列的风俗人情,看到凤阙、牙璋、边塞,铁骑绕龙城的大唐雄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四时之诗》有感
翟俊霞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古人对时间的敏感度,是今人望尘莫及的: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四季之美,美在自然;唐诗之美,美在风情。

蒙曼老师这本书《四时之诗》,从五万首唐诗中精选32首唐代顶尖诗歌,以季节的变化和节日为链,把一首首诗穿成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

古诗里有字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一个“斗”,一个“乱”让我感受到边塞恶劣的天气,感受到风沙走石之况。

古诗里有色彩之美。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绿水边”让我感受到春的气息,杨柳依依,婀娜多姿。

“素手”是白的,“青条”是青的,“红妆”是红的,“白日”仿佛打了高光一样,所有的颜色都鲜明起来,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初春的色彩美。

古诗里有意境之美。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
觉有人来。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采莲少女的罗裙像荷叶一样绿,脸庞像荷花一样红。

采莲少女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采莲少女与美丽的荷塘融为一体,是多么的和谐统一。

“闻歌始觉有人来”让我想起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有景有色,有情有趣,唐诗的意境之美恰在此处吧!
古诗里有四季风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是春天的颜色。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那是夏天的风姿。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那是秋天的气韵。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是冬的气节。

蒙曼老师把唐诗放进四季的时光流转中,帮我们开启更细腻的视角,感受诗人笔下的春花秋月,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让我们看见不曾觉察的四季之美。

读这样的唐诗,沉浸在这样的词句里,男人不油腻,女人不臃肿,永远都是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的青春绵延。

正如蒙曼老师所说:“天气和人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人的生活和心目中是结合在一起的,希望透过古诗看到当下的你我他,无论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否直接跟诗相关,但保持一颗诗心永远不会错,否则你就是一个在红尘中打滚的人。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四时有诗,诗词滋润人生,相遇在美妙的《四时之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四季的美景,还有唐人的生命轮回。

品《四时之诗》,做胸有惊雷、谦和有度、温润如玉、内敛、儒雅
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