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
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谷物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产量持续上升,而区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消费总量平缓增长,工业用粮成为新的增长点。
同时世界谷物贸易缓慢增长,年度间波动较大,地区间的供需失衡导致主要谷物价格大幅波动。
1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1.1世界粮食生产分析1.1.1 世界谷物总产变化世界农业在二战后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谷物产量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稳步上升,地区结构有所变化。
1961~2 011年,世界谷物总产量从7.99亿t增加到23.15亿t,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2.2%。
从谷物产量变化的趋势看,1961~1970年增长速度最快为3.4%,1971~1980年增长速度降至1.9%,1981~1990年年均增长2.0%,1991~2000年年均增长0.9%,2001~2011年年均增长2.0%。
20世纪90年代,世界谷物生产很不稳定,增速减缓,而21世纪以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世界谷物产量增速明显加快。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地区,2 011年谷物产量分别为4.38亿t、4.18亿t、2.86亿t、2.26亿t和0.83亿t,共占世界谷物总产量的62.7%。
受资源约束及技术进步差异影响,各地区产量增速不同,在世界谷物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份额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份额明显上升。
分品种来看,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谷物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世界粮食生产越来越集中于3大作物。
2011年世界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为7.1亿t、6.7亿t和8.8亿t,分别比1961年增长2.2倍、2.1倍和3.3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2.3%和3.0%;分别比1991年增长37.5%、22. 7%和77.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1%和2.9%。
年全球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年全球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为全球人口提供着至关重要的粮食和原材料。
在当今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全球农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规划进行展望。
一、全球农业行业发展现状(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的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如卫星定位、遥感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通过精准施肥和灌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基因编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培育出更具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农作物品种。
(二)农业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市场更加国际化。
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日益频繁,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农业市场。
一些地区凭借其独特的气候和资源优势,成为了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而另一些地区则主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争端也给全球农业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三)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关注点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可持续农业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业企业开始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和减少的趋势。
同时,年轻人对从事农业工作的兴趣相对较低。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加快,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五)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给全球农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高温等)的增加,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海平面上升也威胁着沿海地区的农业用地。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农业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和抗洪品种等。
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科技农业成为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高科技农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高科技农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高科技农业的发展。
农业传统上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高科技农业的引入改变了这一观念。
现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使用的高科技设备和技术让农民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种植和养殖。
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传感器可以收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气温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农民及时的决策依据。
自动化设备的普及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自动化和精确化。
高科技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智能化的农机具和温室设备,可以控制灌溉水量和温度,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此外,高科技农业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通过精确施肥和药物施用,减少农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高科技农业的未来趋势高科技农业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安全。
以下是高科技农业未来的几个趋势和发展方向:1. 精准农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科技农业将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农民可以根据土壤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对不同地块进行不同的管理和农业操作,以最大程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农业机器人的普及:农业机器人将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
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种植、收获和采摘等工作,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并且,农业机器人可以进行精确施肥和除草,减少农药的使用。
3.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分析海量的农业数据,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获取实时的农场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农业生产策略。
4. 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探索:疫情给全球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科技农业将促进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探索。
粮食产业链发展新趋势

粮食产业链发展新趋势粮食产业链发展新趋势引言:粮食是人类的基本生活物资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产业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粮食产业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新趋势,以期为粮食产业链的优化提供参考。
一、粮食产业链的现状1.粮食的生产环节粮食的生产环节包括农田耕作、种植管理、农机具和农药的使用等。
当前,农田的规模化经营和化肥农药的大规模使用成为粮食产业链的主要特点,但也存在化肥农药超标、土地污染等问题。
2.粮食的加工环节粮食的加工环节包括粮食进厂、清理、筛选、磨粉、烘干等。
目前,粮食加工环节存在设备老化、工艺陈旧等问题,影响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3.粮食的储存环节粮食的储存环节包括仓储设备、储粮管理等。
当前,粮食储存环节常常出现粮食损耗、霉变和质量降低的问题,储存环境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4.粮食的流通环节粮食的流通环节包括批发、零售和物流运输等。
目前,粮食流通环节存在多级中间商赚差价、流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导致粮食价格虚高,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5.粮食的消费环节粮食的消费环节包括家庭消费和商业消费。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趋向多样化,但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需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粮食产业链发展的新趋势1.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粮食产业将逐渐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例如,在粮食生产环节,可以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农田的巡检、制定种植方案;在粮食加工环节,可以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行、质量追溯等。
2.绿色农业的推广绿色农业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未来,绿色农业将成为粮食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安全性。
3.粮食冷链物流的建设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农产品进一步精细化,粮食冷链物流将成为粮食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中国粮食现代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国粮食现代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粮食现代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一、发展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粮食生产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同时,种植结构发生改变,从传统的粮食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作物、农特产品并举的种植模式。
此外,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遗传工程、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二、问题然而,中国粮食现代化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1. 耕地资源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了耕地的减少。
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占用,大量的耕地被转化为非农用地。
这导致实际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规模效益不高。
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生产现代化的进程。
3. 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干旱、洪涝、风灾等极端天气事件在中国常见。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浪费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这些灾害对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4. 农业环境问题: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
土壤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对粮食质量和人民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三、对策为了推动中国粮食现代化,应采取以下对策:1. 优化土地利用和管理:加强土地整合,减少城市扩张对耕地的占用。
加强农地统筹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大面积连片耕地。
此外,推动土地托管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加强对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农业是全球社会的基石,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支持经济发展。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对于了解全球农业领域的动态和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国外农业发展现状1.1 粮食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粮食生产一直是农业的关键领域之一。
国外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改革,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例如,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精细化农业管理和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1.2 农业科技创新国外农业科技创新一直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基因编辑、遗传改良和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技术等都在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效、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此外,农业科技还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植物病虫害等挑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国外的农业也在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农民和农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普及将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国外农业发展未来趋势2.1 农业数字化转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将在未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将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作物和养殖业。
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农民可以实时调整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可持续农业发展在未来,可持续农业发展将成为农业领域的主要趋势。
受到气候变化和资源限制的挑战,农业需要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引入有机种植和生态农业等做法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
此外,利用农残和有机废弃物来发展生物能源和肥料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2.3 农业多元化与农产品质量提升未来,多元化的农业模式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之一,其产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衣食住行。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1. 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
我国粮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提高粮食的品质和效益,推动粮食产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种子、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粮食产量和产值不断提高,粮食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2. 粮食生产方式创新的成果。
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兴技术,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3. 粮食贮藏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粮食贮藏和加工是粮食产业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粮食贮藏设施的建设,采用了新型的储粮技术和设备,有效预防了粮食的霉变和虫害。
同时,在粮食加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粮食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4. 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对农民的吸纳能力也增强。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等措施的实施,都为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粮食产业发展的趋势1.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产业的发展将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未来粮食产业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粮食产业的主旋律。
粮食产业的发展必须与环保相结合,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粮食产业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业向生态化、循环化、高效化发展。
2024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与挑战

食安全形势与
z
挑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3 全 球 粮 食 安 全 面 临 的 挑 战
05 未 来 全 球 粮 食 安 全 展 望
02
全球粮食安全现状
04 全 球 粮 食 安 全 政 策 与 措 施
Part 01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粮食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 高公众的粮食安全意识
加强粮食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 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守 法意识
Part 05
未来全球粮食安全展望
粮食生产潜力与前景
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产量波动 水资源短缺:限制农业生产,影响粮食安全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粮食分配问题:发达国 家粮食过剩,发展中国 家粮食短缺
粮食储备政策:各国政 府采取不同政策来保障 粮食安全,如储备粮制 度、粮食补贴等
国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食援助:国际组 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 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提供 粮食援助,帮助解决全 球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质量与安全
粮食产量:全球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仍面临供应不足的问题 粮食质量:全球粮食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粮食储存:全球粮食储存条件不佳,容易造成粮食损失和浪费 粮食贸易:全球粮食贸易不平衡,一些国家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Part 04
全球粮食安全政策与措施
农业补贴与支持政策
目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补贴方式:直接补贴、价格支持、保险补贴等 补贴对象:农民、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等 政策效果: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加工2008年第33卷第5期20世纪世界农业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9世纪开始的农业科技革命,但是,农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近发表声明指出,由于人口过快增长,给土地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36亿hm2土地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生态与环境的灾难正抵消着科技进步给农业带来的正面影响,而且严重地制约着未来世界粮食的发展。
如世界粮食增长趋缓,20世纪60年代世界的年均谷物增长率为3%,90年代为2%左右,预计2010年将降到1.8%。
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谷物生产量低于消费量的情况,2002年世界谷物缺口达9600万t,世界谷物储备也降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投入的增产效应趋减,增产的边际空间也在变小,粮食和食物供不应求已成定局。
因此,农业包括粮食科技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粮食和食物短缺的时代理念。
1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日趋明显。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世界农业领域正处在重大历史转折和高速发展时期。
农业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了粮食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粮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已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特征。
1.1粮食储存广泛采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由于发达国家粮食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需求,粮食储存时间短、数量少,粮食储存不仅注重数量,更关注储粮的内在品质和营养变化,长期进行储粮基发达国家粮食科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孔凡真1,吴大成2(1.甘肃联合大学,兰州730010;2.陕西省蓝田县粮食局,陕西蓝田710500)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受到诸多因素的严重影响,其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
农业包括粮食科技发展与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粮食资源成为粮食科技的重点。
以农业高度发达国家为例,介绍了他们在粮食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运用高新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粮食;粮食科技;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21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6395(2008)05-0007-03础研究,注重储粮技术应用的环保提升。
因此,以低温、气调、生物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绿色储粮技术已成为其主要特色。
以澳大利亚为典型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发展到较高水平,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已经禁用溴甲烷作为熏蒸剂使用。
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发达国家储粮仓型选择的主要标准,储粮设施主流仓型以系列浅圆仓为主,单仓仓容越来越大,在欧美国家,主流仓型的单仓仓容已发展为0.7~1.2万t,粮食仓储机械化程度高,产后损失少。
1.2建立高效低成本的“四散”粮食物流体系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四散”粮食物流量占发达国家粮食物流量90%以上,加上现代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和集约型的加工体系构建了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最主要的特征。
“四散”物流在北美、欧盟等国已形成了现代体系,技术设施先进,物流过程实现了信息化。
散粮流通设备正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1.3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格局,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粮食加工格局,深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发达国家粮食加工业的基本特征。
(1)小麦加工及利用美国的面粉企业总计仅有195家,规模最大的4家面粉公司的生产能力目前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63%,全美面粉企业的开工率达90%以上。
法国制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0%,最大的3家面粉公司所生产的面粉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4%。
美、法等国小麦深加工的各类新产品除了加工面包粉、蛋糕粉、饺子粉、面条粉等专用粉外,还把小麦生产淀粉、小麦谷朊粉、小麦膨化食品、小麦胚芽和小麦麸皮用于食品开发。
小麦胚芽被提取,用于加工小麦胚芽油,制油后胚芽粕再碾成收稿日期:2008-08-19作者简介:孔凡真(1931-),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粮食问题研究。
7粮食加工2008年第33卷第5期粉,用作饼干、豆浆粉、咖啡等食品配料。
小麦麸皮的综合利用可使麸皮增值5~10倍。
(2)稻米加工及利用日本、美国及大米出口量世界第一的泰国,大米加工企业的规模都在日产200~1000t左右。
稻米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的专用米生产形成系列。
稻米制品有各种米制品(米酒、米饼、米粉、米糕、速煮米、发芽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调味品等),大米粉(包括高蛋白米粉),延伸产品有留胚米、发芽米。
稻谷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价值,米糠有近100种食用工业产品,最高附加值可提高60倍;稻壳增值3倍;碎米附加值增加5倍;谷物胚芽增值10倍;深加工产品有各种米淀粉、米糠食品、米糠营养素、营养饮料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米糠神经酰胺、米糠为原料的医药产品、日化产品、米糠高强度材料、稻壳制环保材料等。
(3)玉米加工及利用美国饲料用于加工玉米的比例稳定在59%左右,玉米深加工的比例逐年提高,深加工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
年湿法加工的玉米量为3556万t(不含饲料),主要由9家公司的28个企业占据,其中最大的4家企业加工量超过2600万t,市场集中度达到74%。
玉米作为全球最具深加工前景的产品,除燃料酒精和高果糖浆等深加工主要产品外,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得到极大的丰富。
特别是采用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各种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了食品和医药行业的档次,导致下游行业形成巨大需求,对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增长和升级的需求,拉动直接关联产品体系共3500多种。
(4)大豆加工及利用美国虽有380多家公司涉及大豆加工业,但主要是由ADM公司、嘉吉公司、杜帮公司、中央大豆公司、国际蛋白公司约十大企业组成的较为稳定的大豆产业生产经营格局。
美国和巴西油厂的规模多在1000~3000t/d,目前已发展到每天处理1万t以上的大型企业。
规模化经营使得粮食用于深加工的比例逐年增加,副产品得到很好的利用,如美国大豆磷脂产品已有几十个系列,已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大豆膳食纤维产品主要有可溶性纤维物质、大豆纤维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减肥大豆纤维的营养组合、休闲膳食纤维饮料等;油脚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在美国、欧盟等国已广泛开发利用;大豆加工不再局限于榨油,而是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纺织、化工等行业。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型跨国集团在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同时,利用雄厚的资金、具有专业技术开发机构和动态信息研究机构,使之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占主动地位。
整体工业技术水平高、装备先进、自控程度高。
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得益于粮食加工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快速发展。
1.4完善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体系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对粮食流通企业实行严格的标准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和控制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成为非关税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部分。
根据已制定的标准,开发新型的检测技术和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粮食流通全程质量和安全标准化管理。
政府管理服务意识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突出,粮食标准和检测方法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日本的稻米质量标准有112项指标,往往根据其国内市场情况可以或多或少地利用这些指标控制进出口贸易。
1.5信息化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广泛应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粮食市场化程度高,信息化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广泛应用,有专门的机构利用高新技术,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装备,预测世界农业生产情况,通过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分析国内和国际期货现货市场信息,预测全球粮食的需求形式,及时调整粮价和贸易策略。
对于粮食仓储及流通过程,通过研究粮食品质测定方法,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开发数据管理系统,把粮食流通中品质测定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粮食品质跟踪管理,从农场收购粮食、粮食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实施司质量品质跟踪和安全控制,基本上达到信息化管理。
2发达国家粮食科技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农业技术变化集中地体现在基因技术及专用种植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科学渗透。
发达国家把粮食流通产品经营的生产技术的高新化、生产规模的大型化、资源利用的精细化、企业管理的信息网络化、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作为战略重点,增强国际竞争力,发展态势十分迅猛。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以专业研究机构前瞻性和基础理论研究为引导,大型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科技持续的研究开发成为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美国正在研究以向中国出口馒头主食面粉为目的的小麦质量,组织研究适应中国馒头的小麦质量标准,引导美国农业生产。
美国的ADM公司、嘉吉公司、杜帮公司和日本佐竹公司等在委托专业研究机构为企业发展作专项研究外,企业本身建立了较强8粮食加工2008年第33卷第5期实力的研究机构,对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产品等分专业不断深入研究,确保产品和技术始终处在领先地位。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杜帮公司的分离蛋白产品已在开拓应用领域,并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和应用适应性。
2.2以生物技术和精细化工为工艺技术方向,集成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应用和相互渗透,成为粮食科学技术研究开拓新的领域应对基因产品的生产发展,在基因农产品与人类健康、基因产品和加工问题,基因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等投入较大研究力度;利用分子技术深入研究粮食组分和分子特性,不断完善产品的用途,针对主要粮食进口国市场需求研究粮食质量体系,引导农业生产,扩大粮食出口;现代生物技术将作为粮食产业深加工和产品链条延伸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波技术、微胶囊技术、超高压处理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真空浓缩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将在粮食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世界石油、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以石化、煤化为原料的能源产业面临着挑战,利用粮食作为生物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的技术将成为各国科研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产品应用的多元化也为粮食加工业科技发展拓展了领域。
2.3技术装备的智能控制技术和降低能耗技术粮食加工、储运等技术装备向机电一体控制、微机智能控制等现代化方向发展,使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稳定性提高。
同时,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和机械装备的现代化,使生产过程的能耗大大降低,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4以低温储粮为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低温、气调杀虫和符合绿色环保的杀虫剂为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粮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害虫综合防治的非化学防治技术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仓房结构和仓储设备向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最终粮食食用品质的优劣和储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将是评判储粮技术的标准。
2.5注重产品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采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本国的采标率,推动本国标准尽早与世界接轨;要求建立的标准必须能够反映粮食的最终使用品质,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标准要能够保证粮食及制品在市场上快速流通和效益最大化,根据已制定的标准,开发新型的检测技术和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粮食流通全过程质量和安全标准化管理,并将越来越重视以最终食用品质评价粮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