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小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语言表达与综合学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语言表达与综合学习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之语言表达与综合学习练习题1.某校拟开展以“我爱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品读语文语文课上,小华为同学们朗读了一首诗,但是这首诗第④句的诗歌节奏他读得不对,请你帮他改正。

①总得叫/大车/装个够,②它/横竖/不说/一句话,③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改正:(2)实践语文某同学为广播站写了一则消息,其中有两处语病,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A)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准确地运用和理解,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B)只要掌握运用好成语,就能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方法。

(C)学习成语,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衡、坚持不懈。

千层之塔,起于累土,平时注意点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A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可将“”和“”调换位置。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改为“”③C句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说说语文班级准备制作一期语文小报,展示一年来学习的收获。

请在小报报头位置处写一句类似格言警句的话,概括出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并简要说明。

说明:2.为了传承经典,某校组织了“古诗词文化周”活动。

(1)班委会准备将下列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一心五处同。

E.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示例,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羡。

(3)酷爱古诗词的李静同学积极参加诗词选拔赛,可在最后一轮遭到淘汰。

她情绪低落,作为好朋友,你该如何安慰她?(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

劝说中至少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3.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语文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B. 乐忧大湖八百里C. 喜悲大湖八百里D. 忧乐八百里大湖(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B. 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 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D. 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1)B(2)D【解析】【分析】(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D【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八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经典、值得收藏)

八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经典、值得收藏)

八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一、基础(20分)0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1) □□□□□,山山唯落辉。

(王绩《野望》)(1分)(2) 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1分)(3)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分)(4) 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雄奇壮美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王维《使至塞上》)(2分)(5)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曹操《龟虽寿》)(2分)0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1)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的 ruì bù kě dāng( )有很大关系。

(2) 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yìsī bù gǒu ( )最后一次检查。

(3)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bǘ xùn( )爱国青年也很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 这种艰苦而wēi miào( ) 的快乐。

0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进入初中后,他一直始终参加书法学习班。

C、到了退休的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充沛。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是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0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老李对儿子的语文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国学大赛上获奖,全仰仗您的教导。

”B、罗教授近日莅临..我校,就中考改革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C、成人仪式前夕,班长精心策划了一堂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共庆我们的十八华诞..。

D、回到学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书生活。

05、请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上标题。

(不超过12个字)(4分)5.12汶川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孩子是灾区未来的希望,他们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路要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小语学完第二单元后,写下了一段文字。

请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往事如花,在无情的岁月中簌簌飘落,我们无可奈何;往事如燕,在深情的文字中翩翩归来,我们似曾相识。

读鲁迅的《藤野先生》,我们看到了辫子盘得(油光可鉴)的“清国留学生”;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脑海中回响着穿着粗糙.、整日劳碌的母亲的谆.谆教诲;读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看到了前来拜访托尔斯泰的人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内心(诚慌诚恐)的模.样,读艾芙·居里的《美丽的颜色》,我们看到了比埃尔和玛丽即使(筋疲力尽),也依然在(燥热)的棚屋中忙碌的身影。

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和括号里所填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粗糙.(zào)油光可鉴B.谆.谆教诲(zhūn)诚慌诚恐C. 模.样(mó)筋疲力尽D. 正襟.危坐(jīn)燥热2. 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一声巨响,振聋发聩....,撕破了深夜的寂静,惊醒了熟睡的人们。

B.有些商家与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赚更多,不如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

C.小语聪明好学,品德优良,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D.2022春节档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抑扬顿挫....的画面激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3.在语段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被当做节日的节气。

,,。

寒食之后便是清明。

唐时便将这一天定为迎取新火之日。

唐代诗人韦庄就有“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之句。

由此,清明便成了一个节日。

①这便是历史悠久的寒食节②是日起,家家都禁用旧火,只吃冷食,直到新火降临③古历载,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④这个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唐代⑤起初,寒食节禁火时间很长,至唐代已缩减为三日A. ③②①④⑤B.④③②①⑤C. ④③②⑤①D.③②①⑤④4.名著阅读。

语文初二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

语文初二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

第⼀单元:⼀.积累运⽤1.dāng dí jiān xiù â suíjìng wãn huáng yù2. (1). A B A A (2) .A B A B (3).A B B A3.溃退——军队没有抵抗能⼒,纷纷败散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坚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阻遏——阻⽌企图——图谋、打算 4. C 5. C6. (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时间地点⼈物事件发⽣的原因经过结果(3)⽑泽东新闻稿 7.略⼆.阅读鉴赏(⼀)1.电头。

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2.从‚⼈民解放军百万⼤军‛到‚均是⼈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

3.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

4.‚不含‛两个字⽤在表明地点的句⼦内,语义明确,不产⽣歧义。

5.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先突破敌军防线,24⼩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6.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关系‛。

赞颂我军英勇⽆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1.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

2.导语:“国民党22年……宣告灭亡。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概要。

3.第⼀层:‚⼈民解放军⼊城后……献花致敬。

‛⼤意:群众欢迎解放军的热烈场⾯。

第⼆层:“⼈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开门营业。

”⼤意:解放后的南京,社会秩序稳定。

第三层:“在发起渡江……有组织的抵抗。

”⼤意:对这⼀事件的评论。

4.记叙和议论。

新闻要⽤事实说话,这是对的,但是也并不排斥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对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教版⼋年级上册语⽂配堂练习册《芦花荡》答案⼀. 积累运⽤ 1. A2. (1)犁铧黎明梨树(2)船舱沧海抢劫(3)烧⽔阻挠浇花(4)树梢稍微俏⽪(5)穿梭俊美疏浚(6)⽵篙蒿草嵩⼭ 3.(1)渗——惨林林——淋淋(2)窜——蹿窜——蹿(3)末——抹(4)错——措 4.(1)⼼⾥描写(2)肖像描写 5. C6. B7.撑奔着飘8.⽰例:让我们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及答案)1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及答案)1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及答案)100(1)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1)C(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解析】【分析】(1)ABD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

如: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

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

据此拟写新闻标题。

故答案为:⑴ C⑵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匿.名(nì)一绺.(lǚ) 炽.热(chì) 杳.无消息(yǎo)B.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轮廓.(kuò) 颔.首低眉(hán)C.周济.(jì) 酒肆.(sì) 盎.然(àng) 雷霆万钧.(jūn)D.胡髭.(zī) 两颊.(xiá) 和睦.(mù) 深恶.痛疾(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欺压胆怯吹虚油光可鉴B.妯娌燥热崎岖抑扬顿挫C.平庸侏懦简陋器宇轩昂D.私塾长髯蒙昧藏污纳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是捍卫独立自由的反侵略战争。

B.他的生活阅历丰富,勾画人物常常入木三分....。

C.编剧不断完善剧本,让人们为电影抑扬顿挫....的情节而感动。

D.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我市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7分)一、根据平日积累,完成1—9题。

(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吞噬(shì)媲美(bì)牟取(móu)干涸(hé)B.裸露(luǒ)缄默(jiǎn)堕落(duò)亘古(gèng)C.挑衅(xìn)狩猎(shǒu)猝然(cuì)琐屑(xiè)D.哂笑(shěn)狼藉(jí)愠怒(yùn)招徕(lá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相形见绌一视同仁随机应变左右逢原B.长吁短叹目空一切暗然失色再接再励C.众目睽睽悠游自在苍海桑田指日可待D.莫中一是囊萤映雪人情练达胸有成竹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如画的沿河风光带令各地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C.“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朝着人们梦寐以求的登月理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D.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空中楼阁,是从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中升华的全新概念。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专家建议,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切入点永远是如何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自己来孩子的改变。

如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不是“苦”,而是尽量“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A.强化消解改变唤起B.改变唤起消解强化C.改变唤起强化消解D.唤起强化消解改变5.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

(2分)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

”中国水利部目前发出警告:②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6.古诗文积累。

(6分)(1),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2),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对胜利充满的信心的句子是,。

7、名著阅读:(4分)(1)名著常识:(3分)8、综合性学习:(5分)(1)用恰当的简句概括上面一段文章:(3分)(2)仿写句子:(2分)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

用文字、或用音乐、、……虽然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那温柔深挚的感情却是一致的。

9.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第二部分阅读(43分)二、现代文阅读,(一)课内阅读,完成10—14题。

(12分)……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己。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0、(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分)(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分)11、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画线句①给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2、画线句②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的语言美。

(2分)13、画线句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4、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许多节日的旧风俗正在逐步消失,你觉得可惜吗?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2分)(二)课外阅读(8分)遥远的炊烟鲁先圣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

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

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

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

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

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

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

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

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

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5.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2分)16.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2分)17.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2分)炊烟是18.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提示:可以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2分)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析:三.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9-23题。

(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浩浩汤汤(tāng)B、衔远山(xián)C、互相轩邈(miǎo)D、泠泠作响(líng)2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朝晖夕阴(2)或异二者之为(3)猿则百叫无绝(4)微斯人,吾谁与归?21.翻译句子。

(4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22.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

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3分)23.乙文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二)、课外文言文:(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①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②。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③其余。

”上④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⑤。

”上大怒,日:“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⑥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⑦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⑧之,以旌⑨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注】①匡:辅助。

②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