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总复习(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6.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7.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8.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9.关键期: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10、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13.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 (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4.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15.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个细分学科,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16.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17.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8.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19.直觉行动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本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20.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21.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22.自传体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23.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到的保持量要高24.自我中心语言--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赶到愉悦而说话25.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27、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28、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29.髓鞘化髓鞘化就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从出生到青年前期,也就是出生到17、18岁这个年龄段;【习题】:1、广义的心理发展学: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一)生理发展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感官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的变化或稳定性。
(二)认知发展学习、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推理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的变化或稳定性。
(三)社会性发展情绪、意志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稳定性。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what首要任务)(2)揭示儿心发展的原因和机制(why\how)(3)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4)揭示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基本方法(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规律)】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这是指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且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2.心理发展时间上的不平衡性指的是心理各机能的成熟并不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发展,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
总体来说,幼儿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到了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加速期,然后平稳发展,到老年期开始下降。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在时间上稳定性与否的问题6.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7.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心理年龄特征指在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国外和本教案的划分:(1)产前期(2)婴儿期(出生—3岁)(3)童年早期(3-6岁左右)(4)童年中期(6岁—11、12岁)(5)青少年期(11、12岁—17、18岁)(6)成年早期(17、18岁-35岁左右)8.心理发展关键期的问题发展关键期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最敏感因而也是发展某些机能、能力的最佳时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童发展⼼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录>【简答题】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物)p82.相互作⽤论的基本观点p103.⼉童发展⼼理学的主要研究⽅法(含义+优缺点)p304.⼉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5.评定新⽣⼉感觉的⼏种⽅法p626.⽪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7.⼉童使⽤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9.句⼦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10.语⾔获得相互作⽤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13.影响怯⽣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14.玛西娅的同⼀性发展理论p22115.性别恒常性(性别⼀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17.早期依恋对⼉童发展的影响p25218.缪勒和⽩莱纳把婴⼉同伴相互作⽤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p25619.⽪亚杰的⼉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20.⼉童观察⼒发展的⼤致趋势p75(⽼师补充的)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22.⼉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师补充的)【论述】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2.⼉童发展⼼理学的主要研究⽅法(含义+优缺点)p303.“视崖”实验(⽬的+结果+结论)p764.⽪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5.论述⽪亚杰对⼈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
(⽼师补充的)6.语⾔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物+观点)p1447.埃⾥克森⼈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8.论述埃⾥克森的“⼼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9.简评埃⾥克森的⼈格发展理论p200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11.论述⽪亚杰的⼉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简答题】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物)p8这场争论⼤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起来。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儿童心理期末复习重点
1. 儿童心理发展
- Piaget 的认知发展理论和阶段,包括传感期、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 Erikson 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
自主性 vs 怀疑阶段等。
- 突出儿童表达情绪的方式,如哭泣、社交活动、行为表现等。
2. 儿童认知与情感
- 儿童自尊感的培养,包括肯定孩子、注重孩子的进步、尽量
让孩子自己做等。
- 儿童认知和前额叶皮层的关系。
- 垂体-下丘脑-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与压力的关系及对儿童情感的影响。
3. 儿童心理问题
-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点、对儿童影响和应对方法。
4. 儿童教育与家庭教育
- 突出家庭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 鼓励父母亲自动手制作玩具。
- 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及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以上为复习的主要重点,可以参照教材和相关课件进行针对性学习及复习。
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3、守恒:指物体的形式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并未改变即物体的量不因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4、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5、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6、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
7、临床法:又称诊断法,皮亚杰所倡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包括对儿童的观察、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三个部分。
8、客体永久性:皮亚杰认知理论术语,指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
9、晶体智力:指获得的语言、等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10、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11、依恋: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
12、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13、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和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14、点红测试:通过在婴儿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在其鼻尖涂上一个红点,再让其对着镜子,看其表现来揭示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的一种测试。
15、习惯化: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
16、去习惯化:个体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恢复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17、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6、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二、儿童生理及动作的发展1、儿童生长的四个显著时期;2、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则;3、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三、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视觉偏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2、“视崖”实验、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特点3、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四、皮亚杰理论1、运算、守恒、格式、适应、同化、顺应、“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的概念2、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结构观与思维的机制观)3、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各阶段的特点4、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评述五、信息加工理论1、存储模型、加工水平模型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的几个阶段2、复述、组织、精致、元记忆的概念;3、测量记忆的几种方法六、儿童语言的发展1、语言获得、准备期、单词句、自我中心言语、语言获得的理论(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婴儿、幼儿、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七、儿童智力的发展1、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2、智力的成长曲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八、儿童情绪的发展1、儿童情绪发展的趋势;2、“社会性参照”,婴儿微笑发展的几个阶段;3、婴儿哭泣发展的特点;4、怯生与婴儿出现怯生的时间,影响怯生的因素;5、良好的情绪具有的特点;6、儿童理智感的培养;7、儿童道德感发展的特点。
九、儿童个性的发展1、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个性的构成、个性发展的阶段及其评论2、“点红测验”,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3、鲍姆令德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教养方式划分的标准及其类型,各类型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第十章:依恋的概念与依恋形成的标志;依恋发展的阶段与影响依恋的因素,几种依恋的类型及特点第十一章: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人们遇到不喜欢的人,心里会觉得不愉快,这是()。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正确答案)C.意志过程D.自我体验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几句话是哪位心理学家说的()。
A.高尔顿B.霍尔(正确答案)C.格赛尔D.班杜拉3.人们遇到不喜欢的人,心里会觉得不愉快,这是()。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正确答案)C.意志过程D.自我体验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正确答案)5.看电视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正确答案)D.视感知觉6.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
A.记忆范围的扩大B.记忆广度的扩大C.工作记忆的出现(正确答案)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7.“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应了思维的()。
A.间接性B.概括性(正确答案)C.深刻性D.灵活性8.语言是一种()。
A.自然现象B.社会现象(正确答案)C.言语过程D.交流活动9.激情的出现带有()。
A.感染性B.弥散性C.爆发性(正确答案)D.紧张性10.新生儿原始的情绪反应具有的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直接关系(正确答案)B.是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社会化的特点D.新生儿的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1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兴趣、爱好、理想B.气质、能力、性格(正确答案)C.自我体验D.世界观1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A.认识过程B.感觉过程(正确答案)C.知觉过程D.直觉13.婴儿手眼协调的的标志性动作是()。
A.无意触摸到东西B.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正确答案)C.握住手里的东西D.玩弄手指14.下列心理现象属于再认的是()。
A.儿童复述故事内容B.儿童认出护士阿姨以前来过幼儿园(正确答案)C.儿童把老师教的歌曲唱出来D.儿童把教师教的舞蹈表演出来15.我们把别人的话语知觉成连贯的谈话是因为()。
发展心理学+2023春期末考试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A.冯特B.考夫卡C.勒温D.普莱尔正确答案: D2.在研究儿童心理时不允许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体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A.矛盾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正确答案: C3.按照托马斯切斯的分类,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的婴儿属于()A.慢慢活跃型B.迟缓型C.容易型D.困难型正确答案: B4.皮亚木认为12 15岁儿童思维的发展处在0)A.形式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正确答案:A5.一个儿童的实际年龄为6岁6个月,比亲量表测得的智力年龄为7岁4个月,则这个儿童的智商Q)为A. 112B.113C. 114D. 111正确答案: B6. 达维多夫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0)A.生理发展B.个性持征C.活动特点D.种系发展正确答案: C7.皮亚杰认为2 7岁儿童思维的发展是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 B8.儿童心理的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和量变质变的证关系上来研究,这是遭循儿童心理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矛盾性原则D.感知性原则正确答案: C9.瓦龙的巴黎学派与皮亚本的日内瓦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的共同之处表现在0)A.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B.侧重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C.侧重于儿童思维的发展D.强调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正确答案: D10.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的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以至失调的结果,这一学派是()A.认知学派B.行为主义学派C.巴黎学派D.新精神分析学派正确答案: D二.多选题11. 皮亚本认为2-7岁儿童思维的发展不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 ACD12.下列观点中,属于二因素论的有0)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B,心理发展不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C.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过程D,遗传和环境是两种各自独立存在的因责正确答案: ACD13.心理活动不断的从0)A.简单B.具体向复杂C.抽象D.概括发展正确答案: ABCD1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统计法正确答案: ABC15.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因素的自然显现过程C.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D.唯物辩证观正确答案: ABC16.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包含以下哪些()A.选择研究课题B.形成假设C.标记出假设的变量D.变量的控制正确答案: ABCD17.下列特征中,()不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A.思维不可逆性B.思维同一性C.思维互补性D.思维可逆性正确答案: BCD18. 婴儿啼哭的原因包括()A.饥饿B.瞌睡C.吃饱D.无聊正确答案: ABD19.关于婴儿的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偷快的反应B.自出生就有的C.较早出现分化D.缓慢出现的分化正确答案: ABC20. 横向研究的主要缺点在于)A,个体心理起源问题B.横向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与组群效应相混着C.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D.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正确答案: BCD三.填空题21.三座山”测验的设计者是正确答案:(1)皮亚杰22. ()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正确答案:皮亚杰23. 西方著名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创立了巴黎学派正确答案:瓦龙24. 0)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正确答案:(1) 行为主义学派25. ()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正确答案:遗传26.一般把从婴儿出生到0)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正确答案:(1) 产生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词27.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0)正确答案:(1) 游戏28. ()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正确答案:(1)成熟29,() 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正确答案:普莱尔30. ()提出了复演学说正确答案:霍尔四.判断题31.教育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研究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利,应该不是道德的正确答案: 错32.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正确答案: 对33.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正确答案: 对34. 苏联建国时期的最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创立了活动理论正确答案: 错35. 领会是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正确答案: 错36.成熟势力说是由格塞尔提出的,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正确答案: 对37.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正确答案: 对38.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型:选择(单选)30分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论述评析题30分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是指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心理如何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这是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从个体研究的角度看,则是探究人类个体从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是如何从低级水平向复杂的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这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2、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
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4、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
他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5、行为主义观中,华生提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
6、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这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等。
7、相互作用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即:1)成熟: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
3)社会经验: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4)平衡化(决定性因素):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格式、通话与顺应、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
A、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格式。
B、同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
C、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则须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从而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
D、平衡不是一种静止的、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持续地追求更好状态的连续的过程。
8、内化说是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9、最近发展区(ZPD):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与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它是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10、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临床法。
1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时序设计和跨文化研究。
1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和发展的关键期。
13、发展的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14、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5)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15、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简称SOC。
它整合了对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选择、优化、补偿三方面的心理功能,既体现出普遍性,又表现出相对性。
它的普遍性在于选择、最优化和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不是人类的老化过程所独有的,而是内在的存在于任何发展过程中的;它的相对性在于SOC过程因人而异,因情景、领域不同而千差万别。
正是由于它具有系统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开放性,故有心理学家认为,它或许有望成为统合心理发展理论的元理论。
16、婴儿知觉的研究方法:偏好方法、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17、听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检测、辨别和定位。
18、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一种叫“视崖”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
(书P105)19、客体永久性: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
20、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和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1)前运算阶段:儿童视为自我中心,以及缺乏可逆性或灵活性,受知觉外表的支配(直觉性),在同一时刻只关注或集中于某一情境的一个方面(中心化)。
2)具体运算阶段:A、儿童具有可逆性的心理运算的能力。
B、具体运算思维者能够去中心化,也就是他们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客体或事件的几个属性,并认识到这些属性或维度之间的关系。
C、儿童从以来知觉信息,转而使用逻辑原则。
3)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能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既能考虑当前情境,也能够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并且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
21、西格勒的信息加工理论:(书P134)22、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它建立在心理与客观世界相区分、以及信念和愿望是人类行为之源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之上。
23、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识:错误信念的掌握往往被视为儿童是否认识到个体能够以不同方式表征同一客体或事件的证据,因此错误信念任务被视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的表征理论的某种“石蕊试剂”检验。
24、语音的范畴知觉:对两个声音是表示两个不同音位还是属于同一音位范畴的辨别能力。
25、“妈妈语”是母亲(及一般成人)指向婴幼儿的特定言语形式,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等特征。
26、呀呀语向单词的转变:大约12个月时,多数儿童可以表达最初的单词。
第一年后期,儿童开始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发出具体的声音,并且这些声音越来越为儿童所偏爱。
不久,儿童开始将这些声音与特定的客体、情境或人联系起来。
最后,儿童开始产生父母能辨认的话语。
27、过度规则化:或许是通过直接模仿成人的言语,对于一些不规则动词或名词,儿童能够产生正确的不规则形式。
儿童出现这种错误,表明他们不仅仅是在模仿,而且是在形成一个规则系统。
28、竞争模型:按照这种模型,听到言语的幼儿将考察他们言语中的各种语法线索,如词序、词尾和语调,然后将注意集中在于他们认为在言语结构的学习中最有用的一个。
29、会话的四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原则和方式准则。
30、社会参照交流:涉及在对话中就他人所未知的某物进行有效交流,例如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新游戏,以使他人知道怎样玩这一游戏,这种交流形式叫做社会参照交流。
31、先天论(书P205):1)乔姆斯基的理论:2)可习得性理论:32、智力的三维结构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智力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
33、智力的三元理论:智力的情境亚理论、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智力的成分亚理论。
34、斯腾伯格把成分定义为对客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
从功能上说,可以把成分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35、智力的PASS模型(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纳格利尔里和柯尔比):所谓PASS模型,英文指的是“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
三个认知功能系统:1)注意—唤醒系统;2)编码—加工系统;3)计划系统。
36、心理测验定义具有5个要素:1)行为样组:是指要测验的行为的代表性部分,并非指要测验的对象全体。
2)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
3)难度的客观性测量:要使智力测验正确、可靠,测验的实施、记分、解释等均应是客观的。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由测题或整个测验的难度水平所决定的客观性。
4)信度:又叫可靠性,即测验的一致性程度,是指同一组被试用同一测验实施两次后所得分数的一致性,或者同一组被试经过一次测验,而后用一个等同形式的测验再测一次,两次所得分数的一致性。
5)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或量具能确实地测量到它所欲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37、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态度、性格、气质等因素。
38、情绪智力:由美国耶鲁大学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提出的,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奴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
39、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1)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2)在思维中对情绪进行同化的能力;3)理解与分析情绪可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4)对情绪进行有效调控的能力等。
40、艾克曼制定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41、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在1932年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42、对于婴儿理解或解释面部表情的能力,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性参照。
43、婴儿并非见到陌生人就一定会害怕,而受许多因素影响: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实验者认为,单凭高矮大小不能作为婴儿害怕陌生人的线索,脸部特征是重要的线索;4)抚养者的多少;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婴儿接受的刺激。
44、情绪调节的发展存在这样一些普遍的趋势:1)儿童情绪调节的方式随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发展;2)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随其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多地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4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组成。
46、本我是人格的生理成分,是人格三个部分中所占比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成分,代表人格中的理性成。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成分,是社会价值观的代表,常常与本我的欲望相背。
47、在性器期(3-6岁)会产生恋父和恋母情节。
48、同一性渐成说: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个性发展必须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不同时期,这个任务是不同的。
具体说就是要解决一对矛盾。
矛盾解决的好,则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如果矛盾解决的不好,则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
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在下一阶段仍有完成的可能。
49、价值观和职业目标的确立标志着同一性的建立,相反,则会导致同一性混乱。
50、玛西亚根据探索和拖入这两个维度将同一性分为四种类型,也可以称为四种同一性状态,同一性危机解决的四种途径。
探索同一姓延迟同一性实现——————————————————投入同一性混乱同一性拒斥51、儿童的气质可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护理的、困难的、慢慢活跃起来的。
52、成熟速率: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