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

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
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

《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目录

仪器要求与安全保护 (2)

实验一、LD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参数测量 (3)

实验二、LD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光斑尺寸的测量 (12)

实验三、LD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远场发散角的测量 (16)

实验四、声光调Q技术

实验五、HE-NE激光器谐振腔调节 (28)

实验六、HE-NE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31)

仪器要求与安全保护

1、仪器安装在干燥、无灰尘、通风良好、远离热源和强(电)磁场的地方。

2、工作温度: 10~15o C

3、相对湿度:<70%

4、工作电源: 220V±15% 50HZ

5、安全防护

(1)使用 He-Ne 激光器时,“+”,“-”(正,负)极不要插(接)错

(2)激光管的电流不要调的过高,否则容易击穿,烧毁管子。(最好接厂方给定的最佳电流)

(3)激光出光后,眼睛不要直接直射观察激光点,否则容易损坏眼睛。

(4)He-Ne 激光管都是玻璃制品,易碎,小心轻拿轻放。调节螺钉不要拧的太紧。

6、日常维护

(1)外腔(或半内腔)激光管,外部活动的谐振腔,不要弄脏布儒斯特窗面,不要沾上灰尘否则不出光。

(2)激光管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长时间不用时,最好隔几天点燃一次(特别是夏天)时间 20~30 分钟。

(3)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实验装置应注意防潮,放置于比较干燥的地方。在不使用时请将仪器上盖盖好,端盖旋紧,防止灰尘进入仪器。

注意:

1激光对人眼睛有伤害,注意眼睛不要直接对着光源。

2激光器的电源电压上千伏,注意小心,不要触摸。

实验一、LD 泵浦Nd:YVO 4固体激光器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参数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LD 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的基本概念与激光器的调节

2、掌握连续激光器阈值概念及测量方法

3、掌握连续激光器斜率效率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类型

综合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1. 普通光源的发光—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

普通常见光源的发光(如电灯、火焰、太阳等地发光)是由于物质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吸收外来能量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原子被激发。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处在高能级(E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

~10-9

秒),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跃迁时将产生光(电磁波)辐射。辐射光子能量为

12E E h -=ν

这种辐射称为自发辐射。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即所辐射的光在发射方向上是无规则的射向四面八方,另外未位相、偏振状态也各不相同。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个范围。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密度N2,远比处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 的原子数密度N 的大小时随能级E 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即N ∝exp(-E/kT),这是著名的波耳兹曼分布规律。于是在上、下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数密度比为

]/)(exp[/1212kT E E N N --∝

式中k 为波耳兹曼常量,T 为绝对温度。因为E2>E1,所以N2《N1。例如,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E1=-13.6eV ,第一激发态能量为E2=-3.4eV ,在20℃时,kT≈0.025eV,则

0)400exp(/12≈-∝N N

可见,在20℃时,全部氢原子几乎都处于基态,要使原子发光,必须外界提供能量使

原子到达激发态,所以普通广义的发光是包含了受激吸收和自发辐射两个过程。一般说来,这种光源所辐射光的能量是不强的,加上向四面八方发射,更使能量分散了。

2.受激辐射和光的放大

由量子理论知识知道,一个能级对应电子的一个能量状态。电子能量由主量子数n(n=1,2,…)决定。但是实际描写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除能量外,还有轨道角动量L和自旋角动量s,它们都是量子化的,由相应的量子数来描述。对轨道角动量,波尔曾给出了量子化公式Ln=nh,但这不严格,因这个式子还是在把电子运动看作轨道运动基础上得到的。严格的能量量子化以及角动量量子化都应该有量子力学理论来推导。

量子理论告诉我们,电子。如果选择规则不满足,则跃迁的几率很小,甚至接近零。在原子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能级,一旦电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只能发生在l(角动量量子数)量子数相差±1的两个状态之间,这就是一种选择规则被激发到这种能级上时,由于不满足跃迁的选择规则,可使它在这种能级上的寿命很长,不易发生自发跃迁到低能级上。这种能级称为亚稳态能级。但是,在外加光的诱发和刺激下可以使其迅速跃迁到低能级,并放出光子。这种过程是被“激”出来的,故称受激辐射。受激辐射的概念是爱因斯坦于1917年在推导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时,第一个提出来的。他从理论上预言了原子发生受激辐射的可能性,这是激光的基础。

受激辐射的过程大致如下:原子开始处于高能级E2,当一个外来光子所带的能量hυ正好为某一对能级之差E2-E1,则这原子可以在此外来光子的诱发下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E1跃迁。这种受激辐射的光子有显著的特点,就是原子可发出与诱发光子全同的光子,不仅频率(能量)相同,而且发射方向、偏振方向以及光波的相位都完全一样。于是,入射一个光子,就会出射两个完全相同的光子。这意味着原来光信号被放大,这种在受激过程中产生并被放大的光,就是激光。

3. 粒子数反转

一个诱发光子不仅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它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当处在高能级地原子数目比处在低能级的还多时,受激辐射跃迁才能超过受激吸收,而占优势。由此可见,为使光源发射激光,而不是发出普通光的关键是发光原子处在高能级的数目比低能级上的多,这种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但在热平衡条件下,原子几乎都处于最低能级(基态)。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则是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4. LD 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LD )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介质的。这种激光器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而坚固,特别适于在飞机、车辆、宇宙飞船上用。在70年代末期,由于光纤通讯和光盘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但是这种激光器的光束质量相对较差。LD 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其泵浦源为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用它给激光增益介质提供能源,可以得到光束质量更好的激光。这类的激光器具有以下特点

4.1. 光谱匹配性好

如果采用闪光灯泵浦固体激光器,由于闪光灯的发射光谱和工作物质吸收光谱之匹配不好,将导致器件的泵浦效率很低,比如,氪灯或氙灯的发射光谱都是范围很宽的连续谱,而Nd 3+的吸收光谱是一些有着很强峰值的分立光谱,这将使其发射光谱的很小一部分光能能够被工作物质吸收,其余部分将转变为器件的热能。而采用激光二极管作为泵浦源可以较好的

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它的输出谱线很窄,通常为几个纳米。

4.2.体积小,结构简单,装调方便,使用寿命长

激光二极管体积小,其供电电源也很小,只有闪光灯电影体积的十分之一,采用激光二极管泵浦,由于热效应与闪光灯泵浦的器件相比很小,因此,可以减小冷却系统,使器件结构简单,装调维修方便,为固体器件的小型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激光二激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长,其典型寿命为105小时,这使得固体激光器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LD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中的LD的波长为808nm,它泵浦Nd:YVO4激光晶体,得到1064nm的激光输出。

5.倍频

利用一些非线性材料,可以将某个频率的激光改变成另一种频率。比如,我们实验中用KTP晶体将1064nm激光变换成532nm的激光,则称为倍频。我们的实验中,KTP晶体被置于激光谐振腔内,叫内腔倍频。

6.LD泵浦Nd:YVO4固体(倍频)激光器主要参数及实验

6.1.泵浦功率(Pin)-输出功率(Pout)特性曲线

LD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泵浦光源,其输出功率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泵浦功率P in,而固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为P out,其曲线为P in-P out曲线。图2所示。随泵浦功率增加,激光器首先是渐渐地增加自发辐射,直至超过阈值,发生受激辐射。最感兴趣的参数是开始发生受激辐射时的泵浦功率值,通常把这个功率值称之为阈值功率,用P th表示。

6.2.阈值功率(Pth)

阈值功率是LD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开始受激辐射时的对应的泵浦功率。测量阈值功

率如下:

利用激光器的P in-P out曲线可以找到P th,其作法有三种:第一是双斜法,它是将P in-P out 曲线中两条直线延长线交点所对应的功率作为激光器的阈值功率P th(如图3a所示);第二种作法是,输出光功率延长线与功率轴的交点作为激光器的P th(如图3b所示),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作法;第三种方法是在P in-P out曲线中,将输出功率对泵浦功率求二阶导数,求导数波峰所对应的功率值为P th,这种作法的测量精度较高,如图3c所示。

6.3.Pin-Pout曲线的斜率(%)

表示这种能力的直接量值是P th以上的P in-P out曲线的斜率用△P out/△P in。在P th以上的P in

-P out曲线的斜率表示波长为808nm的泵浦功率有多少转换成1064nm固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这是一种光-光转换效率。

3a 3b 3c

图3 P in-P out曲线法求P th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本实验包含下列设备。图4为实验光路示意图, 图5为实验结构图。

1、LD

2、耦合镜

3、全反镜

4、Nd:YVO4晶体

5、KTP

6、输出镜

7、功率计

图4、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5 实验装置结构图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装置的调整: (1) 泵浦光源的调整

首先将仪器中的其它调整架取下,只留下泵浦光源及调整架固定在仪器导轨上;采用外置He-Ne 激光器进行自准直调整。见下图

然后调节激光器使激光器光斑中心对准泵浦光源中心;将泵浦光源调整架沿着导轨前后移动,观察激光器光斑是否始终在泵浦光源中心,如果不在中心则调节激光器或者调节激光器固定立板,直至激光器光斑始终在泵浦光源中心位置。

(2)汇聚物镜的调整

首先将泵浦光电源开关打开,旋转泵浦光源调焦旋钮进行调焦,焦点距离泵浦光源约

30~50mm;将汇聚物镜调整架放到导轨上,距离泵浦光源约为焦点距离泵浦光源的两倍,泵浦光源光斑不应打到物镜的外面。并He-Ne激光器光点照到物镜后返回的光点应与发出的光点重合。见下图

(3)激光晶体的调节

将激光晶体调整架放到导轨上,并调节其位置使泵浦光经汇聚物镜成像点的位置,仔细

观察泵浦光汇聚到激光晶体的现象,微调汇聚物镜调节螺钉,直到观察到激光晶体上有最亮

的白光为止,此时泵浦光源成像在激光晶体的位置外最佳,固定激光晶体调整架。

(4)倍频晶体的调节

将倍频晶体调整架放到导轨上,并用He-Ne激光器进行自准直调节(方法同上);调好

后将倍频晶体移动到尽可能靠近激光晶体位置固定。并观察晶体后面的光斑是否完整,不要

存在挡光的现象。

(5)输出镜的调节

将输出镜调整架放到导轨上,并用He-Ne激光器进行自准直调节(方法同上);调好后,

用白屏将He-Ne激光器激光挡住,观察由泵浦光源发出的光,此时应出来绿色激光。微调输

出镜调节螺钉,使绿色激光输出的最强。

(6)光强的调节

仪器组装完毕看到绿色激光发出后,仔细调节泵浦源的聚焦位置及其俯仰,以及微调输出镜的上下左右的位置,使绿色激光光强最大。

2、连上电线,保证旋纽位置对应的电流为最小。

3、打开激光电源将仪器预热10-30分钟。

4、调节电流旋钮,逐步增大电流,同时检测激光功率计的读数。

5、记录不同电流下(LD的电流正比于其功率)的功率。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记录不同电流下的功率,表格如下:

2、绘制激光器的I in-P out特性曲线。

3、用两种以上方法确定激光器的阈值功率。

4、计算室温时激光器的I in-P out曲线的斜率。

七、注意事项

1、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实验装置应注意防潮,放置于比较干燥的地方。

2、在不使用时请将仪器上盖盖好,端盖旋紧,防止灰尘进入仪器。

3、切勿让激光直接射入眼睛中,会严重损坏眼睛。

八、预习与思考题

LD泵浦Nd:YVO4固体激光器体激光器受激发射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二、LD 泵浦Nd:YVO 4固体激光器光斑尺寸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基模激光光束的传播特性及其横截面光强的高斯分布特性 2:掌握刀口法逐点测量法测量光斑尺寸的原理方法 3: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在许多应用激光的场合都希望激光光斑的光强分布是均匀的,但是实际的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各种不同光强分布形式中,基横模的光强分布不均匀性最小,因此需要激光器工作在基横模状态.激光是现代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研究激光基横模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过去研究激光的基横模是用扫描法,本文介绍一种称为刀口法的实验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验证激光基横模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能够方便地测定光斑的大小。

1. 光强分布和光斑大小: 激光在谐振腔内振荡的过程中.在光束横截面上的光强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稳定分.在光束横截面上的这种稳定分布,称为激光束的横向模式.简称横模。取激光器的轴向为直角坐标系的z 轴,以谐振腔的中心为原点,并在与主轴z 垂直的平面上取x 轴和y 轴,用符号TEM nm 。来表示各种横向模式.这里m,n 均为正整敷,分别表示在x 轴和y 轴方向上光强为零的那些零点的序数,称为模式序数。基横模是光斑中间没有光强为零的光斑,称为TEM 00模;而TEM 10模则表示在x 方向上有一个光强为零的光斑;TEM 01模表示在y 方向上有一个光强为零的光斑;以此类推,模式序数m,n 越大.光斑图形中光强为零的数目就越多。基横模的光强分布不均匀性最小是显而易见的.

激光束基横模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在垂直于z 轴的xy 平面上的光强分布I(x,y)为

])

(2exp[2),(22

2

2

W

y x W

P y x I +-

=

π (1)

或者

])

(2exp[),(22

2

0W

y x I y x I +-

= (2)

其中P 0为光束的总功率,I 0为光束截面上的中央最大光强,W 称为光斑半径,它定义为光强衰

减到中央最大光强的l/e 2

的位置与z 轴之间的距离,称为半宽度。衡量光斑大小也常用半极大全宽度(FWHM),它定义为光强衰减到中央最大光强的一半的位置与z 轴之间距离的2倍,称为半功率直径,记为D 1/2,它与W 的关系由式(1)或式(2)可得:

W W D 1774.12ln 22/1==

(3)

2. 刀口法测量原理

用刀口法可以测定光斑的大小和验证光斑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分布.实验中使刀口平行于 y 轴,沿垂直于x 轴方向移动当刀口缓慢推人光束时,设刀口挡住了x ≤a 的所有点。未被刀口

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P 用余误差函数表示为:

??

∞∞-∞

=

=

a

a W

erfc p dxdy y x I P )2(

2

),(0 (4)

如果先用刀口把光束全部挡住,然后把刀口缓慢拉出时,未被刀口挡住而通过的光功率可用相应的误差函数表示。将式(1)、(2)和式(4)归一化后有:

)exp(21),(2

2

22

πσ

y

x p y x I +-

=

(5)

)exp(),(2

2

2

y

x p y x I +-

= (6)

)2(

2

10

σ

a erfc p p = (7)

其中 σ=W/2是数理统计中的标准偏差.根据式(6)和式(7)作出的归一化高斯分布和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a)归一化高斯分布;(b)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关系

可以证明,相对功率为0.25和0.75的点分别位于高斯分布曲线极大值两侧,其距离ep

刀口拉出

刀口推入

相 对 光 强

相 对 光 强

=0.6745σ.所以从由实验得到的相对功率与刀口位置的关系曲线就可确定ep 的值。算出σ值后就可计算P/P 0的理论值,进行曲线拟台.如果拟合得好,就证明基横摸光强是高斯分布.用ep 的值可计算光斑大小:

W = 1.4826(2ep) (8) D 1/2 = 1.7456(2ep) (9)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本实验包含下列设备。

动精度可达0.02mm 的螺旋测微器上.如果要求精度更高,可装在迈克耳孙干涉仪可动臂上.光电探测器是与光功率计主机配套的硅光电探测器.功率计有较大的量程,保证激光最大功率在其测量范围内。

图2 实验装置

1、激光器 2

、装有螺旋测微器的刀口 3、功率计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调好光路,使LD 泵浦KTP 倍频Nd:YVO 4固体激光器稳定输出532nm 的绿光

2、将刀口位于激光光斑边缘位置,并将功率计置于刀口后面来测量未被刀口挡住的激光光功率。

3、测量此时激光的输出功率(此时激光全部打入功率计)P 0。

4、缓慢旋转螺旋测微器,推进刀口,每0.1mm (也可取最小精度0.02mm )测一对应的激光功率P ,记录下来,

5、重复4,直到光斑全部被刀片挡住,即功率计显示为零,由此建立P -x 曲线。

6、再将刀口拉回,重新测量一组P -x 数据。

7、数据拟合及处理得出光斑尺寸及基横模的判断结果。

x

y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推进刀口记录数据:

拉回刀口记录数据:

计算光斑尺寸

W = 1.4826(2ep)

D1/2 = 1.7456(2ep)

七、注意事项

1、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实验装置应注意防潮,放置于比较干燥的地方。

2、在不使用时请将仪器上盖盖好,端盖旋紧,防止灰尘进入仪器。

3、切勿让激光直接射入眼睛中,会严重损坏眼睛。

八、预习与思考题

1:分析为何需要测量两组数据?

2:分析激光输出功率的不稳定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三、LD 泵浦Nd:YVO 4固体激光器远场发散角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加深对高斯光束及激光传播特性的理解。

2、掌握激光光斑尺寸的两点测量方法。

3、掌握激光远场发散角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相对一般光源,激光束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也就是说,光能量在空间的分布高度集中在光的传播方向上.但是它仍有一定的发散度,同时光强分布有着特殊结构.如由球面镜构成谐振腔产生的激光束,既不是均匀的平面波.也不是均匀的球面波.在它的横截面上,光强是以高斯函数型分布的、故称作高斯光束.此种激光束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同时它也是研究其他分布类型激光束的基础.本实验是以LD 泵浦KTP 倍频Nd:YVO 4固体激光器基横模输出的高斯光束为例,分析和研究其光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传播特性.

光波是光振动在空间的传播.根据波动方程.一束沿某一方向(设为z)传播的高斯光束,其电矢量E 的空间变化表示为:

)]}())

((

[exp{])

()(exp[

)

(),,(2

222

2

0z z z R y x k i z w y x z w A z y x E ψ+++-+-=

(1)

其中等式右边,乘点前的那部分表示E 的振幅,乘点后的部分为E 的相位.A 0/w(z)为

z 轴上(x =y =0)各点的电矢量振幅A(0,0,z);w(z)叫z 点的光斑尺寸,它表小电矢量振幅下降到中心值(中心点(0,0,z)的振幅)的1/e 、或光强下降到中心光强的1/e 2时,所对应的点(x,y,z)到中心点的距离.光斑尺寸的表达式为:

2

/122

0]

)(

1[)(w z w z w πλ+= (2)

其中,w 0是z =0点的光斑尺寸,称作光斑的“腰粗”,它是高斯光束的特征参量,由

激光器结构决定.例如平凹腔的w 0为:

4

/122

20]

([

L RL w -=π

λ (3)

其中λ为激光波长,L 为激光器谐振腔腔长,R 为凹面镜的曲率半径.R(z)是z 处波阵面的曲率半径:

])(

1[)(2

20

z

w

z z R λπ+=

(4)

ψ(z)是与z 有关的相位因子:

2

)(w z arctg

z πλψ= (5)

只要w 0给定,就可以求出R(z),w(z),ψ(z)。

以上(1)至(1)式共同描述激光束的物理图象,现在分段分析光束传播的特点(参看图

1)

图1 曲率半径相同的双凹腔基横模TEM 00剖面图

(1)z=0处

波阵面:从(4)式中看出,∞=>-)(lim 0

z R z ,所以z =0处的波阵面是一个平面.

振幅:

])

(exp[

)0,,(2

2

20

0w y x w A y x A +-=

(6)

为高斯函数型,设ρ=(x 2

+y 2)1/2

,表示点(x,y)到中心的距离,在ρ=0(即光斑中心)处,A(0,0)=A 0/w 0,振幅最大,在ρ= w 0处,A(w 0,0)= A(0,0)/e,振幅下降到中心值的1/e, ρ继续增大时,振幅将继续下降.逐渐趋于0.所以振幅的变化是中心最大,沿半径向外逐渐减小.没有清晰的边缘.总的说来,在z=0处,尽管波阵面是个平面,但面光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它不同于平行光束的平面波。 (2)z =z 0>0处

波阵面:从(1)式相位部分看出,它虽比均匀球面波多了一个相位因子ψ(z 0),但ψ(z 0)是个常数,不影响波阵面的形状,所以它的波阵面仍是一个球面.曲率半径为R(z).从(4)式中还可看到,波阵面的曲率半径R(z)是随z 而变化的,R(z)总大于z 0,即不同z 处的球面波的中心都不在原点,但随z 的增加逐渐趋于原点.

振幅:与z=0处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仍是中心最大.由中心向外以高斯函数形式逐渐减小.所以它不同于点光源发射的球面波. (3)z= z 0<0处

与z =z 0>0处一样,都是高斯球面波.不同的是.R(-z 0)是沿z 传播的会聚球面波,R(z 0)>0是沿z 传播的发散球面波.它们以z =0平面为对称分布. 总的说来.光斑尺寸w(z)是随z 的增加而增加的,成为两条对称曲线.在z =0处最细.故形象地称作光束的“腰”,它位于双凹腔的中心.对于平凹腔激光器.它相当于双凹腔的一半、不难看出腰应位于平面镜的中心.平凹腔情况见图2.

1. 激光光斑尺寸测量原理:

本实验采用刀口法来测量激光光斑尺寸,当利用一刀口垂直于光束传播方向,比如x 方向移动,将遮盖部分光束,这将导致通过的激光功率下降,则图2 所示。

图2:刀片与光斑相对位置

当刀口处于x = -ω 位置时,透过的激光功率与总功率(P 0) 之比为:

?∞

--=

-w

dx w x w

p w p )/2exp(1)

/2()(2

20

π (7)

同理,当刀口处于x =ω时,透过的激光功率与总功率(P 0) 之比为:

06.094.01)(0

=-=p w p (8)

由P(-ω)/ P 0=0.94,P(ω)/ P 0=0.06可知,刀口沿x 方向移动分别测出激光透过功率为94 %和6 %二值所对应的刀口相对位置,即可测得光束腰斑直径2ω值。

2. 激光光束远场发散角测量原理: 我们将(2)式变换一下形式,得:

1)

/()(2

2

20

2

2

0=-

λπw z

w z w (9)

正是双曲线方程.它表明光斑尺寸的轨迹是一组以z =0为原点的双曲线,见图3. 我们用全发散角2θ表征它的发散程度,定义:

2

/1224022

2

)

(2)(2

2-+=≡λππλθz w w z

dz

z dw (10)

现在分析2θ在整个传播光路中的变化情况.显然.在2=0处,2θ=0.当z 增大,2θ增加.在z =0->z =z r 这段范围内.全发散角变化较慢.我们称z r 为准直距离:

λ

π20

w z r =

(11)

在z>z r ,全发散角变化加快.当z->∞,2θ变为常数.我们将此处的全发散角称为远场发散角,有:

2

2w πλθ= (12)

不难看出,远场发散角实际就是以光斑尺寸为轨迹的两条双曲线的渐近线间的夹角,见

图4。

图3 平凹腔中基模TEM

00

的剖面图

图4 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

实验中,我们如何测量远场发散角呢?由于不可能在无穷远处测量,故(9)式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式,不能作为测量公式,而需用近似测量来代替.可以证明,当z>7z r 时.2θ(z)/ 2θ(∞)>99%,即当z 值大于7倍z r 时所测得的全发散角.可和理论上的远场发散角相比,误差仅在1%以内.那么z 值带来的实验误差已不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了,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实验上测远场发散角所应选取的z 值范围.

可采用以下两种近似计算:

一种方法是,选取z>z r 的两个不同值z 1,z 2,根据光斑尺寸定义,从I -ρ曲线中分别求出w(z 1),w(z 2),利用公式:

1

212)

()(2

2z z z w z w --=θ (13)

另一种方法是,由于z 足够大时,全发散角为定值,好像是从源点发出的一条直线,所以实验上还可用一个z 值(z>7z r )及与其对应的w(z),通过公式:

z z w /)(22=θ

(14)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课组编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操作型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 1)、寻找扫描光迹 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断续”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低时使用。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开关一般选为“内”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Y通道。 4)、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先置于“自动”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了解计算机的组成3-13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了解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连接方法; 3、了解各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阅读本实验内容,准备打开主机箱的工具并按要求准备做好记录。 三、实验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四、实验内容 1、观察系统外部设备的连接状况,记录各外设的名称、型号和与主机连接点情况;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外设去掉,用准备好的工具将主机箱打开; 3、观察主机的结构,记录主机箱内包含的部件的名称、规格等,如图所示:

电脑DIY 实验指导书 4、了解各部件的作用,看清楚部件的安装位置; 5、将主机箱安装好,并把外设连接好; 6、整理好使用过的用品,实验结束。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将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件或设备按顺序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2、将你认为没有看明白的部分写出来。 这一次实验认识了计算机的组成,了解了cpu 、主板、内存的分类,认识了主板的南北桥芯片的作用和位置,知道了在以后购买时候应当注意的内容,知道如何选择硬件。了解了各个部位的主要硬件指标。

电脑DIY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24 一、实验目的 1、在识别各个部件和板卡的基础上,将它们组装在一起; 2、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进一步熟悉各部件的功能; 3、掌握安装和拆卸计算机部件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必要的工具,认真阅读各部件的使用说明书,并按要求准备做好记录。 三、实验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要按安装步骤进行安装,找准各部件的安装位置,注意在拆装的过程中要用力均匀,防止损坏设备。 四、实验内容 1、按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可将主板放置在绝缘泡沫板上; 3、将CPU、内存条和CPU风扇等安装在主板上; 4、将主板装入主机箱,拧紧主板的固定螺丝; 5、把电源固定在机箱的相应位置,并接好主板电源线; 6、安装显卡、声卡等内置板卡,并设置好主板跳线; 7、安装好硬盘、软驱和光驱等部件; 8、检查并确认安装正确无误; 9、连接好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后可开机试验; 10、能正常启动后,请关机、断电并按相反顺序将各部件拆卸开放回原来位置。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示波器、音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数字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学时 2 学时 三、实验仪器及实验设备 1、GOS-620 系列示波器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 3、数字交流毫伏表 4、直流稳压电源 5、数字万用电表 四、实验仪器简介 1、示波器 阴极射线示波器(简称示波器)是利用阴极射线示波管将电信号转换成肉眼能直接观察的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电子仪器。示波器通常由垂直系统、水平系统和示波管电路等部分组成。垂直系统将被测信号放大后送到示波管的垂直偏转板,使光点在垂直方向上随被测信号的幅度变化而移动;水平系统用作产生时基信号的锯齿波,经水平放大器放大后送至示波管水平偏转板,使光点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这样就能在示波管上显示被测信号的波形。 2、YDS996A函数信号发生器通常也叫信号发生器。它通常是指频率从0.6Hz至1MHz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具有直流电平调节、占空比调节,其频率可以数字直接显示。适用于音频、机械、化工、电工、电子、医学、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的科研单位、工厂、学校、实验室等。 3、交流数字毫伏表 该表适用于测量正弦波电压的有效值。它的电路结构一般包括放大器、衰减器(分压器)、检波器、指示器(表头)及电源等几个部分。该表的优点是输入阻抗高、量程广、频率范围宽、过载能力强等。该表可用来对无线电接收机、放大器和其它电子设备的电路进行测量。 4、直流稳压电源: 它是一种通用电源设备。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所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压或电流当电网电压、负载、环境等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维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使电子设备或电路的性能稳定不变。直流电源通常由变压、整流、滤波、调整控制四部分组成。有些电源还具有过压、过流等保护电路,以防止工作失常时损坏器件。 6、计频器 GFC-8010H是一台高输入灵敏度20mVrms,测量范围0.1Hz至120MHz的综合计频器,具备简洁、高性能、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的特点。 5、仪器与实验电路的相互关系及主要用途:

硬件基础实验指导书与答案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2017年5月

目录 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MASM (3) 实验上机操作范例 (5) 实验一CPU结构 (15) 实验二指令格式 (22) //实验三循环程序设计 (25) 实验四综合程序设计(一) (32) 实验五综合程序设计(二) (36) 实验六高级汇编技术 (42)

64位操作系统下使用MASM 1.安装DOSBox。双击DOSBox0.74-win32-installer.exe。 2.运行DOSBox。双击桌面的DOSBox快捷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运行DOSBOX虚拟机 3.将MASM文件夹里的全部文件拷贝到一个目录下,比如d:\masm下,然后将这个目录挂载为DOSBox的一个盘符下,挂载命令为Mount c d:\masm 。然后切换到挂载的c盘,如图2所示。

图2 挂载masm文件夹3.编译汇编源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汇编源程序4.连接和运行源程序,如图4所示。 图4连接和运行源程序

实验上机操作范例 【范例】完成具有如下功能的分段函数 1 X>0 Y = 0 X=0 -1 X<0 其中:X存放在内存单元中,Y为结果单元。【问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分段函数的程序流程图 根据程序流程图编写如下程序 DSEG SEGMENT X DW ? Y DW ? DSEG ENDS CSEG SEGMENT ASSUME CS: CSEG, DS: DSEG

START:MOV AX, DSEG MOV DS, AX LEA SI, X MOV AX, [SI] AND AX, AX JNS LP1 MOV Y, 0FFH ; X<0 JMP END1 LP1: JNZ LP2 MOV Y, 00H JMP END1 LP2: MOV Y, 01H END1: MOV AH, 4CH INT 21H CSEG ENDS END START 汇编语言程序的开发分为以下4个部分:编辑(生成.asm文件)—→汇编(生成.obj文件)—→连接(生成.exe文件)—→调试。 下面介绍汇编语言源程序从编辑到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exe文件)的过程。利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MASM6.15版本的工具包(包括MASM.EXE、LINK.EXE、ML.EXE、DEBUG32.EXE等),如图2所示。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韶关学院自动化专业用) 自动化系 2014年1月10日 实验室:信工40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必读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本科教学大纲安排的,共计14学时。第一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第二和第七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为综合性实验。本实验采取一人一组,实验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 1.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编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内容、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画好必要的记录表格,以备实验时作原始记录。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上实验课不得迟到,对迟到者,教师可酌情停止其实验。 3.非本次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许可不得任意动用。 4.实验时应听从教师指导。实验线路应简洁合理,线路接好后应反复检查,确认无误时才接通电源。 5.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期间当场提交。拒绝抄袭。 6.实验结束时,不要立即拆线,应先对实验记录进行仔细查阅,看看有无遗漏和错误,再提请指导教师查阅同意,然后才能拆线。 7.实验结束后,须将导线、仪器设备等整理好,恢复原位,并将原始数据填入正式表格中,经指导教师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实验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实验3 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4 数码管显示电路及应用 实验5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6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实验7 计数器及其应用

实验1 TTL基本逻辑门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各部分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TTL集成逻辑门电路实验芯片的外形和引脚排列 3、掌握实验芯片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集成芯片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74LS04(六反相器)、74LS08(四2输入与门)、74LS10(三3输入与非门)、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和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数字电路基本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数字电路工作过程是数字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在时间和数量上不连续的信号。 (1)反映事物逻辑关系的变量称为逻辑变量,通常用“0”和“1”两个基本符号表示两个对立的离散状态,反映电路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称为二值信息。(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有导通和截止两种对立工作状态。三极管有饱和、截止两种对立的工作状态。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分别用“1”和“0”来表示导通和断开的情况。 (3)在数字电路中,以逻辑代数作为数学工具,采用逻辑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来研究电路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必关心具体的大小。 2、TTL集成与非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的测试 TTL集成与非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门。实验采用二4输入与非门74LS20芯片,其内部有2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4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74LS20芯片引脚排列和逻辑符号如图2-1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 成绩: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Computer Organization Lab Repor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 姓名:____学号:_____ 实验日期:____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Dais-CMX16+达爱思教仪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十六位机字与字节运算的数据传输格式,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及进位控制的组合功能。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3. 完成算术、逻辑、移位运算实验,熟悉ALU运算控制位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环境 Dais-CMX16+达爱思教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ALU运算器由CPLD描述。运算器的输出经过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2个运算寄存器AX、BX的数据输入端分别由4个74LS574锁存器锁存,锁存器的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相连,准双向I/O输入输出端口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经2片74LS245三态门与数据总线相连。 图1-1 运算器数据通路 图1-1中,AXW、BXW在“搭接态”由实验连接对应的二进制开关控制,“0”有效,通过【单拍】按钮产生的负脉冲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实现AXW、BXW写入操作。 表1-1 ALU运算器编码表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M M13 M12 M11 功能M M13 M12 M11 功能 M S2 S1 S0 M S2 S1 S0 0 0 0 0 A+B+C 1 0 0 0 读B 0 0 0 1 A—B —C 1 0 0 1 非A 0 0 1 0 RLC 1 0 1 0 A-1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计算机硬件实验指导书模板

第一部分EL实验系统的结构 EL-l微机实验教学系统由功能实验板、可选的CPU板、二块小面包板三部分构成, 可安装在45*30*10cm的实验箱内。总框图如下: 面包板: 1)通用面包板 2)金属圆孔组成的通用实验板 CPU板: 1)8086 PC总线板 2)8086 CPU板 3)8051 CPU板 4)8098 CPU板 5)80C198 CPU板 功能实验板: 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接口电路组成, 它们是: D/A电路、A/D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开关量输入电路、RAM/ROM电路、简单I/O电路、8253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电路、8255并行接口电路、总线驱动电路、8279接口电路、单脉冲发生器、LED显示电路、键盘电路、复位电路、8250串行接口电路。 ( 一) 功能实验板结构

1、输出显示电路 1)数码显示电路。 该电路由6位共阴极数码管, 3片75452, 2片74SL07组成, 74LS07为段驱动器, 相应输入插孔为CZ4。75452为位驱动器, 相应输入插控为CZ3(LD1, LD2, LD3, LD4, LD5, LD6)。 2)LED灯显示电路。 该电路由2片74LS04, 12只发光二极管( 红、绿、黄各4只) 组成。12只二极管相应的输人插孔为CZ2(LI1, LI2, LI3, LI4, LI5, LI6, LI7, LI8, LI9, LI10, LIl1, LIl2) 2、信号发生电路 1)开关量输入电路: 该电路由8只开关组成, 每只开关有两个位置, 一个位置代表高电平, 一个位置代表低电平。该电路的输出插孔为CZl(Kl, K2, K3, K4, K5, K6, K7, K8)。 2)时钟输入电路: 该电路由1片74LSl6l组成: ·当CPU为PC总线时, 输入时钟为AT总线的CLK, ·当CPU为805l、8098、80C198时, CLK的输入时钟为晶振频率, ·当CPU为8086时, CLK是2MHz。 输出时钟为该CLK的2分频(CLK0), 4分频(CLKI), 8分频(CLK2), 16分频(CLK3), 相应输出插孔CZ47(CLK0, CLKl, CLK2,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15电力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参见挂件说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挂件说明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

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 度,并比较“3”点电压U 3和“6”点电压U 6 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 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 信号和“6”点U 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 (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 形如图2-1所示。 图2-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 (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 1 ~U 6 及输出“G、K” 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适用TD-CMA实验设备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一、实验原理 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 0 CN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中。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 (1) 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0。 (2) 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4位矩阵中使用‘右1’和‘左3’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1位。 (3) 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0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 原理如图1-1-1所示

图1-1-1 运算器原理图 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A和暂存器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A和B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 0 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ALU的输出。如果是算术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ALU零标志。ALU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CPLD(MAXII EPM240)中。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1-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一个4X4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8X8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电子技术实验1》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和交流电压表的用途。 2.明确上述仪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交流信号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DF1731SC2A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一台 DF2170B交流电压表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调节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100mV的正弦波信号,将操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接入交流电压表测量,配合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MAPLITUDE POWER”旋钮,使其输出为100mV。 3.将上述信号接入双踪示波器测量其信号电压的峰峰值和周期值,并将操作方法填入下表。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及存在问题等。 五、预习要求 1.对照附录的示意图和说明,熟悉仪器各旋钮的作用。 2.写出下列预习思考题答案: (1)当用示波器进行定量测量时,时基扫描微调旋钮和垂直微调旋钮应处在什么位置?

(2)某一正弦波,其峰峰值在示波器屏幕上占垂直刻度为5格,一个周期占水平刻度为2格,垂直灵敏度选择旋钮置0.2V/div档,时基扫速选择旋钮置0.1mS/div档,探头衰减用×1,问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和频率为多少?如何用器其他仪器进行验证?

附录一:8112C函数信号发生器 1.用途 (1)输出基本信号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输出幅值从5mv~20v,频率范围从0.1HZ~2MHZ。 (2)作为频率计数器使用,测频范围从10HZ~50MHZ,最大允许输入为30Vrms。 2.面板说明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 验 指 导 书 软件学院 2015.9

实验报告要求 一、该实验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仿真训练项目,包括实验1-5,每个实验6分,共30分,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二、每人每个实验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在熟悉仿真软件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实验步骤,认真观察实验结果数据,做好记录或截图,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写出实验心得体会。 三、每个实验应在相对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进行,实验完成后以答辩形式组织考核打分。实验报告需要同时上交电子版和A4纸打印版,封面参考附件。

附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实验1 Cache模拟器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Cache的基本概念、基本组织结构以及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Cache容量、相联度、块大小对Cache性能的影响。 (3)掌握降低Cache不命中率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提高Cache性能的好处。 (4)理解LRU与随机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它们对Cache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CacheSim。 2、根据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Cache的概念和工作机制。 3、依次输入以下参数:Cache容量、块容量、映射方式、替换策略和写策略。 4、读取cache-traces.zip中的trace文件。 5、运行程序,观察cache的访问次数、读/写次数、平均命中率、读/写命中率。思考:1、Cache的命中率与其容量大小有何关系? 2、Cache块大小对不命中率有何影响? 3、替换算法和相联度大小对不命中率有何影响?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实验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