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材料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 (3)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4)1.2 建筑能耗分析与节能指标 (4)1.2.1 建筑能耗分析 (4)1.2.2 节能指标 (4)第2章绿色建筑技术基本原理 (4)2.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评价标准 (4)2.2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5)2.3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5)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6)3.1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6)3.1.1 保温材料选择 (6)3.1.2 保温层构造设计 (6)3.1.3 保温层施工技术 (6)3.2 门窗节能技术 (6)3.2.1 门窗材料选择 (7)3.2.2 门窗构造设计 (7)3.2.3 门窗施工技术 (7)3.3 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技术 (7)3.3.1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择 (7)3.3.2 屋面保温隔热构造设计 (7)3.3.3 地面保温隔热技术 (7)3.3.4 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施工技术 (8)第4章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8)4.1 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8)4.1.1 高效锅炉与热源设备 (8)4.1.2 分、集水器系统优化 (8)4.1.3 供暖末端设备节能 (8)4.2 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8)4.2.1 高效风机与空气处理设备 (8)4.2.2 变风量与变频技术 (8)4.2.3 热回收技术 (8)4.3 冷热源设备及其节能技术 (9)4.3.1 高效冷水机组与热泵 (9)4.3.2 蓄冷、蓄热技术 (9)4.3.3 冷热源设备优化组合 (9)4.3.4 冷热源系统智能控制 (9)第5章建筑电气与照明节能 (9)5.1 建筑电气系统节能技术 (9)5.1.2 变配电系统节能技术 (9)5.1.3 电气设备节能技术 (9)5.2 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9)5.2.1 照明设计优化 (9)5.2.2 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10)5.3 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0)5.3.1 楼宇自动化系统 (10)5.3.2 能源管理系统 (10)5.3.3 照明控制系统 (10)5.3.4 电力需求侧管理 (10)5.3.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0)第6章太阳能利用技术 (10)6.1 太阳能热水系统 (10)6.1.1 系统概述 (10)6.1.2 集热器选型与安装 (10)6.1.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1)6.2.1 系统概述 (11)6.2.2 电池板选型与安装 (11)6.2.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3 太阳能供暖与制冷系统 (11)6.3.1 系统概述 (11)6.3.2 集热器与热泵选型 (11)6.3.3 系统设计与优化 (11)6.3.4 系统运行与维护 (11)第7章建筑雨水收集与利用 (11)7.1 雨水收集技术 (12)7.1.1 雨水收集系统的分类 (12)7.1.2 雨水收集设施的选型与设计 (12)7.1.3 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与安装 (12)7.2 雨水利用技术 (12)7.2.1 雨水利用途径 (12)7.2.2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 (12)7.2.3 雨水利用案例分析 (12)7.3 雨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12)7.3.1 雨水处理技术 (12)7.3.2 雨水回用设备 (12)7.3.3 雨水处理与回用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2)7.3.4 雨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优化与发展 (12)第8章建筑生态景观与绿化技术 (13)8.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3)8.1.1 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13)8.1.2 因地制宜原则 (13)8.1.4 经济适用原则 (13)8.2 绿色植被配置技术 (13)8.2.1 植物种类选择 (13)8.2.2 植物配置方式 (13)8.2.3 植物立体绿化 (13)8.2.4 植物养护管理 (13)8.3 生态水体与湿地处理技术 (14)8.3.1 生态水体设计 (14)8.3.2 湿地处理技术 (14)8.3.3 生态浮岛技术 (14)8.3.4 水体景观营造 (14)8.3.5 水资源管理 (14)第9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9.1 废弃物分类与回收体系 (14)9.1.1 废弃物分类 (14)9.1.2 回收体系 (14)9.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1 土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2 金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3 建筑装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4 建筑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2.5 其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9.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 (15)9.3.1 再生混凝土 (15)9.3.2 再生砖 (15)9.3.3 再生钢材 (15)9.3.4 木质复合材料 (15)9.3.5 其他再生产品 (15)第10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综合应用 (16)10.1 节能建筑案例解析 (16)10.1.1 案例一:某地区绿色低碳住宅项目 (16)10.1.2 案例二:某城市生态办公建筑 (16)10.2 绿色建筑案例解析 (16)10.2.1 案例三:某地区绿色医院建筑 (16)10.2.2 案例四:某城市绿色学校建筑 (16)10.3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物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等阶段,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措施,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能源管理与节约的策略与技术作业指导书

能源管理与节约的策略与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能源管理基础 (3)1.1 能源管理概述 (3)1.2 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3)1.3 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4)第2章能源节约策略 (4)2.1 节约能源的意义 (4)2.2 节能政策与法规 (5)2.3 节能管理体系 (5)第3章能源审计与评估 (6)3.1 能源审计概述 (6)3.2 能源审计程序 (6)3.2.1 准备阶段 (6)3.2.2 实施阶段 (6)3.2.3 报告编制阶段 (6)3.2.4 审计报告提交与跟踪 (6)3.3 能源评估方法 (7)3.3.1 能源消费结构分析: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了解能源消耗的构成和特点。
(7)3.3.2 能源利用效率分析:运用能效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综合能耗等,评估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效率。
(7)3.3.3 节能潜力分析:根据能源消费数据,分析用能单位的节能潜力,为制定节能措施提供依据。
(7)3.3.4 节能措施经济效益分析:对提出的节能措施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评估其实施的可行性。
(7)3.3.5 能源管理体系评估:评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7)第4章建筑节能技术 (7)4.1 建筑节能设计 (7)4.1.1 设计原则 (7)4.1.2 设计方法 (7)4.2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7)4.2.1 保温隔热技术 (7)4.2.2 高功能门窗 (8)4.2.3 建筑遮阳与采光 (8)4.3 建筑设备系统节能 (8)4.3.1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8)4.3.2 照明系统 (8)4.3.3 可再生能源利用 (8)第5章工业节能技术 (8)5.1 工业节能概述 (8)5.1.1 工业节能背景与意义 (8)5.1.2 工业节能现状与发展趋势 (9)5.2 工业过程节能技术 (9)5.2.1 热能回收技术 (9)5.2.2 余热利用技术 (9)5.2.3 电机系统节能技术 (9)5.2.4 工业锅炉节能技术 (9)5.2.5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9)5.3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系统 (9)5.3.1 能源管理系统组成 (9)5.3.2 能源管理系统功能 (10)5.3.3 能源管理系统实施步骤 (10)5.3.4 能源管理系统应用案例 (10)第6章电力系统节能 (10)6.1 电力系统概述 (10)6.2 电力设备节能技术 (10)6.2.1 发电机组节能技术 (10)6.2.2 输电线路节能技术 (10)6.2.3 变电站节能技术 (10)6.2.4 配电系统节能技术 (11)6.3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11)6.3.1 负荷预测与调度 (11)6.3.2 电力市场运营 (11)6.3.3 能源管理系统 (11)第7章交通运输节能 (11)7.1 交通运输节能概述 (11)7.2 公路运输节能技术 (11)7.2.1 车辆轻量化 (11)7.2.2 高效内燃机技术 (12)7.2.3 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技术 (12)7.2.4 车辆节能驾驶 (12)7.2.5 车联网技术 (12)7.3 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节能 (12)7.3.1 铁路运输节能 (12)7.3.2 水运运输节能 (12)7.3.3 航空运输节能 (12)第8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12)8.1 可再生能源概述 (12)8.2 太阳能利用技术 (13)8.2.1 太阳能光伏发电 (13)8.2.2 太阳能热利用 (13)8.2.3 太阳能光热发电 (13)8.3 风能利用技术 (13)8.3.1 风力发电 (13)8.3.2 风力提水 (13)8.4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13)8.4.1 生物质燃烧 (14)8.4.2 生物质气化 (14)8.4.3 生物质发酵 (14)第9章能源管理系统与信息化 (14)9.1 能源管理系统概述 (14)9.1.1 能源管理系统的组成 (14)9.1.2 能源管理的功能 (14)9.1.3 能源管理系统在能源节约中的应用 (14)9.2 能源数据采集与监控 (14)9.2.1 能源数据采集 (14)9.2.2 能源数据监控 (15)9.3 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 (15)9.3.1 信息化平台架构 (15)9.3.2 信息化平台功能 (15)9.3.3 信息化平台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15)第10章能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 (15)10.1 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15)10.1.1 概述 (15)10.1.2 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核心要素 (15)10.1.3 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实施路径 (16)10.2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16)10.2.1 概述 (16)10.2.2 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16)10.2.3 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协同发展 (16)10.3 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16)10.3.1 概述 (16)10.3.2 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 (16)10.3.3 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 (16)第1章能源管理基础1.1 能源管理概述能源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活动,旨在通过科学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监督,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业指导书

(完整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业指导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具有轻质、保温、隔热、节能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指导书旨在介绍砌块的施工过程及注意事项,以确保砌块施工质量。
一、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应进行相应的职前培训,了解砌块的特性、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无明显断裂或渗漏,以确保砌块施工的稳定性。
3. 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检查施工工具是否完整,如砌刀、锤子、卷尺等。
二、砌块施工步骤1. 基底处理:清理基底,确保其平整、干燥,并按设计要求摆放墙脚线。
2. 砂浆配制:按照砂浆的配方,将水和砂浆材料充分混合,调整砂浆的稠度以满足砌块粘结要求。
3. 砌块放置:将事先处理好的砂浆涂抹在基底上,然后将砌块放置在砂浆上,用锤子轻敲使其与砂浆牢固粘结。
4. 砌缝施工:等待砌块粘结后,开始进行砌缝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砌缝材料,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砌缝宽度进行施工。
5. 平整处理:使用砌刀等工具对砌缝进行平整处理,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
6. 后续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后续处理,如防水、保温等。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在高处施工时,应使用安全绳等安全设备。
2. 施工温度控制:砌块施工应避免在极端寒冷或高温的环境下进行,否则可能影响砌块的质量。
3. 砂浆的稠度控制:砂浆过稀会导致砌块粘结不牢固,过稠则会影响施工效率,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砂浆的稠度。
4. 砌块的放置和敲打力度:砌块应平稳放置,避免砂浆挤出过多。
敲打砌块时,力度适中,以免砌块破裂或损坏。
5. 砌缝施工的精度控制:砌缝的宽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以确保整体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6. 砌缝的处理:砌缝应平整、齐整,并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以保持施工的整洁性。
7. 施工质量检查:完成施工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砌块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节能与环保材料作业指导书

建筑节能与环保材料作业指导书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 (3)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 (3)1.1.1 定义 (3)1.1.2 意义 (4)1.2 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 (4)1.2.1 国家层面政策与法规 (4)1.2.2 地方层面政策与法规 (4)1.3 建筑节能标准与评价体系 (4)1.3.1 建筑节能标准 (4)1.3.2 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4)第2章建筑节能设计原理 (5)2.1 保温隔热设计原理 (5)2.1.1 保温隔热的重要性 (5)2.1.2 保温隔热材料的选择 (5)2.1.3 保温隔热结构设计 (5)2.2 通风与采光设计原理 (5)2.2.1 通风设计原理 (5)2.2.2 采光设计原理 (5)2.3 建筑遮阳与隔热设计 (6)2.3.1 遮阳设计原理 (6)2.3.2 隔热设计原理 (6)第3章节能建筑材料 (6)3.1 节能墙体材料 (6)3.1.1 硅酸盐复合绝热材料 (6)3.1.2 聚氨酯泡沫材料 (6)3.1.3 纳米孔硅酸盐保温材料 (6)3.2 节能门窗材料 (7)3.2.1 断桥铝型材 (7)3.2.2 真空玻璃 (7)3.2.3 LowE镀膜玻璃 (7)3.3 节能屋面材料 (7)3.3.1 泡沫玻璃 (7)3.3.2 高分子防水卷材 (7)3.3.3 硅酸盐水泥发泡板 (7)第4章环保建筑材料 (7)4.1 环保墙体材料 (7)4.1.1 介绍 (7)4.1.2 环保黏土砖 (7)4.1.3 轻质隔墙板 (7)4.1.4 环保混凝土砌块 (8)4.2 环保地面材料 (8)4.2.1 介绍 (8)4.2.2 竹地板 (8)4.2.3 实木地板 (8)4.2.4 环保地砖 (8)4.3 环保装饰材料 (8)4.3.1 介绍 (8)4.3.2 环保涂料 (8)4.3.3 环保壁纸 (8)4.3.4 环保石材 (8)4.3.5 环保玻璃 (9)第5章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 (9)5.1 生态建筑概念与设计原则 (9)5.1.1 生态建筑概念 (9)5.1.2 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9)5.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9)5.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9)5.2.2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0)5.3 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0)5.3.1 案例一:某低碳生态住宅区 (10)5.3.2 案例二:某绿色办公建筑 (10)5.3.3 案例三:某绿色校园建筑 (10)第6章建筑节能施工技术 (10)6.1 保温隔热施工技术 (10)6.1.1 绝热材料施工 (10)6.1.2 保温层施工 (11)6.2 通风与采光施工技术 (11)6.2.1 通风施工技术 (11)6.2.2 采光施工技术 (11)6.3 建筑遮阳与隔热施工技术 (11)6.3.1 遮阳施工技术 (11)6.3.2 隔热施工技术 (11)第7章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 (12)7.1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 (12)7.1.1 热工功能检测 (12)7.1.2 光环境检测 (12)7.1.3 空气质量检测 (12)7.1.4 节能设备功能检测 (12)7.2 建筑节能评估体系 (12)7.2.1 建筑节能评估标准 (12)7.2.2 建筑节能评估指标 (12)7.2.3 建筑节能评估方法 (12)7.3 建筑能耗分析与优化 (12)7.3.1 建筑能耗分析 (12)7.3.2 建筑能耗优化措施 (12)7.3.3 建筑能耗监测与调控 (13)第8章建筑环保功能评价 (13)8.1 环保建筑材料评价方法 (13)8.1.1 评价指标体系 (13)8.1.2 评价方法 (13)8.1.3 评价标准 (13)8.2 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3)8.2.1 废弃物分类 (13)8.2.2 废弃物处理方法 (13)8.2.3 废弃物利用 (13)8.3 建筑环保功能提升策略 (13)8.3.1 设计阶段 (13)8.3.2 施工阶段 (14)8.3.3 运维阶段 (14)8.3.4 政策与激励 (14)8.3.5 培训与宣传 (14)第9章建筑节能与环保示范工程 (14)9.1 示范工程概述 (14)9.2 节能环保示范工程案例 (14)9.2.1 案例一:某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14)9.2.2 案例二:某低碳生态城示范项目 (14)9.2.3 案例三:某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15)9.3 示范工程推广与应用 (15)第10章建筑节能与环保发展趋势 (15)10.1 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环保政策动态 (15)10.1.1 国内政策动态 (15)10.1.2 国际政策动态 (15)10.2 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发展趋势 (16)10.2.1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16)10.2.2 被动式节能技术 (16)10.2.3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 (16)10.3 建筑节能与环保产业前景展望 (16)10.3.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16)10.3.2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16)10.3.3 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 (16)10.3.4 产业链整合与优化 (16)第1章建筑节能概述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1.1.1 定义建筑节能是指采用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
节能与环保材料研发作业指导书

节能与环保材料研发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节能环保材料概述 (3)1.2 研发背景与意义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第2章节能材料研发基础理论 (4)2.1 节能材料的基本原理 (4)2.1.1 能量转换与传递原理 (4)2.1.2 热力学原理 (4)2.1.3 材料结构设计原理 (4)2.2 环保材料的设计原则 (4)2.2.1 原材料选择 (4)2.2.2 生产过程优化 (5)2.2.3 产品生命周期评估 (5)2.2.4 功能多样化 (5)2.3 材料功能评价方法 (5)2.3.1 物理功能测试 (5)2.3.2 化学功能测试 (5)2.3.3 环境功能测试 (5)2.3.4 结构表征 (5)2.3.5 模拟与计算 (5)第3章节能建筑材料 (5)3.1 建筑节能材料概述 (5)3.2 建筑保温材料 (6)3.3 建筑隔热材料 (6)3.4 建筑节能玻璃 (6)第4章环保涂料研发 (7)4.1 环保涂料概述 (7)4.2 水性涂料 (7)4.2.1 概述 (7)4.2.2 水性涂料研发要点 (7)4.3 粉末涂料 (7)4.3.1 概述 (7)4.3.2 粉末涂料研发要点 (7)4.4 UV光固化涂料 (8)4.4.1 概述 (8)4.4.2 UV光固化涂料研发要点 (8)第5章节能照明材料 (8)5.1 节能照明技术概述 (8)5.2 LED照明材料 (8)5.3 OLED照明材料 (9)5.4 荧光材料与激光材料 (9)第6章环保塑料研发 (9)6.1 环保塑料概述 (9)6.2 生物降解塑料 (9)6.2.1 定义与分类 (9)6.2.2 研究重点 (10)6.3 可回收利用塑料 (10)6.3.1 定义与分类 (10)6.3.2 研究重点 (10)6.4 环保阻燃塑料 (10)6.4.1 定义与特点 (10)6.4.2 研究重点 (11)第7章节能金属与合金材料 (11)7.1 金属与合金节能材料概述 (11)7.2 轻质高强金属与合金 (11)7.3 节能型耐磨材料 (11)7.4 环保型焊接材料 (12)第8章节能环保型高分子材料 (12)8.1 高分子材料节能技术概述 (12)8.2 节能型橡胶材料 (12)8.2.1 概述 (12)8.2.2 节能技术 (12)8.3 节能型纤维材料 (13)8.3.1 概述 (13)8.3.2 节能技术 (13)8.4 环保型胶粘剂 (13)8.4.1 概述 (13)8.4.2 环保技术 (13)第9章节能与环保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13)9.1 新能源材料概述 (13)9.2 太阳能电池材料 (14)9.2.1 硅基太阳能电池材料 (14)9.2.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 (14)9.2.3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 (14)9.3 燃料电池材料 (14)9.3.1 电解质材料 (14)9.3.2 催化剂材料 (14)9.3.3 气体扩散层材料 (14)9.4 超级电容器材料 (15)9.4.1 电极材料 (15)9.4.2 电解质材料 (15)9.4.3 隔膜材料 (15)第10章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化与政策法规 (15)10.1 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化现状与趋势 (15)10.2 我国节能环保材料政策法规体系 (15)10.3 节能环保材料推广与应用 (15)10.4 节能环保材料研发与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16)第1章绪论1.1 节能环保材料概述节能环保材料,顾名思义,是指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的材料。
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

能源管理作业指导书一、各作业区要有绿化工作主管处级领导和绿化工作主管科长以及主管工作人员, 随时落实属地责任;所属区域(包含区域四至划分的公共绿化区域)的责任落实到人, 在绿化区域有明显的标识牌对所属人员进行标识。
二、花坛、行道树坑完好无损, 绿地、树坑、绿化带内保证无坑洼不平, 每月松土、平整、围堰最少两次, 松土深度5~10cm。
三、每天对绿化区域的杂物、枯死树枝、落叶、漂浮物、悬挂物、烟头、垃圾等进行清理、捡拾2次(早、午各一次), 并派人员随时保持绿地清洁、美观。
如有发现树木死亡及时上报平安环保部, 经过勘查明确死亡原因并进行处理后, 由责任人进行挖除。
四、深井水浇水管道安装到位, 春季和秋季每周对绿化区域灌溉两遍, 夏季每周对绿化区域灌溉三遍(夏季灌溉要防止在11: 00至16: 00之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进行灌溉), 草坪灌溉深度≥4cm、绿篱、绿带灌溉深度≥10cm、行道树灌溉深度≥20cm;夏季避开温度高的时间, 春、秋、冬季避开温度低的时间, 每周对绿化区域进行一次喷洗, 每年12月最后一周进行彻底冬灌。
五、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那么, 随时去除杂草, 除草必须连根剔除。
绿地内应做到根本无杂草, 草坪的纯洁度应到达95%以上。
每周对绿地内杂草彻底拔除一次。
资源能源节约作业指导书xx-06-01 17:161.目的为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能源, 杜绝浪费现象。
2.适用范围适用于局职能部门、各单位、工程部资源、能源的使用与管理。
3.依据文件局《qeo管理手册》qeo/sh·15-m-xx《信息交流控制程序》qeo/sh·15-p -08-xx4.管理程序4.1教育局平安生产监视管理部负责组织对局职能部门、各单位、工程部进行节约资源、能源方面的培训, 应按工作任务的不同, 分别进行培训, 以确保对法规要求、标准、公司的方针、目标的知识现行有效。
4.2水电管理4.2.1局机关、各工程公司机关应做到人走关灯、关水, 防止长明灯、长流水。
超低能耗门窗防水膜安装作业指导书

超低能耗门窗防水膜安装作业指导书1.目的:确保超低能耗门窗防水膜安装施工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内嵌式超低能耗门窗的安装施工作业。
3.安装前的准备工作:A)施工图纸的复核和确认。
贴膜分为窗框底部粘贴和侧边粘贴,如果要保持防水膜logo 面向上(抹灰面),需要确认粘贴方式。
B)样板间和样窗的试贴确认,避免图纸中没有标明的垫片、洞口实际施工和图纸不符导致无法粘贴或者实际粘贴宽度不够的情况出现。
C)材料的准备:提前2个星期采购下单,室外透汽膜,室内隔汽膜,防水膜专用胶。
D)工具的准备:辊轮(大的用于现场粘贴墙体,小的用于粘贴窗框,主要用于将防水膜框胶和框体,防水膜专用胶和墙体的辊压按实),剪刀。
现场工具:刮板,扫把,吹风机,抹布,剪刀,胶枪,卷尺,底漆。
4.框胶贴膜作业:A)保证窗框底部或者侧边贴面平整、干净,贴面尽量避开突起物尖利物如螺钉、毛刺,坑洞需要配合防水膜专用密封胶填平。
B)如遇无法避开凸起物或者坑洼,贴膜时切勿拉伸,应根据凸起物形状来贴,必要时可以在形成折皱处用剪刀剪开,并打补丁,主要使贴膜更服帖,避免出现贯通缝漏气漏水。
如下图。
C)贴膜必须采用辊轮,将框胶在型材上辊压按实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提供最大粘合力,避免脱落。
角部容易在运输搬运时拉扯的部位用型材保护膜多缠绕几圈进行保护固定。
D)透汽膜、隔汽膜需要区分室内外,不能装反。
智能两用气密防水膜可同时用于室内和室外侧。
E)采用揪角贴法时,角部处根据窗框与结构间的间隙防水膜预留1.5 倍间隙宽度的量。
F)防水膜接口留在侧边,上压下形成背水面(别形成迎水面),搭接宽度≥100mm。
5.现场贴膜作业:A)粘贴的基层(应采用水泥砂浆或抗裂砂浆,最大抗拉强度≥0.4MPa,砂浆厚度应>1.5cm。
不能采用石膏砂浆、保温砂浆等疏松、多孔透汽、表面抗拉强度过低的材料作为粘贴基层。
)须平整、光滑、干燥、无油脂、无灰尘和其他妨碍粘贴的物质。
当洞口粗糙不平有坑洼、灰尘多,应当对洞口进行平整处理及涂抹界面剂。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 (2)

建筑节能作业指导书批准人:批准日期:2016年03月20日受控状态:受控编号:YCJL-JN-2016持有人:目录建筑节能检测7.1 板类建筑材料37.1.1概述37.1.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37.1.3建筑板材的试验方法67.2 外墙外保温系统聚合物砂浆材料137.2.1概述137.2.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137.2.3试验方法157.3网格布207.3.1概念207.3.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207.3.3试验方法22第2页建筑节能检测7.1 板类建筑材料7.1.1概述建筑板材是建设节能建筑的主要材料,其中包括EPS版、XPS版、硬质泡沫聚氨酯、保温装饰板和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这些材料能够很好地改善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7.1.2检测依据及技术指标1 常用标准名称及代号《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2002《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10801.2-2002《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T158-20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0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GB/T6342-1996《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2009《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8810-2005《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8811-2008《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10294-2008《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技术导则》建设部聚氨酯建筑节能应用推广工作组《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T50404-2007《建筑物隔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QB/T3806-19992 技术指标(1)EPS(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由可发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而制得、具有闭孔结构、使用温度不超过75℃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职业道德规范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目录修改页职业道德规范目录第一章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第二章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第三章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第四章外墙围护结构第五章门窗保温性第一章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1.1适用范围适应于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经加热预发泡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而制得的具有闭孔结构的使用温度不超过75℃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也使用于大块板材切割而成的材料。
1.2依据标准《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10801.1-200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1.3检验批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m2以下时个抽查不少于3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m2以上时个抽查不少于6次。
每批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m3。
1.4检测仪器1.4.1制样机1.4.2 TPMBE-300平板导热仪1.4.3 游标卡尺、钢直尺1.4.4万能试验机1.4.5 烘箱1.4.6 电子天平1.5检测方法1.5.1时效和状态调节所有试验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d后按GB/T2918-1998中23/50二级环境条件进行,样品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进行16h状态调节。
将样品制成1.5.2 表观密度1.5.2.1将样品制成(100±1)mm×(100±1)mm×(100±1)mm的试样三个。
1.5.2.2每一个试样表面至少取五个点,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每个点分别测量试样的长、宽、厚各三次,取每个点的三个读数的中值,并用五个或五个以上的中值计算平均值。
1.5.2.3称重试样,精确到0.5%。
1.5.2.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ρ=m/v×106式中:ρ—表观密度,kg/m3;m—试样的质量,g;v—试样的体积mm3.试验结果以三个试样的算数平均值表示。
1.5.3 尺寸稳定性1.5.3.1用锯切或其他机械加工方法从样品上切取试样,并保证试样表面平整而无裂纹,若无特殊规定,应除去泡沫塑料的表皮。
试样为长方体,试样最小尺寸为(100±1)mm×(100±1)mm×(25±0.5)mm 三个试样,1.5.3.2 按GB/T6342-1996中规定的方法,测量每个试样试验前三个不同位置的长度,宽度,及五个不同点的厚度。
1.5.3.3调节试验箱内温度、湿度至选定的试验条件,将试样水品置于箱内金属网或多孔板上,试样间隔至少25mm,鼓风以保持箱内空气循环。
试样不应受加热元件的直接辐射。
(20±1)h后取出试样。
1.5.3.4试样应按GB/T2918-1998的规定,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放置1h ~3h 。
测量试样尺寸,并目测检查试样状态。
1.5.3.5 再将试样置于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总时间(48±2)h 后, 1.5.3.6结果的计算和表示%1000⨯-=L L L o t L ε%1000⨯-=W W W ot W ε%1000⨯-=T T T ot T ε W ε、L εT ε 分别为试样的长度、宽度及厚度的尺寸变化率的数值,(%);t L 、t W 、t T 分别为试样试验后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 );0L 0W 0T 分别为试样试验前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厚的的数值,单位为毫米(mm )。
试验结果以三个试样的算数平均值表示。
1.5.4 压缩性能的测定。
1.5.4.1制取试样尺寸((100±1)mm×(100±1)mm×(50±1)mm试样五个。
1.5.4.2试样状态调节按GB/T2918规定。
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至少6h。
1.5.4.3 测量每个试样的三维尺寸。
将试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的两块平行板之间的中心,以5mm/min速度压缩试样,直到试样厚度变为初始厚度的85%,记录在压缩过程中的力值。
如果要测定压缩弹性模量,应记录力-位移曲线,并画出曲线斜率最大处的切线。
找出相对形变为10%的压缩应力,1.5.4.4结果的计算和表示σ10=103×F10/A0式中:F10—使试样产生10%相对形变的力,单位为牛顿(N)A0—试样初始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试验结果以5个试样的算数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5 导热系数的测定。
检测方法见《保温材料热工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试样厚度为(25±2)mm,温差为(15-20)℃,测定平均温度为(25±2)℃。
第四章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4.1适用范围适用外墙外保温的耐碱网格布的耐碱断裂强力及耐碱断裂强力保留率。
4.2依据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JC/T841-199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4.3检验批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m2以下时个抽查不少于3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m2以上时个抽查不少于6次。
4.4检验仪器4.4.1拉伸试验机4.5检验方法4.5.1 试样制取4.5.1.1 用剪刀、刀或切割轮裁取试样,试样尺寸为长300mm宽50mm,纬向径向各20片。
4.5.2标准方法符合下列规定:4.5.2.1 首先对10片纬向试样和10片径向试样测定初始拉伸断裂强力。
其余试样放入(23±2)℃、浓度为5%的NAOH水溶液中浸泡(10片纬向和10片径向试样,浸入4L溶液中)。
4.5.2.2 浸泡28天后,取出试样,放入水中漂洗5min,接着用流动的水冲洗5min,然后在(60±5)℃烘箱中烘1h后取出,在(10~25)℃环境条件下放置至少24h后测定耐碱拉伸断裂强力,并计算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4.5.2.3 拉伸试验机夹具应夹住试样整个宽度,卡头间距为200mm。
加载速度为(100±5)mm/min,拉伸至断裂并记录断裂时的拉力。
试样在卡头中有移动或在卡头除断裂时,其试验值应被剔除。
4.5.3 应用快速法时,使用混合碱溶液。
碱溶液配比如下:0.88Gnaoh,3.45Gkoh,0.48gCa(OH)2,1L蒸馏水(PH值12.5)。
80℃下浸泡6h。
其他步骤同5.24.5.4 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B=%100 01FF式中:B——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1F——耐碱拉伸断裂强力,N/50mmF——初始拉伸断裂强力,N/50mm。
试验结果分别以经向和纬向5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第五章粘结砂浆、抗裂砂浆5.1适用范围适用外墙外保温的粘结砂浆和抗裂砂浆的强度检测。
5.2依据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5.3检验批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m2以下时个抽查不少于3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m2以上时个抽查不少于6次。
5.4检验仪器1拉力机DL-50002切割机3钢制夹具和标准块5.5检验方法5.5.1 胶粘剂拉伸粘结强度5.5.1.1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中砂按1:3,水灰比0.5制作水泥砂浆试块十二个,养护28d后,切割成40mm×40mm×80 mm 的试件24个5.5.1.2 用表观密度为18kg/m3的按陈化经过陈化合格的膨胀聚苯板作为试验用标准版,切割成70mm×70 mm×20 mm十二个试件5.5.1.3 制作70mm×70 mm×20 mm十二个砂浆试件5.5.1.4 按产品说明书制备胶黏剂后粘结试件,粘结厚度为3mm面积为40mm×40 mm分别准备测原强度和测耐水拉伸粘结强度的试件个一组,粘结后在(23±2)℃,相对湿度(50±5)%,试验区的循环风速小于0.2m/m的环境下养护。
5.5.1.5将试件养护28d(也可进行养护7d后的快速试验,如发生争议以养护28d为准),浸水粘结强度试验在养护28d后,在水中浸泡48h 后晾至2h进行试验。
养护期满后进行拉伸粘结强度测定,拉伸速度为(5±1)mm/min。
5.5.1.6 记录每个试样的测试结果及破坏界面,拉伸粘结强度按下式进行计算:AP bb =σ式中b σ——拉伸粘结强度,Mpab P ——破坏荷载,NA ——试样面积,mm 2试验结果取4个中间值计算算术平均值。
试验要求,拉伸粘结强度(与水泥砂浆)原强度≥0.60Mpa,耐水强度≥0.40Mp a 拉伸粘结强度(与膨胀聚苯板)原强度≥0.10Mpa,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耐水强度≥ 0.10Mpa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
5.5.2 抗裂砂浆的粘结强度依据胶粘剂拉伸试验方法及计算方法,进行与聚苯板的拉伸粘结强度试验。
试验要求原强度≥0.10Mpa,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耐水强度≥0.10Mpa ,破坏界面在膨胀聚苯板上。
第六章保温材料燃烧性能6.1依据标准《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06《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GB/T2406-1993《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一部分:导则》GB/T2406.1-20086.2检测仪器JCKR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箱YZS氧指数测试仪6.3检测方法6.3.1可燃性试验方法6.3.1.1试样制备使用规定的模板在代表制品的试验样品上切取试样。
试样尺寸为长249~250mm宽89~90mm。
(名义厚度不超过60mm的试样应按其实际厚度进行试验,名义厚度大于60mm的试样,应从其背火面将厚度削减至60mm,按60mm厚度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