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知识点讲解 精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总结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国际形势:①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由来已久;②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急于转嫁危机抓紧侵华;国内: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次日,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5.日军在东北罪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6.中国人民反抗:东北各族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二、一二九运动1.背景: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
2.过程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原因: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③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主张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目的: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3、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4、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高考历史——“九一八”干货整理,快拿走!

高考历史——“九一八”干货整理,快拿走!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的84周年纪念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国耻。
下面是九一八事变相关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记牢固哦!一、整体概述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1,发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2,发生过程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3.对敌政策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
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
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

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已被列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则沦为日本势力范围。
日本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
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在沈阳铁路上制造的一起炸弹爆炸事件。
虽然事实上炸弹是日本军方自导自演的,但日本却借此借口对中国进行进攻。
日本军队占领了沈阳,并迅速扩大其势力范围,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但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国力薄弱,中国未能有效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其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并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四、九一八事变的意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进一步升级,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激发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决心和斗志。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促使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五、九一八事变的启示九一八事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
九一八事变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和平,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
同时,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六、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每年的9月18日被定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祈愿,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七、九一八事变的教育意义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残酷和外部势力的威胁,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意识。
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相关历史知识点

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常识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1、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中国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重要地区。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了沙俄帝国和日本帝国争夺的焦点。
2、日本对中国东北的野心: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就一直有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野心。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军事侵略。
3、中国政局动荡: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中国政局非常动荡,政府内部存在着分裂和对外失地现象,这给日本帝国的侵略提供了便利。
二、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过程1、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制造了一起假flag事件,以此为借口对中国东北进行全面侵略。
2、日本攻占东北:随后,日本帝国对中国东北进行了全面侵略,占领了长春、沈阳、大连等地。
这次侵略行为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3、东北军阀被迫妥协: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东北的军阀政权被迫与日本帝国妥协,成立了伪满洲国,实际上成为了日本帝国的傀儡政权。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耻辱,这次侵略性行为使中国东北失去了主权,经济遭受了重大打击,给中国的抗日抗战埋下了隐患。
2、对世界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惊了国际社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加深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二战前夜的一次预兆。
四、九一八事变的启示1、民族危机意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难以忘怀的耻辱,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成为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国际意义: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呼吁国际社会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制日本帝国的侵略行为,维护世界和平。
五、九一八事变的反思1、历史教训: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唤醒我们要倍加珍惜祖国的领土和民族独立,时刻保持警惕,不容忽视任何对祖国的侵略。
2、坚定抗战信念: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念,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精神,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日本1927年“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造成了创伤;国民党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日本加快侵略步伐;日美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是其重要原因。
(2)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3)由于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4)影响: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1)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帝国主义。
(2)派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
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马占山,打响东北抗战第一枪)。
爱国民主人士:1932年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杨杏佛任总干事。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1)1933年3月。
冯玉祥、吉鸿昌(共产党员)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2)1933年11月。
李济深、蔡廷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

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事件背景九.一八事变,又称“辽宁事变”或“沈阳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制造了一起假借中国人炸毁铁路的事件,作为借口侵占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日本侵略开始的标志,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变经过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点左右。
当时的沈阳是中国东北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东北铁路的枢纽。
据日本的官方说法,一列经过沈阳的日本列车发生了爆炸,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块炸弹碎片和一个秘密的地道,声称这是中国人炸毁铁路的证据。
然而,后来的调查揭示了真相。
这起事件实际上是由日本军队策划的。
他们事先埋下了炸弹,并由一名日本军官引导了媒体和观众前去查看,以确认中国人的罪行。
事后,日本军队利用这一借口,占领了沈阳,并进一步侵占了东北地区。
日本对东北的占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了对东北地区的占领。
他们以保护日本在当地的利益为借口,控制了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并成立了“东北自治政府”,并派遣了大量的日本军队到该地区。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日军逐渐控制了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并逐渐扩展到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中国政府对于日军的侵略感到愤怒,但由于内部分裂和无力抵抗,只能向国际社会呼吁,并多次提出抗议。
国际社会的反应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揭露了日本军队制造事变的真相,并强烈抗议日军的行为。
许多国家对此表示关切,并要求日本停止侵略并退回领土。
然而,国际社会的反应并没有对日本造成太大的压力。
由于当时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各国都集中在自身经济问题上,对于中国的呼吁多数只作表面应付。
这让日本认为他们可以继续扩张,进一步侵略中国。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
事变后,日本进一步扩张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并逐渐将其视为自己的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让中国政府认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并加深了人民对于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渴望。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知识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以下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详细历史知识:1. 背景在20世纪初期,日本一直对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强烈的侵略野心。
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中国东北的诸多权益,尤其是控制了“南满铁路”。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因此成为日本扩张计划中的关键目标。
1929年,随着东北易帜(张学良宣布东北归顺南京国民政府),东北统一到国民政府的领导下。
日本对此感到威胁,决心通过武力占领东北,进而实现其侵略全中国的计划。
2. 事件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策划并实施了一个预谋已久的阴谋:他们在中国东北的沈阳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即日军在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路上自行爆破,嫁祸给中国军队。
以此为借口,日军迅速发动军事行动,袭击了驻扎在沈阳的中国东北军。
由于蒋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东北军在面对日军进攻时奉命不抵抗。
张学良虽然有兵力,但因受命于南京政府,也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沈阳。
事变发生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3. 结果与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控制了中国东北的主要城市和铁路交通。
1932年,日本扶持前清废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将东北变为其殖民地。
中国东北三省的大量资源被日本掠夺,用于支持其侵略战争。
此后,东北地区的中国百姓生活在日军的残酷统治之下,遭受了极大的压迫与剥削。
同时,日军在东北地区进行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暴行,包括强制劳役、掠夺资源、细菌实验等。
4. 不抵抗政策的争议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期间的“不抵抗政策”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意图先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中共问题,再对外应对日本的侵略。
然而,这一政策使中国失去了抵抗日本的机会,导致东北三省的迅速沦陷。
张学良由于执行了南京政府的命令,也在事变后被广泛指责为“无能”或“卖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识记知识点:
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故意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铁路炸毁,诬称东北军所为,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
次日沈阳陷落。
东北军撤入关内。
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3月,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2.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标志: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讲解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l 日本侵华蓄谋以久
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曾表示:"把满州从中国本土分裂
出来,自成一区,在日本势力之下。
"的侵略方针。
(根本目的)
l 内部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
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
中国东北的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l 外部原因: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
无暇东顾;中国内部,国民党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
,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
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3结果: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并建立了伪满州国,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
主义的殖民地。
二.一.二八事变
它是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独
占范围的侵略步骤。
1经过:1932年1月28日,日本袭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2.结果: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撤出上海
3.日本军队可暂驻扎。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呼声。
1>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2>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2.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爱力量的抗日活动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
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
小结本节我们重点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的东北三省沦入日本之手,使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巩固复习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
布置作业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后记
板书设计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1>日本侵华蓄谋以久。
已经确立了侵略中国满州的侵略方针
2>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3>中国的国共两党正进行斗争
2.经过:1931年9月18日
3.结果: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并建立了伪满州国二.一.二八事变
时间:1932年1月28日
结果:<<淞沪停战协定>>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2.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3.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 1>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3>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