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
蔡鹏——世界近代史第五学习主题说课

世界近代史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标说教材稿石板中学蔡鹏一、说课标: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在这一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格局,在英法美等国的主导之下,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通过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理解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本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材: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转折点;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及影响。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
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
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历史教案:认识世界近代史事件

历史教案:认识世界近代史事件认识世界近代史事件一、近代史的概念和背景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涵盖了世界范围内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变革。
在这个时期内,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革命引发的历史事件1. 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并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械化与工厂化生产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社会变革与工人运动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变,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大量人口形成了工人阶级。
工人们面临着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工资低下等问题,因此,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他们通过罢工和组织工会等方式争取改善劳动条件和争取权益。
三、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相关事件1. 大航海时代的发生大航海时代是指欧洲列强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与贸易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探险和殖民活动。
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马哲克等人通过他们的航海探险发现了新大陆,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列强开始了对其他地区的殖民扩张。
2. 东印度公司及中国鸦片战争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成为英国对亚洲殖民地的主要经营机构。
19世纪初,英国通过向中国输出大量的鸦片来获取贸易优势,这引发了中英鸦片战争。
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入侵。
四、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全球冲突。
它由爆发于欧洲的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导致了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如联合国的成立和德国的战败。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发生的一场全球战争。
这场战争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大国,并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五、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运动的兴起20世纪初期,随着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世界上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争取独立的运动。
2024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范文

2024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范文一、说教材《世界近代史》是2024年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部分,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近代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要,我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并能够进行梳理和归纳。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献综合分析和历史研究能力。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讲授法能够系统地传授相关知识,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案例分析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展示材料,以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历史文献和案例,用于讨论和分析。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引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等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引入:通过一段有关世界近代史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世界近代史对于我们的影响和意义。
2、知识讲解:通过讲授法,详细介绍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包括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展示材料,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理解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归纳和总结。
4、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内容,进行思考和交流。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近代史》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近代世界的发展脉络,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其学习世界史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15世纪到19世纪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教学时数72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学术名著。
二、本文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教学要点: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时数:2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地理大发现的过程;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第三节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西班牙的专制制度;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考核要点: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教学要点:“光荣革命”;启蒙运动;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革命前的英国;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封建农奴制的俄国;波兰、瑞典和丹麦;西欧的启蒙运动。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世界近现代史》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世界近现代史》
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进入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的发展线索、重大线索,有高级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初步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为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并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史》又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是工业文明的历史,所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世纪近代史提供指南,特制定本大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它是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
本大纲主要讲述的就是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00多年的历史,它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从农业走向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
这一段历史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即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这也是一条主要线索;二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运动。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第4课《法国大革命》说课稿模板

精心整理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第4课《法国大革命》说课稿模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法 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
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 意义。
(二) 学目标:(三) 1. 力。
2. 的过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依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和纲领性文件,也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社会的指针,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义。
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评价拿破仑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将“《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拿破仑主要活动及评价。
依据: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具有双重性,拿破仑称帝、实行军事独裁等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对其进行全面否定,需要(一);且(二)(三)(一)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习惯于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
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
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38分钟)导入我抓住学生兴趣点,播放电影《博物馆奇妙夜ⅱ》中关于拿破仑和三大恶魔的搞笑对话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提问:“历史上的拿破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
高一历史人教版世界近代史概览教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世界近代史概览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学习。
二、教学内容世界近代史的概览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近代史的概念,引起学生对近代史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近代史有什么了解。
Step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世界近代史的时间段和主要事件。
2. 详细介绍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等。
Step3: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简要的报告。
Step4:组内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报告,介绍他们研究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影响和意义。
Step5:课堂互动(20分钟)学生提问和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答,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Step6: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报告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梳理世界近代史的脉络。
五、教学辅助材料教案、黑板、粉笔、投影仪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近代史的概况,并对其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High School History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ory TextbookTemplat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法国大革命》一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法国大革命》一课是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的第4课。
法国大革命是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一次比较彻底的革命,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历史中有重要意义。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如下。
其中前三项目标将在本节课完成。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在解读《人权宣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教材插图的过程中,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依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性成果和纲领性文件,也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社会的指针,具有世界性的反封建意义。
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评价拿破仑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将“《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其评价”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拿破仑主要活动及评价。
依据: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具有双重性,拿破仑称帝、实行军事独裁等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对其进行全面否定,需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拿破仑的活动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
因此将此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年级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且学生已经学过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三)学法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为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习惯于在备课前做好学情调查。
这课的调查让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疑惑。
根据调查结果,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历史探究方法、培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38分钟)导入我抓住学生兴趣点,播放电影《博物馆奇妙夜Ⅱ》中关于拿破仑和三大恶魔的搞笑对话片断,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心、轻松的氛围中提问:“历史上的拿破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把本课设计成“法国大革命展”,将各子目教学内容融入每个展厅。
我就是学生参观的导游。
第一展厅:攻占巴士底狱——情境再现,夯实基础(6分钟)首先进入在第一展厅里。
通过观看视频,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排山倒海的冲击。
并在播放结束后回答问题,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再针对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比较得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
二是“攻占巴士底狱”。
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设问:“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从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是: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说明人民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将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展厅,亲身体验更加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展厅:《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分析史料,突出重点。
(12分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
因此,这一展厅我设计了“我是小小史学家”和“图说历史”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第一板块:“我是小小史学家”。
我精选《人权宣言》中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学生结合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教材内容,再进行合作探究,并开展“比比看,谁的研究成果最优秀”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史学家”。
掌握《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
在这个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合作学习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第二板块:“图说历史”。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特色——插图和辅栏,设计“图说历史”环节。
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共和国诞生等基础知识,理解法国革命在不断深入发展,得出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教师设问:“雅各宾派政权被颠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落下了帷幕,法国形势急剧动荡,历史将给谁机会?”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展厅,体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第三展厅: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合作探究,突破难点(12分钟)“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改变了法国历史,震荡了欧洲,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针对这个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合作探究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三步曲”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互帮互学为平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发展各种能力。
实现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
具体展开教学模式如下:第一步,序曲:梳理知识,把握基础,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为了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知识马赛克”的图表教学法。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填充内容,知道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具体内容,为第二、三步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二步,主旋律:解析知识,分组探究,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为了让学生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作用作出正确的分析,我提供了三个中心议题,学生用不同方式展开分析研究:雾月政变:学生通过短剧表演的形式展现当时法国的内忧外患,揭示拿破仑上台的必然性。
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合作探究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对外战争的作用,展开讨论,我深入两个组适时的进行正确引导,并最终推选发言人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阐述小组观点,老师根据发言情况做及时补充。
从而明确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都具有两面性。
第三步,高潮:教师点拨,突破难点,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通过第二步的合作探究,学生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的有了正确的认识,突破“评价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个难点就水到渠成了。
我针对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方法:不能脱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评价。
教师总结提炼,强调拿破仑战争的两个阶段和后期侵略战争与第一帝国灭亡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如果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对拿破仑个人评价的辩论,我将及时引导学生课后在更详实的资料搜集基础上将辩论热情释放在教材后面的“主题活动”课中去。
留言厅——畅所欲言,心得疑问“ 心得与疑问”是课标川教版教材极富特色栏目,它有利于学生及时抒发自己学习感想,记录自己学习的疑问,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心得与疑问”设计为“留言厅”,让学生在《英雄交响曲》的背景音乐中先写下自己的学习本课的心得和还存在的疑惑,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和评价,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知识小结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三)作业布置:(2分钟)根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掌握的实际,进行作业布置。
课堂完成“学习测评”的选择题,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学习测评”第二题,有一定综合性,考察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课堂完成时间不够,留到课后合作完成。
四、板书设计本课我通过PPT设计提纲式板书,利用黑板书写副板书,伴随教学进度呈现。
这样既使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法国大革命》的说课设计。
在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和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结合川教版教材灵活、内容丰富的特点,把握学生兴趣所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把学生活动和教材知识融为一体,力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这一课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一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