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 第二讲 引言与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引言和文献综述的顺序

引言和文献综述的顺序

引言与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引言和文献综述的顺序
一、引言
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通常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撰写引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研究问题和目的:引言需要清晰地阐述研究问题和目的,让读者了解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概括研究内容:引言需要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

3.突出创新点:引言需要强调研究的创新点和对现有研究的贡献,让读者了
解研究的新颖性和重要性。

二、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性:文献综述需要涵盖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前人的研究方
法、结果和结论等。

2.客观性:文献综述需要客观地评价已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研究
提供参考和借鉴。

3.逻辑性:文献综述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例如按照时间顺序、
研究方法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有研究的发展历程。

三、引言和文献综述的顺序
引言和文献综述的顺序可以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如果引言中已经涉及到了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文献综述放在引言之后,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更加详细的评述和对比分析。

如果引言中没有涉及到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先进行文献综述,以便更好地阐述研究问题和目的。

总之,引言和文献综述都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论文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组织和撰写。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文献综述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文献综述技巧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与文献综述技巧引言: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文献的引用和综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确的引用文献能够为论点提供支持并增加学术可信度,而文献综述则是对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的概括与评价。

本文旨在探讨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引用和综述技巧,帮助读者提升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文献引用技巧1. 确定引用风格:在学术界,常用的文献引用风格有APA、MLA、Chicago等多种格式。

在撰写论文前,应明确所需引用风格,并遵循其规范进行引用。

例如,APA风格要求在正文中使用作者姓氏和出版年份进行引用,如:“根据Smith(2010)的研究结果显示...”,并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

2. 引用合适的文献:在引用文献时,应选择与研究领域和论点紧密相关的文献。

引用过多无关的文献会给读者留下信息过载的感觉,而引用过少的文献则可能使论点缺乏足够的支持。

为了减少误引或遗漏重要文献的情况,应细致阅读文献,确保其与论文内容相符。

3. 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在引用文献时,应严格按照所选引用风格的规范进行参考文献的书写和引文的标注。

注意书写作者姓名的顺序、引用页码的标注规则以及不同类型文献的引用格式差异等。

此外,可以利用引文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等工具来辅助生成标准化的引用格式。

4. 避免滥用引用:合理的引用可以增加论文的权威性,但滥用引用则会对论文的可信度产生负面影响。

当引用其他文献时,应保持客观,只引用真正与论点相关的内容。

同时,也要避免大量引用同一篇文献,而忽略其他相关研究的存在。

二、文献综述技巧1. 按主题或时间顺序组织文献:文献综述应按照主题或时间顺序进行组织,以清晰呈现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

在综述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重要性将相关文献分组,并进行逐一概述。

此外,也可以选择按时间顺序列举文献,使读者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演变历程。

2. 突出研究的亮点和不足: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已有研究的简单概括,更应对每篇文献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深入探讨。

如何写论文的摘要、引言、文献综述和结论部分的模版

如何写论文的摘要、引言、文献综述和结论部分的模版

一、如何写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是文章的内‎容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是在文‎章全文完成‎之后提炼出‎来的,具有短、精、完整三大特‎点。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的自‎含性、即不阅读原‎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引用‎,还可以用于‎工艺推广。

其内容应该‎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以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原论文‎全文,也可提供给‎文摘第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摘要组成我国的科技‎期刊近年来‎陆续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a.目的(Objec‎t ive):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

b.方法(Metho‎d 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对象(分组及每组‎例数、对照例数或‎动物只数等‎)、材料和方法‎(包括所用药‎品剂量,重复次数等‎)。

统计方法特‎殊者需注明‎。

c.结果(Resul‎t s):简要列出主‎要结果(需注明单位‎)、数据、统计学意义‎(P 值)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

d.结论(Concl‎u sion‎):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领域内已有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揭示出该
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找出研究的空白和问题,指导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和科研能力。

下面将介绍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需要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和目的,概括性地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

引言要简洁明了,引出本文的主题,引发读者的兴趣。

二、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部分,首先要明确综述的主题和范围,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顺序,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在综述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罗列文献内容,要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指出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点,找出研究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在综述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结论。

在结论部分,需要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结论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参考文献。

在参考文献部分,列出本文中所引用的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以上就是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献综述的写作需
要认真对待,要注重细节,严谨认真,力求完美。

希望大家在写作文献综述的时候,能够按照范文模板的要求进行写作,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

科技论文写作第二讲引言与文献综述PPT文档共55页

科技论文写作第二讲引言与文献综述PPT文档共55页
科技论文写作第二讲引言与 文献综述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科技论文与文献综述

科技论文与文献综述
示例2:多种作者并跨单位
韩英铎1,林孔兴2,黄英励3 ( 1. 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 100084
3. 东北电力集团企业,辽宁 沈阳 110006)
阐明:
➢ 真实姓名,不用笔名 ➢ 多种作者共同署名:
➢ 以贡献大小排列 ➢ 执笔者一般排在首位
科技论文作者应有旳基本素养
文件资料旳查阅技能 信息积累 通晓科技论文写作旳理论和格式 有一定旳语法和文字修辞上旳素养 了解期刊编辑知识 善于对读者对象分析研究
1 科技论文旳构造
1.1 科技论文旳写作格式 构造形式具有一定旳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旳
构造程序
➢ ISO:
➢ 《文件工作——科学报告编写格式》(1983年)
2. 科技论文旳内容
2.3 摘要旳注意事项
➢ 应该用第三人称 ➢ 不加注释和评论 ➢ 不宜举例,不用引文 ➢ 不宜与其他研究工作比较 ➢ 不应用图表、公式、化学构造式等 ➢ 摘要中第一句话旳注语,如“本文---”、
“作者---”等词能够省略。
示例 1(中文摘要)
有源符合中子法测量含铀材料中旳235U
2. 科技论文旳内容
编写关键词旳注意事项 : ➢ 较定型旳名词,多是单词和词组,原形而非缩略语 ➢ 无检索价值旳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如“技术”、
“应用”、“观察”、“调查”等 ➢ 化学分子式不可作为关键词 ➢ 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论文中未出现旳缩写词、未被专业
含铀抹布灰等形态、金属氧化程度及组分各异旳几种试样,对试样形态、 密度、碳含量以及235U在测试罐中分布旳非均匀性等原因引起旳误差进行 了试验校正。研究成果表白:本措施测得旳235U含量较重量法偏低8%~ 12%,偏低程度与试样类型有关;碳含量对测量成果旳影响明显;对金属 试样旳测量校正尚须进一步旳辅助测量 (成果和结论)。

科学研究文献综述模板

科学研究文献综述模板

科学研究文献综述模板科学研究文献综述科学研究文献综述是指在特定领域的研究方向中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的一种系统性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梳理和总结,综述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展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科学研究文献综述的模板和写作要点。

一、引言引言部分是科学研究文献综述的开篇,需要简要介绍该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并阐述撰写这篇综述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可以对已有综述文献进行评价和补充说明。

二、文献综述2.1 文献分类和选取在综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和选取。

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研究对象或研究方法等不同标准对文献进行分类,并根据相关度和质量的要求进行筛选和提取。

2.2 文献分析和总结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需要对每篇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

可以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各篇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注意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2.3 结果呈现根据所选取的文献内容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结合图表等形式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

可以用综述矩阵、概念图或其他形式将各篇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梳理和呈现,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三、讨论与展望在综述的最后,可以对所综述的文献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可以针对各篇文献提出观点、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四、结论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需要简要回顾所综述的文献内容及其价值,并强调本综述的创新点和贡献。

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及对综述的局限性和不足进行说明。

五、参考文献综述文献中引用的文献需要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准确的引文和标注,列出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

可以根据学术期刊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引文格式和标注方法,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六、致谢(可选)如有需要,可以在最后致谢部分对在综述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或机构表示感谢。

综述模板如上所述,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领域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科研论文的结构与写作要点

科研论文的结构与写作要点

科研论文的结构与写作要点科研论文是在学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重要交流和发表成果的载体。

一个良好的科研论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框架和流畅的写作风格。

本文将介绍科研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撰写科研论文。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论文的开端,起到引导读者的作用,主要包括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引言部分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定义或概念的解释。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文献调研,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文献综述部分应准确地引用已有文献,不可直接复制粘贴他人已有的研究结果。

三、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对科研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的详细描述。

包括实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等。

在研究方法部分中,需要详细说明采用的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如何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需要准确地呈现研究结果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呈现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并且,需要对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讨论,指出可信度,分析结果的原因,并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

五、结论结论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和归纳,需要明确地回答研究目的。

结论要简洁明了,回答问题的同时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对所引用文献的详细罗列和标注。

参考文献应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引用,并且需要确保所引用的文献来源可信、权威。

七、致谢(可选)致谢部分用于感谢对研究工作有重要帮助的人或机构。

在致谢时需要表达真挚的感激之情。

在写作科研论文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要点:1. 语言要准确、简练。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免增加读者阅读的难度。

2. 逻辑清晰。

论文应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组织,每个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逻辑连接。

3. 数据可靠。

在呈现研究结果时,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在必要时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研
研究 動機
究 目的
研究 範圍
研究 方法
研究 架構
研究动机架构图
研究動機架構 1.環境、背景說明 起
2.現象說明

亦 可 在 研 究 目 的 之 前
3.問題產生的陳述

4.研究方向、方法與目的說 明

5.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动机结构与涵盖內容表
順序 結構 涵蓋內容說明 1.背景介紹 對整體背景應從大到小,系統性介紹。 2.詳述現象 針對現況詳加敘述。 3.導入問題 將觀念性及方向性問題納入。 4.問題核心 導入欲解決之核心問題,並凸顯問題之重要性。 5.解決方法 明確說明所要解決之具體作法及使用之工具。 6.研究目的 提出具體的目的及方向 並以條列式分項說明較為 , 清楚。
英文引注方式与问题(2/2)
• 標點符號的使用
– 英文字體應使用半形,而非全形:(Aaker 1996; Brown and Dacin 1997) – 英文分號或逗號的半形標點符號需緊貼前一英文字母或阿拉 伯數字,後面並有一個空格(Quickel 1995; Roth 1995; Schmitt and Pan 1994) – 不可使用&符號代替and:Keller and Aaker (1995)而非Keller & Aaker (1995)
文献选择参考原則
• 文章的代表性 • 文章的相關性 • 文章的時效性
文献评论要点
• 將與研究相關的資料或資訊整理,作問題 分析。 • 整理相關結果,以精简写作方式描述共通 性與差異性,並說明已經獲得解決與尚有 缺失的部份。 • 整理並澄清相關文獻的正反爭論。整理尚 待解決且與研究相關的議題。 • 說明研究問題的解決之道。
① 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② 说明课题的性质、范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
的目的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③ 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④ 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和实(试)验设备; ⑤ 研究工作的新发现。 一篇科技论文的引言中,研究的背景、目的、方
法和结果是应该包括的。
(2)引言的写作要求
①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文献评论原則
•重點選擇而非全面探討原則
–相 關 性:部分相關、高度相關 –時間序列:早期研究、目前研究 –性質區分:應用相關、理論相關
• 文獻評論與研究問題間的密切關係
易犯错误
•避免流於陳述以往研究,缺乏檢討與評論 的功能。 •大量引述或套用他人研究話語,缺乏研究 與自身論文相關性的驗證,失去彰顯彌補 現有研究缺失的研究貢獻價值。 •引述的文獻與研究無關,甚至有矛盾關係 的資料。
内容引注(2/2)
• 同時引註多個作者內容時,以「、」為分隔標點符 號 例:其它相關性的研究尚包括Philip [44]、Powell [45]、Sanghvi [47, 48, 49]、Skof [55]、Wacker et al. [63]以及Wacker和Billinton [61]等。 說明:「以及」出現即宣告是最後一個 (註:英文無「、」)
文章写作引注基本原則
•文章內文的引註
例: (王文章,1989)、(王文章和林大法,1989)、 (王文章等,1989)
•說法引註情況
例: 王文章(1989)、林中庸和李成嘉(1990); 王文章(1989)及林中庸和李成嘉(1990)
中文引注方式与问题
•中文引註除英數字及括弧規定不明確外, 一律使用全形。 •多篇論文同時引註,若未規定,可以使用 「;」或「、」。
• 欲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已有他人研究並發表。 • 別人已嘗試過你欲解決的問題,但遭到不能克服 的困難。 • 他人已完成你所欲做的研究,但他所用的方法和 原理與你正在擬訂者稍異。 • 他人已解決或研究過你想做的一部分研究。 • 與同類的其他論文比較,顯示原創性。 •
文献探讨-目的
• 收集与研究相关的資料,依研究需要進行 減量或整理,並提出必要的說明。 • 利用現有研究,說明研究進行方向。 • 說明現有資料與現有研究相關性或可以應 用的地方。 • 檢討現有研究的連貫性。 • 說明以往研究不足之處,以彰顯本身論文 的必要性。
研究动机写作注意细节
• 內容與主題相關,用詞用字簡捷並包括結構中應 有的部份,一般以不超過1-2頁為宜。 • 不作名詞解釋或說明,更詳細之說明應置於文獻 探討中。 • 儘量少用「」、?、()等符號。 • 善用起、承、轉及合之寫作技巧。 • 研究動機要與研究主題有關,避免漫無目的之陳 述。
文献探讨-具体用途
文献引注原則
• 一般原則 • 中文引注方式与問題 • 英文引注方式与問題 •中英文引注方式与問題
一般原則
•引注作者本身論著,仍以第三者立場處理, 而不應有我、個人、本人或敝人(2002)的 說法。 •任何人名的引註,無論熟識或權威人士, 均不可加上稱呼、職位、學位或職稱。 •多篇文獻同時引註時,以同一括弧加註處 理。 •文獻引註要隨文章寫作需要,建立一致性, 避免出現任意跳躍的情形。
良好的引言应包括: • 一般說明--給讀者初步概念 (研究背景) • 問題所在--幫助讀者了解研究的目的 (可省略) • 論文的目的
– 把要解決的問題或要證實的假設明確指出,使 讀者了解為何寫此論文或做此研究
• 引言中需引用和該研究有关之重要文献, 使得者可以自行参阅
(1) 引言包括的内容
常见的引言包括以下内容:
文献的引注功能
• 提供文獻資料來源出处,显示研究治學認 真負責的精神。 • 多方引述相關文獻或參考資料,显示研究 必要性与价值性。 • 藉由文獻資料驗證,显示獨立研究發展能 力。 • 利用文獻論證比較,发揮研究廣度、深度 與貢獻的效果。
文献引注方式
• 名称方式 • 编号方式
名称年份与编号方式的比较
②言简义明,条理清晰。
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述清楚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 及研究的成果。科技论文引言的字数一般在300 字以内;
③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不要使用“国内少见”、“首次提出”、“首次 发现”等等。
(3)引言的写作
理论性论文与技术研究性论文引言的写作内容、
方法基本是相同的,一般按研究对象的背景、研究 的目的、意义这样引出问题,简要交待研究的途径
例:(王文章,1990;林大法,1991)或 (王文章,1990、林大法,1991)
• 人名引註原則
例: (1)單一作者情況:王文章(1991)。 (2)兩個作者情況:王文章和林大法(1991)。 (3)三個以上作者情況:王文章等(1991) 。
英文引注方式与问题(1/2)
•引註原則 – 一位作者時:Wang (1995)、(Wang 1995) – 兩位作者時: Wang and Lin (1995)、(Wang and Lin 1995) – 多位作者時:Wang et al. (1995)、 (Wang et al. 1995) – 同時引註多篇作者文章時:(Wang 1997; Lin 2001) – 若一篇文章引用同一作者同一年份多篇不同文章 時:Wang (1997a)、Wang(1997b)、(Wang 1997a; Wang 1997b)
Lecture 2
引言与文献综述的写法
School of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 引言(前言)
引言又叫前言、绪论、引子、绪言等。
引言是文章的开场白,
其作用是向读者揭示文章的主题、目的和总纲, 便于读者了解本文所论述课题的来龙去脉,以及 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文献评估之四大項目
• • • • 文章陳述的概念 研究理論架构规划与研究假設 研究程序与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与建議
文献整理重点基础
• • • • • • 文獻的時效性 文獻的性質 文獻收集的周延性 文獻的評論性 文獻的連結性 文獻整理的創見性
文献的呈現
•以文字呈現 •以表格呈現 •以列點方式呈現
全形
說明:文章引註有中英文交互使用時,分隔性標點符號均使用
全形。

用語一致性
资料来源引注

中文格式
全形 半形 半形
例:(王,1985;Wang, 1990;Cheng, 1993)
說明:在中文格式寫作下,引用英文作著時,作者與年代之 符號應使用半形,其餘則全部使用全形。

英文格式
半形 半形 半形 半形
– 數字使用半形:(1988)
– 中文論文字體應使用全形,而非半形:陳振燧和洪順慶(1998)
– 英文無頓點符號:(Quickel 1995; Roth 1995; Schmitt and Pan 1994)
符号一致性原則

內文一致性
資料來源引註 • 內容引註


引註一致性
全形 全形 全形 全形
例:(Forte et al. 1995;Sarkar 1996;林大法 1996;Mok and Chung 1996)
優 點 缺 點
名 稱 方 式
1. 讀者可以立即瞭解文獻引用的 名稱與年份,省掉查閱的困擾。 2. 當內容或引註文獻有增減時,沒 有順序改變,重新編號的問題。 3. 讀者可藉由年份瞭解與研究相關 文獻的變化情形。 1. 加註容易。 2. 文章版面不受引註影響。 3. 可以重複使用,書寫容易。
1. 引註數量過多,影響文章閱讀性。 2. 多人或多篇註釋難免使文章複雜 化降低或分散閱讀注意力,不便 於一般閱讀者。 3. 加註程序較為不便。 1. 讀者不易瞭解文獻引用的名稱與 年份,增加查閱的困擾。 2. 內容或引註文獻有增減時,順序 會隨之改變,產生重新編號的問 題。 3. 讀者不易瞭解與研究相關文獻的 變化情形。
例:(Forte et al. 1995; Sarkar 1996; Mok and Chung 1996) 說明:所有內文標點符號均使用英文格式,就是全部使用半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