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 课件 (共40张PPT)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回答。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图
(1)全球各地春秋分日昼夜长短有何规律? (2)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夜长短有何规律? (3)北半球各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有何规律?
要点(1) [读图说明]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要点(2) [读图分析]北半球各地夜大在于昼长,
越往北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要点(3) [读图归纳]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 , 北极附近出现 极昼 现象。 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附近出现 极夜 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 平分 。 4. 赤道 上全年昼夜平分。
三、季节更替
1.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2.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 3.中纬度地区: 四季 更替明显。
2.右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 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 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 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262021/7/262021/7/26Jul-2126-Jul-21
地 理 (中图版 ·必修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262021/7/262021/7/26Monday, July 26, 2021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地球是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
昏 线
太
白
阳 昼弧
天
光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D)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3分56秒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2、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
(B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 C.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 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N
(2)北京时间是:D A.10日8时 B.10日20时
甲·
C.11日20时 D.11日8时
120°E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3.如果存在交通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消耗。 4.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 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 天。
第三节
课标
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更替、 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移
2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探究1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探究2 地球自转的周期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共31张)

(1)地轴
指向: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特点: 过地心、垂直于赤道平面、北端指 向北极星、假想轴
问题:
1.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2.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在地球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极星附近的某 点(地轴北端指向的星空位置)作圆周运动。 2.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 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02 两面: 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03 三角度: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1)一轴、两面、三角度
黄赤交角的影响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纬23°26’。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3)周期(参考系不同)
名称 参照物 旋转角度 时间 应用价值
A_恒__星_日_ 恒星
360°
23小时 地球自转 56分4秒 真正周期
B_太__阳__日_
太阳
360°59′ 24小时
指向: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特点: 过地心、垂直于赤道平面、北端指 向北极星、假想轴
问题:
1.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2.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在地球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极星附近的某 点(地轴北端指向的星空位置)作圆周运动。 2.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 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思考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02 两面: 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03 三角度: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1)一轴、两面、三角度
黄赤交角的影响
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北纬23°26’。
自转的概念
自转的方向
自转的周期
自转的速度
(3)周期(参考系不同)
名称 参照物 旋转角度 时间 应用价值
A_恒__星_日_ 恒星
360°
23小时 地球自转 56分4秒 真正周期
B_太__阳__日_
太阳
360°59′ 24小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020年东京奥运会圣火于3月12日在希腊古奥林匹亚点燃,3月20日 抵达日本。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2~3题。
2.奥运会圣火抵达日本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地球公转到图中四个位置时,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据科学考察,火星与地球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 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 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完成第
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 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第2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 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星转过50°,说明地球自转了50°,地球 自转的角速度是15°每小时,故应拍摄了3个多小时。
(3)绘图法:通过图像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太阳直射 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 节的变化规律等,通过“静态”示意图的绘制,展示地球“动态”的运 动特征。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示意图,从绕转中心、运动方向、运
结合相关示意图, 动周期和速度等角度认识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每时,读图可 知,图示区域的线速度略大于837千米每时,故该区域纬度略小于60°; 线速度向北逐渐减小,则位于北半球。第4题,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 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a点线速度大于b点,则a点地势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9张)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00的
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A地正午太阳高度= 90°— 两地纬度差
地转偏向力左手定则(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右手定则(北半球)
注:两地指A地与太阳直射点
计算:冬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那么,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地昼弧为270°,说明该地昼长夜短,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昼弧为195°的③地 也是昼长夜短,也位于北半球,但③地昼弧短于②地,说明③地纬度低于②地; 昼弧为165°的①地与③地纬度数相同,且①地位于南半球;④地昼弧为180°,说 明该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综上所述,四地纬度由低到高:④<①=③<②。 纬度最高的地点是②地,故选B。
黄赤交角变化
热带
五带范围变化
温带
寒带
增大 扩大 减小 扩大
减小 减小 扩大 减小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结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43°08′ 66°34′ 0°
阳 光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300 23.50 热带范围变大 23.50 300 600 温带范围变小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更替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 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 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 动方式。据此回答: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 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当地纬度±直射点 纬度(冬至日)| = |36+23.5°|=59.50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夏至日 (6月22日)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2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更替和五带划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综合思维:通过观测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的变化规律及在现实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产生的影响。
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现象,运用
2.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理论,解释楼间距、太阳能
归纳拓展 1.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如上图)。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日出为 0°—逐—渐—增大→正午最大—逐—渐—减小→日落为 0°。 (2)正午太阳高度:特指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 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 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 低。 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2)极值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说明: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 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相加求和。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 HA=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C=90°-(10°+23°26′)=56°34′
材料二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节约土地投资成本,使楼间距越 来越小,许多地区出现了牵手楼,如下图:
据此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 (2)楼高与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底层业主们采光条件最差的季节是 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1)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太阳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 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效果。 (2)冬季。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四季中最小,前楼的影子最长。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更替和五带划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综合思维:通过观测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的变化规律及在现实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产生的影响。
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现象,运用
2.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理论,解释楼间距、太阳能
归纳拓展 1.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如上图)。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日出为 0°—逐—渐—增大→正午最大—逐—渐—减小→日落为 0°。 (2)正午太阳高度:特指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 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 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 低。 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2)极值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说明: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 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相加求和。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 HA=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C=90°-(10°+23°26′)=56°34′
材料二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节约土地投资成本,使楼间距越 来越小,许多地区出现了牵手楼,如下图:
据此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 (2)楼高与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底层业主们采光条件最差的季节是 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1)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太阳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 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效果。 (2)冬季。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四季中最小,前楼的影子最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新旧一天在全球的动态分布%28共29张PPT%29

地方时
傍晚
18:00
午夜 0:00
正午 12:00
早晨 6:00
区时
4 3 2
1 中时区 0˚
1 2 3 4
567
90˚W
N
90˚E
567
8 9
10
11
180˚ 东 西12区
11
10 9 8
172.5E
180°
172.5W
东12区 西12区
西
东
国际日界线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也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为国际日界线。
谢谢!
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 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 月22日,ON的经度为 A. 0˚ B. 180˚ C. 60˚E D. 120˚W
P
O
120˚
N
例: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A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思考 妹妹生日比姐姐大
一 新旧一天如何产生 二 新旧一天的界线 三 新旧一天的动态分布
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
所以太阳总是只能照亮 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就 是白昼,剩下的一半便是黑夜
由于地球的自转,同纬度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 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经度每隔_1__5_度,时间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度,时间相隔__4__分钟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时间___早____
172.5E
180°
172.5W
东12区 西1日
界
为了使180o经线通过
线
的国家处于同一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日界线的用法:
在任何时刻过人文日界线,东12区比西12区早一天,更换日期,钟点相同,因 此,人文日界线两侧时间不连续,但钟点是一致的;而自然日界线只能以0时通过, 两侧时间是连续的。
(4)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一般而言,当0°经线上为0:00时(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180°经线上则为 12:00,全球正好两个日期各半;当0°经线为中午12:00时,180°经线上则为0:00 或24:00(0时经线和180°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当0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 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一日占多一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区时,新的一天占一大 半,前一日占全球的一小半;人文日界线180°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晚 (减)一天,0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0时经线以西的日期早(加)一天;据东12区的 区时(x)算新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x / 24即可,旧的一天所占全球比例即y / 24=1-x / 24。(x+y=24时)
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 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在海洋上通过,从北极开始通过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 西边,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经过新西兰东边,继续沿180°经线到南极为止。自 然日界线隐形而规则,和地球上对应经线平行。
④意义性;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 和终点。
(2)区时
①每个时区标准经线上的时间即为整个时区的“区时”。
②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1个小时。
③同区同时(国际标准时间,一般是指零时区的区时;美国东 部时间一般是西五区的区时;西部时间一般是指西八区的区时;北 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④ 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 (两 地的时区差:若两地在中时区的同侧,则时区数相减;两地在中时 区的两侧,则时区数相加。若所求区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的东边,则 加时区差;在已知地的西边,则减时区差。) ⑤两地的区时之差= 两地的时区数之差。
① 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 (所得商数,按数学求近似值的方法保留整数位,小数点4舍5入, 就是该地的时区数,除中时区外,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② 时区序数=(该地经度+7.5°)÷15°(所得商数的整数为时区序 数,除中时区外,东经线度数=时区数×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 区为西经度。
(3)地方时
地球上的地方时是太阳作为参照物确定,某地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 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与12点相对的地方时为0点,同一条经 线上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的地方时不同,越往东时刻越早,即东早西晚 (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个小时。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所求地方时的地点, 若在已知地的东面,则加时差;反之,则减时差。)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 的地方时为18时。即赤道在任何时刻晨线上都是6:00时,昏线上都是 18:00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 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⑦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4)北京时间
①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刻;
②东经120°的地方时;
③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在有关日出日落的计算中多采用的是北京的地 方时)
日期的计算
(1)日界线的概念:
①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 线”。
第三节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概况
①概念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 旋转
③地球自转的周期
地球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度量的参考点不同, 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④地球自转速度
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隐形经线。
(2)日界线的性质:
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 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的。
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自转东移); 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位置西移),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静止的。说明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时间的计算(大早小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同减异加)
(1)时区
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将全球经度划分为 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东、 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十二区在西 十二区的西边,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
③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 早西晚)。
④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⑤日照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中午12:00时,平分夜半球经线所在地方时为 0:00时。
⑥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 数)。
A.角速度:15°/时,1°/4分,1/4秒;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全球一致 B.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一一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南北极点 为0
a.某地的自转线速度可用下列公式计算V:=1670千米 cosA小时 其中,“V”为自转线速度,“A”为所在地的纬度
b.南北纬60°处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代人公式)为 V=1670千米·cos60°/小时=1670千米×1/2/小时=835千米/小时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 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