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地球的运动.ppt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17)

人教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17)

春、秋分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南北半球光线适中, 白天和黑夜等长,接 受的太阳热量适中, 大部分地区天气不冷 不热。
太阳直射赤道
北半球 昼夜等长
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北半球光线 强,白天长, 接受的太阳 热量多,天 气热,南半
球相反。
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北半球光线弱, 白天短,接受 的太阳热量少, 天气冷,南半 球相反。






西 东
1.图中畅畅和姨妈互致问候存在什么差异? 2.对于这一时刻图中各地来说:
哪里正处正午?哪里正处日出? 哪里正处日落?哪些地方处在上午? 哪些地方处在下午?你能够看出来吗?
1、地球自转知多少?
方向 周期 旋转轴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天(约24小时)
地轴 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南半球 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夏 至
夏 至
赤 道
春 分
南回归线
春 秋分 分
冬 至
春 秋分 分
冬 至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23°26′)
地球公转的中心:太阳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公转的结果:四季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 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 变化、五带的差异、极昼极夜 的产生等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活动: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平面图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夏至 6月22日前后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次年春分

秋分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 前后
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 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 转?“天转” 似乎更符合人类的直觉。 古人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动,这是曾在欧 洲长期盛行的“地心说”的观点。
思与学——是天转还是地转?
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 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哥 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 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哥白尼“日心 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
夏至日:昼长夜短
图1.2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①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一段时间, 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② 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太阳光 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太阳直射赤道)分别 形成春季和秋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的生活也受到 地球自转的影响。
时间差异
图1.18 昼与夜
地球自转的意义
活动:探究时间差异如何计算
时差推算
1天
自转一周
24小时
自转360°

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 地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返回目录




001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与地球仪
002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
003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ppt
004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分布
005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B
A
A
C
D
23.5° 0° 23.5°
太阳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日期
春分(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返回目录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昼夜长短情况
返回目录
四季的划分
月份 北半球 南半球
3、4 、5
6、7、8
9、10、11
12、1、2
返回目录
D
B


A


C

E 返回目录
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2.地图的比例尺 3.地图上的图例
返回目录
1.地图上的方向
辨别地物的“四面八方”。
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返回目录
结 论:
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 (2)有指向标的地图 (3)有经纬网的地图
返回目录
(1)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的地图:
006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
007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与降水
008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主要气候类
型.ppt
009科普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

湘教版必修三1.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共33张PPT)

湘教版必修三1.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共33张PPT)
3.不能熟练运用其基本特征做相应 的练习;
4.不理解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问题解决
一、知识拓展— —经纬网
➢纬线和经线主 要特点的比较
➢经度和纬度 的划分
➢经纬网的应用
❖经线和经度 东经116°或116°E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
的半圆
❖经线特点 1. 是半圆 2. 长度相等(约2万千米) 3. 指示南北方向 4、变化显示为东西方向 5.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平 分为两半。
B.180°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经的界线
C.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几条重要的纬线
应用:
A. 0°纬线
划分南、北半球;
B.30°60°纬线
划分高中低纬度
C. 23.5°和66.5°纬线 划分五带;
即学即练
90°
135°
180°
结论 在北极图上,图 的正中心是北方,图
45° A C N 60°
8.图中,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 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是( ) B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概况, 即方向、周期和速度,并且复习了 初中学的经纬网,还学习了昼夜交 替、地转偏向力。
课后作业
1.熟悉本课主要内容(知识点); 2.完成固学案作业; 3.自主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 3. 地球自转周期; 4. 掌握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5.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现象
(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
问题展示
1.不能熟练判读经纬线,并认识几 条重要的经纬线;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人教版初中地理3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人教版初中地理3

谁是晨线谁是昏线?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 2、太阳东升西落 3、不同经度时间的差异 4、一天中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变化
为什么地球自转会造成地球上不同经度 时间的差异?
我们的时间总是以太阳的照射情况 为依据,例如,昼半球的正中央的经 线总是正午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总是午夜0点。
但是由于在全球的同一时刻,太阳 在不同地区的照射情况不同,因此就 有了时间的差异。
•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在公转轨道 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就不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认识到地球在自转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秋分—冬至:赤道—南回归线(向南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冬至—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4、一天中太阳高度/影子长度的变化 我们的时间总是以太阳的照射情况为依据,例如,昼半球的正中央的经线总是正午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总是午夜0点。 五带的范围不要和低中高纬度的范围混淆! 例如:北京时间以120°E为准,伦敦时间以0°为准,北京时间总比伦敦时间早8小时。 南温带:23.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但是由于在全球的同一时刻,太阳在不同地区的照射情况不同,因此就有了时间的差异。
季节变化与昼夜长短
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 昼 昼长夜短
夏至—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 冬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1.2.3地球的运动-五带(共19张PPT)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1.2.3地球的运动-五带(共19张PPT)

三、五带的划分
• 五带(总结)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北回归线高温
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四季的 形成)
北回归线 赤道
夏至
夏至
春分
秋分
春分
2、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来 回移动。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中纬度地带 正午太阳高度角 大 ,白昼时间 长 。
四、点拔 一、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中午,为 (10分钟)什物体么影太子阳也升不得一不样一长样呢高??所产生的
在同样的光热条件下,请视察单位面积获 得得的光热的多少。
二、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 手工记 账,而

温故知新
1分钟
知道五带划分依据,掌握五 带的名称 、特点和分界线。
二、自学指导(1分钟)
• 1.根据各地获得_太__阳_光__热__的多少,把地球划分为 5个带,
• 分别是_热_带___、_北__温_带___、_北__寒_带__、南__温_带___、 _南_寒__带__。
夏至
活动:看课本P15 2
春分秋分
冬至
物 体


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一年中校园旗 杆的影最长在什么时候?最短在什么时候?
会计电算化实习报告范文模板:会计 电算化 实习报 告范文_1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 公转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公转课件(共30张PPT)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30张PPT)地球的自转(1)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地球的自转12:0024:006:00东西18:00地球的自转N午夜0:00日落18:00正午12:00日出6:00春/秋分日昼夜情况北极俯视图3地球的公转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绕日自西向东方向地球的公转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如果地球没有倾斜角If the earth has no tilt angle地球表面每点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同赤道地区终年高温,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每天昼夜时长相等,没有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23.5°北极星黄赤交角地轴黄道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当地球有了倾斜角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之间移动由于地球是倾斜的,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冬至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23.5°N23.5°S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昼变长昼变短昼变长昼变短思考:6月1日,我国昼夜长短情况以及昼长变化情况?昼长夜短昼变长直射赤道直射南回归线直射赤道直射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earth revolution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③五带的划分②四季的变化地球的公转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各纬度存在热量差异,形成五带。

范围气候特点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终年炎热四季变化明显终年寒冷温度带终年寒冷四季变化明显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炎热热带地球的公转气候四季分明温带地球的公转气候终年寒冷寒带地球的公转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地球的公转你的家乡属于五带中的哪一个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吗?4本节课堂作业本节课堂作业【解题思路】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早看到日出,故倭国时间比中国早,地球自转带来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和地图PPT

初中地理广东人民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 地球和地图PPT

太阳直射
__赤__道__ _南__回__归__线_
__赤___道___
北__回__归__线__
昼夜长短
四季的 划分
昼__夜__平__分
9、10、11
月__为_秋__季_
昼__短__夜__长__
_昼__夜___平__ 分
_昼__长__夜__短_
12、1、2月为
___冬_季____
3、4、5月
__为__春_季___
66.5° 4.特征: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始终保持__________的夹角。
第2节 地球的运动 5.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第2节 地球的运动
位置
日期
节气
① 9月__2_3_日__前后 __秋__分__ ② 12月__2_2_日__前后 _冬__至___ ③ 3月__2_1_日__前后 __春__分__ ④ 6月_2_2__日__前后 __夏__至__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海平面
如图4-1,甲地海拔为__1_5_0_0___米,乙地海拔为__5_0_0____ 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另__一__个__地___的垂直距离。 如图4-1,甲地相对乙地的高度为_1_0_0点_0__米。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
4.东西经与东西半球 下图为沿180°经线的赤道展开图,在此图中适当的位置 填注东经与西经、东半球与西半球。
西

西

西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_经__纬__网___。在
地球表面可以利用_经__纬__网___来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 [思考] 特殊的经纬线有什么特殊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球上的五带
例题剖析
1.当太阳直射广州时,右图所 示大部分地区会出现( B ) A.昼夜平分现象 B.昼长夜短现象 C.昼短夜长现象 D.极昼现象
解析:太阳直射广州,即太阳直射 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2.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C ) A.家住广州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 话,姨妈却说“晚上好”
考点不停地旋转。 2.方向:面对赤道是自 西 向 东 ,面对北极 是 逆 时针,面对南极是 顺 时针。
3.周期: 24 小时。
4.现象:昼夜交替;不同经度的地点产生时间差;太 阳东升西落。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围绕 太阳 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 西 向 东 。 3.周期: 365 天。
2.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 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 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3.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时季节相反。如6、 7、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且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从冬至到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至日昼最短, 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3.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从秋分到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 短;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4.从夏至到冬至,昼变短,夜变长;从冬至到夏至,昼 变长,夜变短。
9.地球从图中A位置向B位置移动时,太阳直射位置在
地球表面的变化情况是( D )
A.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B.从赤道向南回归线运动 C.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D.从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
10.下列四图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泉 州正午树影记录,其中冬至日的是( D )
A
B
C
D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观看!
重难点透析
一、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
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就有了昼和夜;由于地球 不停地自转,因此就有了昼夜更替。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春分、秋分时 太阳直射赤道,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秋分 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形成四季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一年中,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被太阳直射一 次,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被太阳直射两次。
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向西方送走黄 昏的落日
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 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
解析:A、B、D项所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C 项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导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所产生的。
易错点拨
一、正确判断二分二至日 1.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 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 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是昼 夜平分。
真题链接
1.(2015·益阳市)日月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 C ) A.日月自东向西绕地球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日月自西向东绕地球转
(2014·东营市)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 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运动,如右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3题。
2.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 A)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3.P点此时正处在( A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4.(2015·泰安市)乌鲁木齐市的学生一般在北京 时间10∶00左右上课,这是因为( D) A.当地学校为了学生健康成长 B.当地多高山,阻挡了阳光 C.当地气候干燥少雨 D.当地区时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左右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0或21日 赤道 夏至 6月21或22日 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冬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
5.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 相反 (选填“相同”或 “相反”)。3、4、5月春,北 秋 南 ;6、7、 8月,夏北 冬南 ;9、10、11月秋,北 春 南 ;12、1、2冬月,北 夏 南 。
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右下图,完
成7~8题。
7.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
度的变化规律是( A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8.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
过当地的纬线是( B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2015·泉州市)读下图,完成9~10题。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考纲与预测
考纲要求
1.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 公转。
2.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 象说明地球的自转;知道四季更替和 五带形成是地球公转造成的;懂得比 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长度。
2016年 考查地球的运动(自转图和公转图)以 预测 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2015·广东省)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春分点的位置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地球运行至③时( B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C.北半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2015·福州市)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
三、地球上的五带 1.五带的纬度范围:位于南、北回线之间的温度带
是 热 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温度 带是 北温 带,北极圈以内的温度带是 北寒 带, 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温度带是 南温 带, 位于南极圈以内的温度带是 南寒 带。 2.五带的气候特征:终年炎热的温度带是 热 带, 终年寒冷的温度带是 北寒 带和 南寒 带,四季分 明的温度带是 北温 带和 南温 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