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pdf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 课件 (共40张PPT)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图回答。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图
(1)全球各地春秋分日昼夜长短有何规律? (2)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夜长短有何规律? (3)北半球各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有何规律?
要点(1) [读图说明]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要点(2) [读图分析]北半球各地夜大在于昼长,
越往北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要点(3) [读图归纳]北半球各地昼长大于夜长,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 越长 , 北极附近出现 极昼 现象。 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附近出现 极夜 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 平分 。 4. 赤道 上全年昼夜平分。
三、季节更替
1.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 ,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2.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 3.中纬度地区: 四季 更替明显。
2.右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 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 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 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 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2021/7/262021/7/262021/7/26Jul-2126-Jul-21
地 理 (中图版 ·必修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7/262021/7/262021/7/26Monday, July 26, 2021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地球是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
昏 线
太
白
阳 昼弧
天
光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D)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3分56秒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2、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
(B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 C.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 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N
(2)北京时间是:D A.10日8时 B.10日20时
甲·
C.11日20时 D.11日8时
120°E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3.如果存在交通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消耗。 4.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 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 天。
第三节
课标
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更替、 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移
2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探究1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探究2 地球自转的周期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在低纬度?
思考
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 与地球的自转速度有 什么关系?
角速度一样; 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
为什么极点的线、角速度为零呢?
N
S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N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
S
(二) 地球的公转:
7月初远 日点地
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太阳
1月初 近日点
线速 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减小 近日点(1月初)大,远
度
日点(7月初)小,平均
30千米/秒,1°/天
练兵场 1、读右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
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 和线速度。
3)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
又回到出发地时,所用 时间是 23小时56分4秒, 叫做一个__恒__星__日_日。
课堂小结:
运动
自转
公转
轴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针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
针转动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恒星年:365天6时9分6秒
太阳日:24小时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
秒
速 角速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度 度 15°/小时
19:56:04
恒星日比太阳日 少了3分56秒
2.教材图1.16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据图 完成读图思考: (1)地球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提示:(1)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赤道上最大, 向两极递减。 (2)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思考
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 与地球的自转速度有 什么关系?
角速度一样; 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
为什么极点的线、角速度为零呢?
N
S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N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
S
(二) 地球的公转:
7月初远 日点地
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
太阳
1月初 近日点
线速 从赤道向两级逐渐减小 近日点(1月初)大,远
度
日点(7月初)小,平均
30千米/秒,1°/天
练兵场 1、读右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
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 和线速度。
3)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
又回到出发地时,所用 时间是 23小时56分4秒, 叫做一个__恒__星__日_日。
课堂小结:
运动
自转
公转
轴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针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
针转动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恒星年:365天6时9分6秒
太阳日:24小时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
秒
速 角速 除南北极点外都一样: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度 度 15°/小时
19:56:04
恒星日比太阳日 少了3分56秒
2.教材图1.16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据图 完成读图思考: (1)地球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提示:(1)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赤道上最大, 向两极递减。 (2)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课件(共55张PPT)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炎热
23.5°S
南回归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66.5°S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课堂测验
6. 画图及填空: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 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是______ 小时,B点的季节是___季。 (4)用斜线绘出极夜的范围。 (5)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面, 目前α角的度数 是______。
地方时的推算方法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 注:“东加西减”
例:甲地经度为136°E,乙地经度为 120°E。若乙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 的时间。
120°E
136°E
乙11时
甲
甲地时间=11+(16×4)=12︰04
课堂测验
. 如果A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
B点的区时是( C ) A. 当日6时
归纳春 秋二分 正午太 阳高度 的纬度 变化规 律。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 两侧降低
归纳夏至正 午太阳高度 的纬度变化 规律。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降低
归纳冬至正午 太阳高度的纬 度变化规律。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空间分布:直射点的正午太阳 高度为90度,由太阳直射纬线 向南北递减。
0 30
A N
B
正视图
两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俯视图
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异的时刻称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
地球的运动ppt课件

南回归线
23.5°S 冬至
③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公转 二分二至(北半球)
公转位 置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
昼夜长短
①
春分
3月21日前 后
赤道
昼夜等长
②
夏至
6月22日前 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③
秋分
9月23日前 后
赤道
昼夜等长
④
冬至
12月22日 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 多少
小结
(二)五带的形成(异纬)
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太_阳__光__热__的 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由北向南依次是 __热__带______、 _北__温__带_____、 _南__温__带_____、 _北__寒__带_____、 _南__寒__带_____。
五带的分界线
2.图中纬线①的纬度是 ____6_6_._5_°_N_,是_____北_温__带__和 _____北_寒__带__的分界线。 3.图中纬线②的纬度是 ____2_3_._5_°_S_,是_____热__带___和 ____南__温_带___的分界线。
④ ③
⑤
哪些温度带有极昼极夜?
夏至日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的 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 都是黑夜的称为极夜。
冬至日 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五带特征总结
五带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气候
终年炎热 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
少,比寒带多 终年严寒
特征
太阳直射 四季分明 极昼极夜
五带的划分
有一次阳光直射。根据材料完成3~4题。
23.5°S 冬至
③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公转 二分二至(北半球)
公转位 置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
昼夜长短
①
春分
3月21日前 后
赤道
昼夜等长
②
夏至
6月22日前 后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③
秋分
9月23日前 后
赤道
昼夜等长
④
冬至
12月22日 前后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 多少
小结
(二)五带的形成(异纬)
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___太_阳__光__热__的 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由北向南依次是 __热__带______、 _北__温__带_____、 _南__温__带_____、 _北__寒__带_____、 _南__寒__带_____。
五带的分界线
2.图中纬线①的纬度是 ____6_6_._5_°_N_,是_____北_温__带__和 _____北_寒__带__的分界线。 3.图中纬线②的纬度是 ____2_3_._5_°_S_,是_____热__带___和 ____南__温_带___的分界线。
④ ③
⑤
哪些温度带有极昼极夜?
夏至日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的 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 都是黑夜的称为极夜。
冬至日 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五带特征总结
五带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北寒带、南寒带
气候
终年炎热 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
少,比寒带多 终年严寒
特征
太阳直射 四季分明 极昼极夜
五带的划分
有一次阳光直射。根据材料完成3~4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9张)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00的
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A地正午太阳高度= 90°— 两地纬度差
地转偏向力左手定则(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右手定则(北半球)
注:两地指A地与太阳直射点
计算:冬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那么,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地昼弧为270°,说明该地昼长夜短,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昼弧为195°的③地 也是昼长夜短,也位于北半球,但③地昼弧短于②地,说明③地纬度低于②地; 昼弧为165°的①地与③地纬度数相同,且①地位于南半球;④地昼弧为180°,说 明该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综上所述,四地纬度由低到高:④<①=③<②。 纬度最高的地点是②地,故选B。
黄赤交角变化
热带
五带范围变化
温带
寒带
增大 扩大 减小 扩大
减小 减小 扩大 减小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结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43°08′ 66°34′ 0°
阳 光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300 23.50 热带范围变大 23.50 300 600 温带范围变小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更替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 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 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 动方式。据此回答: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 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当地纬度±直射点 纬度(冬至日)| = |36+23.5°|=59.50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夏至日 (6月22日)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ppt课件1

(2)方向:②_自__西__向__东___。
目 开
(3)周期:1 日,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为
关 ③_2_3__时__5_6_分__4_秒___,叫做④_恒__星__日___;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
为⑤_2__4_小__时__,叫做⑥_太__阳___日__。
(4)速度角 线速 速度 度: :除 因极 纬点 度外 不, 同其 而余 有各 差处 异均 ,为⑦1赤5°道/小时最大, ⑧ 两极 最小
时 9 分 10 秒
周期
以太阳为参 照点
1 太阳日=24 小时 (昼夜交替现象周 期)
1 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直射 点回归运动周期)
本 课 时 栏 目
速
角速度
除南__北__极___点_外,各
地 均 约 为 15°/ 时 (或 1°/4 分)
平均约 1°/天
近日点
_快__(1 月
开 关
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自主学习区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⑯_赤__道__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
⑰_2_3_°__2_6__′ 。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本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 时
6月22日
栏
目
开 关
9月23日
3月21日
12月22日
(2)周期: _回__归__年___,即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答案 (1)B
(2)略(A、B 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
(3)太阳直射点将在赤道上移动。
(4)热带、寒带扩大,温带变小。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黄赤交角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