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外科的发 展 现 状 与 展 望

合集下载

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㊀㊀王春生,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分会创始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心脏瓣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脏瓣膜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胸外科协会委员,第七㊁八㊁九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㊂擅长各种复杂㊁疑难㊁高危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瓣膜病的微创修复与置换㊁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㊁全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㊁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术㊂先后承担国家 十一五 十二五 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㊁上海市重大项目等科研基金项目15项㊂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㊁三等奖1项等㊂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40余项㊂获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一等奖㊁上海市励树雄教育卫生奖一等奖㊁上海市 曙光学者 ㊁上海市领军人才㊁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㊁国家名医盛典-国之名医㊃卓越建树㊁上海医务工匠㊁上海好医生㊁敬佑生命荣耀医者㊃金柳叶刀奖㊁敬佑生命荣耀医者㊃金牌团队奖等荣誉㊂㊀㊀[摘要]㊀世界范围内,心脏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是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㊂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MICS)每年对上一年度全国各单位心血管外科开展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微创技术病种手术量㊁地区及医院分布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发布㊂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充分显示,我国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㊂该文结合CMICS部分数据对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㊂㊀㊀[关键词]㊀微创心脏外科手术;㊀发展现状;㊀思考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654 2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3-0239-05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3.01Thedevelopmentstatusandthinkingof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㊀LUShuyang,WANGChunsheng.DepartmentofCardiacSurgery,ZhongshanHospital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㊀㊀[Abstract]㊀Theminimallyinvasiveapproachincardiacsurgeryisthetrendofdisciplinarydevelopmentworld⁃wide.ChineseCommitteeforMinimallyInvasiveCardiovascularSurgery(CMICS)annuallyconductsasurveyontheminimallyinvasivecardiovascularoperationsperformedbydepartmentsofcardiovascularsurgeryofallhospitalsinChinainthepreviousyear,andclassifiesandsummarizesandreleasesthemaccordingtothesurgicalamountofdiseasesofminimallyinvasivetechnique,regionalandhospitaldistributions.Thestatisticaldatainrecentyearsfullydemonstratethatthedevelopmentlevelof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inChinahasshowedanincreasingtrendinbothquantityandqualityyearbyyear.Thispaperelaboratesonthedevelopmentstatusof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combiningpartialdatafromCMICS,andprovidesprospectsforfuturedevelopment.㊀㊀[Keywords]㊀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㊀Developmentstatus;㊀Thinking㊀㊀国际微创心胸外科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MinimallyInvasiveCardiothoracicSurgery,ISMICS)成立于1997年,学会成立的目的是加强㊁促进和支持与微创心胸外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较小侵入性心脏技术和胸外科手术技术,引领全球微创心胸外科技术的发展㊂2017年,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hineseCommitteeforMinimallyInvasiveCardiovascularSurgery,CMICS)㊂CMICS的成立紧跟ISMICS的发展步伐,对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国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㊂学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组织之一㊂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大会作为CMICS的品牌活动,更是为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的交流㊁推广和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㊂CMICS每年发布的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白皮书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支持和高度关注㊂本文结合CMICS先前公布的2018 2021年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数据资料[1⁃2],从心脏外科亚专科的层面对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㊂1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手术心脏瓣膜手术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中最主要的手术病种㊂2020 2022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脏瓣膜手术的占比超过先天性心脏病㊁冠心病㊁大血管疾病,占27 2% 29 6%,居首位[3⁃5]㊂微创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焦点,也是所有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成熟度最高及技术发展最快的手术种类,从CMICS公布的2018 2021年连续4年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发展变化来看,2021年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数量达到了10831例,较2018年增加了6238例,增幅达到135 8%;心脏瓣膜介入手术的数量达到3724例,较2018年增加了2859例,增幅达到330 5%,未来微创瓣膜手术仍然是各类微创手术中的主要增长点[1⁃2]㊂对于单瓣膜病变的处理,如单纯二尖瓣病变㊁单纯主动脉病变以及原发/继发性三尖瓣病变,采用微创手术的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业内同道的共识㊂经过近10年的技术推广,采用体外循环及胸腔镜辅助下右胸肋间入路的微创二尖瓣手术已经逐步成为单纯二尖瓣病变手术的标准术式㊂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经右胸微创二尖瓣手术具有美容效果好㊁输血率低㊁围手术期恢复快和住院周转快等优点,最重要的是可以取得与传统正中开胸入路相媲美的临床手术效果和安全性[6⁃7]㊂同样,对于先前曾行正中开胸手术需要同期迷宫手术的患者,行微创二尖瓣手术也是安全的[8⁃9]㊂但是,在微创二尖瓣手术开展初期术者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曲线,在病例选择㊁患者的体位㊁切口的定位㊁二尖瓣暴露㊁微创器械选择等技术细节方面需要经验积累㊂从CMICS发布的中国微创心血管手术白皮书资料上可见,121家开展心血管手术的单位中有55家年微创二尖瓣手术的数量超过30例,45家超过50例㊂对于单纯主动脉瓣膜病变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始开展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入路具有多样化,包括正中切口胸骨部分切开㊁胸骨旁切口以及经肋间切口入路[10]㊂初期绝大部分医疗中心开展的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仍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㊂该入路手术的学习曲线相对较短,操作习惯与传统正中开胸技术相仿,转正中手术方便,临床效果不逊色于传统的正中全胸骨切开和经肋间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1]㊂经肋间切口入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因为不需切开胸骨,维持了胸骨的完整性和更好的胸廓稳定性,术后恢复快,同时美容效果佳,备受患者青睐㊂由于外科技术的细节掌握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所以目前该技术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经验丰富的大中心㊂但是,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经肋间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仍然是目前发展的主流,一些大中心开展该术式的比例越来越高㊂经肋间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技术难度主要在对病变瓣膜的处理上,如严重的瓣膜及瓣环钙化㊁感染性病变合并瓣周脓肿㊁白塞病累及主动脉根部等,以及主动脉瓣环线的缝合㊁瓣膜植入㊁打结的处理等方面,有研究推荐采用免缝合快速释放瓣膜来解决上述不足[12]㊂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主动脉瓣修复术,由于手术技术要求较高,瓣膜处理比较复杂,开展经肋间切口微创主动脉成形术的病例非常有限㊂从CMICS发布的中国微创心血管手术白皮书资料上可见,121家医疗单位中只有33家年微创主动脉瓣手术量超过30例,只有14家超过50例,很多单位仍采用胸骨上段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㊂中国微创主动脉瓣外科手术与国际一流医疗中心仍有一定差距㊂微创心脏多瓣膜手术由于技术相对复杂,存在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操作时间长等诸多问题,目前推广起来相对困难㊂但是,已有中心报道了技术可行性[13],甚至同期可以行更加复杂的操作,如左室流出道疏通术[14]㊂经导管介入瓣膜技术是处理瓣膜病变的新兴技术,新型介入瓣膜及修复器械层出不穷,已覆盖主动脉瓣㊁二尖瓣㊁三尖瓣㊁肺动脉瓣所有瓣位,技术体系趋于成熟和完善,得到越来越多心血管外科医师的认可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已获得与传统外科瓣膜置换术(surgicalaorticvalvereplacement,SAVR)相媲美的手术效果,且适用范围不断向中低危患者扩大,而且对于一些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5]㊂尽管TAVR快速发展,但是不太可能从根本上取代传统的SAVR,SAVR瓣膜耐久性好和长期随访效果确切等是经过长期随访验证的[16]㊂经导管二尖瓣㊁三尖瓣及肺动脉瓣手术技术成熟度比TAVR手术较差,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无法阻挡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时代的到来㊂心脏团队的概念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以患者疾病治疗为中心,最终选择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式㊂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成为多面手,其对于介入心脏瓣膜手术技术的掌握具有更大的优势,长期外科瓣膜手术的基础,使得其对于心内瓣膜解剖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因此,对介入瓣膜手术指征的把握更加严格,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加客观㊂此外,更重要的是,手术安全有体外循环保障,一旦出现手术的并发症,可以直接外科开胸行瓣膜置换手术㊂2㊀其他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相比于微创瓣膜外科手术,心脏外科的其他病种,如冠心病㊁大血管疾病㊁先天性心脏病,其手术的微创化程度和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但是,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和微创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未来可期㊂2 1㊀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㊀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国内开展此术式的中心和手术量并不多,特别是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㊂CMIC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较前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仍然集中在一些经验丰富的三级甲等医院,由少数的外科医师完成,年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量达到50例的中心只有11家,达到30例的中心也仅有21家,2020年达到50例的单位只有9家,达到30例的单位13家㊂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视野的暴露不佳是大多数医师面临的共同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手术时间长㊁并发症多等诸多问题㊂手术的开展需要借助特殊的撑开器㊁主动脉侧壁钳㊁钛夹钳等器械㊂此外,手术切口的选择㊁乳内动脉桥血管的获取㊁升主动脉及靶血管的暴露均需要经验积累㊂特别是肋间切口下,如果没有专用微创器械的辅助,完成升主动脉桥血管吻合还是非常困难的㊂因此,有研究推荐采用微创双侧乳内动脉全动脉化搭桥,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性[17]㊂还有研究报道了机器人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阐述了技术细节,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8]㊂笔者认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在乳内动脉获取上有其特有的优越性,避免了微创直视获取时胸骨撑开等相关并发症,但是手术时间相对更长,医疗成本更高㊂2 2㊀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心脏大血管手术㊀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心脏大血管手术,特别是经肋间切口升主动脉及弓部手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㊂大部分单位开展的微创主动脉手术,仍是传统的胸骨正中部分切开入路手术,与传统的完全的胸骨切开术技术在操作上相似,而且一旦遇到突发意外情况,可以方便地转为传统正中开胸手术[19⁃20]㊂不管是胸骨上段主动脉手术,还是经肋间的升主动脉手术,从技术上来讲是可行的,需要严格选择患者,并严格制定术前规划,有研究报道很多中心已经开始尝试这些工作[21]㊂2020年体外循环下微创主动脉手术量达到30例的单位只有9家,2021年开展达到30例的单位只有10家,进展缓慢㊂由于主动脉手术本身具有高出血性,体外循环下微创主动脉手术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大幅度推广和普及的难度仍然较高㊂相比之下,主动脉介入手术创伤相对小,发展势头迅猛,在微创心血管手术总量中的占比稳定㊂2 3㊀微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㊀微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为主,体外循环辅助下微创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主要局限于一些简单心脏畸形,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胸骨正中小切口手术,真正意义上保持胸廓完整性的经肋间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占比较少㊂从整体上看,先天性心脏病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与我国人口生育率降低㊁产前筛查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也与其他病种,如瓣膜病㊁冠心病㊁大血管疾病等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量大幅提高密不可分㊂2 4㊀其他㊀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还有一些占比非常少的病种,比如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㊁微创心脏良性肿瘤切除术㊂这两种手术例数较少,但是两者开展缓慢的原因是截然不同的㊂心房颤动的发病人群基数非常巨大,但是最终接受外科微创手术的比例非常少,原因在于术式本身效果的不确定性,转到外科系统手术很多是持续性房颤患者,疾病本身恢复窦性心律就比较困难,这是很多外科医师不愿尝试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重要原因㊂此外,很大一部分患者选择了尝试创伤更小的经导管房颤消融术㊂微创心脏良性肿瘤切除术开展较少的原因主要在于疾病本身的发病人群少㊂3㊀微创心脏外科发展的思考从CMICS公布的2018 2021年的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数据来看,主流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同行的认可和推崇,中国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紧跟ISMICS步伐,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㊂CMICS呈现了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发展现状,我们需要透过这些数据,更多地去思考微创心脏外科的未来发展㊂3 1㊀心脏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外科医师要正视学科发展潮流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对于一些特定病种,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不逊色于传统的心脏手术,手术技术的微创化是大势所趋㊂微创技术已经惠及医患双方㊂对于患者而言,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美容效果更好,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更少,术后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同时又获得不逊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㊂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微创心血管手术技术的开展,节约了更多的医疗成本,住院时间更短,输血的概率更低,同时也是医疗机构专科能力的重要体现㊂外科医师要正视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积极去拥抱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任何突破传统理念和方式的改变都面临着破冰和学习曲线的过程,不可避免会伴随着并发症等问题的出现㊂只要正视问题,勇于走出舒适区,最终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逐步形成患者与医疗机构双赢的局面㊂3 2㊀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开展需要循序渐进㊁规范化的引导和培训㊀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㊂但是,技术的开展需要有序推进,需要学会规范化的引导和专业化的培训㊂CMICS成立后对我国的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与ISMICS的互动更多,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与国际上同频共振㊂对于刚开始开展微创心血管手术的中心,学术交流可以帮助术者跨越学习曲线,更快地掌握新技术,到成熟中心参与手术的演示㊁观摩可以升华对技术的理解,学会的规范㊁有序的引导和培训不可或缺㊂任何一个中心㊁一个术者有序开展要基于前期的基础,需要持审慎的态度,必须经过常规手术经验的积累和遵循技术细节的规范化培训,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㊂3 3㊀介入技术发展让心脏手术更加微创化,外科医师要努力成为多面手㊀介入技术已经不是心血管内科医师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成为了既懂手术又懂介入技术的多面手,这与近年来大量的创新型心血管介入产品的出现密不可分㊂心血管介入治疗已经不断蚕食传统的外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治疗理念上已经开始出现了颠覆性改变,比如经导管主动脉瓣手术㊂传统意义上的心血管内科医师与外科医师的分界逐渐趋于模糊,内科医师在治疗传统外科意义上的疾病,外科医师也开始擅长介入治疗技术㊂但是,在介入新技术和新器械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持审慎的态度看待创新技术的发展,谨慎选择适应证,而不是盲目开展,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在治疗方式的抉择上才能不迷失方向㊂3 4㊀多学科心脏团队协作的影响日益凸显,保障了微创手术的安全性㊀一台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开展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协作,除了外科团队,还涉及体外循环㊁心血管麻醉㊁重症监护及护理等团队的协作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㊂体外循环㊁心血管麻醉及手术护理等团队的配合是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循环系统疾病患者麻醉的平稳至关重要,单肺通气的维持,经颈静脉置体外循环引流管,术中如何维持单根静脉引流满意㊁充分的心肌保护㊁生命体征的安全监测等操作细节均是确保手术顺利的前提㊂手术结束后转入重症监护室,需要重症监护室团队㊁呼吸管理团队接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帮助患者渡过围术期风险,实现微创手术的加速康复㊂3 5㊀鼓励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的声音㊀中国学者在注重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技术创新和器械创新的同时,还要关注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需要规范化㊁科学化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㊂目前,中国在微创心血管外科发展上,普遍存在重技术㊁轻理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开展普遍不足,临床资料数据库和标本库的建设重视不够㊂要想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离不开创新,离不开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㊂4㊀结语放眼全球,世界心脏外科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中国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也从传统的追随到自主创新蓬勃发展阶段㊂但是,我们仍需紧跟ISMICS发展趋势,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微创心脏外科持续发展㊂CMICS微创心血管手术的数据登记平台已获业内同行的认可,但在数据的精确性㊁全面性㊁影响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㊂这是一项事关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发展的长远大计的事业,需要全体心血管外科同道的共同参与,提高我国心血管外科在国际微创心血管外科学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㊂参考文献[1]魏㊀来,陈㊀楠,杨㊀晔,等.2019年度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统计[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2):149-153.[2]陆树洋,杨㊀晔,魏㊀来,等.2020 2021年度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统计及未来发展思考[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3,30(4):483-490.[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2022年中国心血管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3,21(4):197-200.[4]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2021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2,20(4):196-199.[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分会.2020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1,19(5):257-260.[6]TariqMA,MalikMK,UddinQS,etal.Minimallyinvasiveprocedureversusconventionalredosternotomyformitralvalvesurgeryinpatientswithpreviouscardiacsurgery: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ChestSurg,2023,56(6):374-386.[7]AlShamryA,JegadenM,AshafyS,etal.Minithoracotomyversussternotomyinmitralvalvesurgery:meta⁃analysisfromrecentmatchedandrandomizedstudies[J].JCardiothoracSurg,2023,18(1):101.[8]HamandiM,SquiersJJ,LanfearAT,etal.Minimallyinvasivemitralvalvesurgeryafterprevioussternotomy:apropensity⁃matchedanalysis[J].JCardSurg,2021,36(9):3177-3183.[9]YatesTA,McGilvrayM,VinyardC,etal.MinimallyinvasivemitralvalvesurgerywithconcomitantCoxmazeprocedureisaseffectiveasamediansternotomywithdecreasedmorbidity[J].Innovations(Phila),2023,18(6):565-573.[10]UenoG,OhnoN.Aorticvalveapproachesintheeraof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J].SurgToday,2020,50(8):815-820.[11]OgamiT,YokoyamaY,TakagiH,etal.Minimallyinvasiveversusconventionalaorticvalvereplacement:thenetworkmeta⁃analysis[J].JCardSurg,2022,37(12):4868-4874.[12]ZubarevichA,ZhigalovK,SchmackB,etal.Step⁃by⁃stepminimallyinvasiveaorticvalvereplacement:theRATapproach[J].BrazJCardiovascSurg,2021,36(3):420-423.[13]MusumeciF,LioA,MontaltoA,etal.Minimallyinvasivetreatmentofmultiplevalvedisease:amodifiedapproachthrougharightlateralminithoracotomy[J].JCardSurg,2020,35(1):135-139.[14]ÇelmetaB,MiceliA,FerrariniM,etal.Minimallyinvasivecardiacsurgeryforcomplexprocedures:extensiveseptalmyectomyanddoublevalvereplacement[J].MultimedManCardiothoracSurg,2022,2022.[15]ImprotaR,DiPietroG,KolaN,etal.Ameta⁃analysisofshort⁃termoutcomesofTAVRversusSAVRinbicuspidaorticvalveste⁃nosisandTAVRresultsindifferentbicuspidvalveanatomies[J].JClinMed,2023,12(23):7371.[16]PatelKV,OmarW,GonzalezPE,etal.ExpansionofTAVRintolow⁃riskpatientsandwhotoconsiderforSAVR[J].CardiolTher,2020,9(2):377-394.[17]DavierwalaPM,VerevkinA,SgouropoulouS,etal.Minimallyinva⁃sivecoronarybypasssurgerywithbilateralinternalthoracicarteries:earlyoutcomesandangiographicpatency[J].JThoracCardiovascSurg,2021,162(4):1109-1119.e4.[18]AerdenA,MarynissenM,OosterlinckW,etal.Robotic⁃assistedMIDCABprocedurethroughaminithoracotomy:step⁃by⁃stepinstruc⁃tions[J].MultimedManCardiothoracSurg,2022,2022.[19]MikusE,MicariA,CalviS,etal.Mini⁃Bentall:aninterestingapproachforselectedpatients[J].Innovations(Phila),2017,12(1):41-45.[20]ElghannamM,AljaberyY,NaraghiH,etal.Minimallyinvasiveaorticrootsurgery:midtermresultsina2⁃yearfollow⁃up[J].JCardSurg,2020,35(7):1484-1491.[21]HelmsF,SchmackB,WeymannA,etal.Expandingtheminimallyinvasiveapproachtowardstheascendingaorta⁃apracticaloverviewofthecurrentlyavailabletechniques[J].Medicina(Kaunas),2023,59(9):1618.[收稿日期㊀2024-02-26][本文编辑㊀吕文娟㊀余㊀军]本文引用格式陆树洋,王春生.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3):239-243.。

心胸外科历史、现状、未来

心胸外科历史、现状、未来
缺点:瓣膜的衰退使得耐久性差,二次手 术将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 生物瓣膜使用年限一般在15-20年。但也有 报告生物瓣二尖瓣置换5年,主动脉瓣置换8 年后瓣膜便开始衰退。
2021/6/16
37
生物瓣照片
2021/6/16
38
瓣 膜 选 择(机 械 瓣)
优点:机械瓣具有较好的机械特性,材料 坚固,不易磨损,性能稳定,耐久性长, 使用寿命可达30年。
2021/6/16
75
纵隔的分区
2021/6/16
76
各区的常见肿瘤
2021/6/16
77
纵隔肿瘤的临床症状
呼吸道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感染症状 压迫症状 特殊症状
2021/6/16
78
手术切口:
胸腺瘤 前外侧 正中胸骨劈开 倒T型
神经源性肿瘤 胸腔镜手术
41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后切口
2021/6/16
42
“杂交”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Hybrid 技术结合MICS和介入治疗的优点 PTCA+小切口下OPCABG PTCA+VATS辅助下OPCABG 经皮体外循环技术( heart port )
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技术治疗累及胸降主动 脉的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血管吻合
出血输血少
可同时处理室壁瘤等 适用于体外循环高风险者:
并发症
高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创伤大,术后并发症 存在问题:血管吻合需较高
发生率较高
技术,部分冠脉难以显露且
不适用于大心腔、心律紊乱、
室壁瘤、瓣膜病等
2021/6/16
59
冠状动脉搭桥材料选择
大隐静脉 最基本最方便材料 10年通畅率低于动脉(70%)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而跃居第一。

2004年,全球心血管处方药销售额超过了75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

据卫生部公布的医学统计资料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病率仅为5.1%,到90年代初就增至13.6%,到2002年时18岁以上人群已达18.8%,而50-70岁的中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状态人群”竟高达70%以上。

一项关于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调查分析资料显示,近年国人死亡人员中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占到40%,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死亡人员中,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死因,成为危害国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主要有:非精神科患者人群中情感障碍的发生和分布:国外研究显示,在慢性疾病患者中,抑郁发病率为9.4%,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抑郁患病率分别为9%~12%和22%~33%,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15%~23%,心肌梗死16%~20%,心力衰竭14%~36%,不稳定型心绞痛15%~20%(Carney,1995 Hance,1996 Gonzalez,1996 Sullivan,1999 Connerney 2001)。

90年代在上海综合医院中,情感障碍发病率为:门诊病人10%~20%,住院病人20%~50%,其中心血管40%~50%。

据报道,2005年1~2月在北京十家二三级医院的心血管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在3260例病人中,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在心血管科最常见的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中,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2%和4.9%,焦虑发生率分别为45.8%和47.2%。

其次,情感障碍对心血管科疾病的影响在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2倍,卒中、心绞痛和心梗的危险增加6倍,死亡率增加2倍以上。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中国冠心病诊疗现状和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冠心病的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冠心病诊疗的现状和近年来的进展。

一、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冠心病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冠心病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冠心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体征有心律失常、心音异常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心脏的电活动,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3. 心肌酶谱检查心肌酶谱检查是确认心肌损伤的重要方法。

当心肌损伤发生时,心肌细胞内的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酶的含量和活性,可以判断是否患有冠心病。

4.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向心脏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状态。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中国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针对不同阶段和病情的患者,医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针对轻度和中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

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肌供氧需求。

2. 冠脉血运重建对于冠心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手术。

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这些手术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肌缺血程度。

3.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扩张血管并植入支架,恢复血液流畅。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冠心病诊疗的现状中国目前在冠心病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不断创新。

各大医院的心内科设备先进,专业医生队伍不断壮大,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诊疗条件。

微创心脏手术的发展现状

微创心脏手术的发展现状

和右心房。此类切口应常规放置体外除 困难, 从而使手术风险增加。所 以, 对手
颤, 一般不需要经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建 术 切 口的缩短 , 须有 一 个 正确 的 认识 , 必
作者单位 : 3 5 0 1 20宁波, 宁波大学医 学院CE子善) 宁波市 医疗 中心李惠利医院 ;
( 国丰 ) 邵
Re e sb lt fl n o l p e a d h p x v r i ii o g c l s n y o — y u a e a i a l c e r s r t r it e s mi n e ry a ut e pia o y d s r s e 1Efe t f r n sto i go l i a t . f c p o e a o po i n n nc i c l i n o t ome n c l r n wi c t u uc s i hi e t a u e l ng d h
l 0. 01
法肺复张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 [9 BrcadA, hpr S S h t L , t 1】 o cr S a i R , cmi L e o z 床分 析 [] 临床 荟 萃 , 1 ,5( ) J. 20 O 2 1 : 3
1 2 — 2 1 6 1 9. 1
t r e s e i a i n swih a ul e o y pr s ur n p te t t d tr —
t ns t c t ln jr da ute i twi aue u gi uya d lr— e h n n
s ia o ite s s n o e s i b n f— p r t r d s s y d m :i t e e y r r i
mo es f c t l gi uye c c lm- d lo ue u jr-l t a i - a n n ・e r i

人造器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造器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造器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人造器官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人造器官技术是指通过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等手段,制造与人体体内器官功能类似的人造器官,以取代损坏或无法正常工作的器官。

目前,人造器官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一、人造器官技术的现状当前,人造器官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肺、肝脏、肾脏及胰腺等器官的替代治疗,有效地改善了许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最为成功的应用是人造心脏和人造肝脏。

人造心脏是一种全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由电源、充电器、硅胶泵和管路等组成。

它可以完全取代人体心脏,成为心衰、心脏病等疾病的替代治疗手段。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可植入人身体的人造心脏只有3.5毫升大小,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

人造肝脏是由人造脾脏和人造肝细胞组成的一种外科手术辅助装置,能够有效替代或辅助肝脏功能衰竭患者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临床上获得供肝困难、肝移植后肝功能障碍等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替代性治疗手段。

除此之外,人造肺、人造肾脏、人工胰腺等人造器官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广泛应用。

二、人造器官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人造器官技术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展开:(一)仿生学智能技术:为了提高人造器官的功能性和可控性,未来将采用微纳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与人体代谢和功能特征的高度匹配,使人造器官能够自主随身体条件变化而作出智能响应。

(二)组织工程学技术:未来将采用3D打印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等手段,实现器官的组织工程学重塑,大大降低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效果。

而且,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有望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来制造人造器官。

(三)材料科学技术:未来将继续开发更安全、更耐用、更符合人体主体结构的人造器官材料,大大降低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康复期。

临床路径在我国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临床路径在我国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wo ki g e fce c nd s r c ua iy. r n fi in y a e vie q lt
诊 疗 中使 用 临床 路 径 工 作 模 式 有 利 于
提 高工 作 效 率 与 服 务 质 量 。
关键词 : 临床 路 径 ; 心病 ; 状 ; 望 冠 现 展
Ke r s c i ia a h y; o o a y h a t d s a e s a u u ; r s e t y wo d l c lp t wa c r n r e r ie s ; t t s q o p o p c n
中 图分 类号 : 1733 R 9.2
・ 64 ・ 6
CHI NES E NURSI NG RES ARCH M a c 2 0 1 2 . B E r h, 0 9 Vo . 3 No 3
临 床 路 径 在 我 国 冠 心 病 诊 疗 中 的应 用 现 状 与 展 望
Ap a i n s a u u n o p c fcl c a h y i i gn s s a d pl to t t s q o a d pr s e to alp t wa n d a o i n i c i ni te t e to o o ar e tdie s a i n s i i a r a m n fc r n y h ar s a e p te t n Ch n
的好 处 就 是 总 体 费 用 降 低 和 住 院 时 间缩 短 , 对 自 身疾 病 情 况 且 和诊 疗 过 程 有 更 详 细透 彻 的 了解 , 医 护 人 员 的 治 疗 护 理 行 为 而 也 更 高效 和规 范 。 24 冠 状 动 脉 搭 桥 术 (oo ayatr y asgatC G) . crn r reyb ps rf, AB c G 正 逐 渐 成 为 c D 病 人 愿 意 接 受 的 一 种 常 规 心 脏 外 科 手 AB A 术 [ 剃 。靳 丽 华 等 [] 20 年 一 2 O z对 02 1 O 4年 7 例 行 C G 术 后 6 AB 病人开展 C P程 序 化 康 复 护 理 , 果 病 人 术 后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 结 并

2024年人工心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人工心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人工心脏市场发展现状概述人工心脏是一种可以替代或辅助自然心脏的医疗设备。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心脏疾病的增加,人工心脏市场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人工心脏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与趋势人工心脏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心脏市场的价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这主要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心脏疾病发病率上升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

主要驱动因素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心脏疾病成为老年人中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人工心脏的需求随之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心脏的设计和功能不断改进。

新一代的人工心脏更小巧、更耐用,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3. 心脏移植资源短缺尽管心脏移植是治疗心脏衰竭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供需失衡,许多患者并不能得到心脏移植手术。

人工心脏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式,填补了心脏移植资源短缺的空缺。

市场挑战和风险1. 技术风险人工心脏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技术产品,其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技术失败和安全事故可能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担忧,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2. 价格压力人工心脏的价格较高,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是难以负担的。

此外,医保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也限制了市场的扩大。

3. 法规限制人工心脏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受到严格的法规监管。

医疗器械的研发、上市和销售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这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

市场前景和趋势1. 进口依赖性减少目前,全球人工心脏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垄断,进口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本土企业开始增强创新能力,逐步减少了进口依赖性。

2. 可穿戴人工心脏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可穿戴人工心脏正逐渐成为人工心脏市场的新趋势。

这些可穿戴设备轻便、便携,并且具有更好的患者体验,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中获得更多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发展趋势
心脏外科的十大发展趋势
1. 心脏外科的适应范围-----在 不断调整 2. 心脏流行病学的变化-----有升有降. 3. 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轨迹-------呈 螺旋式上升. 4. 影像学地位日益突出-----向无创、三维、综合发展. 5. 先心病手术正向 --------- 小龄化,高难化发展. 6. 心脏瓣膜外科与大血管----------外科基本普及。 7. 冠状动脉外科将发展为我国----心脏外科主流. 8. 微创心脏外科--------------新世纪的里程碑。 9. 人工心脏,心肺移植-----------将进一步发展。 10. 组织工程,机器人技术----------刚刚起步。
1999
46.2
65.8
6.7
4.1
16.0
10.1
农村死亡(/10万)
1991
1999
21.0
30.6
8.3
6.8
23.3
17.9
3.心外技术的发展轨迹 呈螺旋式上升
更复杂手术
免去体外循环
简单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常温复杂手术
浅低温 低温低流量
常温心脏手术 单低温直视手术 深地温停循环
侧切口,未成熟心肌保护,深低温停循环,ECC肺保护等
* 刘迎龙等:第5届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02.08 昆明
6.心脏瓣膜外科与大血管外科
我国瓣膜手术占心脏手术总数的第2位
在发展中国家位于先进行列
美国各类心脏手术数量79-99
1979-`999 美国心血管手术
Open-heart
79
89
99
第二部分 巨大挑战
我国人口大国、病人最多
患病人数 (2000-2001年35-74岁)*
高血压
约1亿3千万
心肌梗塞
296.7万
充血性心力衰竭 395.9万---潜在机会
5.先心病手术正向-小龄化,高难化发展
• 先心病占我国心脏手术的首位(60%-65%) • 婴幼儿比例增高
90年代初----占7.5%-22.6%,目前为 35.6%-66.7% *
• 复杂畸形比例增高
90年代初----占11.5%,目前为 25.3% * TOF,DORV, TGA,TA….
• 临床研究中的一些热点:
冠心病外科的需求尤为突出 我国冠心病手术占心脏手术总数的10%左右。(个别医院 超过50%), 全国年CABG不足5000例.
婴幼儿复杂心脏畸形手术上数量质量均不理想。 目前我国成人先心病手术比例偏高。(先心手术总数8%)
全国心脏外科专业医师仅约1100名。
任重而道远-
我国30年后主要死因人数变化( 1000)
1974: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CABG ---- 郭加强(北京) 1978: Heart Transplantation----- 张世泽(上海)
90年代 微创心脏外科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手术数量:心脏手术约6万例/年。总数尤其冠脉外
科数量偏小。 各类手术水平:
瓣膜外科,儿童先心,冠心外科,主动脉瘤等与 国际同步。 新生儿心外科,微创与机器人技术,心脏与心肺移 植,ICU处理技术等 尚有一定差距。
风心病
223.5万
肺心病
197万
先心病
180-195万* *
*顾东风等:42届心血管流行病与预防 2002.04 Hawaii ** 阜外医院个人咨询 1999
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心脏手术数量尚难满足需求的1%. 我国13亿人口至少有700万病人可能需要心脏手术. 目前我国470家医院开展CS. 年手术量仅约6万例.
有关介入的专家访谈录 *健康报2002.11.07
Denton Cooley
对严重冠心病支架治疗的某些 过激做法持否定态度
介入技术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 内无法达到心脏外科所能 达到的高度
胡大一
正确认识冠心病支架技术: 1.狭窄》50% 2. 放支架后并非一劳永逸. 3.介入不是唯一治疗手段 介入、微创滥用的症结 1.经济利益驱动 2.医生技术水平有限 3.病人及家属误区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0
癌症
心脏病
2005 2010 2015
脑血管病 2020 2025
增2.6倍 2030
阜外医院2001年手术
(4789例)
院本部 3666次,联合病房1123次
几种主要手术(均为国内最多) 婴幼儿 341 TOF 177 瓣替换 805 切口感染0.37% CABG 752 全院冠造4034,PTCA1386 大血管 142
中国心脏外科的 发展现状与展望
朱晓东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 阜外心血管病 研 究 所
2002.09.
第一部分 学术地位
与国际同步发展的50年
1944: PDA 结扎------吴英凯 (北京) 1954: 心脏闭式手术 1958: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 VSD -----苏鸿熙(西安)
1962: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侯幼临(北京) 1965: Valve Replacement----MVR 蔡用之(上海)
2.心脏流行病学的变化:有升有降.
我国心脏病在人群死因排序中1954年排第5位,1999年升至 第3位. 冠心病死亡率在升高 风心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估算我国当前风心病患者237万人 肺心病死亡率下降明显 先心病患病率1.3‰ -3.37 ‰
冠心病 风心病 肺心病
城市死亡( /10万)
1991
组织工各类人工合成材料
4.影像学地位日益突出
向三维,无创,综合发展
心导管及造影 超声心动图(包括doppler,食道超声) 核素检查(包括ECT,PET) 各类CT(多层面螺旋CT等) 各类内腔镜:作为微创手术的辅助手段
目前超声已成为临床使用的基本诊断技术
1.心脏外科的适应范围在不断调整
冠心病人大批转入内科介入(左主干,多支弥漫,再 狭窄仍以外科为主.)简单手术减少,重症增多.
瓣膜病人少数转介入 (MS球囊扩张). 先心病人少数改用介入治疗(PDA,ASD,CoacAO..) 大血管病人少数转介入(主动脉瘤,腔静脉梗阻…)
总之,心脏外科病人的部分病例在减少,而复杂重症有 所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