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_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规格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和耐久性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常常会在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
缓凝剂的添加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其更易施工和调整。
本文旨在提供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具体规格。
二、缓凝剂的选择缓凝剂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环境: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有较大影响。
在高温和干燥环境中,应该选择缓凝剂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2、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变化会影响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延缓凝固时间。
3、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同,其配合比和缓凝剂的添加量也会有所不同。
4、缓凝剂的种类:缓凝剂的种类繁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缓凝剂。
三、缓凝剂的规格1、缓凝剂的种类:常见的缓凝剂有氯化钙、硫酸铵、硫酸钠等。
2、缓凝剂的添加量:缓凝剂的添加量应该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级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缓凝剂的添加量为混凝土总重量的1%-3%。
3、缓凝剂的添加方法:缓凝剂应该与混凝土的水泥一起加入,并充分搅拌均匀。
4、缓凝剂的质量要求:缓凝剂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质量应该稳定可靠,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5、缓凝剂的保存要求:缓凝剂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受潮和日晒。
四、缓凝剂的应用1、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缓凝剂。
2、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缓凝剂,应该充分考虑缓凝剂的添加量和混凝土的配合比。
3、在混凝土施工前,应该对混凝土进行试验,确定缓凝剂的最佳添加量和混凝土的施工时间。
4、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注意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结块和分层现象。
五、缓凝剂的注意事项1、缓凝剂的添加量应该适当,过量添加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缓凝剂的种类不同,其作用和适用范围也不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缓凝剂。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各种缓凝剂的概括分类,描述了缓凝剂在混凝土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几种缓凝剂在不同掺量下对混凝土凝结时间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各方面因素的分析,着重介绍了通过缓凝剂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方法。
关键词:缓凝剂凝结时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抗压强度引言缓凝剂是用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一种常用外加剂,在夏季施工中,适量掺加缓凝剂能使新拌混凝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好的塑性,便于施工,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为使混凝土不会因水化热的过度集中而产生温度裂缝,掺加缓凝剂即成为其重要手段之一;而且,目前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有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控制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使用缓凝剂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是长久以来的常规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缓凝剂及其在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重要地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 缓凝剂的种类1.1 无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包括磷酸盐、锌盐、硫酸铁、硫酸铜、氟硅酸盐、硼砂等。
近年来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是磷酸盐、偏磷酸盐类缓凝剂。
正磷酸(HgP04)的缓凝作用不大,但各种磷酸盐的缓凝作用却较强,在相同掺量下缓凝作用最强的是焦磷酸钠(n%p:o7)。
各种磷酸盐的缓凝作用由弱至强顺序如下:正磷酸(H3PO4) <磷酸二氢钠(NaH2PO4) < 磷酸氢二钠(Na2HPO4 •2H2O) <磷酸钠(N%P〇4 •H2O) <多聚磷酸钠(服6卩4。
13 ) <三聚磷酸钠(服5匕01。
) <焦磷酸钠(Na2P2〇7)。
三聚磷酸钠是常用的一种磷酸盐缓凝剂,属于缩聚磷酸盐类,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络合碱金属的能力,缓凝作用一般不随使用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掺量范围一般为(0. 01% ~0. 2% )。
1.2有机缓凝剂有机缓凝剂主要包括羟基羧酸、氨基羧酸及其盐类和糖类以及多元醇及其衍生物三种。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影响研究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施工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混凝土的缺陷和劣化问题也比较突出,如裂缝、龟裂、脱落等。
因此,如何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一直是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其中,添加缓凝剂是一种常见的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法之一。
二、缓凝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缓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混凝土凝固时间的化学添加剂,主要有有机缓凝剂和无机缓凝剂两种。
有机缓凝剂主要是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化反应过程来延缓凝固时间,常见的有木质素、葡萄糖、蔗糖等;无机缓凝剂主要是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Ca2+离子,阻碍水化反应的进行,常见的有磷酸盐、硫酸盐等。
三、缓凝剂的添加量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缓凝剂的添加量缓凝剂的添加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0.1%~0.5%,具体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要求进行确定。
2.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减少龟裂、裂缝的发生添加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热量释放和收缩,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应力,从而减少龟裂、裂缝的发生。
(2)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添加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中孔隙和毛细孔的数量和大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此外,缓凝剂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3)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添加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得到改善,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添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流动性,有利于施工;但同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和控制。
四、缓凝剂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1.缓凝剂的应用技术(1)混凝土搅拌时应将缓凝剂与水同时加入,充分搅拌均匀。
(2)在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缓凝剂进行试验,确定最佳的添加量和混凝土性能。
(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早干燥或过度水化。
缓凝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缓凝剂对混凝⼟强度的影响
⼀般地讲,缓凝剂对混凝⼟的作⽤主要是物理作⽤,即它们不参与⽔泥的⽔化反应,也不产⽣新的⽔化产物,只是在不同程度上减缓(甚⾄停⽌)反应的进程,类似于惰性催化剂的作⽤。
因此它们对混凝⼟强度的影响主要来⾃对硬化后结构的改变。
从强度的发展来看,适量掺加缓凝剂后的混凝⼟早期强度(7d左右)⽐未掺的要低,但⼀般7d以后就可以赶上或超过未掺者,28d 强度⽐未掺者有较明显的提⾼。
90d强度仍然可以保持⾼于后者的趋势。
对混凝⼟抗弯强度的影响规律类似于抗压强度,但没有抗压强度明显,如表9所⽰。
究其原因在于,掺⼈⼀定量的缓凝剂后,减缓了⽔泥的⽔化速度(对硅酸盐⽔泥和普通硅酸盐⽔泥的影响尤为显著),使得⽔泥颗粒周围溶液中的⽔化硅酸钙等⽔化产物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泥颗粒充分⽔化,提⾼混凝⼟的中后期强度。
随着缓凝剂掺量的加⼤,混凝⼟早期强度降低,强度增长速度变慢,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更长。
如果缓凝剂品种选择不当或超掺量使⽤,不但会严重降低混凝⼟早期强度,⽽且会降低中后期强度。
主要原因是过度缓凝,混凝⼟长时间不凝结硬化,会造成混凝⼟内部⽔分过量的蒸发和散失,使⽔泥⽔化反应过缓甚⾄停⽌,⽔化程度低,⽔化产物过少,对混凝⼟强度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因此,在选择缓凝剂的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原材料之间的匹配适应状况、施⼯季节、施⼯⼯艺、成本等因素,确定所需缓凝剂种类以及所需缓凝时间,使⽤时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
过掺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处理【最新版】

过掺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处理1 概述现在很多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外加剂常有两种:一种是高效减水剂,主要起到高效减水的作用,没有或仅有很小的缓凝作用;一种是高效缓凝剂,主要起到高效缓凝的作用,仅有很小的减水作用。
减水剂又称塑化剂或分散剂。
拌和混凝土时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分散均匀,同时将水泥颗粒包裹的水份释放出来,从而能明显减少混凝土用水量。
减水剂的作用是在保持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其工作性;或在保持工作性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在保持强度不变时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同时,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更为均匀密实,改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凝结硬化时间,便于施工;能使混凝土浆体水化速度减慢,延长水化放热过程。
使用时减水剂、缓凝剂分别储存于两个储罐中,分别通过称量系统掺加到搅拌机中。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由于称量系统问题而出现外加剂过掺的现象。
所谓称量系统问题有可能因为外加剂的下料蝶阀没关上就开始称量,致使外加剂直接漏进搅拌机中;也可能由于蝶阀或外加剂秤泄漏;也可能由于称量时出现较大误差。
由于高效减水剂过掺会使混凝土严重离析,在出场检验时很容易发现,在此就不再讨论了。
高效缓凝剂由于只有很小的减水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过掺时不会使混凝土塌落度过大而严重离析,比较难发现。
本文只讨论一下高效缓凝剂过掺时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2 缓凝剂过掺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2.1 在自动配料系统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无论是哪种液体外加剂,如果出现过掺现象,总可以在配料系统中表现出来。
如果出现较大称量误差,在缓凝剂称量显示仪表中就可以直接看到所称重量;如果是放料蝶阀没关紧或泄漏,称量仪表中的数值增加的速度会比正常的速度要慢很多;如果是蝶阀没关上就称量,可以发现重量显示仪表中的数值一直在零左右摇摆,仪表上的数值时正时负,变化幅度较大且不会达到称量值。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研究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然而,混凝土的硬化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添加缓凝剂成为了一种解决混凝土硬化时间长的有效方法。
缓凝剂是一种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其更易于施工,同时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研究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效果和影响,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不同种类缓凝剂对混凝土特性的影响;2. 研究不同添加量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3. 研究缓凝剂添加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 研究缓凝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缓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水泥水化反应速率的添加剂,主要成分为草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
缓凝剂可以在混凝土中与水泥反应,形成缓凝物质,从而减缓水泥水化反应速度。
常用的缓凝剂有草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等。
缓凝剂的添加可以使混凝土具有以下特性:1. 延长混凝土凝固时间;2. 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3. 降低混凝土的凝结热;4.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缓凝剂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添加时间太晚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水泥、砂子、碎石、混凝土搅拌机、天平等。
2. 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水泥、砂子、碎石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成均匀的混凝土。
3. 将缓凝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混凝土中,搅拌均匀。
不同种类的缓凝剂添加量应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4. 浇注混凝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振捣和养护。
振捣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缓凝剂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调整。
5. 取出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测试和性能分析。
混凝土外加剂考试题

混凝土外加剂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外加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A 减水剂B 早强剂C 缓凝剂D 引气剂2、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A 提高混凝土强度B 节约水泥用量C 改善混凝土耐久性D 以上都是3、引气剂能够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气泡,其主要作用是()A 提高混凝土抗冻性B 降低混凝土强度C 增加混凝土坍落度D 加快混凝土凝结速度4、缓凝剂的作用是()A 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B 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C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D 降低混凝土后期强度5、早强剂可以()A 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B 增加混凝土的收缩C 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D 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6、以下哪种外加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A 膨胀剂B 防水剂C 防冻剂D 速凝剂7、混凝土中掺入哪种外加剂可以补偿收缩?()A 减水剂B 早强剂C 膨胀剂D 引气剂8、速凝剂主要用于()A 大体积混凝土B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C 冬季施工混凝土D 喷射混凝土9、以下关于外加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B 可以随意增加外加剂的掺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C 不同品种的外加剂不能随意复合使用D 外加剂应存储在专用仓库,防止变质10、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后,其坍落度经时损失()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以下属于混凝土外加剂的有()A 泵送剂B 着色剂C 阻锈剂D 加气剂E 防水剂2、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效果包括()A 增加流动性B 提高强度C 节约水泥D 改善耐久性E 缩短凝结时间3、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有()A 改善和易性B 提高抗渗性C 降低强度D 提高抗冻性E 增加干缩4、缓凝剂适用于()A 高温季节施工B 大体积混凝土C 远距离运输的混凝土D 冬季施工E 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5、以下关于外加剂掺量的说法,正确的有()A 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外加剂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B 掺量过小,达不到预期效果C 掺量过大,可能会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D 一般以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表示E 可以根据经验随意确定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混凝土外加剂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不能改变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
缓凝剂

1.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一般来讲, 多数有机缓凝剂有表面活性, 它们在固- 液界面上产生吸附, 改变固体粒子表面性质; 或是通过分子中亲水基团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较厚的水膜层, 使晶体从相互接触到屏蔽, 改变了结构形成过程; 或是通过其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与游离的Ca生成难溶性的钙盐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 从而抑制水泥的水化进程, 起到缓凝效果。
大多数无机缓凝剂能与水泥生成复盐(如钙矾石) , 沉淀于水泥矿物颗粒表面, 抑制水泥水化。
缓凝剂的机理较为复杂, 通常是以上多种缓凝剂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1.1 无机缓凝剂作用机理水泥凝胶体凝聚过程的发展取决于水泥矿物的组成和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也取决于水泥浆体中电解质的存在状态。
如果胶体粒子之间存在相当强的斥力, 水泥凝胶体系将是稳定的, 否则将产生凝聚。
电解质能在水泥矿物颗粒表面构成双电层,并阻止粒子的相互结合。
当电解质过量时, 双电层被压缩, 粒子间的引力强, 水泥凝胶体开始凝聚。
此外,高价离子能通过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来影响双电层结构。
胶体粒子外界的高价离子可以进入胶体粒子的扩散层中, 甚至紧密层中, 置换出低价离子, 导致双电层中反号离子数量减少, 扩散层减薄, 动电电位的绝对值也随之降低, 水泥浆体的凝聚作用加强, 产生凝聚现象; 同样的道理, 若胶体粒子外界低价离子浓度较高时, 可以将扩散层中的高价离子置换出来,从而使动电电位绝对值增大, 颗粒减斥力增大, 水泥浆体的流动能力提高。
绝大多数无机缓凝剂都是电解质盐类, 可以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带电离子。
阳离子的置换能力随其电负性的大小、离子半径以及离子浓度不同而变化。
而同价数的离子的凝聚作用取决于它的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
一般来讲, 原子序数越大, 凝聚作用越强。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也会对水泥浆体系稳定状态产生影响。
水泥的水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溶解度的固体与水生成更低溶解度的固体产物的反应过程。
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随水泥浆体系中液相量不断消耗, 而与之相接触的固相量不断增加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摘要:混凝土凝结硬化快慢决定于水化反应的快慢。
加入缓凝剂,水泥水化反应变慢,混凝土凝结时间变长,有关混凝土性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缓凝剂掺量过大,水泥反应时间过长,导致有未反应的水泥内核,直接导致混凝土相关性能的降低甚至损失。
当掺量过少时,缓凝剂未起到相应的作用,混凝土缓凝失败。
当缓凝剂和其他外加剂共用时,将使混凝土某些性能得到强化,更好适应工程应用。
关键词:混凝土性能缓凝剂缓凝作用1缓凝剂的工作原理分析1-1水泥水化反应过程水泥的水化反应主要是四种主要熟料矿物与水反应,即硅酸三钙的水化、硅酸二钙的水化、铝酸三钙的水化和铁铝酸四钙的水化。
四种矿物熟料主要水化产物为钙矾石、CSH凝胶、羟钙石。
反应过程中,铝酸三钙C3A水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最多,但是对水泥石抗压强度贡献低。
铁铝酸四钙C4AF水化速度快、水化热中等,同样对水泥石抗压强度贡献低,但是水泥石抗折强度主要来源。
硅酸三钙C3S 水化速度快、水化热多,对水泥石早期强度贡献大。
硅酸二钙C2S 水化速度慢、水化热少,对水泥石后期强度贡献大。
1-2缓凝剂的缓凝机理由文献1、文献5可知,对缓凝剂作用机理的认识主要存在四种理论: 吸附理论、络合物生成理论、沉淀理论和Ca( OH) 2 结晶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大多数有机缓凝剂具有表面活性, 能在水泥颗粒的固液界面吸附, 改变了水泥颗粒表面的亲水性, 形成一层可抑制水泥水化的缓凝剂膜层, 从而导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长。
络合物生成理论认为缓凝剂分子可以与水泥水化生成的Ca2+ 形成络盐, 在水泥水化初期控制了液相中Ca2+ 离子浓度, 阻止水泥水化相的形成, 产生缓凝作用。
比如三聚磷酸钠能与Ca2+ 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在水泥水化初始阶段, 阻碍了水化产物Aft 的形成, 抑制了水化产物CSH 的结晶成长, 延缓了C3 S 和C3A 的水化。
沉淀理论认为有机或无机缓凝剂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不溶性的薄层, 阻止水泥颗粒与水的接触, 因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 起到缓凝作用。
Ca( OH ) 2 结晶成核抑制理论认为缓凝剂通过吸附在Ca( OH ) 2 晶核上, 抑制Ca( OH) 2 结晶继续生长而产生缓凝作用。
不同类型和种类缓凝剂的作用并不能用同一理论进行解释, 通常, 多数有机缓凝剂( 含有羟基、羧酸基、羰基等活性官能团) 的缓凝作用归结为吸附理论;羟基羧酸盐及其盐类是典型的络合物生成剂, 采用络合物生成理论; 多数无机缓凝剂的作用则主要为水泥颗粒表面不溶物的生成, 宜用沉淀理论,即在水泥水化初期无机缓凝剂(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影响Ca(OH)2、CSH析出成核及CSH的形成过程,进而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
2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缓凝剂不仅可以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使新拌混凝土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浇筑,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延缓水泥水化放热,减少裂纹产生。
2-1对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影响虽然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水泥净浆的凝结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由文献2图1、图2可知,缓凝剂种类不同,对初凝时间影响基本没有差别,掺量不同,初凝时间也不同,初凝时间随掺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现象。
初凝时间最大对应的缓凝剂掺量为最佳掺量,不同种类缓凝剂最佳掺量一般不同。
2-2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一般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即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
对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主要评价指标是坍落度和坍落度扩展度。
从文献1表7、表1都可以看出,缓凝剂在适应的掺量内,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一定的改善,流动性随着掺量的增加和增大。
缓凝剂可以提高拌合物的均匀性,提高施工质量,对防止混凝土早期收缩和龟裂有利,对泵送混凝土有利。
此外某些缓凝剂还有减水效果,保持坍落度不变和适应掺量的情况下,掺量大,拌合物减水量大。
2-3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缓凝剂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主要反映在对混凝土的抗压、抗弯强度的影响。
缓凝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不是通过改变其化学成分而是改变其内部空间结构来影响的。
由文献1表9、表10及文献2表1可知,在适应的掺量下,缓凝剂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但对中后期强度影响不大。
随着掺量的增大,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增多,强度增长速度变慢,达到设计强度时间加长。
缓凝剂种类不同,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
如果掺量过大,使得缓凝时间过长,引气量过大,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分蒸发和散失,水泥水化过缓或中止,水化成度低,水化产物少,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很多,也会降低中后期强度,出现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固,达不到设计强度,造成混凝土强度损失。
若掺量过少,甚至没加,则缓凝效果不显著。
2-4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缓凝剂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缓凝剂一般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组成复合剂,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有一定影响。
由文献4可知,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不同种类的缓凝剂组合时,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不同,抗渗透性能不同;此外,缓凝剂的掺量不同,同样也会有不同的抗渗透能力。
因此,选用合适的缓凝剂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组合完全可以显著降低56d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大大提高其抗渗透性能。
3缓凝剂的选用缓凝剂常用类型有有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和复合缓凝高效减水剂,使用缓凝剂施工时,要根据现场气温或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凝结时间、运距、停放时间、强度等选择合适的品种,并确定最佳掺量。
最佳掺量要结合工程施工的环境、工艺、原材料、配合比和结构类型的条件综合确定。
缓凝剂应以溶液和水同时加入拌合物,溶液一定要均匀,已分层或出现沉淀的缓凝剂溶液禁止使用。
缓凝剂可以与其他外加剂如减水剂复合使用,复合液出现絮凝状或沉淀,应分别配置,分别加入,具体使用方法应遵循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荆应用技术规范》。
在混凝土中掺加如多元醇类、糖类、木质素磺酸盐类等缓凝剂时,有时会引起混凝土假凝现象,缓凝剂对水泥品种的适应性十分明显,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可定性的检验缓凝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其检验方法可参见有关技术指南。
4结论缓凝剂是连续浇筑、泵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施工工艺必不可少的一种外加剂,其应用相当广泛,缓凝剂适用于高温条件下连续灌筑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现今的科学应用技术和施工技术已对缓凝剂的作用机理有明确的认识,对缓凝剂的应用有具体的要求。
通常缓凝剂的掺量都选择最佳掺量,不同种类缓凝剂最佳掺量不同,一种缓凝剂对不同种水泥其最佳掺量亦不同。
如果缓凝剂过量使用,不仅会造成混凝土过分缓凝,还会降低混凝土中后期强度,轻则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重则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
如掺量过少或者没加,混凝土凝结过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易引起温度裂缝,泵送混凝土则易堵管、爆管,难于泵率。
此外,在缓凝剂使用过程中,由于缓凝剂使用不当或者与水泥不适应出现异常凝结,为了避免缓凝剂与水泥的不适应产生假凝现象,造成工程事故,在缓凝剂选用前,需对水泥进行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防水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周小起中南大学土木院1008班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水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取得了的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防水材料广泛应用在民建、地铁、隧道、桥梁、国家粮库、军用坑道、污水处理、大坝维修、城市水管抢修及各类地下建筑防水工程等,并仍在继续扩大着应用范围。
文章通过阅读文献,作重讲述防水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防水材料防水材料的发展趋势防水材料的应用Application and trends of waterproof materialsreading literature,this text mainly tell the application and trends of waterproof materials.1防水材料1-1防水材料的定义防水材料是防止雨水、地下水与其他水分或液体渗入结构或构筑物内部,起到防护作用的一类工程材料。
防水材料形成一层防水层,隔绝外界水分或液体,保护结构物及其功能不s受破坏,从而提高构筑物使用功能和寿命。
因此防水材料需要满足耐水性、抗渗性、温度敏感性、耐老化性、强度、粘结性等基本性能要求。
1-2防水材料的防水机理由文献1、文献2可知,不同的防水材料其防水机理不同。
一般的,防水材料一是依靠自身的抗渗透性能,二是填充密实构筑物的孔隙。
第一种情况下,依靠防水材料表面的憎水性或者本身致密的结构使得外界水分或液体难以侵入防水材料,构筑物得到较好的防护;第二种情况,依靠防水材料(主要是防水涂料)以水为载体,渗入到构筑物当中,或者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直接填充构筑物内部孔隙,特别是对开口孔隙的填充,降低构筑物的孔隙率,提高构筑物的抗渗透性能。
2防水材料的分类能够满足防水功能和基本性能要求的防水材料通常品种和类型很多,根据基材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沥青基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材料、其他防水材料。
根据物理形态和性能要求,防水材料则主要有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嵌缝密封膏等。
沥青基防水材料用沥青或改性沥青作为基材,掺加各种添加剂、填料与纤维及其织物制成,常用有沥青油纸油毡、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沥青嵌缝密封膏等;高分子防水材料是以高分子材料(合成树脂或橡胶)作为基材,掺加各种添加剂、填料与纤维及其织物制成,常用有橡胶类防水材料、塑料类防水材料和橡塑共混防水材料;其他防水材料主要包括防水剂、防水粉、渗透型无机防水材料等。
3防水材料的应用举例随着防水技术的进步以及防水材料种类的多样化,人们对建筑物的防水要求不断提高,防水材料应用范围逐渐变广。
防水材料广泛应用于民建、地铁、隧道、桥梁、路基等等需要采取防水措施的工程建筑物。
民用建筑物防水材料的应用(1)防水材料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和防水等级、建筑物的耐久年限和使用功能、环境保护要求、防水材料防水能力强弱、施工工艺难易度、工程造价和国家规范要求等,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物的防水工程设计。
对建筑物某些特殊功能要求或者某些特殊结构进行单独分析设计,确保防水工程整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依据“防、排、堵、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针对不同结构部位的渗漏水问题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合理选用不同的防水材料,并加强后期的检查维修工作,保证防水工程设计整体合理。
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物的自防水性,需要防水材料时可采用排水减压法、灌浆密实法、增加防水层法和涂抹防水材料法等。
(2)防水材料的施工防水材料的施工是防水工程一个关键程序,近半的渗漏问题都出自防水材料的施工,防水材料的施工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防水工程的优劣。
因此对防水材料的施工要慎之又慎,根据具体结构部位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