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

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1、原材料水泥强度,包括早期与后期掺合料,品种与活性砂石,砂石得级配与含泥量、针片状等含量外加剂,有得外加剂就是早强,有得缓凝,但不影响后期强度,部分外加剂引气量高会影响强度。
2、配合比合理得调整水灰比与砂率。
3、养护养护温度,温度高则强度高,温度低则强度低,当然不不能用火烤,高于60多度混凝土水化产物会分解得,导致强度降低。
4、周边环境有无腐蚀性得介质存在,如酸碱盐等我说点现场需具体考虑得:天气,需考虑就是否下雨,降温。
人员配制,如果砼工劳动力不足,会影响浇筑质量。
掺与料,现在都就是商混,掺与料,水灰比都不需要工长操心了,只要控制如丹落度与禁止工人往砼里加水,基本上就相当于控制住了砼质量。
浇筑方案,大体积砼如果浇筑,一层砼,先浇什么后浇什么都要有方案。
养护要跟上。
收面,找平,做好,就OK了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混凝土内部得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
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得水泥,其内部温度越高,形成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得可能性越大。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得温度应力与其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得危险性也越大,这就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裂缝得主要原因。
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得措施就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得温度差。
3、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得选用(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引起裂缝得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热得大量积聚,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与后期降温,产生内部与表面得温差。
减少温差得措施就是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掺加泵送剂或粉煤灰时,也可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再有,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
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掺加掺合料大量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得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得流动性、粘聚性与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水灰比越小,强度越高。
2. 骨料品种、粒径、级配、杂质等: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且干净的碎石和沙时,可降低水灰比,提高界面粘结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 养护温湿度:温度适宜和湿度较高时,混凝土强度发展快。
反之,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4. 龄期:养护时间越长,水化越彻底,孔隙率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
一般而言,养护时间在七天左右,特殊情况下需要延迟到14天左右。
5. 施工方法:主要指搅拌、振捣成型工艺。
机械搅拌和振捣密实作用强烈时混凝土强度高。
6. 内部杂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内部出现杂物,可能会降低混凝土的配比,从而降低其强度。
7. 养护不到位:如果在养护过程中出现任何差池,如未能及时养护、湿度不足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综上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材料选择、改善施工工艺、适当提高养护温度和湿度等。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原理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养护三个方面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材料因素2.1 水泥品种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比普通硬化水泥高,但硅酸盐水泥的早期强度相对较低,需要较长时间的养护。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2.2 砂率混凝土中砂的比例称为砂率,砂率对混凝土的影响较大。
当砂率过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因为砂颗粒与水泥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水泥颗粒之间的凝聚力下降。
当砂率过低时,混凝土的强度也会下降,因为砂颗粒过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率增大,导致混凝土的密实度变差。
2.3 骨料质量混凝土中的骨料是指砂、石子等颗粒状材料。
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骨料的质量越好,混凝土的强度也越高。
好的骨料应该具有高的硬度、高的密度、低的吸水率、低的含泥量等特点。
2.4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质量比值。
水灰比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
当水灰比过高时,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当水灰比过低时,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同时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三、施工因素3.1 搅拌均匀度混凝土的均匀度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均匀,出现强度不足的情况。
因此,混凝土的搅拌必须均匀,不得出现局部过湿或过干的情况。
3.2 浇注方式混凝土的浇注方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一般来说,采用震动浇筑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因为震动可以使混凝土中的空气排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3.3 浇注温度混凝土的浇注温度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混凝土的浇注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延长,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混凝土的浇注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分挥发过快,形成大量的孔隙,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
影响砼强度和砂浆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砼强度和砂浆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材料的组成、养护条件和试验条件四大方面。
材料对混强度的影响:
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主要取决于其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的质量,水泥石的质量则取决于水泥的特性和水灰比。
2、集料的特性,集料对混凝土的强度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粗集料的形状与表面性质对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3、浆集比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在达到最优浆集比后,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浆集比的增加而降低。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湿度、温度、龄期。
试验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影响混凝土力学强度的试验条件有:试件的形状与尺寸、试验件的湿度、试件的温度、支承条件和加载方式。
提高水泥混凝土强度采取的措施:
1、选用高强度水泥和早强水泥。
2、采用低水灰比和浆集比。
3、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和量。
4、采用湿热处理:蒸气养护和蒸压养护。
5、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影响砼强度和砂浆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原因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情况,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原材料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的主要原料为水泥、骨料和水,如果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混凝土强度就无法得到保障。
例如,水泥中未控制其烧制温度和熟料研磨细度,骨料搅拌不匀、含太多杂质,水泥中含量过低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其次,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因素。
混凝土的施工包括拌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混凝土强度。
例如,拌和时间过短、搅拌不均匀、养护时间过短或过长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第三,环境温度和湿度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都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例如,高温和低湿度会导致混凝土在早期干燥过快、冷却过快而导致龟裂;低温和高湿度会导致混凝土韧性下降,强度减弱。
最后,主体结构的不合理设计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建筑主体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如墙厚、抗震等标准不达标,会导致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足。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混凝土强度:一、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规范,掌握合理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三、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温度和湿度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四、在建筑主体结构设计阶段,应确保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避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
总之,混凝土施工前期应掌握好各种要素并认真执行,升高混凝土强度,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牢固和安全。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浅析摘要:混凝土是目前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水利及特种结构工程的建设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混凝土结构物主要用来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因此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本文就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提高措施1、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1.1混凝土原材料对其强度的影响1.1.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高。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随着细度增加,水化速率增大,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但应避免细磨粉的含量。
1.1.2水灰比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知,灰水比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即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孔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都对混凝土体积都有影响,当混凝土混合料能被充分捣实时,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的降低而提高。
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与骨料粘结力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
1.1.3粗骨料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的粗骨料可以制成质量好的混凝土,但过强、过硬的粗骨料不但没有必要,相反还可能当混凝土因温度或湿度等原因发生体积变化时,使水泥石受到较大的应力而开裂。
骨料颗粒的粒形、粒径、表面结构和矿物成分往往影响混凝土过渡区的特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试验表明,增加骨料粒径对高强混凝土起反作用,低强度混凝土在一定水灰比时,骨料粒径似乎无大的影响。
粗集料的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因而一定要控制和选择好粗集料级配。
1.1.4细骨料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试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
混凝土结构强度显著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混凝土结构强度显著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摘要:近年来,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更好地保证工程混凝土主体质量,本文就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措施一、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强度影响因素1、水灰比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其工作性能良好,则往往其水灰比较高,这也就导致了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而且毛细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外界水分、各种侵蚀性介质、氧化、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使混凝土内部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耐久性受到影响。
2、温湿度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其内部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在拉应力作用下,混凝土表面极易出现细小裂缝,这种细小裂缝长期在外界条件及荷载作用下则会向内部结构进行延伸,一旦这种延伸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耐久性降低。
而且在干燥环境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在失水作用下会出现收缩,再加之荷载作用,混凝土结构会有一些微裂缝产生,从而会导致各种介质沿着这些微裂缝进入到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其耐久性下降。
3、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后,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浆体结构,使其内部孔隙得到一定填充,降低其毛细孔隙率,阻断孔的连通性,从而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
通过对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在抗渗性能对比中即可发现,在养护时间达到 28 天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性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而在 90 天后再进行测试表明,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性要低于普通混凝土。
这主要是由于粉煤灰中的火山灰效应有效的发挥出来,对浆体结构起到了较大的改善作用,降低了其连通性,从而使粉煤灰混凝土抗渗性能得到提升。
4、孔结构混凝土的渗透性受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而且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渗透性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是由于混凝土渗透性与连通的孔隙有关,而且总的孔隙率还会对抗压强度进行控制。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
作为一种由水泥、砂和石料等原材料通过加水混合而成的坚固密实的材料,混凝土的性能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寿命,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发展。
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评估混凝土材料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有许多,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水泥的品种及掺合料的种类和比例作为混凝土中的主要粘合剂,水泥的品种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普通硬磨水泥、低热水泥等。
其中,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好,早期强度高,且对环境污染小。
此外,掺合料也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大因素。
根据实际需要,掺合料可以是矿渣、粉煤灰、沸石、膨胀土等。
适当增加掺合料,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热释放和开裂倾向,还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中水和水泥胶体的质量比值。
水胶比越高,混凝土制品的强度越低。
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水胶比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把水胶比从常规的0.50降低到0.4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提高近30%左右。
因此,对于混凝土应用领域不同的工程,都应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水胶比。
3. 施工养护施工养护是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必要条件之一。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能对其养护做好,会形成硬皮、脱水裂缝、干裂等缺陷,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所以,在养护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的发展状态进行合理的养护,以达到保证混凝土强度发展和结构安全提高的目的。
4. 砂石料的种类及品质砂石料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和种类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采用合适的砂石料,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还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变形、开裂、沉降等问题。
同时,砂石料的颗粒分布、粗细度、含泥量和含碳酸盐量等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在选用砂石料时,要注意其品质、种类,以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摘要: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
它在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水利及特种结构的建设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混凝土结构物主要都是用于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通常用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评价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指标。
本文就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做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1、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
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强度成正比,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水泥强度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高。
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细度。
水泥强度主要来自于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而且这些影响贯穿于混凝土中。
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以较低的强度而告终。
而无论通过改变成分、养护条件或者利用外加剂而比较缓慢地水化,都可使水泥产生较高的最终强度。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随着细度增加,水化速率增大,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
但应避免细磨粉的含量。
因为当颗粒很细时,间隙水可引起一些高w/c区域。
而水泥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水泥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不可避免地会在质量上有波动。
水
泥质量的波动,毫无疑问地在混凝土强度上反映出来。
采用具有相同平均强度而离散系数小的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水泥质量波动大多是由于水泥细度和早期强度的差异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在早期的影响最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影响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即水泥质量波动引起的混凝土强度的标准离差,不随龄期而增大,但混凝土强度的离散系数却因强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小。
因此,水泥质量波动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大。
2、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也看出,c/w即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即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底。
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捣实程度,两者都对混泥土体积有影响,水灰比-孔隙率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它影响着水泥浆基体和粗骨料间过渡区这两者的孔隙率,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孔隙率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两者都对混凝土体积有影响,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空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当混泥土混合料能被充分捣实时,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的降低而提高。
在使用同种水泥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与骨料粘结力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
3、细集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细集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比粗集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中没有反映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
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试验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混为一谈。
4、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集料极重要的参数是集料的形状、结构、最大尺寸及级配。
集料本身的强度不太重要,因为集料强度一般都要高于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
在承载时混凝土中集料所能承受的应力大大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骨料颗粒强度比混凝土基体和过渡区的强度要大。
大多数天然骨料,其强度几乎不被利用,因为破坏决定于其它两项(水泥浆基体及过渡区)。
一般而言,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的集料可以制得质量好的混凝土。
但过强、过硬的集料不但没有必要,相反,还可能在混凝土因温度或湿度等原因发生体积变化时,使水泥石受到较大的应力而开裂。
骨料颗粒的粒形、粒径、表面结构和矿物成分,往往影响混凝土过渡区的特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改变其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有着两种不同的影响。
水泥用量和稠度一样时,含较大骨料粒径混凝土拌和物比含较小粒径的强度小,其集料的表面积小,所需拌和水较少,较大骨料趋于形成微裂缝的弱过渡区,其最终影响随混凝土水灰比和所加应力而不同。
在低水灰比时,降低过渡区孔隙率同样对混凝土强度一开始就起重要作用。
在一定拌和物中,水灰比一定时抗拉强度
与抗压强度之比将随粗骨料粒径的降低而增加。
试验表明,增加骨料粒径对高强混凝土起反作用,低强度混凝土在一定水灰比时,骨料粒径似乎无大的影响。
另外,在同一条件下,以钙质代硅质骨料会使混凝土强度明显改善。
5、混凝土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工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包括:
5.1 工艺中使用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作用,特别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能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产生,提高后期强度;
5.2 工艺中使用特殊功效的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最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为减水剂,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由于拌制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施工,传统混凝土中总的加水量是水泥水化所需水分的两倍以上,水化多余的水分从混凝土内部迁移出来形成大量的空隙,至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减水剂的作用是保证混凝土混合料在流动性及和易性的基础上降低混凝土拌合用水量,减低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
6、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包括:模板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模板及支架在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混合物搅拌均匀,浇筑后必须振捣密实,且经良好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拆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
凝土强度不足时,过早拆除支撑模板,过早荷载作用或者超堆荷载会使混凝土粱、板产生裂缝,导致强度降低;混凝土养护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成型后应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及其他性能。
结束语
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众多,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施工实践并结合众多工程经验,提出并总结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大因素。
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2] 《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混凝土及其施工工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介绍:
丁振冲,男,1985年12月生,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