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抗折强度是评价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水泥和骨料: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而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填充材料。
选择质量优良的水泥和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水泥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骨料的粒径应均匀,不含有过多的细颗粒和有机杂质。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越高。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分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 使用外加剂: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一种特殊材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增稠剂、缓凝剂等。
适量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提高抗折强度。
4. 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挥到最大。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防止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等。
合理的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提高抗折强度。
5. 进行细腻加工: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细腻加工,包括抹平、压实、修整等。
细腻加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减少表面缺陷,提高抗折强度。
6. 合理的配筋设计: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增加混凝土抗折强度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配筋设计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能力,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抗折强度。
在配筋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数量和布置方式。
7. 加强质量管理: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抗折强度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水泥、骨料等质量合格;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加强混凝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选择、配比设计、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的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提高混凝土强度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探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一、合理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种材料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制定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砂石比例应适当调整,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选择优质材料混凝土中的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选择优质材料。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砂石应选择质量好、粒度均匀的骨料,水应选择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或深层地下水。
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混凝土中的气泡、裂缝等缺陷,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首先,应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其次,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整洁,避免杂物、灰尘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最后,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质量。
四、采用加筋措施在一些特殊工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采用加筋措施。
加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常见的加筋措施包括钢筋加固、纤维加固等。
钢筋加固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
纤维加固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提高混凝土强度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可以采用加筋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泥的种类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水泥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
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复合材料水泥等水泥种类的强度和硬化时间等性能不同,因此混凝土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水泥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过量使用会导致热裂缝和收缩等问题。
二、骨料的种类和粒径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粒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
粗骨料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过大的粒径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同时,骨料的种类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常见的骨料种类有石子、砂石等。
三、配合比和拌合时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合时间也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着影响。
配合比的合理性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过多或过少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拌合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拌合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过长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四、养护条件和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和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养护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的环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选用高性能水泥选用高性能水泥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性能水泥具有早强、高强的特点,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
但是,高性能水泥的价格较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优化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合理增加水泥用量和粗骨料用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过度增加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和裂缝,需要注意。
三、控制拌合时间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也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有效方法。
拌合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硬化过早,强度下降;拌合时间过短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混凝土强度不够补救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够补救措施一、问题概述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素。
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的强度可能不够,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原因1. 水灰比过大或过小2. 砂率过大或过小3. 石子质量差或石子含泥量高4. 搅拌时间不足或搅拌不均匀5. 浇注过程中振捣不充分6. 养护措施不当三、补救措施1. 重新测定混凝土强度并评估风险在发现混凝土强度不够之后,首先需要重新对其进行检测,并评估其对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
如果风险较低,则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进行修复;如果风险较高,则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2. 增加水泥用量增加水泥用量是提高混凝土强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开裂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3. 加强养护措施养护措施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发现混凝土强度不够,可以加强养护措施,包括保持湿润、遮阳、防风等。
4. 采用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例如,可以添加硅酸盐、聚合物等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5. 重新浇注如果混凝土强度不够严重,或者其他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重新浇注。
这可能会增加工程成本和时间,但是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
四、预防措施1.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搅拌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确保搅拌均匀。
2. 加强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是预防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关键。
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搅拌过程的质量,并严格控制浇注过程。
3. 采用高品质的原材料使用高品质的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加强养护措施加强养护措施可以避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出现龟裂、开裂等问题,从而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
五、总结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性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8da79843b3567ec112d8a6c.png)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影响混凝土强度风速的因素和提高措施1 混凝土原料构成及其作用钢管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经蜂巢一定时间硬化而形成的人造石材。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已经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碎石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积极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则将回火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钢筋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安全,情况严重的将造成建筑物倒塌,妨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上时施工中对混凝上的强度应有足够的重视。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及其平均值的关系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混凝土强度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确定的,保证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具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地保证结构的安全。
从这个定义推定,抽样检验的N组件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一定不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而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标准差的大小。
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明确,不但要使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大于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更要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降低到最低值。
这样一举多得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是行之有效的节约措施。
3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普通混凝土受力破坏一般出现在和水泥石的分界面上,是常见的导电面破坏的形式。
在普通混凝土中,回火最先破坏的可能性小,因为骨料强度通常大大超过水泥石淬火和粘结面的强度。
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就决定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粘结强度。
而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又与水泥标号、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联系。
当水泥石强度较底时,水泥石本身容易受到破坏。
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制约。
3.1 水灰比和水泥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脂质水泥是水泥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一般而言。
从混凝土强度公式:fcu.o=A?fce(C/W-B)可以看出,在配合比相同的市场条件下,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所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开裂、强度下降等问题。
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灰比: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
2.配合比: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3.骨料种类和粒径:骨料种类和粒径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4.养护条件: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配合比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使混凝土达到最佳的性能。
在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流动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尽量减少水灰比,增加骨料的用量。
2.选择合适的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种类、不同粒径的骨料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同。
选择合适的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加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对混凝土中一部分水泥进行替代或补充,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合料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量发生量,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加强养护养护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养护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燥开裂。
5.利用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是一种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如减水剂、缓凝剂等。
添加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四、结论综上所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骨料、加入掺合料、加强养护和利用添加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高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普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正确答案(1)使用高强度水泥(或高强度等级水泥)。
(2)在保证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灰比。
(3)使用杂质少、粒径适当、级配匹配的粗细骨料。
(4)加强养护,保证适宜的养护温度和湿度,采用高温养护,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5)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工艺(或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成型)。
(6)使用减水剂、早强剂等添加剂。
说明:(4)-(6)回答2个问题。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如下:(1)使用高强度水泥。
提高水泥的强度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然而,水泥强度等级的提高受到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制。
仅仅通过提高强度来提高混凝土强度通常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
(2)降低水灰比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有效措施。
降低混凝土混合料的水灰比可以降低硬化混凝土的孔隙率,显著提高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强度,提高强度。
但是,如果水灰比降低,混凝土混合料的和易性将降低。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强机械振动、添加添加剂等来提高加工性能。
(3)湿热养护。
除了在冬季对骨料进行蒸汽养护、蒸压和预热外,还可以利用水泥自身的水化热来提高强度增长率。
(4)年龄调整。
如上所述,随着龄期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将继续增加。
实践证明,当混凝土寿命为3~6个月时,混凝土强度可提高25%~50%。
如果本工程某些部位的混凝土在6个月后能全部使用,该部位的强度等级应高于其他部位,以节约水泥。
但具体应用需经设计管理部批准。
(5)提高施工技术。
采用机械搅拌和强振捣,可在低水灰比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混合料,从而获得国外发展的高速搅拌法、二次进料搅拌法和高频振动法,在国内应用效果良好。
(6)添加添加剂。
外加剂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减水剂和早强剂在混凝土强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增强混凝土表面强度的方法措施

增强混凝土表面强度的方法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抗压强度。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表面强度,以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措施,用于增强混凝土表面强度。
1. 表面处理剂表面处理剂是一种可以应用在混凝土表面的化学物质,能够与混凝土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
这种保护层可以填充混凝土表面的微孔和裂缝,提高表面的密实性和硬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剂有硅酸盐和硅酸酯,可以通过喷涂、涂刷或浸泡等方式施工。
表面处理剂不仅可以增强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还能提高其耐磨性和耐化学侵蚀性。
2. 增加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胶凝材料(水泥和粉煤灰等)的用量,可以增加混凝土中的浆体含量,提高表面的致密性和强度。
同时,还可以适当减少混凝土中的骨料用量,使得表面的骨料暴露更多,增加摩擦力和抗滑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配合比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和收缩问题,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配合比的比例。
3. 表面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表面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表面强度的重要措施。
养护可以通过覆盖保湿膜、喷水保湿或涂抹固化剂等方式进行。
保湿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水泥的水化反应和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固化剂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和污染。
4. 表面研磨表面研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松散颗粒和污染物,使表面更加平整和坚实。
研磨可以采用机械磨削或化学研磨的方式进行。
机械磨削通常使用砂轮或金刚石工具,通过切削和磨粒的作用,去除混凝土表面的不均匀部分。
化学研磨则是利用化学溶剂或酸碱溶液,溶解混凝土表面的不均匀物质,达到平整和强化的效果。
5.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一种常用的增强混凝土表面强度的方法。
涂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和磨损。
常见的涂层材料有环氧树脂、聚氨酯和硅酸盐等。
涂层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如清洁、打磨和修补等,以保证涂层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和附着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和提高措施
1混凝土原料构成及其作用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经一定时间硬化而形成的人造石材。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
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混凝土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安全,情况严重的将造成建筑物倒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施工中对混凝上的强度应有足够的重视。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混凝土强度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确定的,保证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具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地保证结构的安全。
从这个定义推定,抽样检验的N组件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一定不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而强度平均值的大小取决于标准差的大小。
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明确,不但要使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大于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更要使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降低到最低值。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是行之有效的节约措施。
3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普通混凝土受力破坏一般出现在骨料和水泥石的分界面上,是常见的粘结面破坏的形式。
在普通混凝土中,骨料最先破坏的可能性小,因为骨料强度通常大大超过水泥石和粘结面的强度。
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决定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粘结强度。
而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又与水泥标号、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当水泥石强度较底时,水泥石本身容易受到破坏。
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
3.1水灰比和水泥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
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fcu.o=A?fce(C/W-B)可以看出,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高。
当水泥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灰比。
当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3%左右。
如果结合水较大(约占水泥重量的40~70%),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气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可能在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
因此,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的强度就愈高。
如果加水太少,拌和物过于干硬,在一定的捣实成型条件下,无法保证浇灌质量,混凝土中将出现较多的蜂窝孔洞,混凝土强度也将下降。
3.2粗骨料的影响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石质强度相等时,决定于骨料的表面粗糙度。
如: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比卵石大;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一般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
对于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砂的含泥量大,含有一定量的有害杂质,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因此,通常在施工中使用清水砂。
3.3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混凝土的硬化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
周围环境温度对水泥水化的速度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混凝土强度增长加快。
反之,温度降低,水泥水化速度降低,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
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则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大部分已结冰,水泥颗粒不能与冰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停止发展,而且孔隙内水分结冰会引起膨胀(水结冰体积可膨胀约9%),作用在孔隙毛细管内壁,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已经获得的强度(如果在结冰前,混凝土已经不同程度地硬化的话)受到损失。
当气温忽高忽底反复冻融,混凝土内部的微裂逐渐增长、扩大,使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表面出现剥落,甚至混凝土完全崩溃。
周围环境的湿度对水泥的水化作用也有显著影响:湿度适当,水泥水化进行顺利,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
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因缺水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
使混凝土结构疏松,渗水性增大或形成干缩裂缝,影响耐久性。
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维护周围环境,保证一定温度和湿度。
当混凝土凝结以后,表面应覆盖草袋等物并不断浇水,防止其发生不正常的收缩。
在夏季应注意浇水,保持必要的湿度;在冬季注意保温,保持必要的温度。
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3.4龄期的影响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其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最初7~14d内强度增长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
4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根据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4.1采用高标号水泥
如:采用早强水泥,或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均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变。
4.2尽可能降低水灰比
为使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游离水分减少,采用较小的水灰比,用水量小的干硬性混凝土,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
4.3采用湿热处理
4.3.1蒸汽养护
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养护。
一般混凝土经过16~20d的蒸汽养护后,其强度即可达到正常条件下养护28d强度的70~80%。
蒸汽养护的最适宜温度随水泥品种而不同。
用普通水泥时,最适宜的养护温度为80℃左右,用矿渣水泥及火山灰水泥时,则为90℃左右。
4.3.2蒸压养护
将混凝土构件放在175℃的温度及8个大气压的压蒸锅内进行养护。
在高温的条件下,水泥水化时析出的氢氧化钙,不仅能与活性的氧化硅结合,而且亦能与结晶状态的氧化硅相结合,生成含水硅酸盐结晶,使水泥的水化加速,硬化加快,而且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提高。
对掺有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更为有效。
4.4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机械搅拌比人工拌和能使混凝土拌和物更均匀,特别在拌和低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时效果更显著。
搅拌时间越长,混凝土强度越高。
但考虑到能耗、施工进度等,一般要求控制在2~3min之间。
利用振捣器捣实时,能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使混凝土拌和物能很好的充满模型,排除混凝土中气泡,内部空隙大大减少,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