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抗折强度是评价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水泥和骨料: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而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填充材料。
选择质量优良的水泥和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水泥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骨料的粒径应均匀,不含有过多的细颗粒和有机杂质。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越高。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分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 使用外加剂: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一种特殊材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增稠剂、缓凝剂等。
适量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提高抗折强度。
4. 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挥到最大。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防止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等。
合理的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提高抗折强度。
5. 进行细腻加工: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细腻加工,包括抹平、压实、修整等。
细腻加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减少表面缺陷,提高抗折强度。
6. 合理的配筋设计: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增加混凝土抗折强度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配筋设计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能力,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抗折强度。
在配筋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数量和布置方式。
7. 加强质量管理: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抗折强度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水泥、骨料等质量合格;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加强混凝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选择、配比设计、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安全性。
因此,提高混凝土强度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并具体介绍其原理和应用。
1. 选用合适的水泥混凝土中的水泥是赋予混凝土强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合适的水泥类型和品牌可以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一般来说,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水泥。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类型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重量与水泥的重量之比。
控制水灰比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措施之一。
水灰比越低,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因此,通过控制水灰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使用适量的掺合料等方式来控制水灰比。
3. 加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指水泥中的矿物质添加物。
加入适量的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常见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矿渣粉和硅灰等。
通过加入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和耐久性,提高其强度和抗压性能。
4. 使用正确的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使用形状良好、大小分布合理的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一般来说,角形骨料比圆形骨料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骨料配比来优化混凝土的强度。
5. 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充分的搅拌可以保证混凝土中各组分均匀分布,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确保混凝土充分搅拌,避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的问题。
6. 采取合适的养护措施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发挥到最大的重要措施。
适当的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在浇筑混凝土后,应及时进行湿润养护和覆盖保养。
同时,还应注意控制养护环境温度和湿度,以提供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发展的条件。
增加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增加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更高的强度是必要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增加水泥含量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增加水泥含量是增加混凝土强度的最常见方法之一。
当使用相同类型和品牌的水泥时,增加水泥含量可以显着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增加水泥含量会增加混凝土的成本、减少混凝土的可塑性、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以及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改变水泥类型除了增加水泥含量,还可以通过改变水泥的类型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常见的水泥类型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性能水泥等。
根据所需的强度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合适的水泥类型。
例如,对于需要高强度和早期强度的应用,可以使用高性能水泥。
3. 使用粗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另一个重要的成分,也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使用粗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粗骨料是直接参与混凝土强度的形成,因此粗骨料的尺寸和硬度都很重要。
通常使用大小在5-20mm之间的砾石或碎石作为粗骨料。
4. 使用添加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特殊的化学添加剂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例如,添加硅酸盐可以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添加氯离子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另外,使用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5. 优化混合比混合比是混凝土中各组分的含量比例。
通过优化混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例如,降低水灰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增加粗骨料比例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总之,增加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个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限制。
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的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提高混凝土强度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探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一、合理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种材料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制定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砂石比例应适当调整,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选择优质材料混凝土中的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选择优质材料。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砂石应选择质量好、粒度均匀的骨料,水应选择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或深层地下水。
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混凝土中的气泡、裂缝等缺陷,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首先,应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其次,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整洁,避免杂物、灰尘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最后,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质量。
四、采用加筋措施在一些特殊工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采用加筋措施。
加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常见的加筋措施包括钢筋加固、纤维加固等。
钢筋加固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
纤维加固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提高混凝土强度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可以采用加筋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一、1.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水泥质量不过关。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水泥的质量不好,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混凝土中的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好,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二、1.2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影响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三、2.1 提高水泥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首先需要提高水泥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选用质量更好的水泥来实现。
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改善水泥的质量,例如添加一些助剂或者改变水泥的生产工艺等。
四、2.2 提高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除了提高水泥的质量之外,还需要提高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选用质量更好的骨料、砂子等材料来实现。
还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例如破碎、筛分等,以提高它们的质量。
五、2.3 采用合适的配合比在制作混凝土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砂子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
不同的建筑物需要使用不同的配合比,以达到最佳的强度效果。
因此,在制作混凝土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六、3.1 加强施工管理除了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
这包括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等方面。
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七、3.2 做好维护工作在建筑物建成之后,还需要做好维护工作。
这包括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是否稳定、是否有裂缝等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只有做好维护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强度的措施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水泥的种类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水泥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
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复合材料水泥等水泥种类的强度和硬化时间等性能不同,因此混凝土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水泥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过量使用会导致热裂缝和收缩等问题。
二、骨料的种类和粒径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和粒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
粗骨料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是过大的粒径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同时,骨料的种类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常见的骨料种类有石子、砂石等。
三、配合比和拌合时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合时间也对混凝土强度产生着影响。
配合比的合理性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过多或过少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拌合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拌合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过长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四、养护条件和时间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和时间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养护条件的好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的环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选用高性能水泥选用高性能水泥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性能水泥具有早强、高强的特点,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化时间。
但是,高性能水泥的价格较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二、优化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在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合理增加水泥用量和粗骨料用量,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过度增加水泥用量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和裂缝,需要注意。
三、控制拌合时间控制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也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有效方法。
拌合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硬化过早,强度下降;拌合时间过短则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建设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由于它的抗压强度较低,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呢?一些措施如下:
首先,增加水泥的用量。
据统计,水泥的用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当水泥用量提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也会提高。
因此,在配制和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将水泥用量增加到适当的水平。
其次,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和碎石四大组份组成,要改善混凝土强度,可以选择优质的骨料来替换一部分砂石,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至少25%,优质的骨料可以使混凝土的结构更加紧密,抗压强度也是跟着提高的。
再次,增加纤维添加剂的用量。
纤维可以把混凝土的细小裂隙填充,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能,减少混凝土的抗压损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添加纤维添加剂时,使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施工质量。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措施。
比如正确使用网架物,及时进行砂浆砂浆,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加筋网,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强度,以及正确进行静止渗漏和流动渗漏等操作,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以上就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几种常用措施,不同的施工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措施。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混凝土材料的性质、抗压强度标准等,仔细斟酌,以确保混缝土施工质量,以保
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
总之,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其中包括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改用优质的骨料来替换砂石材料、增加纤维添加剂的用量、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措施等。
最终,要确保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才能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1. 打好基础,混凝土的“素质”决定一切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混凝土这玩意儿,怎么让它变得更强更耐用。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可是建筑工程的“中流砥柱”,它的强度决定了房子能不能“屹立不倒”。
所以,咱们得从根本上入手,让混凝土的“素质”变得更高。
首先啊,混凝土的配比是关键。
就像做菜一样,配料的比例要掌握好,太多或太少都不行。
通常,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如果你想要混凝土更强,得确保这些材料的质量都过得去。
特别是水泥,选好的水泥,混凝土的“骨架”就能牢固得多。
2. 混合和搅拌的“秘密武器”好了,说到混合搅拌,那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你想啊,把各种材料搅拌均匀了,混凝土才不会像一锅乱炖一样,软硬不一。
混合得好,混凝土才会更加结实。
所以,搅拌的时间和速度都要把握好,太快了可能搅拌不均匀,太慢了可能导致材料分离。
咱们在施工时要确保混合充分,尤其是当你在大工程中时,一定要用专业的搅拌设备,而不是小盆小桶的玩意儿。
不然,最后的混凝土可能会“半死不活”,质量可就大打折扣了。
2.1 细节决定成败不仅如此,混合过程中的水分也是一大要素。
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水多了,混凝土容易变得松软;水少了,又会影响它的流动性。
找准这个平衡点,就像调味料一样,是不是很关键?而且,混合完成后的混凝土要迅速倒入模具,不然就像熬粥一样,冷却后就会变得硬邦邦的,不易成型。
记住,混凝土的“黄金时间”就是在搅拌后半小时内,要尽快完成浇筑,否则就要“误了大事”。
3. 养护是个“长远计划”好了,混凝土搅拌好、浇筑好后,接下来就是养护阶段了。
养护这个环节可是混凝土强度提升的“关键先生”。
它不像我们平时把混凝土一浇筑就完事了。
养护的好,混凝土才会真正“强壮”。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混凝土的湿润,这样它才能充分化学反应,增强强度。
就像人的身体需要营养一样,混凝土也需要“滋润”。
通常我们会用湿布覆盖,或者用喷雾器定时喷水,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干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的硬化在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周围环境温度对水泥水化的速度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升高,水泥水化速度加快,混凝土强度增长加快。反之,温度降低,水泥水化速度降低,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则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大部分已结冰,水泥颗粒不能与冰发生化学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停止发展,而且孔隙内水分结冰会引起膨胀(水结冰体积可膨胀约9%),作用在孔隙毛细管内壁,使混凝土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已经获得的强度(如果在结冰前,混凝土已经不同程度地硬化的话)受到损失。当气温忽高忽底反复冻融,混凝土内部的微裂逐渐增长、扩大,使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表面出现剥落,甚至混凝土完全崩溃。
2 蒸压养护
将混凝土构件放在175℃的温度及8个大气压的压蒸锅内进行养护。在高温的条件下,水泥水化时析出的氢氧化钙,不仅能与活性的氧化硅结合,而且亦能与结晶状态的氧化硅相结合,生成含水硅酸盐结晶,使水泥的水化加速,硬化加快,而且混凝土的强度也大大提高。对掺有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更为有效。
4 采用机械搅拌和振捣
2 粗骨料的影响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决定于骨料的表面粗糙度。如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力比卵石大;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一般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2cm左右。对于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砂的含泥量大,含有一定量的有害杂质,也会降低混凝土强度。因此,通常在施工中使用清水砂。
混凝土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结构安全,情况严重的将造成建筑物倒塌,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施工中对混凝上的强度应有足够的重视。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混凝土强度分布的平均值减去645倍标准差确定的,保证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具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地保证结构的安全。从这个定义推定,抽样检验的N组件的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一定不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而强度平均值的大小取决于标准差的大小。因此施工人员必须明确,不但要使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大于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更要使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降低到最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降低了工程造价,是行之有效的节约措施。
机械搅拌比人工拌和能使混凝土拌和物更均匀,特别在拌和低流动性混凝土拌和物时效果更显著。搅拌时间越长,混凝土强度越高。但考虑到能耗、施工进度等,一般要求控制在2~3min之间。利用振捣器捣实时,能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使混凝土拌和物能很好的充满模型,排除混凝土中气泡,内部空隙大大减少,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强度。
为使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游离水分减少,采用较小的水灰比,用水量小的干硬性混凝土,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
3 采用湿热处理
1 蒸汽养护
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养护。一般混凝土经过16~20d的蒸汽养护后,其强度即可达到正常条件下养护28d强度的70~80%。蒸汽养护的最适宜温度随水泥品种而不同。用普通水泥时,最适宜的养护温度为80℃左右,用矿渣水泥及火山灰水泥时,则为90℃左右。
4 龄期的影响
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其强度将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最初7~14d内强度增长较快,28d以后增长缓慢。
4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根据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分析,提高混凝土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采用高标号水泥
如采用早强水泥,或在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均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变。
2 尽可能降低水灰比
1 水灰比和水泥标号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fcu.o=A?fce(C/W-B)可以看出,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所用的水泥标号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高。当水泥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水灰比。当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3%左右。如果结合水较大(约占水泥重量的40~70%),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气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断面,可能在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愈小,水泥石的强度愈高,与骨料粘结力愈大,混凝土的强度就愈高。如果加水太少,拌和物过于干硬,在一定的捣实成型条件下,无法保证浇灌质量,混凝土中将出现较多的蜂窝孔洞,混凝土强度也将下降。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ຫໍສະໝຸດ 和提高措施1 混凝土原料构成及其作用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骨料、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经一定时间硬化而形成的人造石材。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在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和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后,则将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
周围环境的湿度对水泥的水化作用也有显著影响湿度适当,水泥水化进行顺利,混凝土强度增长较快。如果湿度不够,混凝土因缺水而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甚至停止水化。使混凝土结构疏松,渗水性增大或形成干缩裂缝,影响耐久性。
为了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必须在成型后一定时间内维护周围环境,保证一定温度和湿度。当混凝土凝结以后,表面应覆盖草袋等物并不断浇水,防止其发生不正常的收缩。在夏季应注意浇水,保持必要的湿度;在冬季注意保温,保持必要的温度。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3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普通混凝土受力破坏一般出现在骨料和水泥石的分界面上,是常见的粘结面破坏的形式。在普通混凝土中,骨料最先破坏的可能性小,因为骨料强度通常大大超过水泥石和粘结面的强度。所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决定于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表面的粘结强度。而水泥石强度及其与骨料的粘结强度又与水泥标号、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当水泥石强度较底时,水泥石本身容易受到破坏。此外混凝土的强度还受施工质量、养护条件及龄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