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混凝土强度

合集下载

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的原理及措施

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的原理及措施

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的原理及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对于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成后的早期阶段,其强度往往较低,这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的原理1. 水泥水化反应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主要依赖于水泥水化反应。

水泥与水混合后,会发生水化反应,产生硅酸钙水化物、铝酸钙水化物和钙矾土水化物等胶凝材料,从而使混凝土硬化和凝固。

水泥水化反应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约28天才能完成。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强度会逐渐提高。

2.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与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就越高,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越大。

因此,控制水灰比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关键之一。

3. 施工温度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在低温下,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会减缓,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4.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如果混凝土中砂、石子等骨料含量过高,就会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不足,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骨料含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二、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的措施1. 使用高强度水泥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可以使用高强度水泥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高强度水泥具有较快的水化反应速度和较高的早期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2. 降低水灰比降低混凝土中的水灰比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有效措施。

通过控制混凝土中水的使用量,可以使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增加,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3. 使用早强剂早强剂是一种能够促进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的化学添加剂。

早强剂可以缩短混凝土水化反应的时间,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4. 控制施工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施工温度。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抗折强度是评价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水泥和骨料: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而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填充材料。

选择质量优良的水泥和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水泥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骨料的粒径应均匀,不含有过多的细颗粒和有机杂质。

2. 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的质量之比。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越高。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分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 使用外加剂: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一种特殊材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增稠剂、缓凝剂等。

适量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提高抗折强度。

4. 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挥到最大。

养护措施包括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防止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不良影响等。

合理的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提高抗折强度。

5. 进行细腻加工: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细腻加工,包括抹平、压实、修整等。

细腻加工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减少表面缺陷,提高抗折强度。

6. 合理的配筋设计:混凝土中的钢筋是增加混凝土抗折强度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配筋设计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能力,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从而提高抗折强度。

在配筋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数量和布置方式。

7. 加强质量管理:混凝土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抗折强度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确保水泥、骨料等质量合格;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加强混凝土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选择、配比设计、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

混凝土达不到标号补救措施

混凝土达不到标号补救措施

混凝土达不到标号补救措施混凝土达不到标号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补救措施来解决。

下面将针对不同的情况介绍几种常见的补救措施。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水泥用量来实现,但是要注意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缺乏流动性。

-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延长养护时间来提高混凝土强度。

延长养护时间可以使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充分进行,增加强度。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若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可以适当调整配合比中各组分的用量,以达到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增加水泥和减少骨料的用量,或者增加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添加量来提高混凝土的品质。

- 在调整配合比时,要注意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3. 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 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能的指标,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水的用量来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

但是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以免过量的水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下降。

- 在施工中,可以通过使用高效减水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以达到坍落度的要求。

4. 混凝土开裂:- 当混凝土出现开裂时,可以考虑增加或调整钢筋的布置和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

- 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包括保持养护环境的湿润、避免快速干燥和温度变化等,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开裂的概率。

5. 养护不当:- 养护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步骤,如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因此,要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养护工作。

- 在养护过程中,可以采用喷水、覆盖湿布等方法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快速干燥。

同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可以使用遮阳网或遮阳棚等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综上所述,混凝土达不到标号时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延长养护时间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意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号,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

提高混泥土强度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的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提高混凝土强度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探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一、合理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种材料的比例。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制定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要求、材料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砂石比例应适当调整,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之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选择优质材料混凝土中的材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应选择优质材料。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水泥,砂石应选择质量好、粒度均匀的骨料,水应选择清洁、无杂质的自来水或深层地下水。

此外,还应注意控制混凝土中的气泡、裂缝等缺陷,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首先,应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其次,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整洁,避免杂物、灰尘等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最后,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质量。

四、采用加筋措施在一些特殊工程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采用加筋措施。

加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常见的加筋措施包括钢筋加固、纤维加固等。

钢筋加固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

纤维加固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以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提高混凝土强度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可以采用加筋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简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混凝土是建筑建设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由于它的抗压强度较低,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呢?一些措施如下:
首先,增加水泥的用量。

据统计,水泥的用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当水泥用量提高时,混凝土的强度也会提高。

因此,在配制和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将水泥用量增加到适当的水平。

其次,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和碎石四大组份组成,要改善混凝土强度,可以选择优质的骨料来替换一部分砂石,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至少25%,优质的骨料可以使混凝土的结构更加紧密,抗压强度也是跟着提高的。

再次,增加纤维添加剂的用量。

纤维可以把混凝土的细小裂隙填充,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能,减少混凝土的抗压损失。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添加纤维添加剂时,使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施工质量。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措施。

比如正确使用网架物,及时进行砂浆砂浆,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加筋网,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强度,以及正确进行静止渗漏和流动渗漏等操作,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以上就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几种常用措施,不同的施工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措施。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混凝土材料的性质、抗压强度标准等,仔细斟酌,以确保混缝土施工质量,以保
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

总之,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其中包括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改用优质的骨料来替换砂石材料、增加纤维添加剂的用量、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措施等。

最终,要确保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才能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增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增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增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使用高强度水泥: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选用高强度水泥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高强度水泥通常具有更高的初凝时间和更低的热释放,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风险。

2. 优化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

通过合理调整配合比,可以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提高。

一般来说,增加水泥的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过多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易开裂,因此需要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控制水泥的用量。

3. 使用优质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颗粒状材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使用优质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优质骨料应具有坚固耐磨、无毒无害、抗冻性好等特点。

此外,粒径适中的骨料可以填充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4. 添加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粉煤灰是一种常用的掺合料,它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5. 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是一种施加于混凝土构件上的静态或动态力,通过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预应力混凝土常用于大跨度梁、桥梁和高层建筑等结构中,可以有效减少结构的自重和挠度。

6. 加固纤维: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材料,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纤维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和断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7. 进行养护: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强度的发挥。

养护包括湿养护和温养护,湿养护可以防止混凝土早期干燥和开裂,温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采取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掺合料配合,合理施加预应力和纤维,以及进行有效的养护,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在工程实践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以满足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1)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 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2)骨料的选择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鉴于此,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碎石混凝土。

在水灰比低于0.4的条件下,卵石混凝土与碎石混凝土在强度上往往呈现明显的差异。

另外,选择骨料时还须注意骨料最大粒径。

(3 )夕卜加剂与掺合料将适量的外加剂掺入混凝土中,能够提高混凝早强和高强性能。

掺有早强剂的混凝土往往早期强度较好;拌和混合料时掺适量减水剂,可减少掺水量。

当水灰比较低时,可确保混凝土成型良好,并且可得到较高的28d 强度。

掺合料能够提高水泥石密实性,增大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度,使混凝土长期强度有所提高。

因此,若想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性能,可在拌和混合料时考虑添加高效减水剂和掺合料。

02养护条件浇筑后的混凝土主要依靠水泥水化作用而逐渐凝结硬化。

一般来讲, 只有温湿度条件达到一定标准时,水泥才能水化。

鉴于此,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按施工要求加强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快速硬化,提高强度。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比较大。

在正常养护的条件下,龄期越长,越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形成。

养护初期7 ~ 14天内,混凝土强度明显提高,14天后强度的形成速度渐缓,28天时强度达标。

28天后”混凝土强度依然在增长”这个过程往往延续数十年。

03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不变,可通过提高水泥强度等级来增大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

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开裂、强度下降等问题。

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混凝土抗压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灰比: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

2.配合比: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

3.骨料种类和粒径:骨料种类和粒径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4.养护条件: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配合比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使混凝土达到最佳的性能。

在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流动性、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尽量减少水灰比,增加骨料的用量。

2.选择合适的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种类、不同粒径的骨料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同。

选择合适的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加入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对混凝土中一部分水泥进行替代或补充,如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合料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热量发生量,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加强养护养护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养护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干燥开裂。

5.利用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是一种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如减水剂、缓凝剂等。

添加剂可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更好,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四、结论综上所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配合比、选择合适的骨料、加入掺合料、加强养护和利用添加剂等。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高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摘要:混凝土的耐久性又包括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而强度又和耐久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耐久性强度
(一)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主要有:
1)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控制水灰比及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是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在一定范围内,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反之,水灰比越大,用水量越多,多余水分蒸发留下的毛隙孔越多,从而使强度降低。

2)改善粗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粒径不同的砂粒互相搭配的情况,级配良好的砂,空隙率较小,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而且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强度和耐久性。

3)合理选择水泥品种,但是水泥的品种有很多,所以对水泥的选择又必须慎重,水泥石一旦受损,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被破坏,因此水泥的选择需注意水泥品种的具体性能,选择碱含量小,水化热低,干缩性小,耐热性,抗水性,抗腐蚀性,抗冻性能好的水泥,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水泥强度并非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性能的唯一标准,如用较低标号水泥同样可以配制高标号混凝土。

因此,工程中选择水泥强度的同时,需考虑其工程性能,有时,其工程性能比强度更重要。

4)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尽管强度与耐久性是不同概念,但又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基于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都与水灰比这个因素直接相关。

在混凝土能充分密实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因而各种耐久性指标也随之提高。

在现在的高性能混凝土中,除掺入高效减水剂外,还掺入了活性矿物材料,它们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致密性,而且也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在排除内部破坏因素的条件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抵抗环境侵蚀破坏的能力也越强。

5)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石中水化物稳定性的不足,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

活性矿物掺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02及活性Al203,它们能和波特兰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碱性水化矽酸钙产生二次反映,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优的低碱性水化矽酸钙,从而达到改善水化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

此外,还能改善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结构和界面区性能。

这些重要的作用,对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都有本质性的贡献。

6)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

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结构。

在这些絮凝状结构中,包裹着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施工中为了保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的工作性,就必须在拌和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这样就会促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

当加入减水剂的定向排列,使水泥质点表面均带有相同电荷。

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因而达到减水的目的。

许多研究表明,当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时,消除毛细管孔隙的目标便可以实现,而掺入高效减水剂,完全可以将水灰比降低到0.38以下。

(三)从混凝土的应用方面
1)混凝土的设计应考虑耐久的要求
混凝土配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裂缝,提高密实度,采用合理的减水剂和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掺入足量的混合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

结构构件应按其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防外界介质渗入内部腐蚀钢筋,结构的节点构造设计也应考虑构件受局部损坏后的整体耐久能力,结构设计尚应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开裂宽度。

2)混凝土工程施工应考虑结构耐久性
混凝土的拌制尽量采用二次搅拌法,裹砂法,裹砂石法等工艺,提高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施工裂缝,建立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制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渗性,重视混凝土振捣后的表面工序,并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对控制构件外观裂缝,施工裂缝至关重要,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特殊季节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尚应采取特殊措施。

3) 结构的日常维护
结构在使用阶段,应注意检测,维护和修理,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更应如此,建立检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及时修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混凝土的外部环境,内部孔结构,原料,密实度和抗渗性是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强度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因以往工程中习惯上只重视混凝土的强度,或片面追求高强度而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使用期内结构保证正常功能的能力,关系结构物的使用寿命,随着结构物老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引起了各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施工部门的重视。

我国大量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还不够完善,而由于忽视耐久性问题,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的高潮,其耗费将倍增于工程建设时的投资。

而其原因却往往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足引起的。

总之,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