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处理办法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处理办法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处理办法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安全和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否则就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处理办法。

二、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原因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如水泥、砂子、骨料等。

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2.施工工艺不规范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如果工艺不规范,如未按要求搅拌、浇筑、养护等,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进行设计的,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三、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处理办法1.重浇重浇是指在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后,在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表面再次浇筑一层新的混凝土。

重浇后的混凝土会与原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体的强度。

2.增加养护时间养护时间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可以考虑增加养护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钢筋加固钢筋加固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安装钢筋,然后再浇筑一层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4.重新拆除重建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且不可修复,那么就需要重新拆除重建。

这是最彻底的处理办法,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预防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方法1.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在采购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3.配合比设计合理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上,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

4.加强养护管理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文章题目: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展开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混凝土强度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二、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1.材料选择不当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若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掺入杂质、含泥量过高等问题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是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水灰比、砂石比等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3.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的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浇筑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表现。

4.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等对混凝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

若在恶劣环境下施工,混凝土的强度很可能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5.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搅拌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问题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方法1.提高原材料质量选择优质水泥、洁净砂石,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是避免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关键。

2.合理设计配合比在配合比设计上,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水灰比、砂石比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3.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确保浇筑密实、养护到位,以及消除搅拌不均匀等问题,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

4.注意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表现。

5.定期检测定期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对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具有积极意义。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混凝土强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解决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关键在于全面了解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通过提高原材料质量、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处理方案有以下几种:
1. 刷强化剂:直接刷强化剂在混凝土层面,加强混凝土强度。

2. 扩大承台:扩大承台,然后固定斜向拉结杆,再进行混凝土的注浇,以此来加强混凝土的强度。

3. 重新施工:将原有的混凝土层面敲碎,然后再次进行施工。

这种
方法是最保险的方法。

4. 加固结构:在原来的混凝土层面基础上对其原有的结构进行加固。

5. 加强养护:浇筑后对于已完成施工的区域进行养护方面的加强,
适用于混凝土强度差距很大的层面。

6. 使用专门的土强化混凝剂和混凝土回弹剂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使用,这样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7. 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这样也可以加大混凝土的强度。

8. 敲掉混凝土好的一部分,然后对于好的混凝土重新浇筑,这样也
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9. 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

10.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和标准的强度相差不是很大,那么可以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

11. 使用专门的硬化剂去加大混凝土的强度,将硬化剂直接涂在强度不够的混凝土表面上,可以立马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增加施工层的强度,让混凝土的强度瞬间变为标准值。

这种硬化剂的原理就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让混凝土变硬,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以上是处理方案供您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一、1.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水泥质量不过关。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水泥的质量不好,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混凝土中的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好,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二、1.2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影响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三、2.1 提高水泥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首先需要提高水泥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选用质量更好的水泥来实现。

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改善水泥的质量,例如添加一些助剂或者改变水泥的生产工艺等。

四、2.2 提高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除了提高水泥的质量之外,还需要提高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选用质量更好的骨料、砂子等材料来实现。

还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例如破碎、筛分等,以提高它们的质量。

五、2.3 采用合适的配合比在制作混凝土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砂子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

不同的建筑物需要使用不同的配合比,以达到最佳的强度效果。

因此,在制作混凝土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六、3.1 加强施工管理除了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

这包括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等方面。

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七、3.2 做好维护工作在建筑物建成之后,还需要做好维护工作。

这包括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是否稳定、是否有裂缝等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只有做好维护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的强度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的标准。

二、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不规范:混凝土浇筑时,如未按照标准施工,例如浇筑过程中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振捣、养护等操作,就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合格。

2.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等,如这些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施工现场环境: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分类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可分为两类: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和强度不足。

1.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指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强度不足:指混凝土强度等级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结构形式、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不足以承受设计荷载。

四、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的处理标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重新检测: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应重新对该批混凝土进行检测,以确定实际强度等级。

2.评估影响:评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3.重新施工: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应重新施工。

4.调整设计: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影响较小,可通过调整设计来解决问题。

五、强度不足的处理标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要求,但实际强度不足以承受设计荷载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评估影响:评估混凝土实际强度不足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2.加固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加厚结构等。

3.重新设计:如果加固措施无法满足要求,应重新设计建筑物,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商混站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相应的处理措施

商混站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相应的处理措施

商混站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相应的处理措施1.概述商混站生产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商混站在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2.混凝土异常情况在商混站生产的混凝土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异常情况:(1)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2)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4)混凝土收缩裂缝;(5)混凝土外观不良;(6)混凝土抗渗性能差;(7)混凝土耐久性能差。

3.处理措施(1)调整原材料比例:商混站可以根据混凝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灰比和粉料掺量,以提高混凝土强度。

(2)加快搅拌时间: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未充分搅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因此商混站可以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在气温较高或较低的环境下施工,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出现凝结时间延长或凝结不良的情况。

(4)加强养护措施:商混站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避免混凝土在早期龄期出现收缩裂缝或抗渗性能差的情况。

(5)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时,可以采取增加外加剂的方法进行强度调整。

4.总结商混站在生产混凝土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混凝土质量和性能,一旦发现混凝土出现异常或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合理的调整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异常或强度不达标的问题,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商混站还应加强对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管理,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效率。

5. 混凝土外观不良的处理措施混凝土外观不良可能表现为表面光洁度不佳、色泽不匀、有气泡或空洞、有砂眼、有裂缝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搅拌不均匀、模具不良、浇筑方式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商混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1)调整搅拌工艺: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是改善混凝土外观的关键。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几大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施工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技术中存在问题以及试块管理不当这四个方面。

其中导致原材料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有水泥的质量问题、砂石质量差、拌合水质量不合格和外加剂质量差等;而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不当则是因为施工人员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确定的时候,没有按照工程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对其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的设计,随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使得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无法达到工程施工的标准。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着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出现加料的顺序错误,搅拌的时间过短等问题,使得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差;(2)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没有对其混凝土结构很好的处理,使得混凝土在运输时质量出现问题;(3)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施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振捣,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孔斜率过大;(4)在养护的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使得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和湿度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发生变化。

下面对以上几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组成材料和配合比(1)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水泥实际强度越大,硬化水泥石强度就越大,骨料之间更易于胶结,由此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假设水泥实际强度一定,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大,与骨料粘结力就越大,由此也能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

如果水灰比太小,混合料粘稠度过大,不易振捣密实,难免出现蜂窝或孔洞,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2)骨料的选择水泥石与骨料的粘结度取决于骨料的表面状况,水泥石与骨料粘结度差,必然降低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讲,选用有粗糙表面的碎石能够增强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性,最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若采用有光滑表面的卵石,则会降低骨料和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继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鉴于此,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碎石混凝土。

砼强度不合格处理方案

砼强度不合格处理方案

砼强度不合格处理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二、砼强度不合格的原因1. 水灰比过大或过小2.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3. 搅拌不均匀或时间过短4. 浇注不及时或振捣不充分5. 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三、砼强度检测方法1. 现场试块法:在施工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并送至实验室进行试验。

2. 无损检测法:利用超声波等技术对混凝土进行非破坏性检测。

四、处理方案1. 重新浇筑:如果只是部分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可以重新浇筑。

2. 补救措施:对于整体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养护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让其逐渐达到预期强度。

(2)增加养护温度:在低温环境下,可以采用加热设备进行养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添加外加剂: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

(4)拆除重建:如果以上措施均无效,则需要拆除重建。

五、预防措施1.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搅拌和浇筑,并保证充分振捣。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大或过小。

3. 选用优质材料:选用优质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做好养护工作:对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在养护方面要做到位。

六、结语砼强度不合格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加强现场管理和选用优质材料。

如果出现不合格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措施摘要:混凝土强度是确定新建和已建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承载能力等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是工程结构检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对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处理;加固1引言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裂缝以及耐久性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其不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选用的加固方法有3大类: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综合加固法。

2直接加固法直接加固法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结构抗力。

加固前最好能在原结构上卸载,经加固后再恢复使用荷载,但在原结构上往往很难实现。

工程中,国内、外直接加固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2.1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即采取增大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

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砖混等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

⑴ 该方法优点:① 传统加固方法,技术成熟,便于操作;② 质量好,可靠性强;③ 提高构件抗力R及刚度的幅度大,尤其对柱的稳定性提高较大。

⑵ 该方法缺点:① 如果设计中未能从整体结构角度上分析,仅仅为局部加大而加大,这样会造成整体结构其它部分形成薄弱层而发生重大破坏。

② 加大构件截面,其质量和刚度将发生变化,结构的固有频率也随之改变,很有可能进入到地震或风震的频率中而产生共振现象。

③ 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④ 对原有结构的外形以及房屋使用空间上有一定的影响。

2.2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即在混凝土、砌体等构件四周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分干式、湿式两种形式)。

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构件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力和刚度的加固。

此法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砖混结构中的柱以及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

这种加固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少,工期短,受力可靠,对建筑物外观和净空影响小;缺点是用钢量较大,加固维修费用较高。

当采用化学灌浆外包钢加固时,型钢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当环境具有腐蚀性介质时,必须采取可靠防护措施,以提高其耐久性。

2.3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改变传力路径、减少变形,提高其承载力的加固方法,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较大跨度的结构加固。

按支承的受力性能分为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两种:⑴ 增设支点法刚性支点法是通过支承构件的轴心受压将荷载直接传给基础或其他承重构件的一种加固方法。

⑵ 弹性支承法是以增设支承结构改变上部结构受弯或桁架作用来间接传递荷载的一种加固方法。

2.4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是采用外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构件整体进行加固的方法。

通过施加预应力拉杆(分水平拉杆,下撑式拉杆和组合式拉杆)或撑杆受力,影响并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从而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能较好地消除一般加固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的影响,后加部分和原有结构能够较好地共同工作,结构承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

预应力加固法主要用于大跨度支撑结构加固,以及采用一般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大型结构加固。

2.5粘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即在混凝土构件外部粘贴钢板,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

此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受拉及受压构件的加固。

优点是被加固构件基本不受损伤,可以充分发挥原构件的作用;加固后几乎不改变构件的外形且不影响建筑功能;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

但该方法的耐久性较差,且要求环境温度不大于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以及无化学腐蚀影响,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6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纤维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和增强材料(纤维)所组成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有材料的特性,又发挥组合后的新特性,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固设计,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要求的性能。

工程中常见的纤维复合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其中以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其价格较贵,碳纤维片材加固的构件在较高温度、湿度、化学腐蚀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玻璃纤维极限抗拉强度较低,其弹性模量一般为1.7×104MPa,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55×104MPa(C20)较接近,若能保证粘贴牢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加固过程中能保证与混凝土的变形一致。

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可广泛适用于梁、板、柱及墙体的加固。

其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加固效率高,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加固方法。

3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作用效应,达到提高结构安全度。

其主要方法有:3.1改变用途法将重负荷楼面改为轻负荷楼面。

例如将楼面使用荷载4~8kN/m2,改为一般用房的2kN/m2,使用荷载降低至原有的0.5~0.25,结构安全度大大提高。

3.2隔震法利用隔震技术来阻止和减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结构的可靠度。

如在高烈度大地震中,很难用提高结构抗力R的方法抵御巨大的地震力作用。

如果采取在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隔震层,当地面运动强度超过规定值,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将产生滑移,即地面运动不能或不能全部地传递至上部结构,这样就有效减少了上部结构所受到的地震作用,从而确保了建筑物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

还可采用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方法以降低结构动力反应,有如改变结构刚度分布,达到间接加固的目的。

4综合加固法根据结构的受力特征、传力路径、结构状况等具体条件综合采用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的各种方法,称为综合加固法,是目前采用最多、效果和效益最好的方法。

⑴ 综合加固法十分重视结构检测的具体手段、原理、方法和过程,不同的检测手段对应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精度。

⑵ 鉴定中首先必须查明被鉴定结构的传力路线,并寻求新的传力路线,按照传力路线的计算分析、结构构造特点,采用相应优化的加固对策。

⑶ 为保证加固结构受力体系中的承载力和变形或刚度协调,尽可能采用预应力技术、植筋技术、碳纤维粘贴加固技术、钢板粘锚技术和加大截面外包加固技术等。

这些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减少应变滞后现象,保证新、旧结构共同工作。

⑷ 在传力路线转移上,宜采用增、减构件,或改变节点约束条件,改善自身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荷载转移达到综合加固的目的。

⑸ 利用结构造型变化减缓风荷载效应,改善通风、采光、地震,这样既加固了结构本身,又改善了使用功能。

5受拉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方法混凝土强度不足对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能力不产生影响,故无需对受拉构件进行结构加固,但从耐久性的角度出发,应对开裂部分作表面密封修补处理。

6受压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方法一般的轴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几乎成正比下降。

若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幅度较小,以致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不超过5%,或者按实测强度等级对原结构进行承载能力复核仍能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可以不作结构加固处理。

否则,应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环境,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主要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预应力法、外粘钢板法、外粘玻璃钢法、碳纤维(CFRP)加固法等,共同的特点是:加固截面或构件的应变,滞后于原截面或构件的应变,形成二次受力。

经加固的结构总体承载力不是原结构抗力与加固部分的简单叠加,不同的加固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与方法。

7受弯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方法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受弯构件,通常可根据受弯构件在变形和裂缝方面的表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配筋情况、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幅度(即前述的强度等级下降系数)及混凝土结构设计和使用的要求确定处理方案:⑴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的幅度较小,构件控制截面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下降的幅度均在5%以内时,可不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⑵ 按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原结构进行承载能力和变形验算,若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时,除了进行结构裂缝密封修补处理外,可以不作结构加固处理。

⑶ 若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到级使得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不满足上述1、2条的要求,则应进行相应的结构加固处理。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粘贴片材材料(钢板、碳纤维等)加固法等。

8结束语⑴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框架柱构件实际承载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几乎成正比地下降,表明实际工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柱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的检查及处理。

⑵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因素很多,以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类型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截面裂缝宽度及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受压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受拉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同时,混凝土强度的不足也会使构件截面裂缝宽度增大和构件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的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对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已建结构,应及时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及结构构件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安全和正常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1] 卜良桃,王济川.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施工.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22-81.[2] 卜良桃,陈大川,毛晶晶.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施工.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180-184.[3] 建筑结构补强加固技术编写组.建筑结构补强加固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5-37.[4] 王永维.我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现状与展望.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1-6.[5] 王济川.建筑结构试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00-103.[6] 周详,刘益虹.工程结构检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作者:崔晓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