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注意事项

网上考查课作业题(201604最新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抗菌活性

或90%受试菌所需MIC,分别称为MIC50及MIC90.抗菌药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是相对,有些抗菌药在低浓度时呈抑菌作用,而高浓度呈杀菌作用。

2.抗菌谱

3.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4.化疗指数

5.抗菌后效应抗菌后效应(PAE):指停药后,抗生素在机体内的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被机体完全清除,细菌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持续受抑制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从而阻碍细菌( DNA合成)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1. 青霉素必须临用前配制是为了防止(效率降低 )和( 引发过敏)。

2.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性反应有(耳毒)、( 肾毒)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他们与青霉素组成复方,其应用目的

是( 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而加强不耐烦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蛋白结合率低、容易通过各种组织的磺胺药是( C )

A.磺胺二甲基嘧啶 B.磺胺甲基异噁唑C.磺胺嘧啶 D.磺胺-6-甲氧嘧啶

2.治疗烧伤绿脓杆菌感染首选药物是( B )

A.青霉素 B.磺胺嘧啶 C.四环素D.磺胺嘧啶银盐 E.磺胺二甲基嘧啶

3.细菌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B)

A.产生水解酶 B.产生钝化酶 C.改变代谢途径 D.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4.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 )

A.苯唑西林 B.氨苄西林 C.阿莫西林 D.哌拉西林

5.头孢菌素类抗菌作用部位是( D )

A.二氢叶酸合成酶 B.核蛋白50s亚基C.二氢叶酸还原酶 D.细胞壁

6.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立即选用(A )

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青霉素酶D.苯海拉明 E.苯巴比妥

7.下列哪种药物与速尿合用增强耳毒性( B )

A.头孢菌素 B.氨基糖苷类 C.四环素 D.氯霉素

8.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B)

A.细菌产生了水解酶

B.细菌产生了钝化酶C.细菌代谢途径改变 D.细菌产生了大量的PABA

9.能用于立克次氏体病的药物是( A )

A.四环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庆大霉素

10.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B )

A.红霉素 B.林可霉素 C.乙酰螺旋霉素 D.麦迪霉素

四、简单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何谓“化疗三角”,对临床用药有何启示?

化疗三角:化学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被称为“化疗三角”。

2. 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机理的方式有哪些?

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部位;

3.增加代谢拮抗物;

4.改变通透性;

5.加强主动外排系统;

6.其他

3. 简述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能否产生协同作用,临床意义及其药理依据是什么?

青霉素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内部高渗,破裂死亡,是繁殖期杀菌剂。链霉素是抑制细菌繁殖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静止期杀菌剂。两者联用并不冲突,且能加强杀菌作用。

4. 简述畜禽细菌感染的选药原则

1对症下药2少用药物3用药剂量4对慢性、顽固性疾病5综合治疗方法6注意各种药物对禽畜的敏感性7正确选择用药途径8对各种药物的停喂药期9预防前后注意事项10注意药物间互相干扰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

抗生素使用原刚如下·(1)有救控制感染,争取最住疗救.(2)预防和減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3)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選免产生耐药菌株.(4)密切注意体内正常菌群失调.(5)根据药敏结果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

2.如何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

长期使用单一抗生素,会使微生物产生抗性。目前常用方法就是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及严格的剂量控制。具体指标根据使用目的不太一样。比如灭菌消毒,可能剂量较高;但用于疾病治疗就比较严格了,一般不能杀死体内益生菌。总之,抗生素尽量少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 科室: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20分) 1、药物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当: ( ) A: 减量并对症处理 B: 停药并对症处理 'C : 继续用药同时对症处理'D : 停药待过敏反应消失后, 继续使用原药物 ' E: 逐渐减量至最小剂量, 待过敏反应消失后, 再逐渐增加剂量。 2、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8天”就诊。初步诊断:急性支气管炎。给予罗红霉素口服,请告诉患者每天 最佳服药次数 ( ) A: 每日1次 'B : 每日2次 C 每日3次 D: 每日4次 3、MRSA 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 ) A: 万古霉素B: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C: 利福平D: 氯霉素 4、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 ( ) A: 手术后3天 B: 术后24小时C: 术后1周D: 用至患者出院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 )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地塞米松C: 庆大霉素 'D : 青霉素 6、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 ( ) A: 头孢唑啉 B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E: 链霉素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 )。 A .20% B .30% C .40% D .50% 8、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 )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 患者需要 9、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 ) 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 :风湿热复发 10、有些抗生素应用之后,即使抗生素浓度降低到低于MIC ,也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现象称 为抗生素的 ( ) A: 协同作用 B: 后效应 C: 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2、 厌 氧 菌 感 染 不 可 以 选 用 ( ) )。 A:亚胺培南 B: 氨基糖苷类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13、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 ) 。 A: 阿奇霉素 B: SMZ/TMP C: 氨苄西林/舒巴坦 D: 环丙沙星 1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15、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 )。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 B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 D .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 )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 A .氨基糖苷类 B .头孢唑林 C .利福平 D .两性霉素B 17、治疗产ESBLs 菌感染首选 ( )。 A .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B .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 C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D .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霉素类 1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 )。 A .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 .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 .慎重经验用药 D .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9、有关庆大霉素针膀胱或伤口冲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膀胱冲洗属于抗菌素局部用药,药物在膀胱内无法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反而容易造成耐药 B: 正常情况整体尿路是个密闭的自洁系统,尿液的排泄可防止细菌逆流,膀胱冲洗破坏了其密闭性 C: 医院经常看见庆大霉素外用冲洗伤口,很正常 2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 )的治疗应选用 ( )。 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1个扣1分,,选错任何一个均不得分,共10题,20分) 1、广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是 (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2、颅脑手术及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可选用 的抗菌药物是: ( ) A: 第一代头孢菌素 B .第二代头孢菌素 C: 头孢曲松 D: 左氧氟沙星 3、患者,男,33岁。因发热、咽痛1天就诊。有慢性肾炎病史1年。初步诊断:①扁桃体炎;②慢性肾炎。下列那几种药物可以选择使用 ( )。 A: 青霉素 B: 复方新诺明 C: 阿莫西林' D: 土霉素 4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药物是 ( ) A: 青霉素 B: 磺胺嘧啶 C: 庆大霉素 D: 氨苄西林 'E : 氯霉素 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样本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I 青霉素类抗生素 本类药物可分为: ( 1)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 G) , 苯氧甲基青霉素等。( 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如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等。( 3) 广谱青霉素, 对部分肠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对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胞菌有抗菌活性, 如哌拉西林, 美洛西林等。 1.适应症: 青霉素: 适用于溶血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包括败血症, 肺炎, 脑膜炎, 呼吸道感染, 中耳炎以及破伤风, 气性坏疽, 炭疽, 白喉, 流脑, 梅毒, 淋病, 回归热, 钩端螺旋体病, 放线菌病等。普鲁卡因青霉素可供肌注, 苄星青霉素为长效制剂, 苯甲氧基青霉素耐酸可口服, 其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 效稍差, 但对青霉素酶稳定, 可用于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 广谱青霉素: 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青霉素相仿, 同时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还可用于肠道, 尿路, 胆道, 腹腔等感染。 2.注意事项 ( 1) 无论何种途径给药, 用前必须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及其它过敏史, 并须先做皮试。 ( 2) 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立即给予注射肾上腺素, 吸氧, 并用升压药, 皮质激素等治疗。

( 3) 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反射增强, 肌肉痉挛, 抽搐, 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青霉素脑病) , 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或肾功能减退者。 ( 4) 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 5)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 6) 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II.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根据抗菌谱, 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 毒性的不同, 当前分为四代。第一代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 以头孢拉定为代表, 口服剂尚有头孢氨苄, 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 但对部分革兰氏阴性革菌有效, 有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酯, 头孢丙烯等。第三代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头孢她定, 头孢哌 酮还对铜绿假单胞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除上述二种外尚有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 头孢泊肟脂等, 口服制剂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第四代常见药为头孢吡肟, 对肠杆菌科细胞作用与第三代相仿, 但能高度耐受多数β内酰胺酶水解, 并对大多数革兰氏 阳性菌有效, 包括产酶的金葡菌, 还对类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有效。 1.适应症: 第一代头孢菌素: 注射剂主要用于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 溶血 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败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三、组织管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各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2年度院、科两级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根据本省(区、市)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 (WS387-2012) 【Clinical common techniques of first aid】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注】 《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目前发布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心肺复苏 (01) 第2部分:催吐、洗胃 (08) 第3部分:氧疗及人工气道建立 (11) 第4部分:呼吸道分泌物吸引 (22) 第5部分:外伤患者紧急止血、包扎和搬运 (27)

第1部分:心肺复苏(WS387.1-2012) 】 resuscitation】【Part 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2013-02-01实施 发布,2013-02-01 2012-09-03发布, 1范围 WS387的本部分规定了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施方法及体外除颤操作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处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患者心脏骤停时以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代替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的急救方法。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4心肺复苏技术 心肺复苏技术内容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体外除颤。5人工呼吸 5.1开放气道 5.1.1

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一手手掌置于患者的前额,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下颏的骨性部位,使头部后仰,下颏抬高。 5.1.2推举下颌法 操作者位于患者头侧,双手手指置于患者下颌用力向上提下颌骨,保持头部位置固定,避免任何的弯曲和拉伸;同时双手拇指打开患者的口腔。这种手法适用于存在可疑颈椎损伤的患者。 5.2口对口人工呼吸 5.2.1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 5.2.2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5.2.3放在患者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 5.2.4操作者平静吸口气,然后用口唇将患者的口全部包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持续1s,使患者胸廓抬起。 5.2.5吹气结束后,操作者口唇离开患者的口部,放开捏住的鼻孔,使气体被动呼出。 5.2.6吹气频率:年龄>1岁:8次/min~10次/min;婴儿(离开分娩室~l岁):12次/min~20次/min。 5.2.7若吹气时患者胸廓未抬起,重复一次仰头抬颏法、再次吹气,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5.3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5.3.1操作者将面罩置于患者的面部,覆盖口鼻,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5.3.2操作者放在患者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压在面罩的边缘,

2019继续教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10岁以下禽流感患儿金刚烷胺用药剂量为5mg/(kg/d),每日总量不超过(B) 2、1962年发现的第一个抗疱疹病毒药物是(A) 3、1987年问世的第1个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是(C、齐多夫定) 4、1岁以上的儿童,处于艾滋病期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多少建议治疗:A<15% 5、3个月到2岁化脓性关节炎患儿,推荐应用:B、头孢曲松 6、AAD的症状一般出现在应用抗菌药物后(B) 7、AP预防措施之一为流感疫苗的接种,针对的人群不包括:B、所有小于50岁的人群 8、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其中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是(A) 9、艾滋病患者发生弓形体感染首选的治疗方案为:D、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11、安尼芬净推荐剂量为首剂: B、200mg 12、氨苄西林对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PAE为:A、0、5~2、1h 13、白喉首选的抗菌药物为:B、青霉素G 14、白血病化疗后粒缺感染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什么常常为唯一的临床体征: C、发热 15、百日咳的潜伏期一般为(C) 16、百日咳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发病后(D)B百日咳患者应进行呼离,至发病后:D、40 17、败血症应首选:C、万古霉素 18、坂崎肠杆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 B 19、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棘球蚴主要侵犯 c 20、鼻病毒主要感染:B、上呼吸道

21、闭合性脑外伤或伴有颅骨骨折、脑脊液漏者发生脑膜炎常由什么细菌感染引 A 22、病程超过多长时间以上视为慢性菌痢(B) 23、病人对药物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D、克林霉素 24、不动杆菌属中临床最常见的是: B、鲍曼不动杆菌 25、布鲁菌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畜,以什么为主(C) 26、布鲁菌病急性感染患者发热的典型热型为 D 27、CMV肺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出现前,死亡率为(D) 28、产碱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以哪种细菌最为常见:B、粪产碱杆菌 29、肠球菌所致感染多见于:D、尿路感染 30、成人化脓性关节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B、金黄色葡萄球菌 31、成人及青少年HIV/AIDS病人的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A、AZT(或d4T)+3TC 33、成人伤寒患者首选的经验用药是:C、氟喹诺酮类 3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以什么为首发和主要症状:A、发热 3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哪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D 38、创伤或手术后脑脓肿,病原菌主要是(C) 39、从麻疹前驱期至恢复期,全病程约(C)】 41、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C、氯霉素 42、大面积烧伤病人穿刺和置管频度最高的 B 43、大约多少AIDS患者会出现PCP:a 44、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什么部位的皮肤黏膜(A) 45、胆道系统感染病原菌最常见的是:B、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 完整版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20、副作用: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1、毒性作用: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药物和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作为抗原而引起的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免疫反应,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23、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4、药物的量效关系: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5、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26、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物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治疗指数: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28、安全范围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95%有效量~5%致死量 29、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30、受体的功能:与配体结合、传递信息。 31、受体的特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灵敏性、多样性。 32、受体的调节:增敏调节和脱敏调节 33、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效与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药理效应;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定量作用定律;药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2〕32号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以及2012年“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四、组织管理 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医疗机构负责落实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疗机构对2011年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

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

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

各类常用药物的配伍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 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等)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

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根据《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医生在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 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之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蠹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

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3. 对丁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4. 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病人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 5. 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 6. 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辛肖失后,72 小时停用,特殊感染者按特定疗程执行。 7.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一般以3日量为原则,最多不超过7日(结核病治疗除外)。 8.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9.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重视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蠹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苜类、二性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等)时,条件成熟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用药安全。 10. 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妥善处詈、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0 (二)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临床常见抢救程序及用药

临床常见抢救程序及用药 一、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 过敏性休克 0.1%盐酸肾上腺素0.5-1.0毫升静注、继以1毫升肌注或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抗组织胺 药:如非那根25~50毫克肌注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吸氧氢化可的松200~400毫克加入1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滴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 过敏性休克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有过敏接触史;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紫绀、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抢救:1、立即应用肾上腺素;2、静脉快速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 3、扩容;4、吸氧或高压给氧;5、给予钙剂及抗组织胺药物;6、及时处理喉头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措施:1、0.1%肾上腺素0.5~1.0毫升肌注或静注;2、去甲肾上腺素1~4毫克溶于500毫升溶液中静滴;3、地塞米松10~20毫克加5%葡萄糖100毫升(静滴);4、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脉缓注;5、氨茶碱0.25克加50%糖40毫升静脉缓注;6、平衡晶水:500~1000毫升静滴。 二、肺水肿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 诊断;1、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大汗淋漓;2、

阵发性咳嗽,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3、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与鼾鸣声或大量痰鸣音; 抢救:1、吸氧或高压给氧;2、选用血管扩张剂; 3、选用强心、利尿剂;4、给激素药物;5、四肢结扎、半坐位。 急救;1、吗啡10毫克,皮下注射;2、西地兰0.4~0.6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3、速尿40毫克加50%糖20毫升(静脉缓注);4、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 5、硝普钠5~10毫克与5%糖100毫升(静缓滴)直至症状体征消失(注意血压)6、酚妥拉明1.5~3.0毫克,50%糖40毫升(10分钟静注完) 三、输液反应和防治 输液反应: (一)反热反应,症状: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0C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防治: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出现湿罗音。 防治:(1)输液过程中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发现症状须立即使病员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3)加压给氧,使氧气经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

(DOC) 兽医临床常用的几种注射法

兽医临床常用的几种注射法 兽医临床 兽医临床常用的几种注射法 李洪军(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畜牧兽医站157123) 1皮内注射 是将极少量的药剂注射到皮肤表皮层之内.多用于某些 疫苗及变态反应性试验,如结核菌素试验,注射时用皮内注射针,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肤,呈30度左右的角度注入药剂, 推进药时感到阻力很大,在注射部位出现小丘或疹状隆起为正确.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免药液外流. 2皮下注射 是将药液注射到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与淋巴系 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吸收速度较慢,通常5~10分钟显效, 凡是易溶解和少刺激性的药品等均可作皮下注射.皮下注射选择被皮较薄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较丰富的部位,马,牛,羊 在颈侧,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猫和狗常在颈部或脊背,禽类 则在翅下.局部剪毛消毒,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拇指和 中指捏起皮肤,食指向下压,使皮肤形成皱褶,其凹陷处为注 射点.术者将针头刺入皮下,缓缓注射药液之后,左手轻压皮

肤,右手抽出针头,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少许,局部涂碘酊.注 射针头的斜面和针筒的刻度朝向术者,既操作方便又能随时掌握注射剂量.皮下注射的剂量不宜过大,大家畜不超过100 毫升,猪,猫和幼犬5—10毫升,若需大量注射,可分2-3点给药,为了促进药液的吸收与扩散,可并用透明质酸酶.刺入针 头正确时,针头可自由活动,如进入肌肉,则针头不动. 3肌肉注射 肌肉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吸收能力较皮下强,感觉神经 较皮下少,疼痛反应较皮下轻.一般刺激性和吸收较难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油剂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均可作肌肉注射. 选择肌肉丰富,大血管少的部位,如臀部,脊背和大腿等,牛多 在颈侧和臀部.剪毛消毒后,术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和皮肤垂直的方向刺入肌肉内,再改用左手持注射器筒,右手回抽活塞,确认针头没有在血管内,即可将药液注入肌肉内.其后左手固定,右手拔针,用酒精棉球压迫针孔,再涂 布碘酊.对于大家畜和性情狂躁的动物,可分节操作,即先将针头从针嘴上取下,用拇指,食指紧持针尾,对准注射部位垂直迅速刺人,然后接好注射器,再推药注射.肌肉注射时不要将长针头的全长刺人肌肉内,否则当发生折断时不易取出.对瘦弱的大家畜和小动物肌肉注射,要注意深部大神经,特别是后肢的坐骨神经,绝对不可损伤,否则会造成后肢瘫痪. 4静脉注射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其他类(克林霉素)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同时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 3、用药时机:体温超过38.3℃,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0%。抗病毒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其他类(克林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患者有病毒感染同时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3、用药时机:白细胞明显增高、胸部X线改变明显,患者有原发病不能承受轻微感染者,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3至7天。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口服每日红霉素1-2克或罗红霉素150毫克或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用药3至7天。 克林霉素0.9克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热退后口服3天。头孢呋辛0.5克,每日2次口服,用药3至7天。 左氧氟沙星0.3,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药3至7天。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 1、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类(青霉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 2、选药依据:痰、血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3、用药时机:患者有气急加重、痰量增加、脓性痰。 4、用药疗程: 青霉素400万-1200万单位或哌拉西林8克或阿莫西林2克,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限制使用级)1.5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7至14天。 阿奇霉素(限制使用级)0.5克,每日1次静脉滴注,7至14天。左氧氟沙星0.3,每日2次静脉滴注,用药7至14天。 四、肺炎

经典兽医临床诊断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基本检查方法与程序 一名词解释: 1?理学诊断法即基本检查法,就是兽医人员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对病 畜进行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和嗅诊等。 2?捏粉状也称面团状,特征是稍柔软,手指按压如同压于生面团上,留有指痕, 手指挪开后指痕缓慢平复,多无热无痛,见于体表的水肿(浮肿)。 3?坚实感特征是有坚实致密感,硬度如肝,是组织间细胞浸润或结缔组织增生 的结果,见于炎性肿胀。 4?冲击式触诊冲击式触诊是用并拢的手指或拳头抵住被检部位,作连续数次短 而急促的冲击,常用于确定腹腔是否积液,若有液体,强力冲击时,可引起震动发出拍水音。5?问诊问诊就是以询问的方式,听取家畜所有者或饲养、管理人员关于病畜发 病情况和经过的介绍。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平时的饲养、管理及使役或利用情况等。6?清音清音也叫满音,是叩诊音的一种,其振动持续时间较长、音响强、清脆。 如叩打正常家畜肺区中部所发出的声音,表明肺组织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二.填充题: 1、临床基本检查法包括:视诊;触诊;听诊;叩诊;嗅诊。 2、触诊的症状学也叫触感,主要有:捏粉状;波动感;坚实感;硬固感;捻发样等。 3、三种常见的基本叩诊音为:浊音;清音;鼓音。 4?问诊的主要内容包括:现病历;既往史;饲养、管理及使役或利用情况。 5?对就诊病畜一般应按:病畜登记;病史调查;现症检查以及病历书写等顺序进行检查。 6.举出三种牛的常规保定法:牛鼻钳保定;六柱栏保定法;牛头角根保定。

三问答题: 1?试述视诊的一般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答:观察病畜时,不要先急于接近它。可先站在动物的左侧前方2-3米的 位置,观看其全貌。然后绕病畜一周,从前向后、边走边看,有顺序地观察全身各部,到病畜后方时,稍停一下,观察尾部、会阴部、臀部,同时对照两侧胸腹部及臀部的状态和对称性;由右侧走到前方。最后牵遛动物,观察运步情况。如发现病畜某一部分或系统有异常现象,再侧重详细检查。视诊时的注意事项主要 包括:①刚到的病畜,让其休息后再检查。②自然状态下视诊,不要未作观察而先保定。③最好在自然光照的场所进行视诊。 2?问诊中关于现症病史主要询问哪些问题? 答:询问现症病史即了解动物本次发病的情况与经过。其中重点了解: (1)发病的时间与地点,生病有几天或多少小时,发病与饲喂、使役有否关系等,有助于了解病因、推断病性及病程。 (2)病畜的主要表现,有关疾病的表现,如腹痛不安、咳嗽、喘息、便秘、腹泻或尿血等。这些常是提出假定症状诊断的线索。必要时可提出某些类似的症候、现象,以求主诉人的解答。 (3)疾病的经过,病势的变化情况,治疗情况等。可做为诊疗的参考。 (4)病因的初步估计,有些病因可能主诉人知情。 (5)流行病学调查,畜群的发病情况,是单发还是群发,畜群的饲养规模、发病数、死亡数;同种家 畜有否类似疾病的发生,附近场、村最近是否有什么疾病流 行等情况,可作为是否疑似为传染病的判断条件3?接近动物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答:①接近前观察动物的的神态、了解病畜性情,若有恶癖格外注意;要胆大、心细、温和、沉着,注意安全。②从侧前方慢慢接近,不宜从正前方和直后方贸然接近。③接近后用手轻轻抚摸动物的颈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 意事项

喹诺酮类等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胡永芳 一、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及特点 (一)喹诺酮分类及特征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的药物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沙星,这是这节课主要讲到的内容。其他类的抗菌药物,主要讲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阿奇霉素。 可以看到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萘啶酸,它只具备有抗阴性抗菌的效力,对肠杆菌科的细菌非常敏感,因为它的毒性很大,只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目前第一代抗菌药物萘啶酸已经在临床不使用。第二代抗菌药物,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吡哌酸,同样也就是革兰氏阴性抗菌活性增强,也主要用于尿道和痢疾,现在使用的量已很少了。第三代类的抗菌药物是在上个世纪80年到90年代出现得,比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是强的,对阳性球菌也有一定作用,比如说呼吸喹诺酮,它可以用于社区和院内的肺炎的治疗,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治疗,还有消化道系统感染的治疗。到这个世纪新出的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强了对阳性球菌的作用,以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抗菌谱更广泛、更全面。

看一下不同的喹诺酮类的分类,刚才大概说了一下,对于第一代说到的萘啶酸,第二代有氧氟沙星、吡哌酸和氟洛沙星,到第三代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到第四代的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不同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它的抗菌药谱已经达到抗阴性杆菌的作用,变化不大,但是抗阳性球菌的作用是一定增加的。而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像第三代的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第四代的喹诺酮类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作用是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厌氧菌的作用,它的抗菌谱增加了,所以它对于不同部位的感染的应用范围也增加了,比如说像第一代的萘啶酸只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二代它可以用于肠道以及尿道的系统感染,而对于第三代、第四代它可以用于各系统感染的治疗。看一下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它们具体的抗菌谱是什么样的?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可以看到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它都有很强的抗菌作用。那对于表皮葡萄球菌也有比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环丙沙星来说,它的抗肺炎链球菌和链球菌的作用要弱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对于粪肠球菌头孢类的抗菌药物是耐药的,而对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它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抗菌活性比较强,而环丙沙星这方面研究不详尽。同样对于阿奇霉素它只有抗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对肺炎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粪肠球菌是同样耐药的,对表皮葡萄球菌阿奇霉素也是无效的。看特别要注意,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对于莫西沙星来说,它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每阴性的葡萄球菌,它也有30%以上的敏感性。而对于革兰氏阴性抗菌以及常见的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流感嗜血杆菌,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环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