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列前n项和的几种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4.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

最小值时n的值为(
A.5
√
B.6
C.7
)
D.8
a1
17
解析 由 7a5+5a9=0,得 d =- 3 .
又a9>a5,所以d>0,a1<0.
d
1 a1 1 17 37
d 2
因为函数 y=2x +a1-2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 x=2- d =2+ 3 = 6 ,
取最接近的整数 6,故 Sn 取得最小值时 n 的值为 6.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项数
是n,第n项为an,求前n项和Sn .
S n a1 (a1 d ) (a1 2d ) ... [a1 (n 1)d ], ①
S n an (an d ) (an 2d ) ... [an (n 1)d ], ②
跟踪练习
8.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树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
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棵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
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此最小值为________米.
解析 假设20位同学是1号到20号依次排列,
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
由①+②,得
2Sn (a1 an)+(a1 an)+(a1 an)+...+(a1 an)
n个
n(a1 an )
2 S n n(a1 an ) 即Sn
2
求和公式
可知三
求一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n(a1 an )
Sn
不含d
A.5
√
B.6
C.7
)
D.8
a1
17
解析 由 7a5+5a9=0,得 d =- 3 .
又a9>a5,所以d>0,a1<0.
d
1 a1 1 17 37
d 2
因为函数 y=2x +a1-2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 x=2- d =2+ 3 = 6 ,
取最接近的整数 6,故 Sn 取得最小值时 n 的值为 6.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项数
是n,第n项为an,求前n项和Sn .
S n a1 (a1 d ) (a1 2d ) ... [a1 (n 1)d ], ①
S n an (an d ) (an 2d ) ... [an (n 1)d ], ②
跟踪练习
8.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树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
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棵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
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此最小值为________米.
解析 假设20位同学是1号到20号依次排列,
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
由①+②,得
2Sn (a1 an)+(a1 an)+(a1 an)+...+(a1 an)
n个
n(a1 an )
2 S n n(a1 an ) 即Sn
2
求和公式
可知三
求一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
n(a1 an )
Sn
不含d
4.1.2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前n项和课件(人教版)

a4 2
,
1
1 3
a2 2 2
a1
2 2
1
3 5
1
4 6
2 a5 2 2 .
a3
4 4
a4
5 5
n 1
猜想 an
.
n
,
1
2 4
a3 2 2
a2
3 3
,
四、巩固训练
解:当 n 2 时, an
Sn Sn 1
当 n 1 时, a1 S1 2 ,满足 an
又当 n = 1 时,不满足 ∗ 式,
2, n = 1,
∴ an = ቊ
故选B.
6n − 5, n ≥ 2,
2
− 2 n − 1 + 1] = 6n − 5 .
∗
五、课堂小结
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谢谢!
3
3
2
2
a4 a3 1 3 1 3 ,
3
3
a5 a4 24 15 16 31 ,
2
2
a5 a4 1 3 1 3 ,
3
3
故数列的前 5 项分别为 1,3,7,15,31.
故数列的前 5 项分别为 3,3,3,3,3.
四、巩固训练
解
a1 2
故 an 的通项公式为 an
2n
2
2 n 1
4n 2 ,
4n 2 n Z
.
2
4n 2 ;
四、巩固训练
5.已知数列 {an } 的第1项是1,第2项是2,通项公式 an = an−1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

讲授新课
1 2 22 23 24 263
这一格放 的麦粒可 以堆成一 座山!!!
263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讲授新课
分析: 由于每格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
共有64格每格所放的麦粒数依次为: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讲授新课
分析: 由于每格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
共有64格每格所放的麦粒数依次为:
1, 2, 22 , 23 , , 263.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讲授新课
分析: 由于每格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
共有64格每格所放的麦粒数依次为:
1, 2, 22 , 23 , , 263.
它是以1为首项,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讲授新课
分析: 由于每格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1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a1, 它的前n项和是
a2,
a3,
…,
an这…种求和
的方法,就
是错位相
减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1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a1, a2, a3, …, an… 它的前n项和是
∴当q≠1时,
①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出这个和?
S64 1 2 22 23 263 ① 2S64 2(1 2 22 23 263 )
即 2S64 2 22 23 263 264 ②
由②-①可得:
2S64 S64 (2 22 23 263 264) (1 2 22 23 263 )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PPT课件

数学建模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用于数学建模,例如在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建立数学模型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等差数列
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呈等差数列 分布,例如光的波长、音阶的频率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用于 计算这些物理量的总和。
物理学中的级数求和
在物理学中,有些级数的求和问题可 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解决 ,例如在求解一些物理问题的近似解 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 简化计算。
在经济中的应用
金融投资
在金融投资中,有些投资组合的收益 呈等差数列分布,例如定期存款、基 金定投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可以用于计算这些投资组合的总收益 。
CHAPTER 0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01
02
03
定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 从第一项到第n项的所有 项的和。
符号表示
记作Sn,其中S表示总和 ,n表示项数。
举例
对于等差数列2, 4, 6, ..., 2n,前n项和为Sn = 2 + 4 + 6 + ... + 2n。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开 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等差数列的概念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特例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 • 习题与解答
CHAPTER 01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 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
推导方法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也可以用于数学建模,例如在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建立数学模型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学中的等差数列
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量呈等差数列 分布,例如光的波长、音阶的频率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用于 计算这些物理量的总和。
物理学中的级数求和
在物理学中,有些级数的求和问题可 以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解决 ,例如在求解一些物理问题的近似解 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来 简化计算。
在经济中的应用
金融投资
在金融投资中,有些投资组合的收益 呈等差数列分布,例如定期存款、基 金定投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可以用于计算这些投资组合的总收益 。
CHAPTER 0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
01
02
03
定义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指 从第一项到第n项的所有 项的和。
符号表示
记作Sn,其中S表示总和 ,n表示项数。
举例
对于等差数列2, 4, 6, ..., 2n,前n项和为Sn = 2 + 4 + 6 + ... + 2n。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开 课)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等差数列的概念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特例 •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 • 习题与解答
CHAPTER 01
等差数列的概念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其 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
推导方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PPT优秀课件

n 个 2 S ( a a ) ( a a ) ( a a ) n 1 n 1 n 1 n
n ( a a ) 1 n
n ( a 1 a n) S n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其它形式
n ( a 1 a n) S n 2 n ( n 1 ) S na d n 1 2
解: 由题意 , m 是 7 的倍数 , 且 0 m 100 .
练习1.
课 堂 小 练
1. 根据下列条件,求相应的等差数列
a n 的 S
( 1 ) a 5 , a 95 , n 10 ; 1 n
( 2 ) a 100 , d 2 , n 50 ; 1
n
练习2.
解得: n = 4 或 n = 6 a1=6 或 a1= -2
M m |m 7 n ,n N , 且 m 100 例3. 求集合
的元素个数 , 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
将它们从小到大排列得 : ,7 7 0,7 1, 7 2, 7 , 14 , 21 , , 98 . 14 .即 共有 15 个元素 , 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记为 a , n 15 ( 0 98 ) a 0 , a 98 S 1 15 735 15 2 答 : 集合 M 共有 15 个元素 , 和等于 735 .
= 7260 120 = (1 + 120 ) · 2
120 (a1 a120) · 2
(三)构建数学:猜测
问题 1: 问题 2: S120=1+2+ · · · · · ·+12 0 120
(a1 a120 )· 2
4.2.2 第1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ppt

(2)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3=3,S6=24,则a9=
(3)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1,an=-512,Sn=-1 022,则公差d=
.
.
.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列方程进行计算求解.
答案 (1)81 (2)15
(3)-171
解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 3,
则
3(-1)
Sn=20n+ 2
=
3 2 37
n
+
n.
2
2
令 Sn≤438,即 3n2+37n-876≤0 且 n∈N*,解得 n≤12.
所以最般思路
变式训练 3甲、乙两物体分别从相距70 m的两处同时相向运动,甲第1分钟
438万元.则该研究所最多可以建设的实验室个数是(
A.10
B.11 C.12 D.13
)
答案 C
解析 设第 n 实验室的建设费用为 an 万元,其中 n∈N*,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由题意可得
7 -2 = 5 = 15,
解得
3 + 6 = 21 + 7 = 61,
1 = 20,
+5n=70,
2
素养形成
利用Sn与an的关系式求通项公式
典例 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Sn,且满足2Sn= 2+n-4.
(1)求证:{an}为等差数列;
(2)求出{an}的通项公式.
分析在等式2Sn= 2 +n-4中,令n取n-1,可得2Sn-1= 2 −1 +n-5.两式相减,利
和公式中“知三求二”的问题,一般是通过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联立方
第四节 数列求和 课件(共48张PPT)

-
1 n+3
)=
1 2
56-n+1 2-n+1 3. 答案:1256-n+1 2-n+1 3
考点1 分组转化法求和 [例1] (2020·焦作模拟)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 a2=3,{an}前4项的和为16,数列{bn}满足b1=4,b4= 88,且数列{bn-an}为等比数列. (1)求数列{an}和{bn-an}的通项公式; (2
an=n(n1+k)型
[例2] (2020·中山七校联考)已知数列{an}为公差 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a1=5,且a2,a9,a30成等比数列.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1-bn=an(n∈N*),且b1=
3,求数列b1n的前n项和Tn.
1.裂项时常用的三种变形.
(1)n(n1+1)=n1-n+1 1.
(2)n(n1+2)=12n1-n+1 2.
(3)(2n-1)1(2n+1)=122n1-1-2n1+1.
(4)
1 n+
n+1=
n+1-
n.
2.应用裂项相消法时,应注意消项的规律具有对称 性,即前面剩第几项则后面剩倒数第几项.
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 B. 2 020-1
C. 2 021-1 D. 2 021+1
解析:由f(4)=2,可得4α=2,解得α=12,
则f(x)= x.
所以an=
1 f(n+1)+f(n)
=
1 n+1+
= n
n+1 -
n,
所以S2 020=a1+a2+a3+…+a2 020=( 2 - 1 )+ ( 3- 2)+( 4- 3)+…+( 2 021- 2 020)=
4.1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与前n项和(课件(人教版))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时,若递推关系为 an+1= an+f(n)或 an+1=g(n)·an,则可以分别通过累加或累乘法求得 通项公式,即:
(1)累加法:当 an=an-1+f(n)时,常用 an=(an-an-1)+ (an-1-an-2)+…+(a2-a1)+a1 求通项公式;
(2)累乘法:当aan-n 1=g(n)时,常用 an=aan-n 1·aann--12·…·aa21·a1 求通项公式.
3+b,n=1, 当 b≠-1 时,an=2·3n-1,n≥2.
已知 Sn 求 an 的 3 个步骤 (1)先利用 a1=S1 求出 a1; (2)用 n-1 替换 Sn 中的 n 得到一个新的关系,利用 an= Sn-Sn-1(n≥2)便可求出当 n≥2 时 an 的表达式; (3)对 n=1 时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 n≥2 时 an 的 表达式,如果符合,则可以把数列的通项公式合写;如果不符 合,则应该分 n=1 与 n≥2 两段来写.
1.由于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所以可以用研究函数的思想 方法来研究数列的相关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等, 此时要注意数列的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1,2,…, n}这一条件.
2.可以利用不等式组aann-≥1≤ana+n1, (n>1)找到数列的最大 项;利用不等式组aann-≤1≥ana+n1, (n>1)找到数列的最小项.
根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求通项 [例 4] 已知下面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求{an}的通项公式. (1)Sn=2n2-3n; (2)Sn=3n+b. [解] (1)当 n=1 时,a1=S1=2-3=-1,
当 n≥2 时,an=Sn-Sn-1=(2n2-3n)-[2(n-1)2-3(n-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数列前 n 项和的几种方法
1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求和形式多样,所以思维容量大,思维层次高, 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现总结如下:
一、公式法求和 【例 1】 已知等差数列{an},a2=9,a5=21.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 bn=2an,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Sn. 思路点拨:由 a2,a5 的值列方程组可求得基本量 a1 和 d,即可求 an;再利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求 Sn.
7
【例 4】 求和 Sn=1×2+4×22+7×23+…+(3n-2)×2n. 解:因为 Sn=1×2+4×22+7×23+…+[3(n-1)-2]×2n-1+(3n-2)×2n,① 2Sn=1×22+4×23+…+[3(n-2)-2]×2n-1+[3(n-1)-2]×2n+(3n-2)×2n+1,② 所以①-②得 -Sn=1×2+3×22+3×23+…+3×2n-(3n-2)×2n+1 =3×(2+22+…+2n)-(3n-2)×2n+1-4 =3×(2n+1-2)-(3n-2)×2n+1-4 =3×2n+1-6-3n×2n+1+2n+2-4 =2n+2+3(1-n)×2n+1-10=(5-3n)×2n+1-10. 所以 Sn=(3n-5)×2n+1+10.
8
四、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 5】 在数列{an}中,an=n+1 1+n+2 1+…+n+n 1,又 bn=an·a2n+1,求数列{bn}的前 n 项的和.
解:an=n+1 1(1+2+…+n)=n2, ∵bn=an·a2n+1, ∴bn=n n2+1=8(n1-n+1 1),
2· 2 ∴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Sn=8[(1-12)+(12-13)+(13-14)+…+(n1-n+1 1)]=8(1-n+1 1)=n8+n1.
分析数列是由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构成,可直接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 求和公式求和.
3
二、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 2】 设 f(x)=2x+1
,利用教科书上推导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 f(-5) 2
+f(-4)+…+f(0)+…+f(5)+f(6)的值为________.
思路点拨:若直接求解则相当麻烦,考虑 f(x)=2x+1
的特点及 f(-5),f(6);f(-4), 2
f(5);…的特点,f(x)与 f(1-x)是否有某种特别的联系,如果有则可以用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公式的方法倒序相加法解答此题.
4
解析:∵f(x)=2x+1
, 2
∴f(1-x)=21-x+1
= 2 2+
2x 2×2x
1 ×2x =2 =
2+2x
2×2x-1 2+2x .
2
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依题意得方程组aa11++d4d==921 解得 a1=5,d=4.
∴{an}的通项公式为 an=4n+1. (2)由 an=4n+1 得 bn=24n+1,bn+1=24(n+1)+1 ∴bbn+n 1=242n4+n+11+1=24. ∴{bn}是以 b1=25 为首项,公比为 q=24 的等比数列. 由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得: Sn=2511--2244n=32214n5-1.
2n个
n个
= 19×99…92n9个-29×99…n9个
= 19[102n-1-2×10n-1] =13 10n-131×(10-1)+13×(102-1)+…+13(10n-1)
=13×[(10+102+…+10n)-n]← 重组两个和式 =13×101100-n-1 1-31×n =10n+217-10-n3.
9
和.
(1)若数列{an}的通项能转化为 f(n+1)-f(n)的形式,常采用裂项相消法求
(2)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
(3)常见的拆项有:①nn1+1=n1-n+1 1,②ab1=a+b1,③
1
=
n+ n+1
n+1-
n,
④2n-112n+1=21(2n1-1-2n1+1)等.
∴f(x)+f(1-x)=2x+1
+ 2
22×+22x-x 1=
2 2.
设 S=f(-5)+f(-4)+…+f(0)+…+f(5)+f(6),倒过来,则有
S=f(6)+f(5)+…+f(0)+…+f(-4)+f(-5),
∴2S=[f(-5)+f(6)]+[f(-4)+f(5)]+…+[f(6)+f(-5)]=6 2.
∴S=3 2.
答案:3 2
5
此题运用了倒序相加法求得所给函数值的和,由此可以看出,熟练掌握重 要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同学们理解各种解题方法,强化思维过 程的训练.当数列{an}满足 ak+an-k=常数时,可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an}的前 n 项和.
6
三、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 3】 求和 a+2a2+3a3+…+nan(n∈N).
(1)一个等比数列在求前 n 项和时,一定要注意公比 q 是否为 1,若不能确 定,则要分 q=1 和 q≠1 两种情况讨论.
(2)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即将数列中的各项乘以一个适当的 数(式).然后错开一位相减,使数列中的一些项相互抵消或形成规律,从而得出数列的前 n 项和.此种方法常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其中{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
10
五、分组求和法与并项求和法求和
【例 6】 (1)求和:Sn= 11-2+
1111-22+…+
11…1 1 -22… 2 ;
2n个
n个
(2)求和:Sn=1-3+5-7+9-11+…+(-1)n-1(2n-1);
(3)求和:12+32+52+…+(2n+1)2.
11
解:(1)因为
an=
11…1 1 -22… 2
解:记 Sn=a+2a2+3a3+…+(n-1)an-1+nan, 则 aSn=a2+2a3+…+(n-2)an-1+(n-1)an+nan+1. 两式相减,得(1-a)Sn=(a+a2+a3+…+an)-nan+1. 若 a=1,则 Sn=1+2+…+n=nn2+1; 若 a≠1,则 Sn=a11--aan2-n1a-n+a1.
1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求和形式多样,所以思维容量大,思维层次高, 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现总结如下:
一、公式法求和 【例 1】 已知等差数列{an},a2=9,a5=21.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 bn=2an,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Sn. 思路点拨:由 a2,a5 的值列方程组可求得基本量 a1 和 d,即可求 an;再利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求 Sn.
7
【例 4】 求和 Sn=1×2+4×22+7×23+…+(3n-2)×2n. 解:因为 Sn=1×2+4×22+7×23+…+[3(n-1)-2]×2n-1+(3n-2)×2n,① 2Sn=1×22+4×23+…+[3(n-2)-2]×2n-1+[3(n-1)-2]×2n+(3n-2)×2n+1,② 所以①-②得 -Sn=1×2+3×22+3×23+…+3×2n-(3n-2)×2n+1 =3×(2+22+…+2n)-(3n-2)×2n+1-4 =3×(2n+1-2)-(3n-2)×2n+1-4 =3×2n+1-6-3n×2n+1+2n+2-4 =2n+2+3(1-n)×2n+1-10=(5-3n)×2n+1-10. 所以 Sn=(3n-5)×2n+1+10.
8
四、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 5】 在数列{an}中,an=n+1 1+n+2 1+…+n+n 1,又 bn=an·a2n+1,求数列{bn}的前 n 项的和.
解:an=n+1 1(1+2+…+n)=n2, ∵bn=an·a2n+1, ∴bn=n n2+1=8(n1-n+1 1),
2· 2 ∴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Sn=8[(1-12)+(12-13)+(13-14)+…+(n1-n+1 1)]=8(1-n+1 1)=n8+n1.
分析数列是由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构成,可直接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 求和公式求和.
3
二、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 2】 设 f(x)=2x+1
,利用教科书上推导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 f(-5) 2
+f(-4)+…+f(0)+…+f(5)+f(6)的值为________.
思路点拨:若直接求解则相当麻烦,考虑 f(x)=2x+1
的特点及 f(-5),f(6);f(-4), 2
f(5);…的特点,f(x)与 f(1-x)是否有某种特别的联系,如果有则可以用求等差数列前 n 项和
公式的方法倒序相加法解答此题.
4
解析:∵f(x)=2x+1
, 2
∴f(1-x)=21-x+1
= 2 2+
2x 2×2x
1 ×2x =2 =
2+2x
2×2x-1 2+2x .
2
解:(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依题意得方程组aa11++d4d==921 解得 a1=5,d=4.
∴{an}的通项公式为 an=4n+1. (2)由 an=4n+1 得 bn=24n+1,bn+1=24(n+1)+1 ∴bbn+n 1=242n4+n+11+1=24. ∴{bn}是以 b1=25 为首项,公比为 q=24 的等比数列. 由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得: Sn=2511--2244n=32214n5-1.
2n个
n个
= 19×99…92n9个-29×99…n9个
= 19[102n-1-2×10n-1] =13 10n-131×(10-1)+13×(102-1)+…+13(10n-1)
=13×[(10+102+…+10n)-n]← 重组两个和式 =13×101100-n-1 1-31×n =10n+217-10-n3.
9
和.
(1)若数列{an}的通项能转化为 f(n+1)-f(n)的形式,常采用裂项相消法求
(2)使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要注意正、负项相消时,消去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
(3)常见的拆项有:①nn1+1=n1-n+1 1,②ab1=a+b1,③
1
=
n+ n+1
n+1-
n,
④2n-112n+1=21(2n1-1-2n1+1)等.
∴f(x)+f(1-x)=2x+1
+ 2
22×+22x-x 1=
2 2.
设 S=f(-5)+f(-4)+…+f(0)+…+f(5)+f(6),倒过来,则有
S=f(6)+f(5)+…+f(0)+…+f(-4)+f(-5),
∴2S=[f(-5)+f(6)]+[f(-4)+f(5)]+…+[f(6)+f(-5)]=6 2.
∴S=3 2.
答案:3 2
5
此题运用了倒序相加法求得所给函数值的和,由此可以看出,熟练掌握重 要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同学们理解各种解题方法,强化思维过 程的训练.当数列{an}满足 ak+an-k=常数时,可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an}的前 n 项和.
6
三、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 3】 求和 a+2a2+3a3+…+nan(n∈N).
(1)一个等比数列在求前 n 项和时,一定要注意公比 q 是否为 1,若不能确 定,则要分 q=1 和 q≠1 两种情况讨论.
(2)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即将数列中的各项乘以一个适当的 数(式).然后错开一位相减,使数列中的一些项相互抵消或形成规律,从而得出数列的前 n 项和.此种方法常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其中{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
10
五、分组求和法与并项求和法求和
【例 6】 (1)求和:Sn= 11-2+
1111-22+…+
11…1 1 -22… 2 ;
2n个
n个
(2)求和:Sn=1-3+5-7+9-11+…+(-1)n-1(2n-1);
(3)求和:12+32+52+…+(2n+1)2.
11
解:(1)因为
an=
11…1 1 -22… 2
解:记 Sn=a+2a2+3a3+…+(n-1)an-1+nan, 则 aSn=a2+2a3+…+(n-2)an-1+(n-1)an+nan+1. 两式相减,得(1-a)Sn=(a+a2+a3+…+an)-nan+1. 若 a=1,则 Sn=1+2+…+n=nn2+1; 若 a≠1,则 Sn=a11--aan2-n1a-n+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