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第8章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习题与答案

病原微生物第8章细菌的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习题与答案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 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 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 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白百破三联疫苗是指: A.白喉杆菌死疫苗、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B.白喉杆菌活疫苗、百日咳杆菌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C.白喉杆菌死疫苗、百日咳杆菌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白喉杆菌活疫苗、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E.白喉杆菌类毒素、百日咳杆菌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8.白百破三联疫苗与其三种单一疫苗比较,其优点是: A.可减少接种次数和剂量 B.可减少接种次数,但增加剂量 C.可减少接种次数,而增强免疫效果 D.可减少接种次数,但 降低免疫效果 E.以上都不是 9.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 B.纯度不高 C.产量低 D.可产生超敏反应 E.不 易保存 10.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 B.易制备 C.易保存 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E.免 疫效果好 11.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正确的作法是:
C.细胞代谢的改变 D.干扰现象 E.细胞培养液浑浊 38.下列哪种实验不是抗原抗体反应? A.中和实验 B.病毒血凝实验 C.补体结合实验 D.血凝抑制实验 E.凝胶免疫扩散实验 39.关于包涵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感染的检测指标之一 B.可能是病毒增殖场所 C.HCMV 的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D.可位于胞质,也可位于胞核 E.可以是嗜酸性,也可为嗜碱性 40.关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是测定血凝素的方法之一 B.可用于病毒分型及亚型 C.所用抗体为中和抗体 D.是检测血凝抑制抗体的方法 E.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 41.目前用于测定病毒感染数量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A.直接涂片镜检 B.分离培养C.测定细菌素 D.生化试验 E.药 物敏感试验 17.关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直接注射免疫反应产物,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力 B.作用快 C.维 持时间短 D.可用于紧急预防 E.也作为平时预防的方法 18.下列哪种不是活疫苗制剂? A.减毒疫苗 B.基因缺陷型疫苗 C.化学疫苗 D.DNA 重组型疫 苗 E.以上都不是 19.关于血清学诊断,错误的叙述是: A.是一种用已知抗原侧抗体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B.常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C.是一种以效价为测量单位的半定量试验 D.适用于病程短的传染病的诊断 E.可用于人群免疫水平的调查 20.下述哪项检查不能协助临床诊断? A.脓汁涂片找到革兰阳性葡萄串状球菌 B.咽拭子涂片找到革 兰阴性双球菌 C.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D.脑脊液涂片找到革兰阴性杆菌 E.瘀斑血中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 21.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A.霍乱死疫苗 B.BCG C.青霉素 D.白喉类毒素 E.马抗破伤 风痉孪毒素抗体 22.下列哪项不能获得有效的特异性免疫?

细菌检查与防治

细菌检查与防治
分离化脓性球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 可采用血平板;分离脑膜炎球菌可采用巧 克力平板
菌落形态观察: 大小、表面、透明度、边
缘、高度、色素、溶血等
三、生化反应:
通过检测细菌代谢产物的生化反应 鉴定细菌的种类
乳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硫化氢试验等。
四 、血清学鉴定:
(serological identification):
如: 伤寒 第一周
取血
第二、三周 取大、小便、骨髓
3.早期取材
(1)疾病早期 (2)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如已用抗生素,应停
用1—2天 (3)机体免疫因素形成之前 (4)未出现合并或继发感染之前
4. 快速送检 : 大多数细菌低温送检,但奈瑟球菌
须30--40℃保温送检
标本采集的准确性是检查结果 可靠性的保证
细菌学诊断
(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示踪性检测
致病力和药敏测定
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 血清学鉴定
动物实验 毒力检测 药物敏感试验
临床细菌标本的采集、送检原则
1.无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2.选准部位:根据疾病种类和病程不同, 采集不同标本(specimens)
行控制 治疗:是通过抗微生物药物和新医疗技
术来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和发展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隐性或显性感染 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或初乳获得母体抗体
人工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等
第6章 细菌耐药性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将抗生素的作 用机制分为四类(表6-1)。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预防原则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预防原则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学习目标掌握掌握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和病原学防治方法。

简言之, 问自己的第6个问题,并能回答此问题。

Q1: 什么是细菌性感染?Q2: 哪些类型的细菌可导致细菌性感染?Q3: 细菌性感染从何而来?Q4: 细菌性感染为什么会发生?Q5:细菌性感染的结局是什么?Q6: 如何正确地诊断、防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第二节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主要特点:●对传染病,预防应针对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对一般的感染性疾病,预防主要是消毒和易感人群保护1. 传染病的预防原则●管理传染源:及时报告和合理治疗,临床医生的责任;捕杀或治疗动物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途径的详细内容参见相关病原体章节隔离:针对不同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消毒:对传染源所处的环境进行消毒; 消灭传播媒介; 预防性消毒(如饮水、牛奶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预防: 加强锻炼、个人营养; 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暴露于传染源特异性预防: 疫苗接种2. 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对病原体存在的环境进行消毒; 消灭传播媒介; 预防性消毒(如饮水、牛奶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预防: 加强锻炼、个人营养; 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暴露于传染源特异性预防: 疫苗接种3.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将病原菌的抗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特异性预防相应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措施●预防接种(prophylactic inoculation)或疫苗接种(vaccination) :采用人工主动免疫的方法,以获得保护性免疫力4. 疫苗定义和类型●疫苗(Vaccine): 以病原微生物自身、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生物技术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生物制品●分类:死疫苗(killed vaccine)或灭活疫苗(inactive vaccine):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而制成的生物制品,无传染性或感染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 通过自然筛选或人工方法获得的病原微生物的减毒或无毒株,经纯培养后制备而成,无致病性但有繁殖能力类毒素:参见第七章多糖疫苗(carbohydrate vaccine): 提取纯培养细菌的荚膜多糖成分制备的生物制品联合疫苗:•多联疫苗:将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原液按特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多价疫苗:将同一种细菌的不同亚型或血清型的抗原成分,合并组成一种生物制品,以预防该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病原菌的常规分离与鉴定方法原则和常用的检测细菌抗原的方法。

(2)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3)常用生物制品的概念和特点。

(4)细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的主要原则。

2.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了解:临床感染性疾病用药的基本原则及检测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常用方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感染的诊断一、病原菌检测(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四)病原菌核酸的检测二、血清学诊断第二节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一、人工主动免疫(一)疫苗(二)类毒素二、人工被动免疫(一)抗毒素(二)抗菌血清(三)胎盘丙种球蛋白(四)其他免疫制剂第三节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活菌(疫)苗2.死菌(疫)苗3.类毒素4.抗毒素5.人工被动免疫6.人工主动免疫二、填空题1.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2.人工免疫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

3.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_______物质,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注射_______或_______。

4.类毒素是由细菌_______经_______处理后制成。

5.类毒素失去了外毒素的_______,保留了外毒素的_______,刺激机体可产生_______。

6.抗毒素一般是用_______多次免疫马后,从其_______中提取免疫球蛋白精制而成。

7.抗毒素可用于_______和_______由细菌外毒素所致的疾病。

8.白百破三联疫苗由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混合制成,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_。

9._______和_______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0.减毒活疫苗_______保存,灭活疫苗_______保存。

微生物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微生物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01
02
03
04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 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打喷嚏
或咳嗽后。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活环境,减 少细菌滋生。
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如毛巾、牙刷等,以减少细菌 传播。
注意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 牙缝,保持口腔卫生。
及时治疗
1 2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应尽快就医。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微生物 8细菌感染的基础措施,应广泛 宣传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
保护意识和能力。
宣传内容应包括微生物8细菌感 染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 措施等,使公众了解并掌握相关
知识和技能。
针对不同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 行宣传教育,如宣传册、海报、 微信公众号等,确保信息覆盖面
C反应蛋白(CRP)检测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感染,尤其是 细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
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 ,可确定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
穿刺活检
对于深部组织感染,可以通过穿 刺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
通过采集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组织样 本,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 感染的细菌种类。
广、易于理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微生物8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提高复和正常运作, 提高身体对细菌的抵抗
力。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 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 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
适量运动
接种疫苗
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身 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八章 细菌的基本特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八章 细菌的基本特性

(三)细菌变异的机制
1.基因突变 突变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不 可逆转的改变,从而导致的遗传性变异。
2.基因转移与重组 遗传物质由一个细菌(供菌)转移 至另一个细菌(受菌)体内的过程,称基因转移。转 移后的基因与受菌体的基因组重新整合在一起称重组, 并使受菌获得某些供菌的特性。基因转移有四种方式: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菌体固有形态 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的外环境 3.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4.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5.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1)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生物细胞 所特有的物质。其结构由聚糖骨架、四链侧链和五肽交 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 聚糖结构如图:
(1)转化:供菌游离的 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并 与自身 DNA 进行整合重组,使受菌获得某些供菌的生 物学特性。
(2)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沟通将遗传物质 (质粒)从供菌转移给受菌,从而使受菌获得新的生 物学性状。 (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遗传 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体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生物 学性状。 (4)溶原性转换: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 组,导致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利用密闭的蒸汽容器灭菌,通常在 103.4Kpa(1.05Kg/cm2) 蒸汽压力下,容器内温度可达到灭菌目的。凡耐高温、耐湿 热的物品均可用此法灭菌。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好,这 是因为:湿热比干热穿透力强;湿热中细菌的菌体蛋白 较易凝固;湿热蒸汽含有大量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 物品的温度。
黏附作用; 鉴别细菌。
2.鞭毛 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帮助运动
鞭毛功能 与致病性有关 鉴别细菌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是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在临床实践中,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非常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1.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从感染部位或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选择。

2.细菌涂片:通过染色技术,观察患者样本中的细菌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快速初步判断感染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3.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细菌DNA或RNA来确定细菌的存在和种类。

4.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荧光抗体法、免疫层析法等,可以检测患者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帮助确认感染种类和疫苗免疫情况。

5.组织活检: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确定感染部位的患者,组织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

此外,在医疗机构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预防措施,减少医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和不当使用。

3.综合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单一的抗生素治疗可能不够有效,需要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比如,对于局部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手术引流等;对于全身感染,应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强化营养支持等。

4.个体化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治疗期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愈情况和复发风险。

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复发,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文档ppt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文档ppt
b、便于贮藏和运输;
c、免疫应答持久。
核酸疫苗缺点:安全性问题 a、人们担心外源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 而激活癌基因和影响抑癌基因的表达, 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 b、可能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类毒素
概念: 可诱导机体建立特异性抗毒素免疫。 +吸附剂(佐剂) 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DPT)
接种少量抗原可使人体产生良好免疫应 答,且接种反应轻微。
优点
a、去除引起副反应的物质; b、因不含核酸可免去减毒活疫苗回复突 变及灭活全疫苗发生感染性复活的可能; c、消除肿瘤病毒潜在的致癌作用; d、可利用化学试剂分解病毒体。
4、基因工程疫苗 本质上是亚单位疫苗 如:含宋内志贺菌表面抗原质粒的伤 寒沙门菌Ty21a 优点:安全、经济、可批量生产; 缺点:抗原的回收纯化困难。
药敏试验(纸片法)
6、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微生物编码鉴定技术---数பைடு நூலகம்库 微量培养 自动监测分析 自动记录药敏结果
(三)细菌抗原的检测
用已知Ab检测未知抗原(Ag-Ab反应)。 优点--特异、灵敏、简便 方法:玻片凝集、协同凝集、间接血凝试验、 乳胶凝集、对流免疫、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 技术。
疫苗接种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接种剂量与特点 保存及有效期 免疫效果
死疫苗 死,强毒株 量大,2~3次 易保存,约1年 较低, 维持数月~2年
活疫苗 活,减毒株 量较小,1次 不易保存 较高, 维持3~5年甚至更长
3、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除去细菌或病毒无关有 害成分,分离提取纯化对人体有保护性的抗 原。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 糖疫苗,+佐剂即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3.疫苗(vaccine)
4.类毒素(toxoid)
5.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二、填空
1.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及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抗体为目的的,肥达反应属于。

2.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失去毒性而保持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3.血清学检测的标本一般应采集两次,分别在疾病的期和期,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三、选择题
1.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物质
D.是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免疫原性的物质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 百日咳类毒素、白喉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菌苗,白喉死菌苗,破伤风类毒素
D. 百日咳活菌苗、白喉活菌苗、破伤风死菌苗
E. 百日咳死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3.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应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及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并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D.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E.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
4.不能用于细菌学诊断的方法是
A. 检测特异性抗体
B.噬菌体分型
C.细菌素分型
D.病原菌核酸的检测
E.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采集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应接种
A.肉汤培养基
B.增菌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6.确诊细菌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临床症状
B.询问病史
C.根据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效果
D.根据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E.以上都不是
7.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
A.试验阳性即有诊断意义
B.主要适用于病原体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C.试验阴性即可排除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D .不能用于检测预防接种效果
E.双份血清标本,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感染初期高四倍或四倍以上时有诊断意义
8.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试验是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ELISA
D.H2S试验
E.中和试验
9.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10.关于胎盘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和婴儿脐带血液中提制而成
B.含有抗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C.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D.经长期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不宜使用该制剂
E.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11.机体获得自然被动免疫的方式是
A.注射死疫苗
B.注射活疫苗
C.隐性感染
D.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E.注射抗毒素
12.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的疾病是
A.破伤风
B.波状热
C.斑疹伤寒
D.风湿热
E.梅毒
13.有关灭活疫苗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用理化方法灭活而成
B.免疫次数为多次
C.副作用较大
D.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
E.较活疫苗易保存
14.关于药敏试验,错误的是
A.其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B.抑菌环越大,说明细菌对这种抗菌药物越敏感
C.抑菌环直径2.5cm以上属于高度敏感药物
D.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耐药菌株
E.药敏试验可用于分析药物成分
四、问答题
1.为提高临床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和检出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2.人工免疫种类有哪些?试比较其特点及主要用途。

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2.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

3.疫苗(vaccine):是用病原微生物或其成分制备而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4.类毒素(toxoid):是将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液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生物制品,主要用于人工主动免疫。

5.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是将疫苗(vaccine)、类毒素等抗原性质的物质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

二、填空
1.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2.细菌外毒素、免疫原性、抗毒素
3.急性期、恢复期、升高4倍或4倍以上
三、选择题
1.C
2.E
3.B
4.A
5.E
6.D
7.E
8.D
9.A. 10.D 11.D 12.A 13.D 14.E
四、问答题
1.为提高临床标本检测的准确性和检出率,采集标本时应注意什么?
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①早期采集:应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

②无菌采集:标本采集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③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病期采采集目的菌标本。

④采集的标本必须尽快送检。

送检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

⑤做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以保证各环节准确无误。

2.人工免疫种类有哪些?试比较其特点及主要用途。

人工免疫种类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