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血流感染)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 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 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因此有 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 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 (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 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 物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 制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 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 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 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 抗菌治疗原则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
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四、腹腔感染 五、急性感染性腹泻 六、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七、骨、关节感染 八、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九、口腔、颌面部感染 十、侵袭性真菌病 十一、血流感染
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二)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 1.抗菌治疗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 2.疗程7~10天,以减少复发。 3.中耳有渗液时需采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病原治疗】 1.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
酶菌株多见时,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其他可选药物有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3.用药3天无效的患者,应考虑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可选用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BSI)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导管是为了给予患者药物输液、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治疗服务而插入人体的管道,但如果不适当使用和维护,在插管部位滋生细菌,就会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本文将着重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病因、检测、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插在血管内的导管引发的细菌感染,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VC-BSI)、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Arteri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C-BSI)和腹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Intraperitoneal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PC-BSI)等。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因包括导管插入时操作不严谨,无菌技术不到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液透析操作不规范等。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等也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因素。
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检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常用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导管末梢分泌物培养、导管滚动法培养等。
其中,血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采样时的无菌操作,以避免误诊。
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非常重要。
医院需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培训医护人员正确的导管操作技术,加强对导管留置时间的监控,以及注意卫生消毒等措施的落实。
患者也应积极参与预防,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使用导管时遵循医生指导。
五、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

2023各类感染的经验抗菌治疗原则(最全版)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本文涉及的感染包括: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Y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腹腔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眼部感染、阴道感染、宫颈炎、盆腔炎、性传播疾病、侵袭性真菌病、分枝杆菌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红热、鼠疫、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立克次体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因内容较多,可采用搜索页面内容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快速定位,推荐收藏本文,以备随时可用。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所致,有时也由肠道病毒所致,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仅限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时才应用。
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主要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C组或G 组溶血性链菌。
治疗原则1 .针对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2 .必要时给药前先留取咽拭子培养,有条件者可做快速抗原检测试验(RADT)作为辅助病原诊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全员培训》答案)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内容概要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的数量为:A.5名以上2。
关于药学部门的设置和名称,说法正确的是:C.二、三级医院以外的医疗机构设药房3。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 D.8%以上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二级医院药学部门主任需具备的条件是:D.本科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
有关患者用药安全监测报告制度,说法错误的是:B。
所有的ADR均应上报2《处方管理办法》解读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执业医师可以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处方.2。
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几日常用量:D。
153.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几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C。
3个月4。
处方的有效期是几天:A。
当日有效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1。
处方药是指:B.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格式由()统一规定:A。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
《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 ):C.5年4.关于申请进口药品说法错误的是:D.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的,应当持《医药产品注册证》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5。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办理《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 )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同意筹建的决定: C。
30个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解读1.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C. 三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2。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B。
药学部门3。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C。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1.给予抗菌药物前留取清洁中段尿,做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经验治疗时按常见病原 菌给药;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首选口服用药,宜用毒性小、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 物,疗程通常为 3~5 天。
3.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应注射给药,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疗 程一般2 周。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并应特别关注预防措施。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最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 血杆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星形诺卡菌、曲霉、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及分枝杆菌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原则】 1.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以及是否需要入住 ICU,并尽
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注意结合当地病原体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3.住院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痰标本,做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获病原学检测结果后应根据治疗反应 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初始治疗时需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或肌内注射。
骨、关节感染
骨、关节感染包括骨髓炎和关节炎。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如 1 岁以上小儿亦可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老年患者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需要注 意的是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流出液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感染的病原体。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最为常见,少数为 A 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治疗】 1.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 酶菌株多见时,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其他可选药物有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3.用药 3 天无效的患者应考虑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可选用 大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 4.疗程 7~10 天,以减少复发。
血流感染

为公共卫生决策者进一步调查提供帮助。
为临床医生提供反馈信息
紧急!!!
Page
6
血流感染监测历史
Page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凝固酶阴性葡
培养
鉴定及药敏
报告
降钙素原--- 高特异性,指南推荐脓毒血症早期诊 断指标
CRP---低特异性,仅仅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易
受类固醇药物影响
Page
18
PCT对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判断
在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
发展过程中,PCT随着严重 程度的不同(局部感染、脓 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脓 毒性休克),呈现由低到高 的浓度变化
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 和治疗药物的影响
易受年龄、日间变化、妊娠与分娩 、机体抵抗力、药物治疗等多种混 杂因素的影响 ,解热镇痛药、抗生 素均可使WBC降低
易受年龄、性别、温 度、贫血、血沉管位 置、药物等因素影响
相关疾病的活动性 (细菌感染)
CRP量的动态变化能反应疾病的活 动性* •在细菌感染时增高,而病毒感染时 不增高 •升高的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 正相关 •不受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的影响,直到炎症吸收CRP才恢复 正常
萄球菌、肠球菌
真菌血流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 革兰阴性菌感染下降 耐药菌比例逐年增加广谱耐药菌株(VRE、 MRSA/MRSE 、VISA/VRSA 社区获得与医院获得血流感染病原谱存在差异 院内BSI患者病死率高
Page 8
肿瘤患者血流感染流行病学趋势
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血流感染)

最新课件
30
几种特殊情况下败血症
严重烧伤后败血症 病原菌自创面感染处入血 病原菌以金葡、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科、真菌多见,常
可二种以上按血培养病原菌或创面培养菌选用药物 新生儿败血症 入侵门户多、免疫防御功能差,易发病
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无发热 病原菌以金葡、表葡、B组链、大肠为多见 注意选用药物剂量及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应用TDM 免疫缺陷者败血症 病原菌以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多见,或医 院内高度耐药菌、葡球、G-b、真菌多见,选用相应药物
最新课件
21
克雷伯菌属
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它β内酰胺类可单用 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根据药敏 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合剂根据药敏 碳青霉烯类适用于产ESBL菌株
最新课件
22
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等 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阿米卡星等 环丙沙星注射剂+阿米卡星等 Timentin(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等 碳青霉烯类
最新课件
8
病原菌变迁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葡萄球菌败血症增 多(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近年来肠球菌感染增多 真菌败血症增多,90年代院内感染
占第4位,为80年代的2-4倍
最新课件
9
入侵途径
血管导管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呼吸系、泌尿生殖道 胃肠道、腹腔、胆系等 腹腔、盆腔 肺部
最新课件
3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是第13位引起死亡的原因 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为20%-50% 美国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为25000/年 ICU血流感染的影响 死亡率为35%,延长住院天数〉24天,每治
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
• 导管相兲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 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
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
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 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 • 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 果的致病菌。
内容概要
• 概念 • 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变迁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BSI危险因素及诱因
• 机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破坏
• 手术、创伤、烫伤、静脉留置针、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
• 有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
• 医源性因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秱植、免疫抑制剂等 • 非医源型因素: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此外昏迷、营养 丌良、高龄等
应当兲注此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致力于早期认识,及 时干预,以期中断或逆转其病理的发展变化,提高疾病的治 愈率。
血流感染发病率高
• 发病率高:尽管新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丌断更新,但BSI 的发病率、死亡率并未得到相应的控制。发病率从1986 年的1.6%增至2006年的3.1%,年度增长率为0.1%,病
• 危险因素及诱因 • 临床表现、诊断不治疗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概述
• 血流感染不斯沃
BSI流行病学
• 近年来,血流感染(BSI)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ICU高发 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 文献报道,在英国血流感染1990年共发生30000例,1998年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及诱因(2)
静脉导管留置 医院耐药葡萄球菌感染重要因素(MRS)
导尿管留置 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机械通气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沙雷菌属等GNB
静脉输液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
真菌败血症 广谱抗生素
精品PPT
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
病原
表葡等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
社区多于医院 医院多于社区 医院多于社区
医院感染者 耐药程度高
医院感染者 耐药程度高
医院获得肺炎,人工呼吸装置,复杂 医院 性尿感,留置导尿管,烧伤创面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
社区或医院
免疫缺陷(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广 医院 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应用,静脉 留置导管,严重烧伤创面感染
精品PPT
血流感染的诊断
疗1例患者需要支付医疗费用〉40000美元
Monthly Vital Statistics Report 1995;43:5-7. Pittet D. Prevention &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3rd ed.
1997:711-769. Pittet D et al. JAMA 1994;271:1598-1601.
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 途径
静脉留置导管,体内 人工装置
发病场所 医院
备注
医院内获得者多为 甲氧西林耐药株
金葡菌
外科伤口,蜂窝织炎 医院或社区 医院内获得者多为
疖,烧伤创面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株
肠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尿路感染,留置导尿 管,腹膜透析伴腹膜 炎,泌尿生殖系统手
术或操作后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或社区 社区
精品PPT
入侵途径
血管导管(静脉、动脉) 皮肤软组织 外科手术部位 呼吸道 呼吸系 胃肠道、泌尿生殖道 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呼吸系、泌尿生殖道 胃肠道、腹腔、胆系等 腹腔、盆腔 肺部
金葡菌、表葡菌
肺炎链球菌 肠球菌属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克、肠杆菌科、不动杆菌 厌氧菌 精品PP真T 菌
发病及诱因(1)
6
伤寒杆菌
7
8
铜绿假单孢菌
9
不动杆菌属
10 草绿色链球菌
%
39.3%
12.1% 9.5% 7.3% 4.1% 4.1% 4.0% 3.6% 2.7% 1.7%
Shanghai,1995-2001 n=4006
病原菌
%
1 凝凝凝阴凝阴葡萄 30% 球菌阴葡萄球菌
2 S. aureus
17%
3 Enterococci
CBSI 病原菌
肺炎球菌等 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CNS 草绿色链球菌 沙门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肠球菌属 厌氧菌 真菌(较院内明显少见)
精品PPT
病原菌变迁
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葡萄球菌败血症增 多(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近年来肠球菌感染增多 真菌败血症增多,90年代院内感染
占第4位,为80年代的2-4倍
精品PPT
病原学
细菌 需氧菌 90%±
厌氧菌 5-7%
真菌
1-2%
院内外感染病原不同
精品PPT
Microbiology
Gram (-) 26%
Fungi 9%
SCOPE,1995-200精1品,PNPT=23,655
Gram (+) 65%
序号 病原菌
1
凝阴葡萄球菌
2
大肠
3
金葡
4
克雷伯菌属
5
肠杆菌属
发病处所
院内、院外病原菌不同 院内 不同科、病室不同 病室内流行菌株因时而异
免疫功能缺陷
常见粒细胞缺乏症 ANC<500/mm3以下者,BSI发病明显 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移植术后
各种大手术开展(心血管等)、皮质激素、广 谱抗生素、烧伤创面、气管插管、切开、静脉 导管、肝硬化、糖尿病等
精品PPT
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及其伴随情况
病原
感染源及可能的入侵途径 发病场所
备注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柠檬 酸菌属、沙雷菌 属等肠杆菌科 不动杆菌属、铜 绿假单胞菌
脆弱拟杆菌
念珠菌属
尿路感染,腹腔,胆道感染,生殖系 统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腹腔,胆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人工呼吸装置,泌尿 生殖系统,腹腔,胆道感染
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入血大量繁殖,毒血症表现
脓毒症(sepsis)
病原菌入侵人体任何部位引起感染,同时机体出现 全身性并有介质、细胞因子参与的炎性反应
败血症和菌血症、脓毒症均称之为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
精品PPT
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是第13位引起死亡的原因 血流感染的死亡率为20%-50% 美国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为25000/年 ICU血流感染的影响 死亡率为35%,延长住院天数〉24天,每治
常见细菌感染治疗原则
精品PPT
内容
血流感染的定义 引起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变迁 血流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
变迁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感染治疗原则及治
疗方案
精品PPT
血流感染
菌血症(bacteremia) 细菌短暂入血,无毒血症
毒血症(toxemia) 细菌毒素所致,全身症状
白色念珠菌 下列病原菌血培养阳性〈5%考虑血流感染 棒状杆菌、座疮丙酸杆菌 肠球菌阳性约78% 草绿色链球菌约3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
精品PPT
血培养阳性者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符合下列情况者考虑污染: 仅从单一血培养标本中获该菌 患者并无血管内留置导管或其他植入装置 原有感染类型并不像由该菌所引起 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诊断: 两次血培养获同一病原菌 或血培养结果与脓液、胸、腹水等标本结果为
临床毒血症表现
畏寒、寒战、发热及毒血症状
诱因或原发灶的存在可辅助诊断 病原菌种类需血培养证实 尽早留取血标本、投予抗菌药前即应留取,
连续3次,每次至少10ml(≤30ml),间 隔1h,疑有厌氧菌、真菌送特殊有关培养
精品PPT
血培养阳性者的临床意义
下列病原菌血培养阳性90%考虑血流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菌、肺炎链球菌、
12%
4 Candida spp
8%
5 E. coli
6%
6 Klebsiella
5%
7 Pseudomonas 4%
7 Enterobacter
4%
8 Serratia
2%
9 Acinetobacter
1%
精品PPTSCOPE,1995-2001 n=23,655
NBSI 病原菌
金葡菌、CNS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其它肠杆菌科 铜绿等假单胞 肠球菌属 不动杆菌属 窄食单胞菌 黄杆菌属 脆弱拟杆菌 白念珠菌等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