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着色技术

合集下载

不锈钢产品上色的方法

不锈钢产品上色的方法

不锈钢产品上色的方法
不锈钢产品一般是具有银白色的外观,但如果需要上色,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电化学上色法:将不锈钢产品放入含有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过施加电流使不锈钢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膜或氧化物层来改变颜色。

2. 化学涂层法:使用化学涂料或添加剂涂覆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有色膜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涂料或添加剂来实现不同的颜色效果。

3. 热处理上色法:通过热处理不锈钢产品,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形成不同颜色的氧化膜层。

常见的热处理上色方法有氧化、高温烤漆等。

4. 激光着色法:使用激光技术直接在不锈钢表面进行着色,通过激光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熔融和氧化反应来形成着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锈钢产品上色后,其防锈性能可能会降低,因此在选择上色方法时需综合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同时,上色效果也受到不锈钢材质、表面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上色前需要对不锈钢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和处理。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着色技术-实验二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着色技术-实验二

表面技术概论实验指导书之一实验一铝阳极氧化膜与着色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转化膜与着色技术的实际意义。

2.了解铝的阳极氧化和着色的原理。

3.掌握铝阳极氧化膜与着色技术工艺方法。

二、实验原理表面转化膜与着色技术是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应用非常广泛。

转化膜技术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使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膜层而不改变其金属外观的一类技术,其形成方法是:将金属工件浸渍于处理溶液中,通过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使被处理金属表面发生溶解并与处理溶液发生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层难溶的化合物膜层。

转化膜以“基体金属发生溶解、参与反应”,形成的是“难溶的化合物膜层”及“不改变金属外观”区别于电镀层、化学镀层或有机涂层等其它表面处理层。

(一)铝的阳极氧化轻金属材料的阳极氧化属于表面转化膜技术中的分支之一。

轻金属材料重量轻、导电导热性好,但这些材料耐腐蚀性差,容易产生晶间腐蚀,耐磨性比较低。

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可在其表面生成一层厚度达几十到数百微米的氧化膜。

根据不同用途,阳极氧化膜可赋予表面防护、装饰性、耐磨性、绝缘、隔热、光学性能等。

铝在大气中会自然形成非晶态的氧化铝膜,厚度为4~5μm。

这层膜不致密,耐腐蚀性差。

人工形成阳极氧化膜是在一定的电解池中进行的。

将铝制件作为阳极,其它材料(如铅、铝等)作为阴极置于电解池(如以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中,通上直流电,这时可以观察到在阳极上和阴极上都有气体析出。

阳极析出氧气,阴极析出氢气。

而阳极上析出的氧大部分与铝作用生成了Al203(氧化膜) (见图1)。

氧化膜的生成是两个不同过程同时进行的结果:一个是电化学过程,它产生氧并与铝作用生成从Al203,另一个是化学过程,生成的Al203膜被电解液溶解成为多孔层。

没有溶解过程,Al203膜就不能导电,反应不能继续。

其次,氧化膜的生成速度必须大于溶解速度,否则膜层不能增厚。

铝阳极氧化过程的电极反应可简单地描述如下:硫酸对金属铝和氧化膜的溶解作用为阳极氧化一开始,铝表面立即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简介钛是一种轻量级、高强度、防腐蚀性能极佳的金属,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化工和汽车等领域。

但由于其颜色相对单调,无法满足一些设计需求,因此如何为钛材料实现多样化的色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钛的着色工艺原理及其应用。

钛的着色工艺原理氧化法氧化法是最常用的钛着色方法之一。

它基于钛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层颜色对光的折射和衍射作用来实现着色效果。

通过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微观结构,可以使钛材料呈现出多种颜色。

具体工艺如下:1.预处理:首先,将钛材料进行机械抛光或酸洗,去除其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2.氧化处理:然后,将钛材料浸入含有氧化剂的电解液中进行氧化处理。

在氧化过程中,钛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氧化层。

3.控制颜色:通过改变氧化剂种类、工艺参数以及氧化时间,可以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微观结构,从而实现不同颜色的钛材料。

氧化法着色工艺具有颜色稳定、耐磨损、无电解沉积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着色效果主要依赖于氧化层,颜色较浅且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电化学阳极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钛材料颜色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阳极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层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谱来实现着色。

具体工艺如下:1.预处理:同样地,首先对钛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杂质和氧化物。

2.电解液:然后,将钛材料浸入含有不同配方的电解液中。

电解液中的组分和操作条件将决定氧化层的颜色。

3.电解过程:在电解过程中,阳极氧化会发生,钛材料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致密的氧化层。

4.控制颜色:通过调整电解液的组成、浸泡时间和电压等工艺参数,可以控制氧化层的厚度和颜色,实现不同的着色效果。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的钛材料具有着色效果持久、颜色鲜艳、耐候性好等优点,且可实现多种颜色和多层氧化。

钛的着色应用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如飞机结构件、发动机零部件等。

通过钛的着色工艺,可以为这些零部件赋予不同的颜色,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外观美观度,同时还起到了防腐蚀和减少光反射的作用。

金属表面着色和电泳的区别

金属表面着色和电泳的区别

大部分着色层耐磨性 、耐蚀性和耐久性都 较差,只有少数着色 层表面硬度较高(如 钢铁上热处理法获得 的着色膜)
一般仅应用于室内使用的 装饰性产品,如灯具、工 艺品及日用五金制品等, 不适宜于恶劣环境或经常 受摩擦的产品。少数钢铁 热处理法获得的着色膜因 不易磨损而用于工具类产 品。
金属 染色
天然染料或合成染
用染料使金属表面发色,染料通 料;根据应用方
过金属表面的大量微孔或金属表 法,一般又分为:
面的强烈吸附或化学反应把染色 酸性染料、酸性媒
液中的无机或有机染料均匀地染 染染料、还原染料
到金属表面上。有时也可用电解 、硫化染料、冰染
法使金属离子与染料共沉积成复 染料、水溶性染料
合镀层而产生色彩。
、分散染料和活性
水溶性涂料(或叫 电泳漆)
工件要能导电。
相同)。可分为阳极电泳(工件
是阳极,涂料是阴离子型)和阴
极电泳(工件是阴极,涂料是阳
离子型)。
电化学法
钢铁电泳金色:前
处理-镀镍-镀薄银 -透明金色电泳漆 。 钢铁电泳黑色:前 处理(磷化)-黑
钢铁、铝及铝合金 、锌合金和铜及铜 膜层厚度均匀、附着 合金工件电泳涂装 力好、耐腐蚀性强 各种颜色涂层
色电泳漆
电泳涂装几乎可应用于各 个领域,大至汽车车身, 小到拉锁头,无论是海上 、为主。
进行,也可在基体金 化学法、 属或塑料表面上镀上 电化学法 适当的镀层后再着色 和热处理 。着色表面必须平滑 法
主要是金属着色时反应生成物本
、光亮、无油污。
身的颜色。
前处理-(电镀)着色-清洗-干燥后处理(涂罩光漆 、浸油或蜡封)
纯铜或镀铜表面着 古铜色、不锈钢着 黑色、铝和铝合金 着色、彩色镍、彩 色铬等

铜表面着色方法

铜表面着色方法

铜表面着色方法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建筑和制造业中。

然而,铜的颜色相对单调,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人们常常需要对铜表面进行着色,以获得不同的颜色效果和装饰效果。

目前,常用的铜表面着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着色法化学着色法是通过在铜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膜或硫化膜来实现的。

化学着色法不需要电流和电解液,适合于处理大型和复杂形状的铜件。

1.硫化着色法硫化着色法是将铜件浸泡在含有硫化物的溶液中,通过表面反应形成铜硫化物膜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

硫化膜的颜色取决于硫化液中硫化物的类型和浓度,可呈黑、棕、蓝、绿和紫等色。

2.氧化着色法氧化着色法是将铜件浸泡在含有氧化剂的溶液中,通过表面反应形成一层氧化铜膜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

氧化膜的颜色和厚度取决于氧化液中氧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可呈红、棕、黑和绿等色。

二、电化学着色法电化学着色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铜表面形成各种氧化或还原产物,进而实现着色的方法。

电化学着色法具有色彩鲜艳、表面光亮、色泽持久等优点,适用于小型或平面形状的铜件。

1.阴极着色法阴极着色法是将铜件作为阴极,浸泡在含有染料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着色。

在电解液中,染料的颜色会随着电解时间延长而沉积到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着色膜。

2.阳极着色法阳极着色法是将铜件作为阳极,在含有氮化铜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着色。

氮化铜是一种宝石蓝的颜料,能够通过阳极氧化来实现铜表面的着色,形成一层美丽的蓝色氧化铜膜。

三、物理着色法物理着色法是利用物理方法将金属颜料沉积在铜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颜色膜。

物理着色法的优点是着色色泽鲜艳、耐磨损、耐腐蚀等,不会影响铜材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喷涂着色法喷涂着色法是将金属颜料沉积在表面后,通过喷涂设备将所需的颜色喷涂在铜表面上。

喷涂着色法可以形成各种色彩、光泽和效果的铜表面。

2.离子镀着色法离子镀着色法是通过离子镀技术在铜表面形成一层金属颜料薄膜来实现铜表面着色。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目前,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越来越被重视,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正在向多色化、多样化、均匀化不断发展,因此对铝合金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对于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发展,获得满足应用需求的着色膜至关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研究进展1 电解着色的类型1.1 锡盐电解着色我国和欧美国家常用的是锡盐电解着色。

锡盐着色的主要着色盐是硫酸亚锡,利用亚锡离子电解还原在阳极氧化膜的微孔中沉积而着色。

但是亚锡离子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为锡离子,而失去着色能力。

因此,锡盐着色要注意槽液的控制和添加稳定剂。

生产中通常通过提高槽液酸度,减少槽液与空气的接触,控制槽液温度,加入抗氧化剂、络合剂来改善槽液的稳定性,保持优良的着色性能。

其中,槽液酸度通常是通过加入硫酸来控制。

另外,络合剂应该选择不仅络合亚锡离子,达到稳定槽液的目的,还应络合铝离子等杂质,减轻杂质离子对于电解着色的有害影响。

锡盐电解着色抗杂质性能好,电解着色溶液分布能力强,工业控制较简单。

但是,就浅色系着色而言,锡盐着色的色差和色调比较难控制。

1.2 镍盐电解着色镍盐电解着色在日本比较普遍,早在40多年前日本人浅田太平就申请了有关交流镍盐电解着色的专利。

镍盐电解着色常用的着色盐是硫酸镍,由其提供金属镍离子,在电解过程中沉积并显色。

镍盐电解着色速度快,槽液稳定性好,并且可以满足市场上对浅色系(如仿不锈钢色、浅香摈色)的需求,但是对于槽液的杂质比较敏感。

1.3 锡-镍混合盐电解着色因为锡盐电解着色和镍盐电解着色时,单独的离子沉积各有局限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会根据不同需要搭配使用,采用锡-镍混合盐电解着色,解决单锡盐电解着色或单镍盐电解着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获得高质量的符合要求的着色膜。

1.4 其他盐电解着色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着色盐外,还有锰盐、铁盐、铜盐、银盐和硒盐电解着色,它们都有工业应用,且它们有各自的着色特点。

在金属里上色的工艺

在金属里上色的工艺

在金属里上色的工艺对于金属的上色工艺,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常见的有电镀、喷涂、氧化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下文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工艺及其应用。

1. 电镀电镀是一种通过电解将金属离子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工艺。

它可以提供金属的光亮度和耐腐蚀性,并能改变其外观颜色。

电镀可根据需要选择多种金属镀层,如镀铬、镀镍、镀金等。

这些金属镀层可以提供不同的颜色和效果,使金属表面看起来更美观和高档。

2. 喷涂喷涂是一种通过将颜料喷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工艺。

它可以用于金属的着色和涂装,使其表面具有耐腐蚀性和装饰性。

喷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颜料,如涂料、漆、粉末等,以获得所需的效果。

喷涂的优点是它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且连续的涂层,使金属变得丰富多彩。

3. 氧化氧化是一种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层的工艺。

氧化可以改变金属的表面颜色和纹理,并增强其耐腐蚀性和硬度。

常见的金属氧化有阳极氧化铝(简称氧化铝)和氧化锌。

氧化铝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

而氧化锌则可以提供金属表面的保护和装饰效果。

4. 雾化雾化是一种通过将颜料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喷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工艺。

它可以实现金属表面的特殊纹理和图案效果。

雾化可以使用多种颜料,如金属粉末、珠光颜料等,通过调整喷射压力和喷射角度,使金属表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5. 拉丝拉丝是一种通过在金属表面进行划痕,形成特殊纹理的工艺。

拉丝可以用于钢铁、铜、铝等金属,使其表面呈现出线条状的纹理。

拉丝可以通过机械刮擦或化学处理等方法实现,从而改变金属表面的光泽和质感。

这些金属上色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家具、建筑、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比如,在家具制造中,电镀可以用于金属家具的装饰和保护,喷涂可以用于木质家具的翻新和美化。

在建筑中,氧化可以用于金属墙板的涂装和防腐处理,拉丝可以用于楼梯扶手和栏杆的装饰。

在汽车制造中,电镀可以用于车身的装饰和保护,雾化可以用于车轮和发动机盖的涂装。

铜冷着色配方

铜冷着色配方

铜冷着色配方
铜冷着色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着色技术,可以让铜制品呈现出深沉的褐色、红色或绿色等不同的色彩。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铜冷着色配方:
材料:
- 硫酸铜
- 硝酸铜
- 盐酸
- 碘酸钾
- 氨水
步骤:
1. 将硫酸铜和硝酸铜按照1:1的比例混合。

2. 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为3-4。

3. 在混合液中加入少量的碘酸钾,搅拌均匀。

4. 在铜制品表面喷洒混合液,让其自然干燥。

5. 用氨水轻轻擦拭铜制品表面,直至达到理想的颜色和光泽。

注意事项:
- 在配制混合液时,请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 在喷洒混合液时,请将铜制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 在使用氨水擦拭铜制品时,请注意使用量不要过多,以免损坏铜制品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着色方法发色体沉积的部位
电解着色过程示意图
6.2 铝及铝合金的表面着色
随着着色氧化铝在轻工业、建筑等方面应用 随着着色氧化铝在轻工业、 激增,从而促进了着色技术的迅速发展, 激增,从而促进了着色技术的迅速发展,以 提供色彩鲜艳、耐光、耐候等的精饰表面, 提供色彩鲜艳、耐光、耐候等的精饰表面, 根据着色物质和色素体在氧化膜中分布的不 可以把铝阳极氧化膜着色方法分为三类: 同,可以把铝阳极氧化膜着色方法分为三类 吸附染色法 整体发色法 电解着色法 着色的工艺流程:着色前表面预处理(去油、 着色的工艺流程:着色前表面预处理(去油、 去污、抛光) 阳极氧化处理 阳极氧化处理→着色 着色 去污、抛光)→阳极氧化处理 着色 →着色 成品, 后处理(水洗、封闭) 成品 后处理(水洗、封闭) →成品,其中阳极氧 化是金属铝着色的关键。 化是金属铝着色的关键。
电解着色法产生颜色的原因是 由于氧化膜孔里沉积的镍、 由于氧化膜孔里沉积的镍、钴、 锡、铜、银等金属颗粒直径不 均匀造成。 均匀造成。 颗粒的分布宽, 颗粒的分布宽,使得散射光的 波长范围很宽,氧化膜呈棕色; 波长范围很宽,氧化膜呈棕色; 着色时间较长时, 着色时间较长时,有更多的金 属沉积, 属沉积,且金属胶体的粒径分 布更广,氧化膜呈黑色。 布更广,氧化膜呈黑色。 在金属胶体粒径分布很狭窄时, 在金属胶体粒径分布很狭窄时, 产生像蓝、绿或红这样的基色。 产生像蓝、绿或红这样的基色。 铝在较低电压下进行硫酸阳极 氧化时,阻挡层薄, 氧化时,阻挡层薄,阻挡层厚 度差别也小, 度差别也小,这时电沉积的粒 度均匀, 度均匀,散射光的波长范围很 氧化膜呈粉红、 窄,氧化膜呈粉红、红、绿或 蓝色。 蓝色。
电解着色工艺流程
铝制件→除油 清洗 电解抛光或化 铝制件 除油→清洗 →电解抛光或化 除油 学抛光 →清洗 →硫酸阳极氧化 →清 清洗 硫酸阳极氧化 清 电解着色→清洗 洗 →中和 →清洗 →电解着色 清洗 中和 清洗 电解着色 →光亮 →成品检验 光亮 成品检验
电解着色法(电解着色二部法) 6.3.2 电解着色法(电解着色二部法)
电解着色技术是将被着色的金属制件置于适当的电解液中, 电解着色技术是将被着色的金属制件置于适当的电解液中, 被着色制作为一个电极,当电流通过时,金属微粒、 被着色制作为一个电极,当电流通过时,金属微粒、金属 氧化物或金属微粒与氧化物的混合体电解沉积于金属的表 从而达到金属表面着色的目的, 面,从而达到金属表面着色的目的,其实质是将金属或其 合金的制品放在热碱液中进行处理。电解着色方法很多, 合金的制品放在热碱液中进行处理。电解着色方法很多, 有直流阴极电流法、交直流叠加法、脉冲氧化法、 有直流阴极电流法、交直流叠加法、脉冲氧化法、直流周 期换向法等。优点颜色的可控性好, 期换向法等。优点颜色的可控性好,受制品表面状况的影 响较小,而且处理温度低,有些工艺可以在室温下进行, 响较小,而且处理温度低,有些工艺可以在室温下进行, 污染程度较低。 污染程度较低。 铝及铝合金经过阳极氧化后,浸入更贵的金属盐溶液里, 铝及铝合金经过阳极氧化后,浸入更贵的金属盐溶液里, 通过使用交流电进行极化或用直流电进行阴极极化来进行 着色。在电场作用下, 着色。在电场作用下,使金属离子在氧化膜款空隙的底部 被还原沉积,结果使铝及其合金着色。所以, 被还原沉积,结果使铝及其合金着色。所以,金属发色体 沉积在多孔层的空隙底部。如图所示。 沉积在多孔层的空隙底部。如图所示。
6.2.2.2 电解着色法 电解着色二步法 电解着色法(电解着色二步法 电解着色二步法)
将经过常规硫酸阳极氧化的工件再 浸入含有贵金属盐的溶液中进行交流电 解着色处理,在电场的作用下, 解着色处理,在电场的作用下,使金属 离子在氧化膜孔隙的底部还原沉积。 离子在氧化膜孔隙的底部还原沉积。 金属的盐类不同,所得的颜色也不同; 金属的盐类不同,所得的颜色也不同; 电解着色的时间、电流和电压不同, 电解着色的时间、电流和电压不同,颜 色的深浅也不一样。 色的深浅也不一样。
6.3 有色金属着色技术分类
电解发色技术 电解着色技术 化学着色技术
6.3.1 电解发色技术
电解发色是阳极氧化和着色过程在同一溶液中完 在铝合金上直接形成彩色的氧化膜。因此, 成,在铝合金上直接形成彩色的氧化膜。因此, 电解发色也称为电极着色一步法。 电解发色也称为电极着色一步法。发色体在多空 层的夹壁中或发色体的胶体粒子分布在多孔层的 夹壁中,如图上所示。 夹壁中,如图上所示。 电解发色是由于光线被膜层选择吸附了某些特定 的波长,剩余波长部分反射引起的。 的波长,剩余波长部分反射引起的。选择吸收与 合金元素在膜层中的氧化状态或电解液成分与氧 化膜中物质结合的状态有关。 化膜中物质结合的状态有关。 电解发色与材料成分、溶液种类、 电解发色与材料成分、溶液种类、氧化膜厚度以 及操作条件等对它有重要影响。 及操作条件等对它有重要影响。
6.2.1 化学染色(吸附染色法) 化学染色(吸附染色法)
为使铝制品获得良好染色效果,氧化膜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为使铝制品获得良好染色效果,氧化膜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条件 有一定的孔隙率合吸附性; ①有一定的孔隙率合吸附性; 有适当的厚度,厚度不同所染出的色调就不一样。 ②有适当的厚度,厚度不同所染出的色调就不一样。 氧化膜本身是无色透明的; ③氧化膜本身是无色透明的; 膜层不应有划痕、洞穴等弊病。 ④膜层不应有划痕、洞穴等弊病。 实践证明, 实践证明,用硫酸或硫酸和草酸混合酸所得阳极氧化 孔隙多,吸附性能强,膜层无色透明, 膜:孔隙多,吸附性能强,膜层无色透明,故最适合 化学染色,可染成各种鲜艳的色彩; 化学染色,可染成各种鲜艳的色彩;用草酸所得阳极 氧化膜:由于本身略带黄色,且孔隙率低,故只能染深 氧化膜 由于本身略带黄色,且孔隙率低, 由于本身略带黄色 用铬酸所得阳极氧化膜:孔隙少, 色;用铬酸所得阳极氧化膜:孔隙少,且本身带灰色 或深灰色,而且膜薄,故很少用来染色。 或深灰色,而且膜薄,故很少用来染色。
第六部分 有色金属表面着色技术
6.1 概 述
有色金属通常指除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 有色金属通常指除铁(有时也除去锰和铬) 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 和铁基合金以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可分 为一下四类: 为一下四类: 重金属 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铜、 一般密度在 以上,如铜、 锌等; 铅、锌等; 密度小( ),化学 轻金属 密度小(0.53-0.45g/cm3),化学 性质活泼,如铝、镁等; 性质活泼,如铝、镁等; 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 贵金属 地壳中含量少,提取困难,价格较 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 高,密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铂 等; 如钨、 铀等。 稀有金属 如钨、钼、锗、锂、镧、铀等。
电解着色的特性 表面具有与硫酸阳极氧化膜相同的硬度 和耐磨性等; 和耐磨性等; 膜层具有特别好的耐紫外线照射性; 膜层具有特别好的耐紫外线照射性; 耐热性好; 耐热性好; 耐蚀性好; 耐蚀性好; 缺陷性(孔蚀点)比吸附染色膜大, 缺陷性(孔蚀点)比吸附染色膜大,也 与电解着色时阻挡层的厚度有关。 与电解着色时阻挡层的厚度有关。
6.2.1.1 化学染色处理
染色应在氧化处理以后立即进行, 染色应在氧化处理以后立即进行,不得将已氧化好的工件浸泡 立即进行 在水中,染色前不允许用热水清洗(以免氧化膜被封闭), ),不 在水中,染色前不允许用热水清洗(以免氧化膜被封闭),不 允许用手触摸氧化膜,任何污染都会影响染色质量。 允许用手触摸氧化膜,任何污染都会影响染色质量。氧化好的 工件上若残留有未洗净的酸性溶液,可在体积分数1~ % 工件上若残留有未洗净的酸性溶液,可在体积分数 ~2%的稀 氨水中进行中和0.5~ 分钟 经冷水洗净后再染色。 分钟, 氨水中进行中和 ~1分钟,经冷水洗净后再染色。 染色过程中,染色液宜加热到一定温度。 染色过程中,染色液宜加热到一定温度。温度较高有利于溶液 中离子向膜孔深处扩散,提高色牢度和深色调, 中离子向膜孔深处扩散,提高色牢度和深色调,但不宜超过 70℃。温度过高对膜孔起封闭作用,不利于着色的顺利进行。 ℃ 温度过高对膜孔起封闭作用,不利于着色的顺利进行。 染色后要彻底清洗干净,然后封孔处理。 染色后要彻底清洗干净,然后封孔处理。 把有机涂料或无机涂料渗入并吸附于铝氧化膜空隙的表面, 把有机涂料或无机涂料渗入并吸附于铝氧化膜空隙的表面,从 染色牢固、上色速度、颜色种类、 染色牢固、上色速度、颜色种类、操作简便以及色彩鲜艳程度 等方面比较,有机染料比无机颜料优越得多。 等方面比较,有机染料比无机颜料优越得多。有机染料染色可 得到厚度均匀和再现性好且色调范围宽广的各种颜色。 得到厚度均匀和再现性好且色调范围宽广的各种颜色。长期以 有机染料一直被用于阳极氧化铝的染色。 来,有机染料一直被用于阳极氧化铝的染色。有机染料的耐光 保色性能没有无机颜料好, 保色性能没有无机颜料好,因而仅有机染料染色就满足不了现 代建筑的使用要求。 代建筑的使用要求。
6.2 金属表面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理
金属表面着色,是金属通过化学浸渍、 金属表面着色,是金属通过化学浸渍、电化学和 热处理法等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带有某种颜色, 热处理法等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带有某种颜色,并 且具有一定抗蚀能力的化合物。 且具有一定抗蚀能力的化合物。生成的化合物通常 为具有相当化学稳定性的氧化物、硫化物、 为具有相当化学稳定性的氧化物、硫化物、氢氧化 物和金属盐类。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颜色, 物和金属盐类。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颜色,同时 由于生成化合物厚度不同及结晶大小不同等原因, 由于生成化合物厚度不同及结晶大小不同等原因, 对光线有反射、干涉等效应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对光线有反射、干涉等效应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作为表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支, 作为表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支,金属表面着色技术已 经得到广泛应用, 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表面科学技术一个非常活跃 的领域。广义而言, 的领域。广义而言,所有的表面覆盖都可以赋予金 属表面不同的色彩。 属表面不同的色彩。金属着色不仅改善了制件的外 而且也提高了制件的耐蚀性, 观,而且也提高了制件的耐蚀性,因此可以作为服 装配件、建筑装潢等的防护装饰性处理。 装配件、建筑装潢等的防护装饰性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