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什么时候发射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

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到五号知识点总结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于2007年10月24日。
作为中国探月计划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随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相继发射,为我们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本文将对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月球轨道探测和数据传输。
嫦娥一号搭载了绕月探测器、撤退级和上升级,发射成功后进入近月点轨道,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登月国家。
嫦娥二号是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0年10月发射。
嫦娥二号也完成了环月飞行任务,并在进入绕月轨道后成功拍摄了独特的月球背面影像。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了近距离拍摄,这些影像为我们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和天文学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
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三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3年12月发射。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着陆器软着陆,并将“玉兔”月球车成功移出着陆器,进行了月面巡视和探测任务。
月球车“玉兔”在月面自由行驶,采集了大量的月表数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线索。
嫦娥四号是中国第四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18年12月发射。
嫦娥四号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它携带了巡视器和着陆器,并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和科学实验。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对月球背面的地质构造和环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也为未来人类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是中国第五颗月球探测卫星,预计于2020年底发射。
嫦娥五号将进行采样返回任务,这将是人类自从1976年苏联“月球20号”任务以来的首次月球样品返回。
这将是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地球和月球的起源以及宇宙进化提供了珍贵的样本。
嫦娥一号到五号的发射和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嫦娥登月计划

嫦娥登月计划嫦娥登月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4年启动的一项月球探测计划,旨在实现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巡视和返回地球的目标。
嫦娥一号于2007年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
嫦娥二号于201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任务,为中国航天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嫦娥三号于201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着陆和巡视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开辟了新的篇章。
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发射,成为世界首颗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二号,为人类对月球深度探测提供了重要数据。
嫦娥五号于202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成功采集了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为中国航天探索贡献了重要成果。
嫦娥六号于2020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的续航,成功采集了月球样品并安全返回地球,为中国航天探索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嫦娥七号于2023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南极着陆和探测任务,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三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开创了新的先河。
嫦娥八号于2024年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南极着陆和探测任务的续航,成功释放了月球车玉兔四号,为中国航天探索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嫦娥登月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中国航天探索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更为人类对月球的深度探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为人类探索宇宙、探索未知开辟了新的道路。
嫦娥登月计划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航天人不懈努力的结晶。
嫦娥登月计划的未来,将继续为中国航天探索注入新的动力,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贡献更多的成果。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嫦娥五号,摘回一片“明月”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嫦娥五号,摘回一片“明月”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承载无数人希冀的目光,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我国的月球探索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2月3日23时许,月球坑洼不平的灰色表面上,点缀着几朵绽放的深色“花朵”。
那是嫦娥五号完成首次地外天体采样后,留下的新鲜印记。
摘回一片“明月”,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期盼,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翩然落月,一切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嫦娥五号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又重返月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登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仍巡视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
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01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为“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计的技术。
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02这次嫦娥五号没有使用中型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而采用长征五号大火箭发射,主要原因是嫦娥五号的探测器重达8200公斤,远超之前的嫦娥系列飞行器,只有长征五号才能把它送入太空。
除了重,嫦娥五号还极具复杂性,堪称国内迄今最复杂的航天器之一。
嫦娥五号胜利归来,大国航天再创辉煌

嫦娥五号胜利归来,大国航天再创辉煌之嫦娥五号回来路上为什么打水漂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收官之战,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将挑战我国航天史上的四个“首次”,分别是:①首次月面自动采样;②首次月面起飞上升;③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④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这里,我对嫦娥五号归来为什么必须打水漂比较感兴趣。
查找了相关资料,科普如下:先从速度说,航天器往地球外跑,一般三级跳(离开地球表面时相对速度):第一跳,突破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能围绕地球运动;第二跳,突破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能永远离开地球;第三跳,突破16.7千米/秒的第三宇宙速度,能永远离开太阳系。
根据动能方程,能量与航天器质量和所需速度平方成正比(系数1/2),还要考虑到空气阻力、运输它的火箭质量和速度,综合下来突破每一跳都是巨大的障碍。
嫦娥五号去月球,就一定需要逃离地球引力、被月球捕获,考虑到变轨和余量需求,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代价极大:嫦娥五号才8.2吨重,要消耗掉一个870吨重的长征五号火箭。
回来时候,航天器自身制动能力在地球引力面前就是弱鸡,地球强大引力会让返回的嫦娥五号轨道器/返回器再次达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样子。
这就麻烦了,因为空气阻力跟动能方程类似,也跟速度平方成正比,这么快的速度,会产生远超神舟飞船(第一宇宙速度级别)的冲击。
一方面,摩擦产生大量热量;另一方面,巨大且持续积累的冲击负荷可能导致结构出问题,材料受不了。
举个例子,高速上110码限速大约是30米/秒而已,嫦娥五是11000+米/秒。
高速上这么快的速度你敢开窗?敢的话,再给你来个300多倍加成,受得了么?答案是,受不了,所以得想办法。
有效解决途径就是打水漂,道理看起来简单:石子在水上漂的过程中,瞬间接触水面产生足够大“浮力”(冲击力)让它脱离水面,“缓一缓”再落下来,来回几次,最终落到水底。
2021年中考地理时政热点 3“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2021中考地理时政热点03中国航天:“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时政热点】2020年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且将“嫦娥五号”顺利地送入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五”奔月:探月工程三期迎来收官战探月工程三期实现月球采样返回,是探月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绕、落、回”三步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
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①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②地外天体的起飞;③月球轨道交会对接;④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⑤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专题训练】2020年11月24日04时30分,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成功发射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且将“嫦娥五号”顺利地送入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1~3题。
1. (2020福建漳州质检·23改编·2分)该日,地球运行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2. (2020福建漳州质检·24改编·2分) (2019福建福州质检·8改编·2分)该日,福州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注: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3.(2019福建厦门质检·22改编·2分)“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期间,北京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北海清波浮画舫,香山红叶染霜天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4.(2017福建中考·22改编·2分)11月24日正午时分,我国海门市(20°N)某学校的旗杆影子朝向(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2020年11月24日,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5~10题。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哪里发射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我国哪里发射嫦娥五号是中国的一次重大空间探测任务,旨在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
该任务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成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那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在我国的哪个地方发射呢?本文将为您介绍嫦娥五号发射地的相关信息。
发射基地: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文昌航天发射场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是中国空间探测任务的主要发射场之一。
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
文昌航天发射场于2016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与中国其他几个主要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它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纬度低于其他发射场,这使得从该发射场发射的探测器能够更容易进入月球轨道。
其次,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于中国南海沿岸,这在海上发射任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航天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自197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航天计划,并逐渐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嫦娥五号的发射以及使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选择,都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和实力。
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探月任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月球探测技术和能力。
其中,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为嫦娥五号的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五号的发射是中国继续探索月球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突破。
嫦娥五号任务的重要意义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探测的一项重大成就,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意义。
首先,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月球样本返回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
这将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月球探索开辟全新的领域。
其次,通过嫦娥五号的任务,中国将继续拓展自己的航天技术和能力。
嫦娥五号将完成包括着陆、采样、起飞和返回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这将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最后,嫦娥五号任务还有助于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嫦娥五号专题练习】物理篇

1.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并于12月1日着陆月球,12月3日嫦娥五号的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从月面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计划于12月中旬返回地球。
这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
下列有关探月卫星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B.卫星在围绕月球转动时不会坠落地面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如果到月球表面取样成功,取回的样品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表面大【答案】B【解析】A、在航天领域,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故A正确;B、卫星在围绕月球转动时,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卫星不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燃气向下喷射,火箭携带卫星向上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D、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是地球表面重力的六分之一,因此,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样品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表面大,故D正确。
2.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是依靠()A.超声波B.次声波C.电磁波D.可见光【答案】C【解析】AB、声按照人的听觉频率分为超声波,声音和次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是真空,故AB错误;C、所以嫦娥五号任务与地面控制站的联系不能依靠声传播,C正确。
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容易传到地面,故D错误。
3.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在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探测器的重力势能将(变大/变小/不变,下空同),机械能将,火箭中选择氢作为燃料,是因为它燃烧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答案】变大;变大;内。
【解析】(1)在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探测器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则动能变大;同时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因机械能=动能+势能,所以其机械能变大。
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的情况

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的情况 嫦娥五号计划于2017年前后在海南⽂昌卫星发射中⼼发射,完成探⽉⼯程的重⼤跨越—带回⽉球样品。
下⾯由店铺为⼤家介绍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的情况,供⼤家欣赏! 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清图 2017年嫦娥五号将于11⽉在⽂昌发射!届时店铺会及时更新2017年嫦娥五号发射全程直播视频,欢迎收藏本页⾯! 嫦娥五号11⽉主要任务 承担我国探⽉⼯程“绕、落、回”三步⾛中最后⼀步任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近⽇已完成着陆器推进⼦系统正样热试车,这标志着嫦娥五号研制⼯作中的关键⼀步取得成功。
记者22⽇从负责嫦娥五号抓总研制⼯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研制⼯作⽬前正进⾏探测器正样阶段的最后冲刺,开展总装测试阶段各项相关⼯作,嫦娥五号技术状态和质量受控,计划进展顺利。
嫦娥五号将创中国航天四个“⾸次” 按计划,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底,由我国⽬前推⼒最⼤的长征五号运载⽕箭从中国⽂昌航天发射场进⾏发射。
此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次”:⾸次在⽉球表⾯⾃动采样;⾸次从⽉⾯起飞;⾸次在38万公⾥外的⽉球轨道上进⾏⽆⼈交会对接;⾸次带着⽉壤以接近第⼆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介绍,嫦娥五号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四部分。
到达⽉球轨道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绕⽉飞⾏,着陆器和上升器在⽉⾯降落。
着陆器⽤所搭载的采样装置在⽉⾯采样后,装⼊上升器所携带的容器⾥。
中国探⽉后续有啥“⼤动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此前表⽰,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上第⼀次在⽉球背⾯软着陆并巡视探测。
同时要在⽇地拉格朗⽇L2点发射⼀颗中继卫星,作为中继通信数据传输所⽤,为⽉球乃⾄深空探测提供服务和⽀持。
吴艳华说,按国家航天局对未来⽉球探测的规划,启动实施探⽉⼯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等⽉球探测器,实现⽉球极区采样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五号什么时候发射
嫦娥五号主要任务是月球取样返回,它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
嫦娥五号什么时候发射呢?嫦娥五号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什么时候开始?一起来学习吧!
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月,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嫦娥五号计划进展顺利:航空航天概念股一览承担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最后一步任务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日已完成着陆器推进子系统正样热试车,这标志着嫦娥五号研制工作中的关键一步取得成功。
22日从负责嫦娥五号抓总研制工作的中国航天科技(37.43 +1.77%)集团公司获悉,研制工作目前正进行探测器正样阶段的最后冲刺,开展总装测试阶段各项相关工作,嫦娥五号技术状态和质量受控,计划进展顺利。
据新华社1月23日消息,按计划,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11月底,由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
此次任务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
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院士介绍,嫦娥五号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四部分。
到达月球轨道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绕月飞行,着陆器和上升器在月面降落。
着陆器用所搭载的采样装置在月面采样后,装入上升器所携带的容器里。
随后上升器从月面起飞,与轨道器、返回器组成的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把采集的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分离。
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飞向地球,在距离地面几千公里时分离,最后返回器回到地球。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此前表示,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实施世界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巡视探测。
同时要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作为中继通信数据传输所用,为月球乃至深空探测提供服务和支持。
吴艳华说,按国家航天局对未来月球探测的规划,我国设想未来五年、十年开展两次以机器人(20.41 +0.84%)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的探测。
归纳起来,就是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实现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我国发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书《2016中国的航天》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
吴艳华曾就此回应,当前我国还需对载人登月的科学目标和技术途径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项工程。
随
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对月亮还会有更多畅想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