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历史变迁
有关明清故宫的资料

有关明清故宫的资料明清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宫殿之一,其建立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清时期中国皇帝的居所和政治中心。
故宫坐落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是一座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宫殿。
一、明清故宫的历史1. 故宫的建立明朝永乐年间(1407年-1424年),明成祖李霸凌开始着手建造故宫,最初的宫殿建筑是在旧有的金元王朝宫廷基础上进行重建。
永乐年间修建了宫墙、城门等建筑,以及太和殿、乾清宫、保和殿等大殿建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故宫。
2. 故宫的变迁明朝末年,北京城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故宫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十七年(1644年)入主中原时,重新修建了故宫,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对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以符合清代皇帝的日益增长的仪式需求。
3. 故宫的开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开始向公众免费开放。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
二、明清故宫的建筑风格1. 布局故宫的总体布局呈南北长方形,宫墙围绕宫廷,将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其中外朝包括三大殿、六小殿、天安门等建筑,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后宫等建筑。
2. 屋顶故宫建筑的特点是采用黄色琉璃瓦和金色顶,黄色是中国皇帝的标志色,金色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故宫的屋顶采用武昌石的檐上石雕艺术,形式繁多,富有变化。
3. 地基故宫地基采用工程技术有不少创新,譬如为了盖保和殿,需要建在洼地上,为了解决地基问题,用了2600根桩和2100根220公斤重的石柱子,双层加固。
三、明清故宫的文化价值1. 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数十万件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书画、青铜器、陶瓷、玻璃器、珐琅器、玉器、字画等,这些文物以其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丰富性而闻名于世。
2. 艺术价值故宫建筑工艺精湛,装饰繁复,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美,也有西方建筑之风。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论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建筑宏伟庄严、宫殿布局精致,珍藏着大量文物和艺术品。
本文将从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收藏文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历史沿革1. 宫殿的兴建故宫的兴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经过14年的筹建,于公元1420年建成。
之后,故宫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2. 故宫的转变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灭亡,故宫成为博物院,对外开放。
这标志着故宫从封建王朝的皇宫变成了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
3. 故宫的保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成立。
1961年,故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建筑特色1. 整体布局故宫建筑以紫禁城为中心,东西宫、内外城三大部分组成。
整体呈南北走向,占地约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廷建筑群之一。
2. 建筑风格故宫建筑取大成王府的风格,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其特色包括九龙壁、太和殿、乾清宫等。
3. 艺术装饰故宫的艺术装饰讲究色彩斑斓、线条优美的特点。
宫殿内外壁绘画、雕刻、篆刻等艺术形式应用广泛,色彩鲜艳且富有变化,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文物收藏1. 丰富的藏品故宫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金银器、铜器、贵重木器等,其中也包括故宫收藏的文物。
2. 文物特色故宫的文物以其精美、瑰丽、珍稀、完整而著称于世。
收藏文物中包括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法复制的珍贵玉器、瓷器等。
结语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而备受瞩目。
故宫的保护与保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责任,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事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事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事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在明朝时期曾是皇帝居住和政治活动的场所,自1949年国共内战后一直对外开放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变迁。
下面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历史故事。
1. 故宫的建造故宫的建成始于明朝永乐年间,约在1406年到1420年之间,主持建造的是从南方来的设计师郑和和建筑师郝景和。
故宫被设计成一个宫殿式结构,主要由外城和内城两部分组成。
外城用于皇帝的政治活动和祭祀仪式,内城则是皇帝和皇后的居住地,包括六大殿和一些辅助建筑,总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
2. 故宫的修缮自明朝建成之后,故宫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扩建的过程。
在清朝乾隆时期(1735-1796年),故宫进一步扩建为现有的规模。
此后,故宫的修缮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20世纪初,因为火灾造成了一些破坏,修缮工作又进行了十多年。
其中最大规模的修缮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行,历时14年之久。
这次修缮除了保护和修复历史文物外,还在建筑结构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3. 故宫的灯会每年的农历新年期间,故宫博物院会举办一场盛大的灯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
在灯会期间,各种各样的灯笼、灯光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瑰丽的氛围。
灯会的高潮当属在故宫广场上放映的“故宫印象”大型灯光秀。
这个灯光秀通常以故宫、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当代城市生活为主题,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中国启发式画卷。
4. 故宫的文物故宫博物院拥有庞大的文物藏品,收集了自中国封建社会以来的几百年间的各种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玺印、珠宝、银器、庙号、医书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故宫三大珍品——乾隆碧玉瓶、雍正斗彩鱼纹盘和乾隆宝瓶。
珍惜国宝,保护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守护者们的使命。
5. 故宫的开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成为公开对外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 选择一两个景点写一篇讲解稿。

《故宫博物院》选择一两个景点写一篇讲解稿。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故宫承载着我国几百年的帝王文化和历史,被誉为“万世帝王之宫”。
在这座宫殿里,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和历史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1.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建于明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维护,成为了如今的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群。
这座宫殿见证了我国几百年的帝王政治和文化,也承载了我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在历史的长河中,故宫博物院一直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之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2. 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秉承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传统,以木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美和空间布局。
整个建筑群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是帝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外廷则是帝王接见臣子和办公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群分为前殿、中轴线和后宫等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宏伟气势。
3.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宝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瓷器、绘画、玉器、书画和金银器等。
其中,乾隆皇帝的玺印、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明代的瓷器和唐宋时期的文物尤为珍贵。
这些文物展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也反映了我国几百年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和历史。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故宫博物院作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展示了我国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人文的价值,也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认为,故宫博物院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上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一,值得全世界的人共同珍视和传承。
总结:故宫博物院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宫博物院》ppt课件

建筑风格与特色
建筑风格
故宫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和权 威。
建筑特色
故宫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斗拱、琉璃瓦等独特元素,色彩鲜艳明快,雕刻 精美细腻。同时,故宫还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 合一”的哲学思想。
02
故宫文物珍藏
珍贵文物概览
故宫文物数量庞大
宫廷文化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宫廷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包 括礼仪、服饰、饮食等方面。
青少年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教育
故宫为青少年提供了直观的历史文化教育场所,通过参观展览、听 取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艺术审美教育
故宫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青少年可以在这里接受艺 术审美教育,提高审美水平。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数以万计的珍 贵文物,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 文化领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
宝。
文物种类繁多
故宫文物包括书画、玉器、瓷器、 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珐琅器、 竹木牙角器、古籍善本、碑帖拓片 等各类艺术品和工艺品。
文物价值极高
故宫文物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和具 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珍 品,如《步辇图》、《清明上河图 》等。
书画艺术瑰宝
古代书画精品
故宫收藏了大量古代书画作品, 包括晋、唐、宋、元、明、清等 各个时期的名家作品,如王羲之 的《快雪时晴帖》、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等。
宫廷绘画佳作
故宫还收藏了大量宫廷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以工笔画为主,色彩 鲜艳、构图严谨,代表了当时宫
廷绘画的最高水平。
书法碑帖珍品
故宫的书法碑帖收藏也十分丰富 ,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各 种书体的碑帖拓片和墨迹,是研
故宫百年历史介绍

故宫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宫殿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之一。
下面是对故宫百年历史的简要介绍:1. 建立与历史: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建成。
后经过明、清两代的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现今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
2. 明清两代的皇家居所: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居所,先后是24位明皇和10位清皇的皇宫。
在这里,历代帝王进行政务处理、举行重要仪式、接待外国使节、居住生活等。
3. 建筑布局: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政治、仪式活动的地方,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等。
4. 文化艺术宝库:故宫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瓷器、玉器、铜器、珐琅器等。
其中,紫禁城中央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5. 文化遗产保护:故宫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对故宫进行了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使其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并对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6. 旅游与文化交流:故宫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故宫也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开展合作,举办展览和学术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总的来说,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历史变化

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历史变化
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中国皇室的宫殿和政
治中心。
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建宁宫,始建于1368年。
后来,明成祖将其改建为皇宫,命名为紫禁城。
随着明朝的衰落,
紫禁城在1644年被清朝攻占。
清朝定都北京后,紫禁城成为了皇
室的居住和政治中心。
故宫在其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翻修。
明朝时期的故宫共有
九个宫殿和九个大殿,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而清朝时期的
故宫则扩建到了现在的规模,有9999间房屋,占地面积约为18万
平方米。
这些宫殿和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在历史的长河中,故宫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在清朝的晚期,故
宫逐渐开始对外开放,成为了公众可以参观的景点。
然而,随着辛
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国的政治变革,1912年废除了清朝,故宫从此不再是皇室的居住和政治中心。
20世纪初,故宫被改造为博物院,成为了收藏和陈列中国文物的重要场所。
如今,故宫博物院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故宫的历史变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故宫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宝贵财富。
-*-在这里以“#”开始的内容是标题,不需要写入直接输出。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从皇宫到博物院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从皇宫到博物院公元1925年10月10日,这一天,有三千多位重要的人物聚集到了紫禁城的乾清门广场;这一天,有超过两万多的普通老百姓来到了这里:这一天,神武门的门洞上悬挂上了一块匾额:故宫。
博物院:这一天,在这里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大典,从紫禁城到故宫,这个名称的改变,意味着从今天开始,这里再也不是皇宫,而成为了一座博物院,数百年来的禁地正式对外开放,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从此可以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原来啊,戒备森严,那个老百姓连个城墙边都不能挨,现在能够打开进去。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启宪:只要有条件,我得砸锅卖铁我得买一张票去看去。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罗随祖:当时有人说我这一生能够有机会踏进故宫我就满足了。
北京居民刘曾富93岁:我就瞧见那个钟,各种的钟,还有瞧见什么呢,他们瞧的瓷器我就不懂了。
他们呢就为了,就是说第一他们想再争取回到宫里来,这个是他们的第一个希望,那么第二个希望呢,即使回不到宫里来,也希望能把东西拿走,哪怕拿走——止匕-^^-0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章伯锋:这个事情嘛,在段祺瑞那得到支持,段祺瑞当时命令内政部和警察厅。
紫禁城出版社副社长章宏伟:不准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清宫的物品。
这时,一位叫庄蕴宽的人挺身而出,当年袁世凯称帝时,全国六十位议员有五十九位支持,唯有他一人冒死反对,从而获得极高的社会声望。
后来,被民国政府委任为民国审计院长,同时参与了善后会的工作,庄蕴宽在段祺瑞面前力保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和易培基等人。
清室善后委员会顾问之一吴瀛之孙吴欢:段祺瑞这么个情况下呢,批准了这个呈文,批准了呈文了就在法律上等于确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存在,这样李石曾这些人就合理合法的带着一批北大系的学者,进入了故宫。
就在1924年11月24日这一天,善后会在李煜瀛的带领下开始了正式的点查。
他们首先从乾清宫开始,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当时点查的情景,2005年4 月,我们在原地进行了再现,按当时的规定,每一个宫殿的物品按千字文次序,编一个字,然后依次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历史变迁
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四百九十一年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行使最高权力。
中华民国建立后,被赶下台的末代皇帝溥仪,继续在故宫后半部居住了十三年之久,前半部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率国民军倒戈回师北京,于11月5日限令溥仪出宫,并立即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着手清理清宫财物,并筹建故宫博物院。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博物院在初创时期,由于北洋军阀和清室遗老的干扰、破坏,局面一直动荡不安。
1926年,第一任负责人李煜瀛和易培基,遭到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通缉,继而陈垣和庄蕴宽又遭非法逮捕。
段祺瑞政府还勾结清室遗老,几次企图接收、改组故宫博物院,至1927年,张作霖执政府终于强行攫取了故宫博物院。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辖北平后,故宫博物院局面才有所改观,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规。
1933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吞东三省后,战火蔓延到华北,北平告急,为维护院藏大批珍贵文物的安全,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文物南迁,其它工作基本陷于停顿状态,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院藏珍贵文物和图书、档案一万三千四百二十
七箱又六十四包,先从北京南迁上海、南京,后又西迁四川、贵州。
抗战胜利后,一部分文物运返北京本院,大部分运至南京暂存。
1948年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从其中挑选精品二千九百七十二箱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物陈列所于1948年并入故宫博物院,从而结束了故宫之内两馆并立的局面。
1966年前,在马衡、吴仲超院长领导下,故宫博物院在整顿院容、维修古建筑、征集整理文物、举办陈列、导引观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故宫博物院奉中央指示关门并实行军事保护,大批珍贵文物和古代建筑得以保存。
1971年,在周总理亲自关怀和支持下,重新开放。
1961年,故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保护古建筑成为院内首要任务。
解放后共进行了四百三十多项较大的修缮保养工程,主要宫殿如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皇极殿以及午门、神武门、东华门、畅音阁、漱芳斋等都修建一新,恢复了当年辉煌的面貌,其他建筑也妥善进行了有计划的修缮、保养和管理。
在文物保护、保管方面,……三十多年来,共接收捐献文物二万余件,接收拨交文物约十五万余件,收购文物四万七千余件,其中属于精品的一级文物达一千八百多件。
许多故宫旧藏而流散在外的珍品,都重新被收集回来。
解放后,在原有十余个展室的基础上,按照宫廷原状和古代艺术两个方面,布置了三大殿、后三宫、西六宫、畅音阁等原状陈列,以及历代艺术馆、青铜器馆、陶瓷馆、明清工艺美术馆、法书铭刻馆、文房四宝馆、珍宝馆、钟表馆、清宫玩具馆、清代宫延典章文物等固定陈列,绘画馆定期举办各种专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