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

合集下载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础方针,深刻论证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创造新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思想4、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胡锦涛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6、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8、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

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之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分别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分析4、党的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踢打全局化的原因是: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改革开放中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2013毛概第五章二节

2013毛概第五章二节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能力训练任务:通过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票证经济”讨论:为什么要使用票证?实行“票证经济”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点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经济文化非常落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低,为保证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稳定社会,就产生了“票证经济”。

这本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由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错误判断,没有制定出正确的基本路线,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难以提高,使得“票证经济”长期存在。

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讲授新课】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方针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提出(1)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2)1957年以后,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概括。

(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毛概 第五章

毛概 第五章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在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在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他强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 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 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理论 问题 •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 理论问题
•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进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 基本理论问题。 • 2、邓小平一再强调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 是基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认识。
发展是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这一 重要命题是江泽民 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 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 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 讲话中首次提出的。 要务,通常是指 最重要而又最迫切的 任务。第一要务,是 相对其他各种要务而 言的。
为什么说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
• 1、这是时代主题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 2、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 要求。 • 3、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 题的根本要求。 • 4、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 的一条主要经验。
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科学内涵
• (1)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社会。
• (这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体现社会主义的最高效率)
•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

毛概知识点总结(5-12章)

毛概知识点总结(5-12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补充)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这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都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的问题。

第二、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亟待填补的课题。

2、为什么未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一,在一个长时期内,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存在着严重的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没有搞清楚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

第三,由于我们长期把苏联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从而把这一模式的种种具体作法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附加在社会主义之上,从而导致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清楚。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1、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的背景2、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第一、从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提出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奠定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石。

第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5、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二、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论第五章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

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毛泽东随即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

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产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份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

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这些失误的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

”他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毛泽东概论 第5章笔记用

毛泽东概论 第5章笔记用

发生问题 而受抵制
破坏生产 力发展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一)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背景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社会主义特征或 基本特征的层次上,归纳出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具备或 必须具备的一些最一般的属性,优点是可以清楚地把 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的社会形态区分开来,不足的地 方是这种认识没有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要建立具有这样 特征的社会,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实践的发展和 它所提出的问题,使人们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不是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本 质表现?是不是还有更高于它的、具有更高概括性的 本质属性存在而我们没有加以注意?
(一)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背景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正是为了 寻找一种能够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 质,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一条发 展更快、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 能够充分体现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刘少奇 ——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是根 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 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等。 周恩来 ——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朱德 ——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 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等。 邓小平 ——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 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邓子恢——提出来在农业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6年秋冬,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了 部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等现象。国际上, 苏联赫鲁晓夫政府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国内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 社会主义本质是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学内涵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

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上,使我们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 最终达到同步富裕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毛泽东B. 李大钊C. 邓小平D. 江泽民3.下列哪项是社会主义原则?A. 发展生产B. 消灭剥削C. 消除两极分化D. 同步富裕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为探索设计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全篇

2021年大学毛概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精品课件(完整版)全篇
一位前苏联杂 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 乔夫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 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 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 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 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 路。1991年12月26日, 苏联正式解体。
斯大林等领导人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 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简单套用马克思理论, 没有深入分析具体国情,忽视了社会主义 长期发展的思想,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 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在生 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 级阶段过渡。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 失误,并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39
1981年6月,党 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第 一次使用了“初级 的阶段”这一用法。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我国的社会 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 初级发展阶段,物质 文明还不发达。”
★这里已经指明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主要特征——物质文明不 发达。
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 会,提出“我国还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 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 概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 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 较为详细的分析。但是都 还没有作为关系全局的重 大理论问题提出。
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受“急于过渡”思想的影响,普
遍接受了“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此作为确定本国社会主义 发展目标和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
(二)毛泽东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成”和“建立” (1957年2月), 后来又提出的“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 段”的正确认识(1959年底1960年 初)。
思考
为什么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 等马克思主义者都没有提出或正 确分析社会主义阶段性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 社会主义本质是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学内涵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

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上,使我们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 毛泽东
B. 李大钊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3.下列哪项是社会主义原则?
A. 发展生产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同步富裕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为探索设计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

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4. 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上,使我们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