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节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原创2: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原创2: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 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 说: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原因? 1.地理位置重要; 2.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3.民族关系复杂,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4.列强争夺和插手——主要原因。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矛盾的世界
1.背景: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3.矛盾的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4.解决矛盾的方式:
①谈判和幕后交易,纠集军事集团; ②扩军备战 5.矛盾加剧的影响:
出现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引发“一战”。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国家基本瓜分完毕。全 球各国各地区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1882
同 盟 国
1882
190 1892 4
1907 协
德 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 英 约

1879 奥
巴尔干问题
190 7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三对主要矛盾
(1)法德矛盾: 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英德矛盾: 争夺世界市场、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 (3)俄奥矛盾: 争夺巴尔干半岛
1.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争夺世 界霸权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加剧。 3.具体原因: (1)军事因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2)思想因素: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4.直接原因(导火线)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件岳麓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课件岳麓版选修3
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 ③ 1907 年,英、俄签订了《 英俄协约 》,标志着英、法、俄
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
3.历史影响 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使整个欧洲笼罩在 战争 的阴云之下。
知识点三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1.背景 (1)19 世纪下半期, 科学技术 的突破,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
【答案】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战前 30 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 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须要发泄出来 的。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1904 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 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在海外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 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因 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英法不可能接近。
A.欧洲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B.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与法国结盟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D.欧洲开始进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1882 年,德、意、奥结成了 三国同盟,1892 年,法、俄签订协定,这样欧洲大陆形成了两大军 事对峙集团。
【答案】 A
பைடு நூலகம்
3.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 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唱出 变革的“莎琳”之歌。这说明,20 世纪初的得以爆发世界性大战的 根本前提是( )
【答案】 (1)原因:战前 30 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
解释:19 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进 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 过剩趋势,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迅速膨胀。两大军 事集团的相互敌对和军备竞赛,使国际摩擦频频发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高中知识1第一部分背景一、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1)政治: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制度比较民主,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2)经济: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列强经济实力与其占有殖民地的数量倒挂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军事因素)1、三大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

(1)主要矛盾一:英德矛盾(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主要矛盾二:法德矛盾(矛盾的缘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50亿法郎,丧失在西欧和中欧霸主地位。

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为防范法国,极力扩充军备;法国则为复仇做准备。

)(3)主要矛盾三: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2、三国同盟(1)原因:防范法国构建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体系(2)过程:1879德奥结盟1882《三国同盟条约》3、三国协约(1)原因:三国同盟威胁法俄,德国咄咄逼人,英国力不从心,放弃孤立,寻求盟友。

(2)过程:1892《法俄军事协定草案》1904《英法协约》1907《英俄协约》4、影响: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5、启示: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科技条件)1、传统武器的改进:传统的武器得到改进,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新式武器的研制: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相继问世,战争突破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三栖作战)3、新的交通手段:新的交通手段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进一步扩大了战争的范围,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使远距离调兵成为可能。

4、新的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1.军国主义(1)原因:近代以来欧洲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西方列强纷纷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3)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3)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
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幻灯片展示图片
问: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扩军备战的特点有哪些?
(1)俄、德主要增加预算、扩充兵员
(2)备战的主要内容是海军,以德英为主
(3)利用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科技
环节5:
四、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

它深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大陆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他们经过长期的斗争刚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而纷纷独立,可欧洲列强又纷纷插手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只要有一个偶发事件,就会引起战争。

阅读以上材料及教材“巴尔干火药桶”相关内容及地图,分析: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地理位置:处欧亚非三洲要冲,沙俄、奥匈、土耳其帝国中间
2)民族关系复杂
3)帝国主义的插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P89,请几位同学解释“萨拉热窝事件”这个名词? 问题探究一: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环节5:
1、指导学生掌握名词解释的方法,如把握重大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原因、结果和地位等要素。

2、问题探究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总结作用,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思维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同时掌握做辨析题的一般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好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

教师应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完美版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 完美版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表现:
①法德矛盾 ②俄奥矛盾 ③英德矛盾 (主要矛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思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什 么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加尖锐呢?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美国不过“100岁”左右,为什么经济发展最快?
(1)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2)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大; (3)欧洲剩余资本和欧、亚移民大量涌入; (4)垄断组织程度高;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6)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 (7)西部领土的开发。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 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战PPT 课件 完 美版
分析英法两国工业发展 缓慢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英: 不愿 (1)没有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法: 很难 (2)大量资本输出国外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析A、B、C、D、E、F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2)这三对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3)A、B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B、C矛盾是因

;C、D矛盾是因

;E、F矛盾是因


(4)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什么结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方法点拨
1.运用图文材料,分析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根源及实质。通过流程图,分析并理清德 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 2.多角度分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 的原因,理解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 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 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4.从客观、现实及可能性角度,分析理解人 类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 原因和条件
爆 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 发 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首页
X新知导学 INZHIDAOXUE
D答疑解惑 AYIJIEHUO
知识点二 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 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 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 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的冲突,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4)随着民族冲突的加剧,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最

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

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

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二、三国同盟的建立:①时间:1882年5月;②标志: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③核心国:德国;④意大利动摇不定。

三、三国协约的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于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约》,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了《英俄协约》,三国协约军事集团正式建立。

四、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1、为争霸世界,纷纷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

2、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五、练习题:理解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影响。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影响: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使帝国主义列强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一战爆发的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德参战。

3、起止时间:1914年—1918年4、一战的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

西线具有决定作用,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

二、一战的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1、凡尔登战役的双方:德国、法国。

2、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3、结果:法军收复全部失地,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1918年11月,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告终。

2、一战的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影响:①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②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③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达尔文1、牛顿:①英国物理学家;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③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④贡献: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3.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 基本矛盾。图中“▲”处应填入(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解析:选 A 据材料“世界殖民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 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且能做均势的平衡者,故 A 正确;法国与“北非突尼斯问题”和“普法战争”有关,在 ▲上方,故 B 错误;据材料“普法战争”“世界殖民地问 题”“巴尔干问题”可知,▲左边的是德国,故 C 错误;俄 国与“巴尔干问题”有关,应在▲的下方,故 D 错误。
教材作业快递
问题解答、利教益学
教材 P8,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针对的对象是哪些国家?它的出现,引起哪些连锁反应?
这个条约针对法俄两国,它促使法俄同盟建立, 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随着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为 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 极结盟。1904 年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 年又签订了《英 俄协定》,正式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重点难点突破
重难探究、知能优化
一、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工农 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样,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实力对比发 生变化。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于“世界 工厂”的地位。而到 19 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 过了英、法。
课堂即学即练
即时巩固、基础达标
1.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 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 现象导致(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节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超过老牌殖民帝国英、法,但其海外殖民地所占份额有限,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答案】 D2.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

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

”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 A.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内战问题,并不是说会避免战争,故D项说法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

【答案】 D3.“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

”(列宁语)“这个集团”是指( )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欧洲联盟D.轴心国军事集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审题关键是“同英法对立”。

【答案】 B4.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利益集团【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一战前欧洲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

A项体现的是漫画的表面现象,仅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个小方面;C项所说也是两大集团对立的一方面,A、C两项都包含于B项。

D项说法错误,集团内部仍有利害冲突,故排除。

【答案】 B5.英国首相在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

”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前各国参战和斗争的主要目的。

A项是工业革命后各国争夺的核心问题。

C、D两项属于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因此,一战前夕各国围绕着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矛盾重重,错综复杂。

【答案】 B6.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材料中所说的“他们”是指( ) A.英国人B.奥地利人C.法国人D.丹麦人【解析】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如“俾斯麦”是普鲁士宰相,他的言论代表国家利益;“70年代初”指1870年普法战争;“兴‘复仇之师’”表明法国失败后,力图复仇。

由此可判断“他们”是指法国人。

【答案】 C7.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国同盟建立在德、奥、意三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B.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C.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矛盾D.同盟促进了法俄的接近【解析】三国同盟的建立加剧了欧洲的矛盾,法俄两国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德、奥的威胁,它们加快了结盟的步伐。

【答案】 C8.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艘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艘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

”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题干中的材料可知,德国和英国在殖民地、海上霸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表格:表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请回答:(1)根据表一信息,指出德国在当时所处的地位。

据此,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又对德英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表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要从表中看到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史实。

第(2)题意在分析德国为了实现重新瓜分殖民地而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地位: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面积却远远小于英、法。

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影响:德国与老牌殖民帝国家英国的矛盾日益尖锐。

(2)拼凑三国同盟军事集团;大幅度扩军和增加军费开支;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煽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等。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二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

”——《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二)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解析】第(1)题中的“核心”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明,“措施”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

第(2)题中的“变化”应依据材料二中“凡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需要联系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第(3)题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措施: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2)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3)主要影响: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经过课后知能检测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南斯拉夫某城”“1914年6月28日”“子弹”等重要信息分析可知,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所以选B项。

【答案】 B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帝国主义矛盾加深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D.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解析】日记写于1916年,故“两年以来”指自1914年起。

A、C两项与此无关。

B、D两项都发生于1914年,但D项只是发生在一个城市的事件,不足以使欧洲“奔向奴役和毁灭”,故排除。

【答案】 B3.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第二阶段。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D.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解析】经过两年的作战,1916年,战争的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都感到力不从心,但双方都没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战争未见分晓。

因此,C项叙述不正确。

【答案】 C4.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的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重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德国潜艇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坦克、重炮、飞机、潜艇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主题。

【答案】 D5.1916年5月底,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

当时的交战双方是( )A.英军和德军B.法军和德军C.法军和意军D.俄军和德军【解析】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故选A项。

【答案】 A6.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美国参战,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改变了两大集团的力量对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答案】 D7.1919年11月,德国柏林发生了工人起义。

这次起义( )A.引发了基尔军港的水兵暴动B.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C.是在协约国的领导下进行的D.直接导致了德国前线的溃败【解析】1919年11月9日,德国柏林的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